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9
街道的美学(上、下)收录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的两部作品《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文字都通俗易懂,作者把自己的理论用于了自己的建筑创作中,很有说服力。书中作者分析了外部空间,街道、景观、住宅等,结合大量的实例。其中传达着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人而做的。如同很多日本建筑师一样,芦原义信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把握。
芦原义信同时有东方和西方教育和工作的背景,在书中对比了日本、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建筑环境和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出东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
《街道的美学》是日本当代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力作。本书继承了原先版本的图书品质,不仅对原书经典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且从更贴近时代和社会来对当代街区设计进行诠释,内容上更加丰富,图纸全面、照片精美,呈现了很多优秀案例的街区设计作品,是从事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设计师以及师生的必读经典。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我以为这乃是此书的最大特点。
该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本书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及《续街道的美学》为基础,系统整理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内相关著作的主要结论,阐述街道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理清街道的分类、构成要素、比例和尺度;同时,探讨街道与城市的关系,街道承载的行为活动,街道研究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内容,为城市近人尺度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以应对中国城市“只有城市、没有生活”的现状。
芦原义信(1918—2003年),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著有《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等书。
胡一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规划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风景建筑设计等。
丁梦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街道的美学》(上)目录
006第一章建筑的空间领域
0061.内部与外部
0142.墙的意义
0273.城郭
036第二章街道的构成
0361.街道与建筑的关系
0502.街道的构成
0553.宽与高之比(D/H)
0604.广场的美学
0695.阴角空间
0736.下沉式庭园技法与密接原理
0927.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
1088.俯视景观
1129.室外雕塑的意义
116第三章关于空间的几项考察
1161.小空间的价值
1252.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
1393.留下记忆的空间
144第四章世界街道的分析
1441.几个问题
1482.澳大利亚帕丁顿的联排住宅与京都的町家
1543.意大利奇斯台尼诺与爱琴海希腊诸岛
1654.波斯街道——伊朗伊斯法罕
1755.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
190第五章结束语
198后记
201参考文献
《街道的美学》(下)目录
004第一章关于空间领域的考察
0041.墙型建筑与地板型建筑
0142.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
0283.中心的丧失
036第二章景观的构成
0361.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0432.水边的美学
0603.街道的指标——D/H与W/D
0704.绿化的美学
0775.城市的色彩
080第三章对住宅和城市环境的建议与探索
0801.社区性与私密性
0942.住宅与庭园的探索
1003.城市美化的进展
1074.商业街的变迁——从旧货市到步行商业街
1145.城市空间中的表演
132第四章世界景观的分析
1321.埃菲尔铁塔与东京塔
1452.米兰商场与浅草寺前街
1553.世界的桥
1724.德国南方中世纪街道——罗曼蒂克之路巡礼
1825.威尼斯街角上的思索
196第五章结束语——现代建筑展望
204后记
207参考文献
《解读<街道的美学>》
一、街道的概念006
1.城市公共空间的层级及类型007
2.内部与外部008
3.街道的概念011
二、街道的构成028
1.街道的构成要素029
2.街道的比例和尺度073
3.街道与建筑的关系086
4.街道容纳的行为及活动类型092
三、街道空间体系104
1.街道与城市结构的关系105
2.空间原型与空间组合113
3.图与底系统116
四、街道的美学118
1.街道的色彩与质感119
2.街道的体验126
3.街道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130
五、研究街道课题的理论与方法134
1.格式塔心理学135
2.环境行为-心理学136
3.城市类型学、城市形态学137
4.街道物理环境分析138
5.其他方法与技术139
六、结束语148
第二章街道的构成
在城市形成时能看到街道的意义并富有强烈感情的,主要是拉丁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次之,日本人可以说最差。特别是意大利人,街道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交通,还是作为社区而存在的。博洛尼亚的柱廊(带柱的门廊)在气候上是有用的,但在生活习惯上则更加重要。美国评论家B.鲁道夫斯基(BernadRudofsky)在《人的街道》中这样阐述:“博洛尼亚市民整天来往于柱廊之中,尽管如此,仍有一天去两次的习惯,他们绝不想取消柱廊下的仪式性散步。中午和黄昏时,大量人流在这个最大的城市走廊上来回遛
弯儿,这时要是不遇上朋友简直是不可能的……”的确,对意大利人来说,街道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挚爱的表现。而英国人的街道则不是这样的。B.鲁道夫斯基接着讲述道:
的确,英国是不希求城市社会模式的,因为没有比他们更热衷于田园生活的了。其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城市在欧洲传统中是最不健全的。英国人对城镇也许很忠心,但他们对于街道——那里倒是很优雅——却并不怎么热衷。他们喜欢躲在酒吧的微醺气氛中。丁尼孙在诗中咏道:“我讨厌广场和街道,然而还是在那里同熟人碰面……”这是在为多数英国人代言。
因此,意大利人不但建造了街道,还把城市空地建造为人们会面的场所——广场。英国人则建造了人们不会面的休息场所——公园。从日本城市的历史来看,对意大利广场和英国公园一类的外部空间一般并不关心,所以尽管有艺术性较高的室内空间,但缺乏创造良好的公共街道空间或广场的意图。正因起步晚,所以今天同国外相比仍是相形见绌。
