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西班牙] 亚历士·罗维拉 著,范湲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未来出版社
ISBN:97875417555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67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心灵解压书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00
字数:100000
附件:精美主题书签
附件数量:5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青年人

  【畅销神话,势不可当】

  全球总销量突破300万册,被译成超过40种语言,连续加印54次,台湾诚品书店畅销冠军

  【7年打造,黄金品质】

  西班牙享誉全球的身心灵导师,西班牙王妃*青睐的励志作家亚力士·罗维拉,25封信,7年打造,黄金品质

  25封信,改变你的人生

  每个人一生之中总要思索那么一次:

  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走什么样的路

  双色印制,名家插图,收藏级超豪华精装

  随书附赠:精美主题书签

  同步推出:《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主题笔记本


内容简介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由25封充满智慧的信件组成,教读者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进而在平淡无奇的人生中获得希望和机遇。作者花费7年时间创作,记录了他从许多书籍、电影和歌曲中悟出的摆脱各种人生困境的答案。希望能以此引导那些因生活平凡而倍感焦虑的人,在生命旅程中找到出路,发掘内心能量,扭转人生命运。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赚到了生命

  不能好好过日子,是一种可以致人于死得疾病

  长时间疲于拼命,我们将变成连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

  在繁忙的社会里,有多少人从事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心深处尽是矛盾与苦恼;还有太多优秀的上班族,为了一份薪水,承受巨大压力,全心投入工作,牺牲了家庭、健康,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生活,你要吗?

  正如作者所说:“为了创造机会,我们内心必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亚历士·罗维拉,身兼经济学家、管理学教授家等多重身分,曾为微软、奔驰、雀巢、百事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效力,同时也是享誉全球的西班牙励志大师。其作品包括《当幸运来敲门》《你就是自己的幸运星》等,在欧美享有崇高声誉。其代表作品《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全球总销量突破三百万册,被翻译成40种语言,堪称其作品王冠上的一颗宝石。


  【译者简介】

  范湲,语言学硕士,台湾著名翻译人士,无可救药的爱书人。和父母说客家话,和丈夫讲英文,跟公婆掰德文。旅行成瘾,常在地球上空飞来飞去。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安家落户,可谓莫扎特的乡亲。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自我对话的思考模式和实用方法,如同心灵导师一般循循善诱,引领读者发现自己的特色,进而成就自我!

  ——吴若权(台湾知名作家)

  阅读这本书,你不需要太强烈的烛光,因为它本身已经发光、发亮!并且能借本书找到生命的目标。读了这本书,你再也没有理由不做自己了。

  ——裘尔第·纳达(西班牙心理学家)

  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和自己打交道”的心灵记事,也道尽了现代人的困惑和忧虑。作者旁征博引,引述各种相关的论述作为佐证,能帮助我们认清许多异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范 湲

  这是一本鼓舞人心、充满正面价值的杰作,深刻地思考了现代社会许多人对生活的不满。这本书发出了强有力的召唤,提醒我们做真正的自己,找回久远以前的梦想,勇敢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萨维尔·孟多萨(西班牙知名作家)

目录

001/ 第一封信 必须赚钱为生吗

009/ 第二封信 简简单单过日子

013/ 第三封信 为了一份薪水,要付出多少代价……

021/ 第四封信 压力与忧虑的来源

025/ 第五封信 恐惧,是最险恶的敌人

029/ 第六封信 换个想法更好

033/ 第七封信 你倾听过内心的声音吗

039/ 第八封信 改造生命的元素——潜意识和想象力

047/ 第九封信 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053/ 第十封信 寻找自己遗忘多时的才能

061/ 第十一封信 机会出现时,你准备好钓竿了吗

069/ 第十二封信 相信自己

079/ 第十三封信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085/ 第十四封信 有时候,自私一点儿是必要的

091/ 第十五封信 幸福的罗盘

097/ 第十六封信 你就是自己生命的老板

105/ 第十七封信 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119/ 第十八封信 倾注热情,享受生命

