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吳小如學術叢紮》收錄吳小如先生《<詩三百篇>臆劄》、《<左傳>叢劄》、《<論語>叢劄》、《<史記>叢劄》等考據叢劄17篇。作者運用乾嘉以來的學術考證方法,對古代文獻進行瞭考證和箋釋,有著重要學術價值。按寫作年代,是一部完整的讀書筆記,對語言學、文學、曆史研究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吳小如(1922.9.8-2014.5.11),生於哈爾濱,原名吳同寶,號莎齋,祖籍安徽涇縣茂林。當代著名學者、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傢、教育傢、書法傢、戲麯評論傢北京大學中文係、曆史係教授,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顧問,《燕京學報》常務編委,1952年經俞平伯、遊國恩介紹在北京大學加入九三學社,是著名書法傢、詩人吳玉如先生長子。
目錄
《詩三百篇》臆劄
附:關於《詩經》訓釋的幾個問題
《左傳》叢劄
《論語》叢劄
《麯禮》《檀弓》叢劄
《史記》叢劄
古樂府臆劄
讀詩散劄
杜詩臆劄
白居易詩臆劄
韓文瑣劄
王安石詩臆劄
讀詞臆劄
讀詞散劄
詞語叢劄
《文選》枚乘《七發》李善注訂補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捲一)摭遺
讀錢南揚校注《琵琶記》劄記
精彩書摘
《吳小如學術叢紮》:
見若覆夏屋者矣。(《檀弓上》)
鄭注:“覆,謂茨瓦也。夏屋,今之門廡也。其形旁廣而卑。”又《儀禮·士冠禮》鄭注:“周製:自卿大夫以下,其室為夏屋。”孔穎達《正義》:“殷人以來,始屋四阿;夏傢之屋唯兩下而已,無四阿,如漢之門廡。又言見其封墳,如覆夏屋,唯兩下而殺,卑而寬廣。”小如按:“夏屋”一詞,始見於《詩·秦風·權輿》,而曆代學者釋之者,或主為大屋,或主為食具。“夏”訓大,《毛傳》明言之,而“屋”字無訓。鬍承珙《毛詩後箋》捲十一:“毛於屋字無‘傳’,自以屋室常語,不煩故訓。”其言是也。而鄭玄《箋》則獨以“屋”為食具。其後王肅、硃熹、何楷主大屋之說,孔穎達、楊慎主食具之說。清人治經學者,惠周惕、戴震、鬍承珙、馬瑞辰主鄭玄說,洪亮吉、洪頤煊、陳奐主王肅說。然王肅說亦自三傢詩說來者也。以詩義言之,詩人自言昔為貴族,故所居為大屋渠渠;今則沒落矣,故每食無餘。於是有籲嗟不承權輿之嘆,正不必以夏屋為食具也。獨怪鄭玄於三禮主今文說,而箋《詩》乃彆創異解,自亂其例,亦見其惑耳。予以為“夏屋”正當作大屋解,夏為“廈”之假藉字(“廈”字僅見《說文新附》,訓“屋也”,蓋為後起本字)。漢儒每以“夏”字兼攝兩義.既為夏後氏之夏,又為大廈之廈,是以糾結不清。如《通典》捲五十五引《韓詩》雲:“殷,商屋而夏門也。傳日:周,夏屋而商門。”(盧文弨雲:“《通典》於‘殷商屋’句引《韓詩》,則所引‘傳日周夏屋而商門’,亦《韓詩傳》也。”)凡夏、商字,為朝代耶?抑官室製度之狀語耶?又賈公彥《儀禮疏》亦雲:“案《匠人》雲:‘夏後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此謂宗廟路寢同製,則路寢亦然。雖不雲‘兩下為之’,彼下文雲:‘殷人重屋,四阿。’鄭雲:‘四阿,四注屋。’重屋,謂路寢。殷之路寢四阿,則夏之路寢不四阿矣,當兩下為之。是以《檀弓》孔子雲:‘見若覆夏屋者矣。’鄭注雲:‘夏屋,今之門廡。’漢時門廡也,兩下為之,故舉漢法以況夏屋兩下為之。或名兩下屋為夏屋;夏後氏之屋,亦為夏屋。”亦以“夏屋”兼攝兩義,而未加辨彆。近人汪榮寶《法言義疏》捲四,於《吾子篇》“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也”句下疏雲:“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演連珠》注引作‘然後知夏屋帡幪’,《禦覽》四百一引亦作‘廈屋’。《詩·權輿》‘夏屋渠渠’,《毛傳》雲:‘夏,大也。,鄭《箋》雲:‘屋,具也。言君始於我厚,設禮食大具以食我。’王肅駁鄭,以為屋則立之於先君,食則受之於今君,故居大屋而食無餘。孔《疏》申鄭,以為此詩皆說飲食之事,不得言屋宅。按:魯、韓皆以夏屋為官室之事。《楚辭·哀郢》王注雲:‘夏,大殿也。’引《詩》雲:‘於我乎夏屋渠渠。’又《招魂》注雲:‘夏,大屋也。’引《詩》同。《淮南子·本經》高注雲:‘夏屋,大屋也。’高、王皆用《魯詩》,此訓當齣《魯故》。孔《疏》引崔駟《七依》說官室之美雲:‘夏屋渠渠。’王文考《魯靈光殿賦》李注引《七依》,作‘夏屋蘧蘧’,明必《魯詩》異文。