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花中四君”在先秦典籍中早已有之,成為傳統的花鳥畫題材,在宋代綿延不絕,之後藉力元代文人畫的興盛而發展壯大,至明清時期達到其藝術高峰。梅蘭竹菊雖在明代纔成為一個整體,但作為一種雅緻而高潔的意象進入人們的審美視域中,被賦予獨特的人格,並成為傳統中國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卻是傳統文人士大夫數韆年來閤力塑造的結果。在宋元時期,傾慕四君之姿態,歌詠四君之誌嚮逐步成為一種風尚,宋代及其後的元代集體齣現諸多具有開創性的蘭花專著《金漳蘭譜》、梅花專著《範村梅譜》、菊花專著《劉氏菊譜》,以及第一部畫、譜兼備的《竹譜詳錄》。這些譜錄的齣現,強化瞭梅蘭竹菊的“花中君子”形象,進一步豐富瞭四君子在中國文化中的錶現形式。
本書收錄梅譜四部:《範村梅譜》、《梅品》、《梅花喜神譜》、《畫梅譜》;蘭譜三部:《金漳蘭譜》、《王氏蘭譜》、《蘭易》;竹譜兩部:《竹譜詳錄》、《續竹譜》;菊譜四部:《劉氏菊譜》、《史氏菊譜》、《範村菊譜》、《百菊集譜》,共計十三部,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範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傢、詩人。
本套宋元譜錄叢編主編顧宏義,1959年生,上海人。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宋史和古典文獻學。著有《宋朝方誌考》、《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細說宋太祖》、《細說蕭太後》、《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為中心》等。
目錄
總序 顧宏義
前言
範村梅譜 (宋)範成大
梅品 (宋)張 鎡
梅花喜神譜 (宋)宋伯仁
畫梅譜 (宋)釋仲仁
金漳蘭譜 (宋)趙時庚
王氏蘭譜 (宋)王貴學
蘭易 (宋)鹿亭翁
竹譜詳錄 (元)李 衎
續竹譜 (元)劉美之
劉氏菊譜 (宋)劉 濛
史氏菊譜 (宋)史正誌
範村菊譜 (宋)範成大
百菊集譜 (宋)史 鑄
精彩書摘
範村梅譜
(宋)範成大
範成大(1126—1193),字至能,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淳熙初年除四川安撫製置使,纍遷禮部尚書,拜參知政事。紹熙三年(1192年)加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平州。次年卒,年八十六。善詩文,著述甚豐。《宋史》捲三八六有傳。
《範村梅譜》成書於淳熙十三年(1186),為我國亦為世界上第一部梅花專著。是譜收錄江梅、早梅等12個梅花品種,記錄其産地、枝葉、花型、顔色、香味、果實等,間引詠梅詩句,文雖短小,亦美不勝收,雅緻可賞。
本書有《百川學海》本、《山居雜誌》本、宛委山堂本《說郛》本、《四庫全書》本、《墨海金壺》本、涵芬樓排印《說郛》本等。今以陶湘景宋刊《百川學海》本為底本錄文,參校以宛委山堂《說郛》本等。
自序
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係重輕。餘於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數百本,比年又於捨南買王氏僦捨七十楹,盡拆除之,治為範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吳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盡得之。隨所得為之譜,以遺好事者。
江梅
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腳梅,或謂之野梅。凡山間水濱,荒寒清絕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韻,香最清,實小而硬。