125/ 第十九封信 坚持到最后一秒钟

131/ 第二十封信 忘掉“运气”这回事

137/ 第二十一封信 成功,自己定义

141/ 第二十二封信 向日本竹子学习

145/ 第二十三封信 清除周遭的碎石子

153/ 第二十四封信 写封信给自己

165/ 第二十五封信 成为好老板的关键

175/ 尾 声 写给读者的最后一封信


精彩书摘

  第一封信

  必须赚钱为生吗

  “我活了一辈子,却从未好好过日子。”

  ——据知名安宁照护权威伊丽莎白·库柏勒·罗丝统计,这是病患临终最常说的一句话。

  亲爱的老板:

  我一直很努力想把你交代的报告写完,可我却无法集中精神。你也知道,你交代我做的事,我向来很有效率,但今天不一样,我的内心开始拒绝像过去那样麻木冷漠地照着行事历做事了。不仅如此,当我决定写信给你时,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我的手指则在电脑键盘上轻盈地舞动着。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不寄电子邮件给你,或干脆打电话,岂不是更快,何必写信呢?我也说不上为什么,我想是因为距离更有美感,而且我也不想赶时间。换个方式来说,写信可以让我有机会边写边思考。回顾过往种种,我可以很从容地自我检视,不必担心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总之,我可以慢慢来。至于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事,更是一点儿都急不得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最近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不是莫名其妙觉得惊慌,就是不由自主地愤怒,我已经因此失眠了好几个礼拜。事情很单纯,也很容易理解,但这个困扰却深沉得令人害怕。或许你会觉得这没什么,但我有充分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未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问题在哪里?我就跟你直说吧:我们过得不快乐。当然,“我们”只是个概括性的说法,实际上这里的人数之多,绝对远超大家的想象。

  不久前,我问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你过得还好吗”,却得到了以下这些不同的答案:——“唉!打拼啊!”(可不是嘛!开着装甲车作战,累得却像头拖车的老牛。)——“还不就这样嘛!”他真正的意思是:“你自己看吧,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好不好。”

  ——“继续过我们的日子喽!”听起来像是永远停不下来的态势。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他说的是“我们的日子”,而不是“我的日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相伴的感觉总是比较好。

  ——“继续奋战!”(生活仿佛成了战场。)

  ——“混日子喽!”(怎么混?钻进水里面吗?)

  ——“没啥好抱怨的啦!”延伸的版本则是:“我们不可以抱怨。”说话的人,其实处在被虐的状态,却不自觉地沾沾自喜。

  至于最常听见的大概是这句:“运气很背,但日子还过得下去啦!”话中透露的信息是,其实这个人本身就是个倒霉的失败者。

  很少人坚定地回答“还不错”,更少人能够以坚定、诚恳的语气马上回答:“很好啊!”由此可见,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一定少了点儿什么。

  事实上,据我观察,在当今这个社会,数以千万人天天都是不情不愿、愁眉苦脸地在工作,对于脱离“苦海”,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乐透,只要中了头彩就可以过幸福的日子。

  许多人从事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天天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内心深处是无尽的哀伤,觉得自己活得一点儿价值都没有,简直像个被卖掉的长工一样。但他们常会这么说:

  ——“我没办法改变了。”

  ——“我还有30年的贷款要还呢。”

  ——“我得养活一家子。”

  ——“坚持岗位是我的责任,况且,不做这个,我还能做什么呢?”

  关于这件事,我思考了很久。我想,人们不幸福的原因,多半跟我们熟知的某个句子有关。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现在,人人都视之为理所当然。这句话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或许正因如此,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看起来毫无杀伤力,有点儿攻击性,但没啥好担心的。你如果不注意听的话,顶多是这样回应:“哦,那又怎样?”可是,如果你再三思索,一旦理解了它真正的含义,你八成会吓得直发抖!让我直接切入主题吧!这个短短的句子,总共才6个字——

  “必须赚钱为生”。

  怎么样?看了有什么想法?

  有没有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

  它是否让你有所警惕?

