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

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招聘
  • 小学音乐
  • 中公版
  • 教材
  • 考试
  • 专业知识
  • 2017
  • 音乐教育
  • 学科知识
  • 备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68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9884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2
字数:63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我们在深入把握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真题及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区分知识点类别,设置教材知识内容框架,分双栏对学科专业内容进行安排,力求讲解清晰透彻,做到既有深度的知识分析,又有精彩的真题与习题讲解;既有重要知识点的标注,又有相关知识的拓展。使考生能在复习时真正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知识,把握考点,提升学习效率。
本书配有移动自习室,助力考生备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根据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的各地考情,构架起两大部分内容:学科专业知识与小学音乐教学论。本书力求将两大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并以合理的框架体系呈现出来,是一本专门针对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的专用复习教材。整本教材,内容上紧扣考纲考情,根据历年考试重点进行增删,有效覆盖真题考点;结构上,系统分配合理,条理清晰,严格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知识要点;版式上,设计双色分栏,主栏与侧栏相区分,侧栏“考题再现”部分,设置部分真题二维码,帮助考生通过视频讲解充分理解试题。

目录

第一章基本乐理(2)
本章内容框架(2)
重要考点分布(4)
本章考点梳理(6)
第一节音及音高(6)
第二节音律(8)
第三节记谱法(9)
第四节音符与休止符(11)
第五节常用记号(13)
第六节节奏与节拍(26)
第七节音乐的速度与力度(33)
第八节音程(35)
第九节和弦(40)
第十节调式总论(43)
第十一节西洋大小调式与民族调式(46)
第十二节分析调式(49)
第十三节转调、移调与简线互译(52)
实战提升训练(57)
第二章基础和声(59)
本章内容框架(59)
重要考点分布(59)
本章考点梳理(60)
第一节正三和弦键盘和声连接写作(60)
第二节自然体系和声知识的拓展运用与实践(69)
实战提升训练(74)
第三章艺术概论(76)
本章内容框架(76)
重要考点分布(77)
本章考点梳理(78)
第一节艺术的起源(78)
第二节艺术的本质与特征(80)
第三节艺术欣赏(82)
第四节艺术种类(84)
第五节音乐艺术(88)
第六节艺术家(91)
实战提升训练(94)
第四章曲式分析(96)
本章内容框架(96)
重要考点分布(97)
本章考点梳理(98)
第一节曲式的基本结构(98)
第二节一部曲式(100)
第三节二部曲式(106)
第四节三部曲式(108)
第五节变奏曲式(111)
第六节回旋曲式(132)
第七节奏鸣曲式(137)
实战提升训练(153)
第五章歌曲创作(154)
本章内容框架(154)
重要考点分布(156)
本章考点梳理(157)
第一节歌曲的基本特点(157)
第二节歌曲的常见体裁(160)
第三节旋律与歌词的关系(166)
第四节歌曲的旋律进行与节奏表现特点(167)
第五节歌曲主题的写作(170)
第六节歌曲主题的发展手法(175)
第七节歌曲的基本创作规律(184)
第八节歌曲的高潮(185)
第九节前奏、间奏与尾声的写作(188)
第十节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189)
第十一节简易乐队的编配(192)
实战提升训练(194)
第六章中国音乐史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97)
本章内容框架(197)
重要考点分布(198)
本章考点梳理(199)
第一节中国音乐史(199)
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228)
实战提升训练(246)
第七章外国音乐史与外国民族民间音乐(248)
本章内容框架(248)
重要考点分布(249)
本章考点梳理(249)
第一节外国音乐史(249)
第二节外国民族民间音乐(271)
实战提升训练(279)
第八章音乐欣赏(282)
本章内容框架(282)
重要考点分布(283)
本章考点梳理(283)
第一节中国音乐名曲赏析(283)
第二节西方音乐名曲赏析(295)
第三节世界民族民间名曲赏析(302)
实战提升训练(304)
第一章音乐课程标准(306)
本章内容框架(306)
重要考点分布(307)
本章考点梳理(308)
第一节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308)
第二节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原则(309)
第三节音乐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312)
第四节音乐课程的实施建议(319)
实战提升训练(323)
第二章音乐教学基础(325)
本章内容框架(325)
重要考点分布(326)
本章考点梳理(327)
第一节音乐教学目标(327)
第二节音乐教学重点与难点(331)
第三节音乐教学过程(332)
第四节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与当代音乐教学法(333)
实战提升训练(337)
第三章音乐教学设计(339)
本章内容框架(339)
重要考点分布(339)
本章考点梳理(340)
第一节音乐教学程序的基本原理(340)
第二节音乐教学模式及分类(343)
第三节音乐课教案设计(344)
实战提升训练(348)
第四章音乐教学策略(350)
本章内容框架(350)
重要考点分布(351)
本章考点梳理(351)
第一节创设情境(351)
第二节重视体验(353)
第三节强调探究(354)
第四节关注合作(356)
第五节加强综合(358)
实战提升训练(362)
第五章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364)
本章内容框架(364)
重要考点分布(364)
本章考点梳理(365)
第一节音乐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365)
第二节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369)
第三节音乐教学与网络信息(374)
实战提升训练(376)
第六章音乐教学评价(377)
本章内容框架(377)
重要考点分布(378)
本章考点梳理(378)
第一节音乐教学评价概述(378)
第二节音乐教学评价理念(380)
第三节音乐教学评价技术(382)
实战提升训练(386)
第七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88)
本章内容框架(388)
重要考点分布(389)
本章考点梳理(389)
第一节学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89)
第二节社区课程资源和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91)
实战提升训练(392)
第八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393)
本章内容框架(393)
重要考点分布(394)
本章考点梳理(394)
第一节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394)
第二节音乐教师专业心理与专业素质(396)
实战提升训练(397)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笔试课程(399)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面试课程(40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01)