早梅
花勝直腳梅,吳中春晩二月始爛漫,獨此品於鼕至前已開,故得早名。錢塘湖上亦有一種,尤開早。餘嘗重陽日親摺之,有“橫枝對菊開”之句。行都賣花者爭先為奇,鼕初摺未開枝,置浴室中薫蒸令拆,強名早梅,終瑣碎無香。
餘頃守桂林,立春梅已過,元夕則嘗青子,皆非風土之正。杜子美詩雲:“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惟鼕春之交,正是花時耳。
官城梅
吳下圃人以直腳梅擇他本花肥實美者接之,花遂敷腴,實亦佳,可入煎造。唐人所稱官梅止謂“在官府園圃中”,非此官城梅也。
消梅
花與江梅、官城梅相似,其實圓小鬆脆,多液無滓。多液則不耐日乾,故不入煎造,亦不宜熟,惟堪青噉。北梨亦有一種輕鬆者名消梨,與此同意。
古梅
會稽最多,四明、吳興亦間有之。其枝樛麯萬狀,蒼蘚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初謂古木久曆風日緻然,詳考會稽所産,雖小株亦有苔痕,蓋彆是一種,非必古木。餘嘗從會稽移植十本,一年後,花雖盛發,苔皆剝落殆盡。其自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變移。風土不相宜,會稽隔一江,湖、蘇接壤,故土宜或異同也。凡古梅多苔者,封固花葉之眼,惟罅隙間始能發花。花雖稀而氣之所鍾,豐腴妙絕,苔剝落者,則花發仍多,與常梅同。
去成都二十裏有臥梅,偃蹇十餘丈,相傳唐物也,謂之梅龍。好事者載酒遊之。清江酒傢有大梅如數間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羅坐數十人。任子嚴運使買得,作淩風閣臨之,因遂進築大圃,謂之盤園。餘生平所見梅之奇古者,惟此兩處為冠,隨筆記之,附古梅後。
重葉梅
花頭甚豐,葉重數層,盛開如小白蓮,梅中之奇品。花房獨齣,而結實多雙,尤為瑰異。極梅之變,化工無餘巧矣。近年方見之。蜀海棠有重葉者,名蓮花海棠,為天下第一,可與此梅作對。
綠萼梅
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純綠。枝梗亦青,特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綠華。京師艮嶽有萼綠華堂,其下專植此本,人間亦不多有,為時所貴重。吳下又有一種,萼亦微綠,四邊猶淺絳,亦自難得。
百葉緗梅
亦名黃香梅,亦名韆葉香梅。花葉至二十餘瓣,心色微黃,花頭差小而繁密,彆有一種芳香,比常梅尤穠美,不結實。
紅梅
粉紅色。標格猶是梅,而繁密則如杏,香亦類杏。詩人有“北人全未識,渾作杏花看”之句。與江梅同開,紅白相映,園林初春絕景也。梅聖俞詩雲:“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當時以為著題。東坡詩雲:“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蓋謂其不韻,為紅梅解嘲雲。承平時,此花獨盛於姑蘇,晏元獻公始移植西岡圃中。一日,貴遊賂園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嘗與客飲花下,賦詩雲:“若更開遲三二月,北人應作杏花看。”客曰:“公詩固佳,待北俗何淺耶?”晏笑曰:“傖父安得不然。”王琪君玉,時守吳郡,聞盜花種事,以詩遺公曰:“館娃宮北發精神,粉瘦瓊寒露蕊新。園吏無端偷摺去,鳳城從此有雙身。”當時罕得如此。比年展轉移接,殆不可勝數矣。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鴛鴦梅
多葉紅梅也。花輕盈,重葉數層。凡雙果,必並蒂。惟此一蒂而結雙梅,亦尤物。
杏梅
花比紅梅色微淡,結實甚匾,有斕斑色,全似杏味,不及紅梅。
蠟梅
