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经典代表作,逝世二十周年纪念版!怀疑三部曲之“趣味之书”——“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王小波全部作品的授权!包括从未面市的遗稿及大量私人照片!
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红拂夜奔》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中的“趣味之书”,王小波说:“凡人都喜欢有趣。这是我一生不可动摇的信条,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红拂夜奔》谈的是这一点。”
《红拂夜奔》借隋末大将军李靖和杨素家妓红拂的风流韵事为蓝本,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表现知识分子在反智社会中的尴尬处境。在历史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纷繁交错中,小说看似荒诞,却处处体现着对现实的反讽,对自由、趣味的向往。正如王小波在序言中所言:“我写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编剧奖。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章
在本章里一再提到一个名称“领导上”。在一本历史小说里出现这种称呼,多少有些古怪。作者的本意是要说明,“领导”这种身份是古而有之。
一
李靖、红拂、虬髯公世称风尘三侠,隋朝末年,他们三人都在洛阳城里住过。大隋朝的人说,洛阳城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但唐朝的人又说,长安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宋朝的人说,汴梁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所以很难搞清到底哪里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洛阳城是泥土筑成的,土是用远处运来的最纯净的黄土,放到笼屉里蒸软后,掺上小孩子屙的屎(这些孩子除了豆面什么都不吃,除了屙屎什么都不干,所以能够屙出最纯净的屎),放进模板筑成城墙,过上一百年,那城就会变成豆青色,可以历千年而不倒。过上一千年,那城墙就会呈古铜色,可以历万年而不倒。过上一万年,那城就会变成黑色,永远不倒。这都是陈年老屎的作用。李靖、红拂、虬髯公住在城里时,城墙还呈豆青色。这说明城还年轻。可惜不等那城墙变成古铜色,它就倒了,城里的人也荡然无存,所以很难搞清城墙会不会变成黑色,也搞不清它会不会永远不倒。洛阳城墙筑好之后,渐渐长满了常春藤。有一些好事的家伙派人把藤子从墙上扯下去,墙上就剩下了细小的藤蔓,好像四脚蛇断掉的尾巴。与此同时,被扯下墙的常春藤在地上继续生长,只是团成了团。有些叶子枯萎凋落,有些叶子却蓬勃向荣。这些藤子在地下,就像一堆堆的垃圾,而立着的城墙却被断裂的藤蔓染上了花纹,好像一匹晾在空中的蜡染布。然后又有些人觉得有花纹的城墙不好看,又派了一些人出来,举着绑了刀片的竹竿,把花纹都刮掉了。久而久之,城墙上就被刮出了好多白斑,好像脸上长了癣。我不明白既然一堵墙已经修了出来,为什么不能让它好好待着—人活着受罪,干吗让墙也受罪呢?
李靖他们住在洛阳城里时,这里到处是泥水。人们从城外运来黄土,掺上麻絮,放在模板里筑,就盖成了房子。等到房子不够住时,就盖起楼房,把小巷投进深深的阴影里。洛阳的大街都是泥的河流。那时候的雨水多,包铁的木车轮子碾起地来又厉害,所以街上就没有干的时候。泥巴在大街上被碾得东倒西歪,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小山脊,顶上在阳光下干裂了,底下还是一堆烂泥,足以陷到你的膝盖。那些泥巴就这样在大街上陈列着,好像鳄鱼的脊梁。当时的人们要过街,就要借助一种叫拐的东西。那是一对带有歪杈的树棍,出门时扛在肩上,走到街边上,就站到杈上,踩起高跷来。当时的老百姓都有这一手,就像现在的老百姓都会骑自行车一样。谁也不知道将来的老百姓还会练出什么本事来—假如需要,也许像昆虫一样长出六条腿。当然,各人的道行有深有浅。有人踩在三尺短拐上蹒跚而行,也有人踩在丈八长拐上,凌空而过。比较窄的街段上,有些人借助撑杆一跃而过。在泥水中间,又有无数猪崽子在游荡。老百姓和猪就这样在街上构成了立体画面。除此之外,还有给老弱病残乘坐的牛车,有两个实心的木头轮子,由一头老水牛拉着,吱吱扭扭,东歪西倒。从城东到城西,要走整整半天。假如它在路中间散了架,乘车的都要成泥猪疥狗。不是老百姓的人坐在八匹马拉的轿车里呼啸而过时,泥水能溅到路边的店铺里面。正如今日有些豪华轿车跟在你自行车后猛按喇叭,嫌你聋得还不够快。老百姓总是恨非老百姓,这是原因之一。
那些在洛阳大街上横行的马车就像鱼雷艇,这种高速船只宜在空旷处行驶,不该开上大街。但是谁也没有对马车提出意见,因为谁都不敢。人们只是上街时除了带着拐,还带一把油纸伞,见到马车过来,就缩在路边,张开伞接泥巴。还有一些人不带雨伞,而是穿着油布的雨披。不管你怎么小心,总有弄一头一脸一身的时候。所以又要带上一个防水的油布口袋,里面带着换洗衣服。但是要洗手洗脸,总要用水。井倒是好找,洛阳每个街口都有一间白色的小房子,里面就是水井。但是房子里有人看着,用水要钱。所以图省钱的人就在脖子上拴两个牛尿脬,里面放上水。但是你虽有换洗衣服,总要有地方换,总不能当街赤身裸体,找更衣处(现代话叫收费厕所)也要钱;所以图省钱的人就不是带一把伞,而是两把伞。更衣时把两把伞前后张开遮住。这样一个图省钱的人出门时,脚下踩着一对拐,脖子上挂了两袋水,背后插了两把伞,腰里还挂着鼓鼓囊囊的口袋,实在是很累赘。其实你只要用一点钱,就可以清清爽爽地到任何地方,这个办法和现在是一样的:坐taxi。所以那些人是自愿活得那么累赘,因为他们想省钱。他们想省钱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钱。
大隋朝的taxi没有轮子,那是一些黑人,脑袋后面留着小辫子,赤身裸体,只穿一条兜裆布,手里拿着一条帆布大口袋。问好了去处,他就张开口袋把你盛进去。一个大钱一公里,他可以把你驮到任何地方,身上也不会沾一点泥。但是在坐taxi前,必须在他脸上摸一把,看看是真黑人,还是鞋油染的。有些无赖专门冒充taxi,把人扛到臭水坑前面,脑袋朝下地往下一栽。这些无赖以为这样干是有幽默感,其实一点也不幽默,因为这样一栽常常把别人的颈椎栽断。别人的颈椎断了,他们就把钱袋摸走。这也如你今天乘出租车时,也必须研究一下司机和车子,万一乘错了车,就会被人把脸打扁。众所周知,taxi只对外国人和阔佬是安全的。
坐taxi出门太贵,又有折断颈骨的危险,所以在洛阳城里,大多数人平常出门时都是全副武装,十分累赘。只有那些走街串巷的妓女最潇洒。那种人身穿皮子的短上衣和超短裙,溅上了泥后,等干了一刮就掉,顶多剩下一点白色的痕迹。过街时只要招招手,就有老黑来把她扛过去,连钱都不要。当然,走在路上时taxi的手不老实,要占点小便宜。她们什么都不带,因为什么都用不着,只带一个小手提包,包里有刮泥点子的竹片子、手纸、小镜子等等,但是没有很多钱,钱多了流氓会搜走。但也不能一点钱都没有。那些流氓穿着黑绸子的长袍,头发用榆皮水梳得贼亮,嘴里嚼着蜜泡过的老牛皮(当时已经有了阿拉伯树胶做的口香糖,但是太贵,一般人买不起)。妓女的包里要是没钱,流氓发起火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好多年以前,洛阳城就是这样。好多年以前,李靖就是这么个流氓。
