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日本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波多野澄雄所具有的多重身份使他不仅可以历史学者的眼光审视历史,而且得以窥见政治与历史尤其是历史观的关系。相较于探讨日本国民为何无法对“过去的战争”形成共有记忆,本书更集中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日本这样一个战败国来说,在多种历史认识和战争观共存、竞争的前提下,应如何应对起源于战争和殖民地统治的“历史问题”。
作者简介
波多野澄雄,1947年生,庆应义塾大学法学博士,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编纂委员长,内阁府亚洲历史资料中心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外交史。出版有《“大东亚战争”的时代——从日中战争到日英美战争》《幕僚们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与亚洲外交》《作为历史的日美安保条约——机密外交记录揭开的“官约”虚实》等专著多部。
马静,东京外国语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曾参与中日两国共同历史研究工作。主要译著有司马辽太郎著《国盗物语》等。
目录
前 言/Ⅰ
序 章 战争总结的挫折/Ⅲ
第一部 旧金山议和体制/1
第一章 东京审判与战犯释放/5
第二章 谁是“战争牺牲者”?——“国家补偿”与战争赔偿/24
第三章 “殖民帝国”的清算——请求权与放弃国籍/37
第二部1980年代——“公平”与“忍耐”/57
第四章 靖国神社问题的国际化——中曾根正式参拜的挫折/59
第五章 历史教科书问题——从意识形态争议升级到国际问题/74
第六章 战后处理问题的“终结”——忍耐论下对国家补偿的回避/86
第三部 世纪转折期——冷战、1955年体制瓦解后/99
第七章 围绕“侵略战争”的攻防——从“细川发言”到“村山谈话”/101
第八章 从“口头”到“偿还”——新“和解政策”的摸索/112
第九章 与中韩的历史共同研究——究竟有何不同/132
第十章 模糊不清的“村山谈话”——靖国神社问题与战争纪念馆论争/145
终 章 “和平国家”与历史问题——对未来的解释责任/158
主要参考文献·相关资料/173
后 记/188
精彩书摘
《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
那么,在支持无赔偿原则的国家增加的情况下,议和体制中的赔偿采取了什么样的“补偿”形式呢?具体可以分为三大块。
第一,没收日本人在海外持有的个人、企业、团体、法人以及政府的公私财产。和约第14条(a)已经追加认可了这一条,早在战争刚刚结束后就已经在各盟国的管辖区域实施,这是上面提到的议和之前的赔偿,是赔偿的第一步。它具有在不可能从日本取得赔偿时的事态下的担保性质。
第二,以波茨坦公告为依据。波茨坦公告规定个人可以维持为支付赔偿所需的产业,却不允许“为战争重新军备”的产业存在。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赔偿的教训,明确规定了并非金钱赔偿,而是“实物赔偿”。美国初期的赔偿构想就以此为指针,计划将日本的工厂设备拆除作为“中间赔偿”转移到亚洲各国,以实现日本和亚洲整体上的复兴。
……
前言/序言
前 言
我父亲虽然不是士官,却转战于马来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地,终战的第二年才得以复员。在整整六年的战争岁月中,同父异母的兄弟战死沙场,父亲也成了遗族家属。他很少谈及自己的从战经历,辞退了所有的公职守护着家业,却频繁地参加战友会和日本遗族会组织的各种集会,算得上是典型的旧式军人。
对父亲而言,那场战争既不是“太平洋战争”,也不是“亚太战争”,而是一场以大东亚为舞台、按照“圣意”转战各地的“大东亚战争”。不时来访的战友们相逢固然欢喜,然而话题一涉及早早死去的战友,相信每个人心底浮现出的不是“大东亚战争”为何会以失败告终这一疑问,而是对为何要远渡重洋转战于亚洲各国,为了这场战争不惜献出生命这一问题深刻的质疑。
战后的日本,是否对这一质疑做出了充分的应答呢?换言之,政府是如何总结这场战争,又对其功过做出了哪些说明呢?
进言之,政府是如何清算战争,又是如何应对战争留下的“负面遗产”的呢?所谓的“历史问题”,政府是如何处理的呢?如果说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玩弄手腕,那么其原因究竟在哪里?作为一个要最大限度保障不同历史观的国家,政府应该对历史认识“介入”到何种程度呢?
另外,为了形成国民一致的历史认识即公共记忆,又需要哪些东西呢?应该如何看待其他国家的历史呢?
日本战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殖民地国家”的瓦解。因此,对“大东亚战争”的清算,同时也是对“日本帝国”的清算。那么这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本书基于作者或多或少参与过的几项政府资助项目的经验,试着来思考这些问题。
注记原则上采用当时的职位,省略敬称。
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