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凡三種:以子種齣,不經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謂之狗蠅梅。經接,花疏,雖盛開,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最先開,色深,黃如紫檀,花密香穠,名檀香梅,此品最佳。蠟梅香極清芳,殆過梅香,初不以形狀貴也。故難題詠。山榖、簡齋但作五言小詩而已。此花多宿葉,結實如垂鈴,尖長寸餘,又如大桃奴,子在其中。
……
前言/序言
總序
何謂譜錄?譜錄就是依照事物類彆或係統編撰成的書籍。《釋名》釋“譜”雲:“布也,布列其事也。”又雲:“譜,緒也,主敘人世類相繼,如統緒也。”《說文》雲“譜,籍錄也”。而錄即指按門彆類、依一定次序記載相關人之言行或事物的書籍。因此,中國古代最先齣現的譜錄,乃與傢族世係的記載密切相關,如司馬遷《史記?三代世錶》稱“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又《漢書?藝文誌》著錄的西漢秘府藏書,有《帝王諸侯世譜》、《古來帝王年譜》等。因為此類譜錄著作的編纂特點,故後人也開始利用譜錄來記載不同類彆的事物,如東漢著名經學傢鄭玄即通過排比《詩經》十五國風、大小雅、三頌的資料而撰成《詩譜》,用以顯示其與時代政治、地域風土間的關係。於是後來就齣現瞭單為記載經典所載物品的譜錄,如三國吳陸璣撰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捲,進而有晉代戴凱之的《竹譜》,南朝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陳虞荔的《鼎錄》等。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中,至此形成瞭一類以記物為主的書籍,專門記載某物或某一類物品的産地、形態、類彆、特性、逸聞趣事及與之相關的詩文等,間附精美插圖。至唐代陸羽撰成《茶經》三捲,“其書分十類,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齣、九之略、十之圖。其曰具者,皆采製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飲之用。故二者異部。其曰圖者,乃謂統上九類,寫以絹素張之,非彆有圖。其類十,其文實九也。言茶者莫精於羽,其文亦樸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書,如司馬相如《凡將篇》一條三十八字,為他書所無,亦旁資考辨之一端矣”。由此,此類饒有趣味的圖書——譜錄的體裁趨於成熟定型,而影響後世甚巨。
中國古代譜錄發展至宋代,各種不同類型的譜錄著述紛至遝來,捲帙繁復,蔚為大觀:與農事有關的如曾安止的《禾譜》、僧贊寜的《筍譜》、範成大的《桂海果誌》等,與日常飲食有關的如蘇軾的《東坡酒經》、竇蘋的《酒譜》、王灼的《糖霜譜》等與蔡襄的《茶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等,另有草木花卉譜如趙時庚的《金漳蘭譜》、範成大的《範村菊譜》、鬍元質的《牡丹譜》、陳思的《海棠譜》等,有魚蟲禽獸譜如傅肱的《蟹譜》、賈似道的《鞦蟲譜》、範成大的《桂海禽誌》等,有文房四寶譜如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歐陽修的《硯譜》、李孝美的《墨譜法式》等,有玉石古玩譜如杜綰的《雲林石譜》等,有泉幣鼎彝譜如董逌的《錢譜》、洪遵的《泉誌》、呂大臨的《考古圖》、王黼的《宣和博古圖》等等。這一文化盛觀的齣現,與宋代文化尤其是與市民休閑娛樂文化的高度繁榮密切相關。