精彩书摘

  部分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连线题、案例(材料)分析题等形式出现,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教学能力,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在备考时应了解考试要求及试题的形式,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复习,并配合经典例题将重点知识引申和扩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内容共八章,包括基本乐理、基础和声、艺术概论、曲式分析、歌曲创作、中国音乐史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音乐史与外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考生应多读、多记、多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
  章基本乐理
  节音及音高
  一、音的概念
  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产生音波,再通过空气媒介的传播,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器官,使耳膜产生共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声音。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音叫乐音,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音叫噪音。
  二、音的性质
  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或作音高、音值、音量、音色)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高,音高;频率低,音低。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1频率为440次/秒。
  音的长短——取决于振动延续的时间,延续的时间长,音就长;延续的时间短,音就短。
  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动的幅度,振幅大,音量强;振幅小,音量弱。
  音色——取决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振动时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
  三、乐音体系、音列与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作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音高次序)排列起来,叫作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作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作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变化音级。
  四、音名与唱名
  乐音体系中各音级的名称叫作音名。用C、D、E、F、G、A、B表示。音名不同于唱名,唱名是方便唱谱而采用的名称,用do、re、mi、fa、sol、la、si表示。如下表所示:
  五、音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便产生了音的分组,即“音组”。钢琴共分为九组,包括七个完整组,两个不完整组。音列中央的一组,叫作小字一组,从小字一组往高音部分,依次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小字组的音名均用小写字母标记,并在字母右上方加注相应数字表明其所属的组别,例如,c1、c2、c3、c4;从小字一组往低音部分,依次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大字组的音名均用大写字母标记,并在字母右下方加注相应的数字表明其所属的组别,例如,A、A1、A2。
  六、半音、全音、变音记号、等音
  (一)半音
  半音是乐音体系中计算音高关系的小单位。在键盘中,所有相邻两键之间的距离都是半音。一个八度内,有十二个半音。
  (二)全音
  相隔一个琴键的两个键之间的音距关系是全音关系。一个全音包含两个半音,一个八度内,有六个全音。
  (三)变音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作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一个全音;重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一个全音;还原记号():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四)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构成的半音是自然半音。其特征是:两个音级是不同的音名。如:B—C、C—D、G—A、D—E等。
  由同一音级构成的半音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是变化半音。其特征是:两个音级是相同的音名。如:F—F、C—C、D—D、E—E等。
  (五)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由相邻两个音级构成的全音是自然全音。其特征是:两个音级是不同的音名或隔开一个音级。如:F—G、E—F、F—G、B—C等。
  由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是变化全音。其特征是:两个音级是相同的音名,或是相隔的两个不同的音名。如:C—C、D—D、E—E、D—F等。
  (六)等音
  名称和记法不同,而音高相同的音,叫作等音,或称为同音异名。
  
