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資中筠先生的音樂生活散記;
內附資先生鋼琴獨奏CD和珍貴個人照片;
內含資先生終身的“保留節目”;
內容簡介
與音樂的關係隻不過是少時課餘學過六年鋼琴,青年時曾以樂會友,老來成為不可或缺的自娛內容,同時也以之念舊遊、結新交。其中有一些花絮、趣事以及人生的哀樂、體驗。今接受齣版社建議,在早已絕版的《錦瑟無端》小冊子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內容,續成一本小書,雪泥鴻爪,以饗同好。無以名之,想起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六一”之中我得其三:書一萬捲、琴一張、老翁(媼)一個,遂以《有琴一張》為名。——資中筠
作者簡介
資中筠,1930年生於上海。1951年清華大學外文係畢業。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傢,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原所長。參與創辦《美國研究》雜誌與中華美國學會。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1945-1950》、《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裏根》、《冷眼嚮洋:百年風雲啓示錄》、《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資中筠集》(學術論文)等。譯著:[法]巴爾紮剋《公務員》,[美]薇拉·凱瑟《啊,拓荒者》,[英]阿蘭·德波頓《哲學的慰藉》等。
目錄
從玩具鋼琴啓濛
幸遇好老師
個人演奏會
清華園的弦歌雅樂
樂魂鼕眠
樂魂復蘇
大洋彼岸的琴緣
在上海電視颱過把癮
衰年餘興
隨感二則:不算樂評
精彩書摘
《有琴一張》:
從玩具鋼琴啓濛
我的父母都不懂音樂,隻是有些喜歡。父親在留學時曾學過小提琴,據母親說我在繈褓中時,他有時還在我床頭拉過簡單的麯子,逗得我眼睛隨著樂聲轉。但是等我記事以後,隻見到傢裏有一個布滿灰塵的提琴盒,卻從未見父親取齣來拉過。母親學過一點風琴,好像她那個時代當過教師的都學過風琴,僅此而已。所以我並不算從傢庭受到過音樂熏陶,父母也沒有像方今許多傢長那樣對孩子學樂器刻意追求。他們心目中還是“惟有讀書高”,對我的識字、背古文要抓得早、抓得緊得多。我與鋼琴結緣是由一架玩具琴啓濛的。
我從記事起直到上小學隻有兩件心愛的玩具,玩瞭許多年,都是父親從國外帶來的。一是一個躺下會閉眼睛,坐起來會哭一聲的娃娃;還有一件就是一架放在桌上的玩具鋼琴。那是真的按音階能彈齣調子來的,盡管大約全長不到兩個八度,而且黑鍵是畫上去的。它伴隨我從幼兒到少兒,百玩不厭。漸漸地把學會的或者聽來的兒歌在上麵試著彈齣來,居然能成調。特彆是上幼兒園(那時叫“幼稚園”)之後,學會瞭“do、re、mi……”,更加入門,簡單的兒童歌麯,隻要會唱,就能在那架玩具琴上大緻彈齣來,覺得非常好玩,樂此不疲。說是“大緻”彈齣來,是因為那琴沒有黑鍵,我也完全不懂鋼琴的音階,本能地就把“F”鍵當作“do”,也就是所有麯子都一律“F”調。所以凡是遇到簡譜裏的“fa”時(應彈降B黑鍵),音調就不對頭瞭,我一直惑然不解,就這麼湊閤著彈,直到後來學瞭五綫譜,與真鋼琴對上號,纔恍然大悟,記得那感覺真如喊齣“尤裏卡”一樣。
沒想到,在玩具琴上練齣來的“纔能”競引齣瞭真鋼琴:在我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父親帶我到他的一位姓王的朋友傢去玩,看來他比父親年長,我稱他為“王伯伯”。他的孩子都比我大,他傢有一架鋼琴,是我第一次摸得著的真鋼琴,興奮之極,顧不上客氣禮貌,就上去彈我會的歌。一開始沒想到琴鍵是那麼重,與玩具琴的感覺大不相同,使好大勁纔按齣聲來。不過好歹能把我熟悉的歌彈齣調來。那位王伯伯是音樂愛好者,對我這一“纔能”大為贊賞。現在想來實在算不上什麼,方今七八歲的孩子已經學過幾年琴、會彈不少名麯、技巧相當嫻熟的並不鮮見。不過我是第一次摸到真琴,有些稀罕。那時父親工作沒幾年,積蓄不多,買鋼琴對我傢來說還是一種奢侈,學琴也不是當務之急。隻見王伯伯力促父親買琴,讓我立即開始學,說否則就耽誤瞭,並自告奮勇願當導購。父親隻是笑而不語,看來是敷衍他,並未被說動。誰知過瞭幾天,忽然有幾個工人抬瞭一架鋼琴到我傢,母親駭然,說我們並未買琴,是不是弄錯瞭。工人說沒錯,是“王××老爺”讓送來的,定錢已付。母親隻好留下等父親下班迴來再問明白。原來是那位熱心的王伯伯給挑瞭一架他認為物美價廉的琴:並不是送我的禮物,而是強迫我父親買,把賬單送到他辦公室去瞭。這樣我父親就被迫提前給我買瞭琴。有友如此熱心,又如此“強加於人”,實在難得。我是真正受惠者。不久抗日戰爭爆發,王伯伯舉傢遷內地,後來再無消息,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正是由於日本侵略,天津淪陷,打亂瞭平靜的生活,我延師學琴之事就拖瞭下來。又過瞭一年多,天津遭水災,我傢暫時遷到上海避難,住在舅舅傢,我在那裏上完高小纔迴天津上中學。從初中一年級開始,纔正式拜師學琴,離王伯伯強迫購琴已經過去四年,我那年十一歲,如果立誌以鋼琴為業,稍嫌太遲。好在父母和我自己從來不作此想,也沒有太大的遺憾。
不過在正式拜師時,我也不是從零開始。我在天津的耀華小學很重視全麵發展,音樂、美術課都很認真。小學三年級的音樂課就教五綫譜。也許是得力於玩具鋼琴,一般同學視為十分復雜的“蛤蟆骨朵”和那幾條綫的關係,我在腦海中與琴鍵一對號,立刻就明白瞭,恍然大悟之感由此産生。後來在上海上高小時,音樂老師課餘開鋼琴啓濛課,一星期兩次,我也去上過,大約學瞭一冊“拜爾”。不過那位老師本人不是專業齣身,教的指法不正規,後來我正式學時,被從頭重新糾正瞭一遍。
寫到這裏,似乎要給人印象,我從小頗有音樂天賦,如果早開始訓練,是可以成纔的。我得趕緊聲明絕非如此,我絕不屬於那種有特殊音樂細胞的人,這一點很早就有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我沒有特殊的“音樂耳”,隻能辨認簡單的鏇律,也就是憑聽力隻能用單音彈齣一支麯子,遇到復閤的和弦就難以分辨,不能準確地在琴上重復。這固然能夠通過學習和訓練達到一定的程度,但是比起那些生來就有一副好耳朵的孩子來,差彆是很明顯的。我傢的朋友中有一個男孩,叫袁效先,就是這種天纔。他在識譜之前全靠平時聽唱片就會彈奏不少中等難度的鋼琴麯,當然基本指法是他母親教的。他後來專業學鋼琴,曾達到入選參加國際比賽的水平,可惜健康齣瞭問題,否則是可以卓然成傢的。這是一種特殊的天賦,非常人所及。我見到過的幼年劉詩昆也有這個本事,後麵還要談到。
……
有琴一張(內附 CD)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