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西班牙] 亞曆士·羅維拉 著,範湲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未來齣版社
ISBN:97875417555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678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心靈解壓書係列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00
字數:100000
附件:精美主題書簽
附件數量:5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青年人

  【暢銷神話,勢不可當】

  全球總銷量突破300萬冊,被譯成超過40種語言,連續加印54次,颱灣誠品書店暢銷冠軍

  【7年打造,黃金品質】

  西班牙享譽全球的身心靈導師,西班牙王妃*青睞的勵誌作傢亞力士·羅維拉,25封信,7年打造,黃金品質

  25封信,改變你的人生

  每個人一生之中總要思索那麼一次:

  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要走什麼樣的路

  雙色印製,名傢插圖,收藏級超豪華精裝

  隨書附贈:精美主題書簽

  同步推齣:《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主題筆記本


內容簡介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由25封充滿智慧的信件組成,教讀者如何重新認識自我、改變自我,進而在平淡無奇的人生中獲得希望和機遇。作者花費7年時間創作,記錄瞭他從許多書籍、電影和歌麯中悟齣的擺脫各種人生睏境的答案。希望能以此引導那些因生活平凡而倍感焦慮的人,在生命旅程中找到齣路,發掘內心能量,扭轉人生命運。

  從我們齣生那一刻起,我們已經賺到瞭生命

  不能好好過日子,是一種可以緻人於死得疾病

  長時間疲於拼命,我們將變成連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

  在繁忙的社會裏,有多少人從事著不適閤自己的工作,內心深處盡是矛盾與苦惱;還有太多優秀的上班族,為瞭一份薪水,承受巨大壓力,全心投入工作,犧牲瞭傢庭、健康,忽視瞭自己的感受……這樣的生活,你要嗎?

  正如作者所說:“為瞭創造機會,我們內心必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亞曆士·羅維拉,身兼經濟學傢、管理學教授傢等多重身分,曾為微軟、奔馳、雀巢、百事可樂等國際知名企業效力,同時也是享譽全球的西班牙勵誌大師。其作品包括《當幸運來敲門》《你就是自己的幸運星》等,在歐美享有崇高聲譽。其代錶作品《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全球總銷量突破三百萬冊,被翻譯成40種語言,堪稱其作品王冠上的一顆寶石。


  【譯者簡介】

  範湲,語言學碩士,颱灣著名翻譯人士,無可救藥的愛書人。和父母說客傢話,和丈夫講英文,跟公婆掰德文。旅行成癮,常在地球上空飛來飛去。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安傢落戶,可謂莫紮特的鄉親。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這本書,提供瞭許多自我對話的思考模式和實用方法,如同心靈導師一般循循善誘,引領讀者發現自己的特色,進而成就自我!

  ——吳若權(颱灣知名作傢)

  閱讀這本書,你不需要太強烈的燭光,因為它本身已經發光、發亮!並且能藉本書找到生命的目標。讀瞭這本書,你再也沒有理由不做自己瞭。

  ——裘爾第·納達(西班牙心理學傢)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和自己打交道”的心靈記事,也道盡瞭現代人的睏惑和憂慮。作者旁徵博引,引述各種相關的論述作為佐證,能幫助我們認清許多異常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範 湲

  這是一本鼓舞人心、充滿正麵價值的傑作,深刻地思考瞭現代社會許多人對生活的不滿。這本書發齣瞭強有力的召喚,提醒我們做真正的自己,找迴久遠以前的夢想,勇敢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薩維爾·孟多薩(西班牙知名作傢)

目錄

001/ 第一封信 必須賺錢為生嗎

009/ 第二封信 簡簡單單過日子

013/ 第三封信 為瞭一份薪水,要付齣多少代價……

021/ 第四封信 壓力與憂慮的來源

025/ 第五封信 恐懼,是最險惡的敵人

029/ 第六封信 換個想法更好

033/ 第七封信 你傾聽過內心的聲音嗎

039/ 第八封信 改造生命的元素——潛意識和想象力

047/ 第九封信 承認自己需要幫助

053/ 第十封信 尋找自己遺忘多時的纔能

061/ 第十一封信 機會齣現時,你準備好釣竿瞭嗎

069/ 第十二封信 相信自己

079/ 第十三封信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085/ 第十四封信 有時候,自私一點兒是必要的

091/ 第十五封信 幸福的羅盤

097/ 第十六封信 你就是自己生命的老闆

105/ 第十七封信 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119/ 第十八封信 傾注熱情,享受生命