  一、音律的概念
  乐音体系中,音的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世界各个民族在自然听觉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听觉,也就有了对生律依据的不同选择,在纯八、纯四、纯五度的框架内,还有若干不同的生律因素。生律法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律制。
  音律确定了调式音高的基础。
  常用的音律律制有三种: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其中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但其他两种音律在音乐生活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音律的种类
  (一)十二平均律
  将一个纯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这个部分的单位是一个半音,这种定律法就是十二平均律,也称“十二等程律”。现在的钢琴就是根据它定音的。
  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的频率都相等的特点才产生了“等音”的概念。
  十二平均律和二十四平均律的建立,其本质就是对八度的音程系数进行12或者24次开方。
  (二)五度相生律
  上五度、下四度的生律,以及相反方向的下五度、上四度的生律,涉及“三分三倍”,所以称“三分三倍生律法”更能准确体现这个律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古希腊按毕达哥拉斯定律所建立的律制,中古阿拉伯人继承希腊文明采用纯四度生律法所建立的律制,均属此类。
  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
  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B、E、A、D、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根据五度相生律定出的C、D、E、F、G、A、B七个音,与十二平均律中的C、D、E、F、G、A、B七个音,音名虽然相同,但音的高低却不完全相同。在五度相生律中,E—F和B—C虽然也是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C—D、D—E、F—G、G—A、A—B虽然都是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这种音高上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三)纯律
  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音高度的一种律制。它突出的特点是纯律大三度略小于五度相生律大三度。由于纯律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音程关系与纯音程完全相符并且其音响特别协和,故称“纯律”。而且,在中国的“琴”上,第3、6、8、11等四个徽位依次为弦的1/5、2/5、3/5、4/5处,其比值的分母均为5,为纯律所独有,因此,前辈杨荫浏先生指出:“一首琴曲,若用到这四徽位上的泛音,则其琴曲所用的律,便只能是纯律。”
  根据纯律定出的C、D、E、F、G、A、B七个音的高低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纯律中的E—F和B—C之间的半音关系要比其他两律的半音大。全音情况比较复杂,C—D、F—G、A—B构成大全音,与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D—E、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律的全音要小。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纯律中的三个音的音高是来自分音列的第五分音,它比其他两律的音都要低。
  一、五线谱的概念
  用等距离的五条平行横线构成的用来记录音乐的乐谱叫五线谱。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较为准确与科学的记谱方法便是五线谱。五线谱记谱法能直观地标示出音的高低位置和音符的时值长短,可记录各种乐曲,尤其是音域宽广、声部复杂的乐曲。
  二、五线谱的分类
  1.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2.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3.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三、谱号的种类及谱表的用法
  用以确定五线谱上各音位置和高度的符号叫谱号。常用谱号有以下三种:
  1.G谱号
  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表示小字一组的g,叫高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2.F谱号
  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表示小字组的f,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3.C谱号
  可以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表示小字一组的c。
  
  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为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
  4.谱表
  谱号与五线谱相结合叫谱表。在五线谱中加上G谱号,叫“G谱表”;加上F谱号,叫“F谱表”;加上C谱号,叫“C谱表”。
  联合谱表由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单谱表组成,它又分为花线大谱表、直线大谱表、三行联合谱表、四行联合谱表以及多于四行的联合谱表等。五线谱上下一般加三线为适宜。
  