  事实上,我一直到几个礼拜前才对这句话有特别的感受。当时,我正在跟客户开会,其中一个人忽然无奈地说出了这句话。突然间,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个想法:

  若说我们必须赚钱为生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了。你再仔细读一遍,没错,奄奄一息!

  这是件很震撼人心的事实!

  所幸,几乎所有的人都很正常地生活着,大家都很认命地过日子。

  如果我们接受了这句话的观点,那就等于葬送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大好的未来。

  如果你不想过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那就忘了“赚钱为生”这件事吧!

  因为,我们的生命应该是充满感觉、幸福、创意、爱和亲密感的。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赚取的。从我们出生开始,这些宝贵的资产就已经在渐渐流失了。

  我们从小就被这个可怕的观念给吞噬了,天啊,居然还一声都不吭呢!

  它直接就成了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期盼的是幸福人生和美丽世界,那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板,而且是越早越好。当然,这也有助于公司业务的蒸蒸日上,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到这一点的。

  我们该如何改变思考模式呢?

  我既非心理学家,也不是哲学家,但我和每个人一样,对此会有一些个人看法。

  因此,我有个建议:我们若能赋予这句话不同的意义,人们对此有不同的想法,我们的生命将有全新的价值、全新的姿态,比以往更健全,也不再受委屈。

  你觉得呢?

  我的建议是,让我们睁开双眼,把那句话忘得一干二净吧!

  因为:

  只要我们活着就不需要去想赚钱为生,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赚到了生命。

  你是个明理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堆积在我心中这些不安。不仅如此,我确定你必能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找到我需要的结论(毕竟你是老板嘛)。

  期待早日收到你的回信。

  请接受我热情的拥抱!

  亚历士

  ……

前言/序言

  推荐序

  一封信给自己

  吴若权(台湾知名作家)

  《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自我对话的思考模式和实用方法,如同心灵导师一般循循善诱,引领读者发现自己的特色,进而成就自我!

  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这是个好问题,每个人几乎都要花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但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从来不问自己,或是,内心深处有微弱的声音在发问,却被自己用更喧哗的噪声——“我很忙”“目前的状况还可以”“何必自找麻烦”掩盖了。

  青少年时期,我的人生很不如意。放学之后,常独自步行到郊外,坐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许多年以后,回头看那段日子,其实我并不是很单纯地发呆,而是很认真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高中升大学的时候,是我人生的转型期。不需旁人鞭策、督促,一个人快马加鞭往前赶,仿佛忽然之间看清了人生的方向,生怕已经大幅落后的进度再也到不了目的地。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就是我阅读了几本探索自我的书籍,并且开始写信给心理辅导机构的“张老师”,建立自我对话的机制,吸收足够的心灵养分,掌握成长的关键——其实,它们就隐藏在我们每天的自我对话里。从那一刻起,我不再是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学会了独立面对与众不同的人生。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却是最独特的,我不一定可以成为第一,但绝对是唯一。

  这么多年来,和自己对话,不曾止息。任何的挫折与困境,都阻挡不了心中坚持成为自己的信念。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也会自我勉励往想要的方向前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经常写信给自己,有时候是透过日记,有时候是异国的风景明信片,有时候是夜半无眠的沉思,有时候只是公交站牌等候15分钟的静语。

  后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也常勉励学员写信给自己,把他们想要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交给我保管,两年之后从我的信箱寄出去给当事人,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声,更加亲近真正的自己。

  《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自我对话的思考模式和实用方法,如同心灵导师一般循循善诱,引领读者发现自己的特色,进而成就自我。

  人生,就是从自己出发,绕了一大圈,再重新找回自己。路途的远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通过自我对话,把握每一次机会,活出最独特、最灿烂的自己。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太慢了。。。一个礼拜才到!!!!!

评分

这本书需要用心去看去体会。

评分

评分

非常喜欢,享受安静看书的时刻

评分

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要好好把握这种机会,定能成功哦

评分

挺好的 就是没清单

评分

看起来还可以,希望好看点。

评分

不是侯书皮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意林心灵解压书: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