125/ 第十九封信 堅持到最後一秒鍾

131/ 第二十封信 忘掉“運氣”這迴事

137/ 第二十一封信 成功,自己定義

141/ 第二十二封信 嚮日本竹子學習

145/ 第二十三封信 清除周遭的碎石子

153/ 第二十四封信 寫封信給自己

165/ 第二十五封信 成為好老闆的關鍵

175/ 尾 聲 寫給讀者的最後一封信


精彩書摘

  第一封信

  必須賺錢為生嗎

  “我活瞭一輩子,卻從未好好過日子。”

  ——據知名安寜照護權威伊麗莎白·庫柏勒·羅絲統計,這是病患臨終最常說的一句話。

  親愛的老闆:

  我一直很努力想把你交代的報告寫完,可我卻無法集中精神。你也知道,你交代我做的事,我嚮來很有效率,但今天不一樣,我的內心開始拒絕像過去那樣麻木冷漠地照著行事曆做事瞭。不僅如此,當我決定寫信給你時,我的心跳開始加速,我的手指則在電腦鍵盤上輕盈地舞動著。

  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寄電子郵件給你,或乾脆打電話,豈不是更快,何必寫信呢?我也說不上為什麼,我想是因為距離更有美感,而且我也不想趕時間。換個方式來說,寫信可以讓我有機會邊寫邊思考。迴顧過往種種,我可以很從容地自我檢視,不必擔心浪費瞭彆人的時間。總之,我可以慢慢來。至於我接下來要告訴你的事,更是一點兒都急不得的。

  事情是這樣的,我最近心情總是平靜不下來,不是莫名其妙覺得驚慌,就是不由自主地憤怒,我已經因此失眠瞭好幾個禮拜。事情很單純,也很容易理解,但這個睏擾卻深沉得令人害怕。或許你會覺得這沒什麼,但我有充分的理由去思考這個問題,對於自己和社會的未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問題在哪裏?我就跟你直說吧:我們過得不快樂。當然,“我們”隻是個概括性的說法,實際上這裏的人數之多,絕對遠超大傢的想象。

  不久前,我問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你過得還好嗎”,卻得到瞭以下這些不同的答案:——“唉!打拼啊!”(可不是嘛!開著裝甲車作戰,纍得卻像頭拖車的老牛。)——“還不就這樣嘛!”他真正的意思是:“你自己看吧,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好不好。”

  ——“繼續過我們的日子嘍!”聽起來像是永遠停不下來的態勢。而且,你有沒有發現,他說的是“我們的日子”,而不是“我的日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相伴的感覺總是比較好。

  ——“繼續奮戰!”(生活仿佛成瞭戰場。)

  ——“混日子嘍!”(怎麼混?鑽進水裏麵嗎?)

  ——“沒啥好抱怨的啦!”延伸的版本則是:“我們不可以抱怨。”說話的人,其實處在被虐的狀態,卻不自覺地沾沾自喜。

  至於最常聽見的大概是這句:“運氣很背,但日子還過得下去啦!”話中透露的信息是,其實這個人本身就是個倒黴的失敗者。

  很少人堅定地迴答“還不錯”,更少人能夠以堅定、誠懇的語氣馬上迴答:“很好啊!”由此可見,我們大部分人的生命一定少瞭點兒什麼。

  事實上,據我觀察,在當今這個社會,數以韆萬人天天都是不情不願、愁眉苦臉地在工作,對於脫離“苦海”,他們隻能寄希望於樂透,隻要中瞭頭彩就可以過幸福的日子。

  許多人從事著不適閤自己的工作,天天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內心深處是無盡的哀傷,覺得自己活得一點兒價值都沒有,簡直像個被賣掉的長工一樣。但他們常會這麼說:

  ——“我沒辦法改變瞭。”

  ——“我還有30年的貸款要還呢。”

  ——“我得養活一傢子。”

  ——“堅持崗位是我的責任,況且,不做這個,我還能做什麼呢?”

  關於這件事,我思考瞭很久。我想,人們不幸福的原因,多半跟我們熟知的某個句子有關。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現在,人人都視之為理所當然。這句話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或許正因如此,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它究竟意味著什麼。

  它看起來毫無殺傷力,有點兒攻擊性,但沒啥好擔心的。你如果不注意聽的話,頂多是這樣迴應:“哦,那又怎樣?”可是,如果你再三思索,一旦理解瞭它真正的含義,你八成會嚇得直發抖!讓我直接切入主題吧!這個短短的句子,總共纔6個字——

  “必須賺錢為生”。

  怎麼樣?看瞭有什麼想法?

  有沒有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

  它是否讓你有所警惕?

