内容简介
政策好坏攸关创新成败。伴随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政策层见叠出,科技创新绩效表现各异。复杂多变的科技政策实践进程,已将科技政策现象规律研究等提上议事日程,也将科技政策学这门新兴学科推上研究热点。
积极跟踪国外科技创新政策前沿动态,重视加强科技智库理论武装和国际交流合作,既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形势要求,也是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建设发展取向。2015年 5 月,我们承担完成了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政策学与上海科技政策体系研究(B)”(项目编号:14692101200),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科技政策学首先在美国兴起的发展情况,特别注意到 2014 年 4 月 16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这份报告。我们认为,该报告作为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SciSIP)实施多年来的系统总结和成果集萃,对于中国科技政策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为此,2015 年 11月,我们在征求专家意见,了解出版情况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该报告的翻译工作。
本书翻译工作由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杨耀武所长主持完成,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王建平院长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田贵超博士协助承担了本书翻译出版的选题商议和诸多对外沟通联系工作。全书统稿工作由李宁具体负责,由杨耀武审校通过。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多位老师共同参加。大家积极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完成了本次翻译编辑审校出版工作。
各章主要翻译者为:郭华(第1章),李宁(第2章),魏喜武(第3章),龚晨(第4章),李宁(第 5 章),杨耀武(第 6 章),吴媛媛(附录 A),郭华(附录 B),李宁、吴媛媛、郭华(致谢目录、背景资料及参考文献)。各章翻译者在负责完成各自章节翻译任务的同时,都对全书其他章节的翻译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编译工作力求忠实原文,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译者看法,请读者科学参考。需要说明的是,“科技政策学”一词目前在国内的翻译并不统一,“Science of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直译为“科学与创新政策学”,但其实该研究计划及其所资助项目的主题和内容都包括了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其内涵、外延与我国一般所指的科技政策概念及所设立的“科技政策学”学科相一致。因此,本书将该研究计划译为“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另外,基于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和知识基础,本次翻译中我们补充增加了章节序号及译者注释,保留了一些常用英文专有名词,同时系统整理了参考文献等;还有,为便于读者了解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历年资助项目整体情况,我们基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站发布的项目信息,以附录 C 的形式增补翻译了 2011 年部分及 2014—2016年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立项表。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时间仓促和能力所限,书中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益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研究处、体制改革与法规处等部门领导的积极支持,也得益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等专家学者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原所长、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健民的鼓励肯定,更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研究员的热心帮助和审校指导。对于他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政策张力是创新活力的关键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将越来越需要重视推进科技政策科学化进程,加强中国特色科技政策基础理论方法研究。根据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 GBT 13745-2009),“科技政策学”已是“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代码:63035)所属三级学科。如何推进这一新兴学科发展,仍是发展研究课题。科技政策理论创新与实践开拓,尚是初步探索,期待共建共享。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科技政策学会议情况说明
1.2 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历程
第2章 主题报告
2.1 科技政策研究专家学者观点
2.2 科技政策制定圆桌会议纪要
第3章 成果摘要:激励,管理,创新
3.1 制造区位决策与创新
3.2 资助政策对人类干细胞科学的影响
3.3 科学的经济溢出效应
3.4 开放性机构和政策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影响
3.5 交流、合作与竞争
3.6 仿制药与研发激励
3.7 苏联时期的专利权
3.8 文化和国家创新效率
3.9 科学资助的影响
3.10 公益创投
3.11 罗斯福新政下专利池的证据
3.12 联邦对生物制药科技资助的变化
3.13 认识和评价科技创新政策的公众价值观
第4章 成果摘要:工作。合作
4.1 团队创新中的社会认知过程
4.2 工程设计中类比空间优化构想
4.3 基于实验室的社会一技术合作
4.4 科学的价值
4.5 高创意研究者
4.6 跨学科研究机构的个体属性
4.7 研究团队的族群结构
4.8 科学家的职业选择和薪酬轨迹
4.9 技术移民与创新
4.10 回归祖国的外国留学生
4.11 国际合作中的美国研究者
4.12 本土生物科学家
4.13 组织规模与不满足感
4.14 信息技术创新的群落生态
第5章 成果摘要:21世纪数据
5.1 数据挖掘和信息提取
5.2 美国专利发明人数据库
5.3 数据共享行为建构中的制度特征和项目负责人作用
5.4 针对贫困人群的能源政策
5.5 撤稿和科学共同体
5.6 交叉学科
5.7 全球价值链调查
5.8 临床试验的质量调整价格指数
5.9 学术专利和论文的映射关系
5.1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资源浏览器
5.11 交叉学科评估
第6章 科技政策学研究断想
6.1 现代计算
6.2 科学变革
6.3 政府视野
6.4 大数据、科学计量与科技政策
6.5 日本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
6.6 互动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会议议程和参会人员
附录B:2007-2010年、2012-2013年SciSIP研究计划立项表
附录C:2011年、2014-2016年SciSIP研究计划立项表
专业术语
精彩书摘
《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进展报告 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会议纪要》:
几位演讲人应邀对会议中提出的观点问题进行了回应答复。Irwin Feller,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兼任本次会议指导委员会主席,列举说明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SciSIP资助项目所产生的知识收益,他强调说“真正的知识回报已经出现在大量的研究共同体中”。他认为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之间业已展开的对话,实际上是“研究共同体的广泛公开邀请”,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研究工作的政策内涵及其对政策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Feller更加关注一个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剔除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者都经常意识到研究成果存在局限性。“政策的价值是什么?答案难道是保守和谨慎吗?”Feller指出,Jason Owen—Smith曾经在其报告中建议,当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自信程度受到质疑时,解决方案或许是仅仅把它看作是概率事件。Feller强调,“政策制定者知道没有独一确定的研究,只要研究是清晰透明的,政策制定者是乐于接受这些研究成果的”。
……
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进展报告 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会议纪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