这本小说简直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令人难以置信。我仿佛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很多名家大师都难以企及的。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山涧清泉般潺潺流淌,温柔地抚慰人心;时而又像暴风骤雨,将你卷入命运的漩涡,让人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每一个选择、每一次犹豫,都闪烁着人性的复杂与真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功力,那些古老的城墙、寂静的庭院、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尘土气息,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你能清晰地“闻到”那个时代的味道。读到最后,合上书卷,我的脑海中仍旧回荡着那些鲜活的对话和场景,久久不能散去。这本书不仅仅是看故事,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对话,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光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有一种老派的优雅和克制,但骨子里却燃烧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它不像现在流行的小说那样追求直白的冲击力,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酿酒师,用时间去酝酿味道。很多句子初读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咀嚼后,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韵味。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地积累矛盾,直到临界点爆发,那种张力是内敛而又极其强大的。这种叙事的高级感,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欣赏一幅用水墨绘成的长卷,层次分明,意境悠远。对于追求阅读质感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大的享受,它考验你的耐心,但回报你的,是远超预期的文学体验。
评分老实说,我对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向来持谨慎态度,总担心会陷入枯燥的考据和冗长的叙事中。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结构巧妙得像一个精密的八音盒,每一个小小的转折都精准地推动着整体情节的发展,却又不失自然流畅。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严肃的历史背景下,成功地编织了一张关于情义与抉择的网。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丝毫的刻意煽情,而是通过日常的琐碎和重大的冲突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我甚至在某些角色的命运面前停顿了许久,反复思考,如果是我身处其境,又会如何抉择?这种代入感是极强的,它不仅仅提供了娱乐性,更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在掩卷之余,仍在反思着何为忠诚,何为自由。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布局,简直是文学性的迷宫设计。它不是线性的时间推进,而是像多条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大海。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插叙和倒叙,在不同时空之间自由穿梭,每一次切换视角,都像是在拼凑一幅宏大的历史图景。起初可能会觉得有点烧脑,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梳理人物的脉络,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所有的线索都在最后完美交织,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带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这种对叙事艺术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通俗小说范畴,达到了某种艺术的高度。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心力去解码,但请相信我,最终的收获绝对会让你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评分坦率讲,我一开始是被封面吸引的,但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对“选择”这一主题的探讨。生活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而这本书将这种选择的重量,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美感展现了出来。故事中的人物,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似乎都在命运的迷宫中寻找出路,他们每一次的转向,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我欣赏作者的公正性,她没有简单地将角色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极端环境下,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光辉与阴影。这种对人性的全面拥抱,让故事显得无比真实可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不再轻易去评判他人的艰难处境。这是一种深刻的、让人反思的阅读体验,非常值得推荐给那些喜欢探讨人生哲学的朋友们。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质量不错,书当然更不错,好好拜读一下王小波的著作!
评分1.王小波先生的作品,我这一生,只不过是遇到些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罢了。
评分一直想买这本书,终于下手了。这本书从纸质到印刷都没有问题,从我目前看过的这部分里,没有遇到错别字和字体粗细不同。在王小波的笔下,文字变得很风趣幽默。
评分这本书我是期待了很久,只是简单看了下作者的生平,就已经能知道这本书存在于世的意义有多大了。虽微小但不寂灭,虽短暂却永恒!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好奇内容买来看的。今天认真评价每一条待评价商品,为广大想买的提供参考,也赢取京豆。之前很少评价,后来发现京豆真的可以抵钱用。
评分“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笑笑地说。
评分本以为双十一购买会延迟,没想到转天就到了,真的很喜欢京东卖东西的速度,书也是新书,非常好。赞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