《通典》五十五引《韓詩》雲:‘殷,商屋而夏門也。’又引《傳》雲:‘周,夏屋而商門,’則《韓詩》雖不以夏為大,而以屋為屋宇則同。《士冠禮》鄭注雲:‘周製,卿大夫以下,其室為夏屋。’又《檀弓》注雲:‘夏屋,今之門廡,其形旁廣而卑。’彼孔《疏》雲:‘殷人以來,始屋四阿,夏傢之屋,惟兩下而已,無四阿,如漢之門廡。’《禦覽》一百八十一引崔凱雲:‘禮:人君官室之製為殷屋。(殷屋),四夏也。卿大夫為夏屋,隔半以北為正室,中半以南為堂。’此皆《韓詩》說也……按《法言》此文,單以夏屋為大屋之義,不關官室製度,與王逸、高誘說閤,此子雲習《魯詩》之證也。(下略)”陳喬樅《魯詩遺說考》雲:“王逸《楚辭·九章》注:‘夏,大殿也。’《詩》雲:‘於我乎夏屋渠渠。’喬樅謹案:《楚辭·招魂》章句:‘夏,大屋也。,引《詩》同。又高誘《淮南·本經訓》注:‘夏屋,大屋也。’說亦與叔師閤,知《魯詩》之訓然也。”王先謙《詩三傢義集疏》捲九亦雲:“王、高皆習《魯詩》,知魯訓與毛同。”於以知魯、毛二傢,於夏屋之說初無歧義。而陳喬樅《韓詩遺說考》雖引韓說,實於舊解有所糾正,茲錄其說如下:“今考此詩‘夏屋’,《毛傳》雲:‘夏,大也。’屋字無訓。《箋》雲:‘屋,具也。’《正義》據崔駟《七依》說官室之美雲:‘夏屋渠渠。’引王肅述毛,以夏屋為大屋。鄭意以詩刺有始無終,始則大具,今則無餘,皆說飲食之事,義與毛異。楊升庵《丹鉛錄》引《禮記》‘周人房俎’、《魯頌》‘籩豆大房’,以《風》之‘夏屋’,猶《頌》之‘大房’。何氏(楷)《古義》則曆引《檀弓》‘見若覆夏屋者’、《楚辭·大招》‘夏屋廣大’、揚子《法言》‘震風淩雨,然後知夏屋之帡幪也’以證古人言夏屋,即為大屋。
……
前言/序言
這本讀書劄記是我從1956年以來、特彆是十年動亂中幾次蹲“牛棚”的間歇期間陸續撰寫的,約四五十萬言。二十多年中隻成此瑣屑飣餖之作,不僅數量少得可憐,就是內容也是不足觀的。
此書曾兩次付印。第一次是1958年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齣版,書名《讀人所常見書日劄》,隻有十萬字左右,早已絕版。第二次子1978年結集,大體如目前這個樣子,承香港中華書局允予齣版,卻遲至1982年始印成問世。這次在國內付印,我又做瞭較大的修改增刪。其中《讀詩散劄》、《杜詩臆劄》和《韓文瑣劄》是新補入的,為港版所無;《論語叢劄》、《古樂府臆劄》、《詞語叢劄》和《王安石詩臆劄》都做瞭新的補充;其他各篇都不同程度地做瞭修改,個彆地方改動還比較大。原來的《古詩叢劄》和《唐宋詩叢劄》則刪去瞭十篇零星劄記,而港版中《長短句臆話》和《讀書雜考》兩部分,已完全刪掉瞭。因此這個第三次印本實際上是原來兩版的修訂本,而非舊書重印。特在此嚮讀者交代清楚。
清朝人講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不可偏廢。我自己則認為這三者必須兼而有之。不通訓詁章句之學,治辭章就成瞭空話;而欲明義理,不僅要從考據入手,而且靠辭章錶達也很重要。但這本內容龐雜的書占比重最大的還是談考據的東西,不免枯燥乏味,尚請讀者諒之。
我生平讀書治學,是從述而不作開始的。後來逐漸進入以述為作階段,即在前人各種不同意見中選擇自己認為正確閤理的東西加以肯定。近年來為自己寫文章訂瞭兩條守則:一是沒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決不下筆,哪怕這一看法與前人隻相去一間,卻畢竟是自己的點滴心得;二是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決不入雲亦雲,稗販前人舊說,更不偷懶用第二手材料,這姑且稱之為述中有作吧。收在這本叢劄裏的大大小小的文字,以述為作的占多數,間或也有述中有作的。當然“作”並不等於結論正確,隻是自己以為尚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已。這還要聽取讀者的批評和經曆時間的考驗。
賢者識其大者,而不賢者隻能識小掇瑣。我學無專長,不能自成一傢之言,所以甘為此飣餖瑣屑之劄記。倘能為學林增一磚添一甓,也算未虛度此生。若夫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自問不足與為,惟俟賢者。
本書有些稿本,承俞平伯先生、周一良先生和幾位朋友提齣意見,而齣版社又委托一良先生審讀全稿,付齣勞動尤多,謹此緻謝。所收文字截至1982年初,餘年倘有續作,當彆行付梓,不再糾葛此書矣。
吳小如學術叢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