1.城市公共空间的层级及类型
1.1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承载了历史与现代,如政治事件、大众狂欢、生活情景、社交活动、观光购物等。街道是人们生活之所,承载了对城市的想象和思考。摄影家、画家、电影导演,各类艺术家都在不舍昼夜地挖掘街道的潜力,因为,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而言,不过就是几个房间、几条街道和熟识的几个人。克里尔(RobertKrier)在《城镇空间》一书中将“城市空间”解释为“……城市内和其他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依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容许人们自由地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的城市空间。”当然,城市空间除了物质性,还具有社会性。学界比较认同芦原义信所谓的建筑“外部空间”就是城市空间,即相对于建筑内部而言,城市建筑之间的围合或半围合的“空”的部分。
……
芦原义信出生在一个始于江户时代的医生世家,倾其一生于建筑师的工作,直至终年85岁,除完成了超过300项以上的建筑设计外,还深入展开了对外部空间与街道的研究和教育活动。1951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格罗庇乌斯,并在马歇·布劳耶的事务所工作。在洋溢着包豪斯的时代潮流思想的大本营中学习了现代建筑,据说他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从中学到的“becreative,beoriginal”,即绝不模仿别人,坚持思考自我的原创设计的思想。回国后,通过建筑作品,为日本导入正统派的现代主义设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设计工作之余,芦原义信不停地对建筑和街道展开思索。通过与提倡对近代城市的批判和回归人性化生活环境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著者简·雅各布斯、凯文·林奇、菲利普·希尔、劳伦斯·哈普林等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人性派的代表人物的交流,芦原义信在留学时便开始意识到营造人性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当时,作为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主流,通过整体构思手法来构筑饱含活力的未来城市,将设计思潮引向了重视建筑形式或样式的方向,在日本这一思想的代表是丹下健三。与此相对,芦原义信却倾向于采用局部构思的手法,着眼于内容的思考和街道的形成等。通过芦原义信的两部著作,沿《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包括《续街道的美学》)的先后顺序,可以追溯到一位建筑师的思想的进化与展开。在《外部空间设计》(日文初版1975年,下同)中,将日本的街道与意大利的进行对比,以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的理论阐明了由单个建筑到街道的不同构筑原理,提倡通过外部空间构筑建筑群,共同形成魅力的街道的设计理论。《街道的美学》(1979年)则将外部空间理论在街道的尺度上加以展开,向一般的读者们广泛地论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意识密切相关的街道理论。指出了二战后,东京的复兴并没有基于确切的理念,而是优先考虑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私有权益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建设魅力的街道,必须重视街道的美学的主张。将局部构思,而非整体构思作为今后建筑、城市构成上的优位原理,为了对应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个性化等,提倡重视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的著作和随笔集的共同点是,所记述的内容都是基于本人的眼见、所察和思考,同时通过将日本人的生活和思想与西欧的思想加以对比,来加深对内容的思考。
这次,《街道的美学》《外部空间设计》两部著作,以及由原日文版《屋顶阁楼中的小书斋》《建筑空间的魅力》和《探索秩序》三本书拔萃而成的《芦原义信随笔集》(两卷)得以在中国出版,甚是欣慰。谨此向参与出版工作的相关各位致以厚意。在此,衷心希望众多的读者在阅读芦原义信的著书和随笔中,获得面向未来人性化的建筑和街道的意念,并加深各位对建筑与街道的思考。
建筑师芦原太郎
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涉及诸多建筑理论及知识,同时结合作者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街道的美学》成书于1979年,是作者多年来在街道、广场空间构成方面的研究成果。《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这两部著作涉及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概念以及其他现代建筑理论,并引用中国的“阴阳”之说,对日本和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建筑环境与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第2页)。
正如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所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对于城市而言意义非凡,但也许我们并不了解“街道”。本书认同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所描述的:“城市居民和外来参观者在街道中穿行时,通过感受并认知城市空间和城市的市井活动,最终累积形成了对城市的意象。街道是人们停留时间较长的户外公共场所,因此街道对于人们形成城市的意象尤为重要。”街道是人的行为发生的场所,与车行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道路是平面的,强调通行功能性,不安全;街道是立体的,具有体验性和领域感。从字面上理解,“街”与“道”本就承载了不同的意义。本书以对《街道的美学》原著的解读为契机,试图厘清街道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并探讨街道的设计方法。书中蓝色文字为200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街道的美学》一书中的重点内容。
街道设计套装(街道的美学上下册+解读《街道的美学》 套装共3册 )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街道设计套装(街道的美学上下册+解读《街道的美学》 套装共3册 )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买下还没看,但书肯定是正版,包装也很完整
评分不错的书很喜欢,比较专业,推荐购买。
评分不适合不是本专业的看。内容很好 如果是外行人普通看看不太适合
评分实在,很好用,蛮不错的,给个好评
评分儿子学习需要购买这几本书,昨日下午四点多下单,今日中午就到货了,京东自营物流就是快。
评分很实用,性价比高。
评分提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概念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买了一批书,都很不错,准备好好研究~
街道设计套装(街道的美学上下册+解读《街道的美学》 套装共3册 )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