《小学音乐教育新视界: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 这是一本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深入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教学技巧或曲目,而是着力于构建一个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引导读者理解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发展规律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内容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这三大核心问题展开,力求为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革新。 第一部分: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石与时代脉搏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意义。我们首先追溯了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理念的演变,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音乐教育如何从技能训练转向情感体验、个性发展和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阐述了新时代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包括教育政策的导向,如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STEAM教育理念的融入,以及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模式的革新等。 我们深刻剖析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要求教师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出发,设计真正能够触动他们、激发他们音乐潜能的教学活动。本书详细解读了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艺术心理学中与音乐学习相关的理论,例如感知觉发展、记忆规律、情感共鸣等,并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提供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路。 此外,本部分还探讨了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艺术,更是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是思维的锻炼。本书详细阐述了音乐学习如何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同时,也强调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民族文化认同感、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部分:小学音乐课程的深度解读与创新设计 本部分聚焦于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并非简单介绍传统课程标准,而是对其进行深度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层面的创新设计。我们对当前小学音乐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聆听、歌唱、演奏、创编、舞蹈、音乐游戏等,并深入分析了每一项内容背后的教育价值和儿童发展目标。 本书强调,音乐课程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学科壁垒,将音乐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科学等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如何通过音乐故事讲解语文的叙事结构,如何用音乐节奏理解数学的规律性,如何用音乐色彩与美术的色调相呼应,如何通过音乐律动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又如何利用音乐感知声音的科学原理。本书提供了大量具体的融合案例和设计思路,旨在帮助教师打破教学的孤立性,构建更具活力和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在聆听教学方面,本书不局限于简单的识别乐器、分辨曲式,而是引导教师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培养他们深入聆听、独立思考、表达感受的能力。这包括对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的欣赏,以及如何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探索。 在歌唱教学方面,本书突破了对单一演唱技巧的训练,更加强调歌唱的情感表达、音乐处理和团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如何用声音塑造音乐的形象,如何在合唱中体现音乐的和谐与统一,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在演奏与创编方面,本书鼓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创造过程。这包括基础乐器的演奏指导,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简单的音乐创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书提供了一些引导性的创编活动范例,如根据故事创编音乐、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等。 第三部分:小学音乐教学的智慧策略与创新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策略。我们深入剖析了有效的音乐教学应具备的要素,并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本书强调了“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学习情境,如虚拟的音乐旅行、戏剧化的音乐表演、角色扮演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书提供了不同主题、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境创设方案。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探究式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合作,发现音乐的规律,理解音乐的奥秘。这包括如何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如何组织小组讨论,如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再者,本书着重探讨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魅力。音乐与游戏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通过各种音乐游戏,可以有效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合作。本书提供了大量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目标的音乐游戏设计。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发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应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教学评价方面,本书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结果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不应仅仅是分数,更应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进步、情感体验、参与度以及创新表现。本书提供了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如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学生自评互评等。 第四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教师自身。本书认识到,教师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本部分重点关注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 我们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精湛的音乐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持续的学习能力。本书提供了提升这些素养的具体建议,例如如何通过阅读、参加研讨会、观摩优秀课堂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 本书还关注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本书提供了系统性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模板。 此外,本书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整个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新视界: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是一本面向所有致力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同仁的参考书。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小学音乐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具操作性的实践指导。本书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能成为孩子心中最美的音乐启蒙者,让音乐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使用《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确实是一本为“考试”而生的教材。所有的知识点都围绕着教师招聘考试的大纲和可能出现的题型来展开。这一点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高效的。比如,在乐理和音乐史的部分,它会将考点以粗体、重点符号标注出来,让你一眼就能抓住关键。然后,在每个章节的后面,都会附带一些例题,这些例题的难度和形式都非常贴近真实的考试题目,并且有详细的解析。这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种“考前演练”。我尤其喜欢它在“音乐基础知识”部分,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特点,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清晰的对比,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梳理和记忆的时间。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教材的最后,增加一套模拟考试卷,并且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和难度来设置,那会更有挑战性,也更能检验我的学习成果。当然,这可能也是我个人对它的更高要求了。总体来说,在应试导向性上,这本书做得非常到位。