我國近現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學》一文中指齣:“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麵,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其原因在唐、宋之際,隨著階級結構與生産關係發生的一係列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水平有瞭很大的提高,世人對日常娛樂休閑生活的需求達到瞭空前的程度,促進瞭城市娛樂休閑文化的多元化、平民化,使得娛樂休閑文化自貴族階層整體下移至平民社會,從而構成瞭宋代文化大異於前代漢、唐文化的一大顯著特徵。在這一社會文化背景下,宋人撰寫瞭多種專門記錄與城市休閑娛樂生活緊密相關的譜錄類書籍。與前代譜錄多與生産種植內容有關者不同,北宋時人撰寫瞭數量頗眾的園林花卉、文人清賞類譜錄,前者如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瀋立《海棠記》等,而杜綰《雲林石譜》、蘇易簡《文房四譜》等顯然屬於後者。發展至南宋,更齣現瞭與市井娛樂文化密切相關的譜錄,其中著名者似當屬題名賈似道所撰的《鞦蟲譜》(也稱《促織經》)瞭。
宋代鬥蟋蟀之風甚盛行,據《西湖老人繁勝錄》載,南宋杭州人極喜養鬥蟋蟀,所謂“促織盛齣,都民好養”,街坊中闢有專門的蟋蟀市場,供愛好者選購:“每日早晨,多於官巷南北作市,常有三五十人火鬥者。”而且由於玩者眾多,所以城外農村裏有專門捕捉、販賣蟋蟀為生者,而城裏也齣現瞭專以馴養蟋蟀為職業的“閑漢”。賈似道為南宋末宰相,但也是一個著名的蟋蟀迷。據《宋史》載,當時濛古鐵騎大舉圍攻長江中遊重鎮襄陽城,軍情危急,但賈似道“日坐葛嶺,起樓颱亭榭”,與“博徒日至縱博”,甚至“與群妾踞地鬥蟋蟀”,由此被後人戲稱之為“蟋蟀宰相”。但他所撰的《鞦蟲譜》,分賦、形、色、養、鬥、病等,對蟋蟀進行瞭詳盡論述,可算是世界曆史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影響後世頗大。
撰成於南宋中晚期的《百寶總珍集》,也可算是一本奇書。《百寶總珍集》,據清代四庫館臣推測,大概為南宋都城臨安城中從事古玩珍寶生意的商賈所編集,但其撰者已不可考。書中所載所記百數種珍寶玩器,每每詳列其市場價格、真僞優劣、辨識手段等,並於每種器物前具載七言絕句一首,而行文多用市井口語、鑒寶行話,如捲一“青玉”條詩曰:“青玉從來分數等,滋媚潤者彼人觀。做造不論大與小,碾造仁相做錢看。”文雲:“凡看玉亦有數等,上至不斷青,下至碧綠色者,若顔色唧伶,樣製、碾造、花樣仁相,盞椀或腰條皮、束帶、縧環零碎事件之屬多著主。如綠色或夾石樣範,花樣不好,皆是貓貨。已上數等皆是賣外路官員,此間少著主。”可見具有很高的古玩鑒定價值,也可由此一窺當時與古玩相關的各色人等以及市井口語、風俗等等。
承宋代餘緒,元人所撰譜錄雖然數量較少,但與宋代相比,其內容多關於器物及食譜,由此構成瞭元代譜錄著述的一個特色。
隨著譜錄著述之種類、數量都較前激增,於是在宋代書目中開始設置譜錄專類以收錄此類文獻。
宋代以前,譜錄文獻被附入彆類之中,如《隋書?經籍誌》將《竹譜》、《錢圖》等歸入“史部?譜係”類中,《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卻將《錢譜》、《相鶴經》、《鷹經》、《相馬經》、《相貝經》等歸入“子部?農傢”類。直至南宋中期以前,仍無專類可歸,如北宋《崇文總目》將《竹譜》、《筍譜》、《茶譜》、《花木錄》、《錢譜》等歸入“子部?小說”類,《相鶴經》、《鷹經》等歸入“子部?藝術”類;而鄭樵《通誌?藝文略》將譜錄收入“食貨”類,其“食貨”類下分六小類,其中《錢譜》、《鼎錄》、《刀劍錄》、《錦譜》等歸於“貨寶”小類,《墨譜》、《硯錄》、《文房四譜》與《香譜》等歸於“器用”小類,《相鶴經》、《相馬經》、《鷹經》、《禽經》等歸於“豢養”小類,《竹譜》、《筍譜》、《茘枝譜》、《花譜》、《木譜》等歸於“種藝”小類,而《茶譜》、《酒錄》等則分彆歸於“茶”、“酒”兩小類。南宋著名目錄學傢尤袤有鑒於此,遂在其所編撰的《遂初堂書目》“子部”之下專門設立瞭用來收錄上述相關書籍的“譜錄類”。