  事實上,我一直到幾個禮拜前纔對這句話有特彆的感受。當時,我正在跟客戶開會,其中一個人忽然無奈地說齣瞭這句話。突然間,我的腦海中浮現瞭這個想法:

  若說我們必須賺錢為生的話,那就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已經奄奄一息瞭。你再仔細讀一遍,沒錯,奄奄一息!

  這是件很震撼人心的事實!

  所幸,幾乎所有的人都很正常地生活著,大傢都很認命地過日子。

  如果我們接受瞭這句話的觀點,那就等於葬送瞭自己存在的意義以及大好的未來。

  如果你不想過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那就忘瞭“賺錢為生”這件事吧!

  因為,我們的生命應該是充滿感覺、幸福、創意、愛和親密感的。這些纔是我們應該努力去賺取的。從我們齣生開始,這些寶貴的資産就已經在漸漸流失瞭。

  我們從小就被這個可怕的觀念給吞噬瞭,天啊,居然還一聲都不吭呢!

  它直接就成瞭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期盼的是幸福人生和美麗世界,那就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老闆,而且是越早越好。當然,這也有助於公司業務的蒸蒸日上,我相信你一定會想到這一點的。

  我們該如何改變思考模式呢?

  我既非心理學傢,也不是哲學傢,但我和每個人一樣,對此會有一些個人看法。

  因此,我有個建議:我們若能賦予這句話不同的意義,人們對此有不同的想法,我們的生命將有全新的價值、全新的姿態,比以往更健全,也不再受委屈。

  你覺得呢?

  我的建議是,讓我們睜開雙眼,把那句話忘得一乾二淨吧!

  因為:

  隻要我們活著就不需要去想賺錢為生,從我們齣生那一刻起,我們已經賺到瞭生命。

  你是個明理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堆積在我心中這些不安。不僅如此,我確定你必能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然後找到我需要的結論(畢竟你是老闆嘛)。

  期待早日收到你的迴信。

  請接受我熱情的擁抱!

  亞曆士

  ……

前言/序言

  推薦序

  一封信給自己

  吳若權(颱灣知名作傢)

  《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這本書,提供瞭許多自我對話的思考模式和實用方法,如同心靈導師一般循循善誘,引領讀者發現自己的特色,進而成就自我!

  我是誰?我要往哪裏去?

  這是個好問題,每個人幾乎都要花一生的時間來迴答。但令人驚訝的是:有些人從來不問自己,或是,內心深處有微弱的聲音在發問,卻被自己用更喧嘩的噪聲——“我很忙”“目前的狀況還可以”“何必自找麻煩”掩蓋瞭。

  青少年時期,我的人生很不如意。放學之後,常獨自步行到郊外,坐在草地上,望著天空發呆。許多年以後,迴頭看那段日子,其實我並不是很單純地發呆,而是很認真地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往哪裏去?”

  高中升大學的時候,是我人生的轉型期。不需旁人鞭策、督促,一個人快馬加鞭往前趕,仿佛忽然之間看清瞭人生的方嚮,生怕已經大幅落後的進度再也到不瞭目的地。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摺點,就是我閱讀瞭幾本探索自我的書籍,並且開始寫信給心理輔導機構的“張老師”,建立自我對話的機製,吸收足夠的心靈養分,掌握成長的關鍵——其實,它們就隱藏在我們每天的自我對話裏。從那一刻起,我不再是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學會瞭獨立麵對與眾不同的人生。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卻是最獨特的,我不一定可以成為第一,但絕對是唯一。

  這麼多年來,和自己對話,不曾止息。任何的挫摺與睏境,都阻擋不瞭心中堅持成為自己的信念。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好,也會自我勉勵往想要的方嚮前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經常寫信給自己,有時候是透過日記,有時候是異國的風景明信片,有時候是夜半無眠的沉思,有時候隻是公交站牌等候15分鍾的靜語。

  後來,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時候,我也常勉勵學員寫信給自己,把他們想要對自己說的話寫下來,交給我保管,兩年之後從我的信箱寄齣去給當事人,讓他們傾聽自己的心聲,更加親近真正的自己。

  《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這本書,提供瞭許多自我對話的思考模式和實用方法,如同心靈導師一般循循善誘,引領讀者發現自己的特色,進而成就自我。

  人生,就是從自己齣發,繞瞭一大圈,再重新找迴自己。路途的遠近,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通過自我對話,把握每一次機會,活齣最獨特、最燦爛的自己。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看起來還可以,希望好看點。

評分

很不錯,心靈解脫。。

評分

到貨速度挺快的,看著像正版,謝謝裏麵的書簽

評分

果然解壓神器。

評分

有部分磨損其他還行

評分

看起來還可以,希望好看點。

評分

不是侯書皮

評分

看瞭幾篇挺不錯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意林心靈解壓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