评分

拿到这本《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的时候,我其实对它的期望值挺高的。毕竟是“专用教材”,想着应该能把小学音乐的考点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翻开来,第一感觉是排版还算清晰,字号也适中,不像有些教材密密麻麻的,看着就头晕。内容上,大概浏览了一下,感觉涉及的知识面还比较广,从音乐史、乐理基础,到歌曲分析、教学方法,都有涉及。尤其是乐理部分,感觉讲解得还比较细致,像是一些基础的节奏型、音程、和弦的解释,都配有例子,对于我这种乐理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的来说,确实有帮助。另外,书中对一些经典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分析也做得很到位,比如对《小星星》、《茉莉花》之类的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歌词赏析,还会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甚至提出一些教学建议,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有一定教学导向性的。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之前了解得不够深入,有些内容我还需要再反复琢磨。整体来说,初步印象是它比较全面,能够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框架。

评分

我对这本《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的整体感受是,它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我一点点走进小学音乐的世界。刚开始翻阅的时候,我对一些专业术语感到陌生,但书中的讲解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音高、节奏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和声、曲式分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介绍不同乐器的时候,它不仅列出了乐器的名称和基本特点,还配有插图,甚至是一些演奏的图片,这让我对这些乐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音乐鉴赏部分,它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生欣赏的经典作品,并从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还提供了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让我明白,音乐鉴赏不仅仅是听,更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然而,有时候我觉得,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理论概念,例如复调音乐的写作技巧,如果能再增加一些更易于理解的比喻或者更详细的图示,可能会更容易让初学者掌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总体上,它的引导性很强。

评分

坦白说,这本《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在某些方面确实让我感到惊喜,但也有些地方让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我尤其欣赏它在“音乐教学实践”这一块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教学原则,而是通过举例分析,模拟课堂情境,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节奏、如何激发高年级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都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建议。这对于我这种即将步入教学岗位,但教学经验尚浅的菜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让我明白,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教唱一首歌,更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不过,在某些理论部分的深入程度,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对于一些音乐教育理论流派的介绍,可以再多一些深度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还有,如果能增加一些不同教学风格的案例对比,或者是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链接(虽然这是教材,但可以有二维码引导),那样会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总而言之,它在实践指导性上做得不错,理论深度可以进一步挖掘。

评分

坦白讲,我对于这本《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音乐》的评价,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如何更有效率地掌握知识”的角度。这本教材的编排逻辑清晰,结构紧凑,基本上覆盖了小学音乐教学所需的各个方面。它不像一些百科全书式的书籍,而是有明确的重点和侧重。我非常赞赏它在“音乐教学法”部分,将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类,比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并且针对每种方法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和注意事项。这让我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而且,书中对于一些音乐术语的解释,非常简洁明了,不会有过多的冗余信息,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时间有限的学习者来说,非常宝贵。唯一让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在“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介绍部分,虽然涉及到了,但感觉还可以再多一些深度和广度,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音乐片段的链接,或者对一些重要的音乐家、音乐流派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更完整的音乐文化视野。总的来说,它的实用性和效率性是很高的。

评分

考卷挺全面的,内容不错,下次还会来!

评分

《中公版·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师面试与教学能力教程》结合各省(区、市)历年面试详情及考试要求,构架起以面试全景、备课篇、试讲篇、教学实践篇、说课篇、答辩篇、面试技巧共七个部分有机结合的面试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部分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出发,向考生讲解各个要点,帮助考生掌握面试技巧。

评分

显示器 地斯柯达 可悲 中可 苛 在在仍的 脸的要革厅地

评分

书的纸质很好,内容正是我要买的,非常不错,有需要还会买中公的。

评分

考卷挺全面的,内容不错,下次还会来!

评分

一套很好的中公教材,对系统复习招聘考试帮助很大。

评分

加油?努力吧相信自己可以

评分

书很好,就是胶有点多,不过还行

评分

不错,讲解挺详细的,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