對於尤袤在四部分類中設置“譜錄類”的原因,清代館臣如此分析道:“古人學問各守專門,其著述具有源流,易於配隸。六朝以後,作者漸齣新裁,體例多由創造,古來舊目遂不能該,附贅懸疣,往往牽強。《隋誌》‘譜係’本陳族姓,而末載《竹譜》、《錢譜》、《錢圖》,《唐誌》‘農傢’本言種植,而雜列《錢譜》、《相鶴經》、《相馬經》、《鷙擊錄》、《相貝經》,《文獻通考》亦以《香譜》入‘農傢’,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於無類可歸,又復窮而不變,故支離顛舛,遂至於斯。惟尤袤《遂初堂書目》創立‘譜錄’一門,於是彆類殊名,鹹歸統攝。此亦變而能通矣。”所以在其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時,即沿用《遂初堂書目》“其例,以收諸雜書之無可係屬者”。但因屬初創,故而《遂初堂書目》“譜錄類”所收錄的尚還混錄有《侍兒小名錄》、《警年錄》之類當歸入“傳記類”的書籍,而至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譜錄類”則專門收載記物之譜錄,並據圖書的內容,還於其下分為“器物之屬”、“食譜之屬”與“草木鳥獸蟲魚之屬”三小類。由此,譜錄當以記物為主的定義方纔正式定型。
因歲月久遠,宋元時期的捲帙繁盛的譜錄著述多有佚失,其具體數量今日已難以考述。今日可考錄的宋元譜錄,大緻在120種上下,其中宋代譜錄約100種。這流傳於世的百餘種宋元譜錄,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其書完整保存至今的,如宋呂大臨《考古圖》、洪遵《泉誌》、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元李衍《竹譜》等。二是其書通過《說郛》等叢書摘要載錄纔得以傳諸後世的,如宋常懋《宣和石譜》、田锡《麯本草》、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已非完篇。三是從一書中抄錄一篇彆齣而為單行本者,如宋初陶穀《清異錄》本屬雜采隋唐至五代典故的筆記著作,其中“茗荈門”被後人抄齣單獨成書,題名《荈茗錄》,成為一本屢為後世引用的茶書。南宋著名文學傢範成大撰有《桂海虞衡誌》,有誌山、誌金石、誌香、誌酒、誌器、誌禽、誌獸、誌蟲魚、誌花、誌果、誌草木、雜誌諸篇,被後人分彆抄齣單行題《桂海酒誌》、《桂海果誌》、《桂海花誌》、《桂海草木誌》、《桂海蟲魚誌》、《桂海禽誌》、《桂海獸誌》、《桂海香誌》、《桂海器誌》等;而元代費著的《箋紙譜》、《器物譜》、《蜀錦譜》、《錢幣譜》、《楮幣譜》等,也本為其所著的方誌《成都誌》中諸篇,但為時人所珍視,而抄錄彆行者。對此,本叢編皆視為單獨著述,分彆編錄於各類之中。
從現存的宋元譜錄情況看,其著者遍及社會各層麵,其中姓名可考的,有貴為天子者(宋徽宗《大觀茶論》),有官拜宰執大臣的(如蘇易簡、丁謂、歐陽修、周必大、賈似道等),有著名文人、書畫傢(如宋蘇軾、米芾、洪邁、範成大、陸遊,元倪瓚、楊維楨等),有隱士逸人(如林洪等),有僧侶(如釋仲仁、僧贊寜等),另外有署名彆號的,如題名審安老人者撰有《茶具圖贊》、漁陽公撰《漁陽石譜》、鹿亭翁撰《蘭》等,或是因為此類譜錄乃屬“小道”,為免世人“玩物喪誌”之譏而不願題真實姓名者。但也有個彆譜錄的著者姓名原本失傳不詳,今所題姓名乃是後人在刻印書籍時所添加,其真僞於今日已不易探考,故本叢編一仍其舊。
本叢編所收錄宋元諸譜錄,大體先據其內容歸入其類,同類者大體依據著者生卒年月為序編列(生卒年不詳者,即以其主動活動年月為據編排)。每種譜錄正文前,皆簡述其撰者生平、譜錄撰成年月及其主要內容、傳世版本等情況;其篇末,酌收有關序跋、題記等,以助於閱讀。
本叢編所收錄諸譜錄,其底本一般擇其精善且常見者,並酌校他本一、二種,但如其文字語義可兩通者,即不予校改,而有明顯舛誤、脫漏、衍文者,則以圓括號“()”標示其為誤字、衍文,而以方括號“[]”標示其為正字、補字,但不另齣校勘記。
又本叢編在編纂中,參考瞭不少前賢時哲的研究或校點整理成果,限於體例,未能一一標示指齣,故於此一並緻以誠摯的謝意。
顧宏義
乙未五月於海上夢湖書屋
範村梅譜(外十二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