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大约20种语言出版。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领袖的影响力只在很小的程度上是出于他们提出的论据,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名望,享有足够名望的领袖几乎掌握着绝对权力。
内容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zui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zui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内容并不晦涩。作者以简单、平实的语言对群体行为和群体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群体的特征和群体的行为倾向,并通过大量实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初版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是它在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们理解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提供完美的理论依据。《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群体行为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一一这是一本能让每个人都有所启发的经典。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Bo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战争心理学》等著作,其中以《乌合之众》zui为著名,这部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是社会心理学领域zui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目录
序言
引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群体心理
第一章群体的普遍特征
第二章群体的情感与道德观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第四章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影响群体意见与信念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影响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群体的领袖及其说服方法
第四章群体的信仰与观念的变化范围
第三卷不同类型群体的分类及描述
第一章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所谓的犯罪群体
第三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选民群体
第五章议会
精彩书摘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同样地,作为最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戏剧表演所呈现的画面总能强烈地影响群体。在古代,罗马的平民认为,有饭吃、有戏看的生活就算得上十分幸福了。时代在变迁,但这个标准却没怎么变。对于各种类型的群体来说,没有什么比戏剧表演更能激发其想象力了。在剧场里,所有观众都会在同一时间产生同样的情感,但这些情感并不会立刻转变为行动,因为哪怕最傻的观众也知道,他们面前的表演是假的,自己不过是沉浸在编剧用想象力构建的世界中。然而,观众有时还是会被表演激发出格外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只要达到一般暗示的强度,就会促使观众行动。我们时有耳闻,上演悲剧期间,剧院在每次演出结束时,都会注意对扮演反面角色的演员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情绪激动的观众对他们拳脚相加。观众们有时虽然知道戏剧情节是虚构的,但他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满腔怒火。我认为这种现象就很好地体现了群体精神状态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易受暗示。对群体来说,虚假的事物与真实的事物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因为他们会将真假事物混为一谈。
……
前言/序言
序言
在我的上一部作品中,我致力于描述种族的特征,在本书中,我将重点研究群体的特征。
通过遗传,种族中的所有个体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便构成了该种族的特质。然而,观察结果显示:虽然某些个体来自同一种族,但是当他们为了一定目的而聚集成群体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新的心理特征,这些新的特征有时与种族的特征相类似,有时却与之相去甚远。
虽然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组织的群体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有组织的群体之所以有今日之地位,是因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逐渐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而这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
为了搞清楚各种群体所呈现出来的棘手问题,我会采取纯粹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我绝对不会受种种观念、理论和教条的影响,只会致力于厘清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唯有这样才是发现些许真理的途径,尤其是当我们涉足群体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时,更需要这种研究方式。一位专心从事研究的学者,为了证实某些现象,会不遗余力地将研究进行到底,即使他的研究结果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也在所不惜。在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杰出的思想家高布莱?达勒维拉先生写道,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当代学派,有时甚至发现他的观点与所有学派的各种观点都对立。我希望自己的这部新作也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因为从属于某一学派就意味着不论那个学派的思想理论是否科学、是否禁得起实践的检验,你都必须全盘接受。
然而,我有必要在这里向读者解释一下,为什么人们在乍一看到我的研究结论时会觉得难以接受。下面我就来讲述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通过研究,我发现许多群体的精神世界龌龊不堪,就算是由众多的精英组成的群体也是如此,但是当人们知晓这种情况之后,还是不能触及这些群体的组织结构,因为那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原因。一直以来,对历史现象最细致的观察都显示出,社会组织就如同一切生命体般复杂,我们完全不具备那种使之在忽然之间发生深刻变革的能力。大自然有时候会发生剧烈变化,但从来不是以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方式进行。因此,无论改革在理论上看起来多么美好,对一个民族来说,大刀阔斧的改革依然是最致命的。如果无法一下子改变一个民族的特质,任何改革举措都是枉然的。然而,时间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特质,而且也只有时间具备这样的力量。人类通常受一些内在因素的制约,如观念、情感与道德,而各种制度和各项法律都是民族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内在需要的外化。作为民族内在本质的产物,制度和法律自然无法改变它。
研究社会现象不能与产生它们的民族分开。在哲学上,这些现象可能具有绝对价值,但实际上,它们的价值是相对的。
因此,研究某一社会现象时,应该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分别加以考虑。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纯粹的理性教导往往与实践理性教导相反。这种区分几乎普遍适用,哪怕物理方面的材料也是如此。从绝对真理的观点出发,立方体和圆都是不可变的几何图形,这已由某些公式给出了严格的定义。然而在我们眼中,这些几何图形则是各式各样的;透视法还可以使立方体变成金字塔形或者方形,使圆形变成椭圆或者直线。认识这些图形的虚构形状远比认识其真实形状要重要得多,因为现实图形是我们的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而且摄影术和绘画也可以再现这些形状。在某些情况下,虚构的事物比实际存在的事物包含更多的真理。如果物体皆以精确的几何形状存在,那么自然就会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假设有这样一个世界,人们只能复制或者拍摄物体,但不能触摸,那么我们将很难准确地把握物体的形状。如果这样的物体形状只有少数学者可及,那么它的价值也就很有限了。
哲学家应该牢记:他们所研究的社会现象除了具有理论价值之外,还具有实际价值。从文明演变的角度来看,唯有后者才有一定意义。由于逻辑总让人有先入为主的感觉,所以哲学家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应该格外谨慎。
之所以如此谨慎还有其他原因。社会问题如此复杂,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面着手解决,也不可能会预见到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而且,在可见的事情背后,有时好像藏着成千上万个深层次的原因。从表面来看,可见的社会现象似乎是众多无意识活动所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往往无法分析它们。那些能理解的现象就像海洋表面的浪花,我们能观察得到,至于大海深处有着怎样的汹涌澎湃,我们永远不得而知。群体的大部分行为都显示出群体在精神层面上异常低级,而群体的其他行为则看似受到某些神秘力量的指引,古人称其为命运、自然或天意,我们称为亡魂的声音。尽管我们不明白它们的本质,但它们的力量不可小觑。在民族的内心深处,有时似乎受到一股潜在力量的指引。比方说,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复杂、更有逻辑、更美妙了,而如此有条理、如此精妙的事物,若不是在群体的无意识中诞生,又是从何而来呢?无论是水平最高的学者,还是最负盛名的语法家,都绝对无法创造出语言的固有规则,他们能做的也只是记录下这些规则而已。甚至那些伟大人物的思想,我们就能断言那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吗?没错,这些思想确实诞生于个人的头脑中,但实际上那是他们从前人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沃土中汲取了营养的结果,难道这些思想不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吗?
诚然,群体总是无意识的。可能正是由于这种无意识,它们才具有强大的力量。在自然中,完全受本能支配的生命进行着无比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让人惊奇的。在人类社会中,理性还算个新生儿,它很不完善,无法向我们解释无意识的规律,更无法取而代之。在人的一切行为中,无意识起着巨大的作用,而理性所起的作用则屈指可数。无意识作为一种尚不为人知的力量正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置身一个狭窄的、科学能够证实的领域之内,而非投入精力去证明那些模糊的推测,也不愿让自己去研究那些失败的假设,那我们就该只让自己待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去认识那些能理解的现象。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不成熟的,因为在我们看得很清楚的现象的背后,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清楚的现象,甚至在这些难以看清的现象的背后,很可能还有另外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现象。
天下·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