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8
◆听陈赓、周希汉、吕正操等将领之子讲述心中的父亲母亲,深情回忆和父辈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爱情、亲情,展现铁血豪情背后对家庭、对子女的深沉大爱。
◆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八路军研究会强烈推荐
◆响应中央号召,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家风
◆珍藏200余幅珍贵老照片,再现战火纷飞年代的质朴感情
《父辈的旗帜》收录了24位“红二代”讲述自己心中父辈的文章。他们的父辈们都是中共党员、革命军人,既有像陈赓、周希汉、吕正操等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将军,更有许多并不耀眼但同样战绩非凡的革命军人。他们从井冈山走来,从抗日烽火中走来,走过雪山草地,走过黄河两岸,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边防哨所,最终成为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山脉。文章作者们从子女的角度回忆了峥嵘岁月里的这个军人群体,记录了父母口中所讲述战争年代的一段段传奇性故事,表现了各个时期加入革命军队的军人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战友真挚的友情、对家庭深沉的亲情,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感人情怀。
主编梁凌,著有长篇纪实文学《秋风落叶——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战》《共和国机构的改革与变迁》《二野名将--匡斌》《话说川商》《巴蜀商道》等,短篇纪实文学《老家人事》,获2010年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一等奖。
八一篇/005
序:一代一代往下传 / 001
感受父亲 / 006◎陈知建
怜子也是大丈夫 / 024◎周太安
一位老红军的遗嘱 / 033◎张晓蒲(执笔) 张丽京 张小宁 张小沪
立得立人——父亲的四次办学 / 052◎吴 淳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 068◎孟 速
“抠门”的父亲 / 081◎丁志平
父亲教我带兵 / 089◎查振国
战地浪漫曲 / 108◎田 竞
爱,在我的生命里沉淀 / 132◎王丽娜
永远都是一个兵 / 142◎梁 凌
独立自由篇/162
追随父亲的脚步 / 163◎吕彤羽
铁路军缘 / 177◎周爱群 周文谦 周晓平 周建军 周丽娜
跟党走,虽九死而未悔 / 194◎杨一星 杨一奔 杨一红 杨一卡
从不带枪的军人 / 211◎王 云
四十七年的砥砺行军 / 222◎韩 良
“抗大”精神指引父亲奋斗终生 / 233◎侯崇明
青春在烽火征程中燃烧 / 258◎曹晓凌
解放篇/270
跟随父母戍边 / 271◎梁 泽 梁精约
滇南戍边纪事 / 291◎张继勇
服从命令,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 301◎戈晓路
那崇尚英雄年代的家风 / 306◎石 川(执笔) 石 明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 318◎赵冀开
一个军人家庭践行的誓言 / 335◎段正义 段正江 段 强 段 辉 段 伟
父亲的共和国卫士生涯 / 343◎郎 勇 郎 峰 时 强
爱,在我的生命里沉淀
过年的味道在元宵节的钟声和爆竹声中渐行渐远,铃声响起,电话那端传来老友熟悉的声音,笑言为本书向我约稿。猛听此言让我一时无语对答,面对出书无数的老友,笔拙的我犹豫了。我问老友,我能写好我已去世多年的父亲母亲吗?写战争,他们那血与火生与死的战斗历程随着战争的硝烟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写工作和生活,在那伟大的时代大潮中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又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朴实,像一朵小小的浪花在大潮中静静地溅起。我该从何下笔去展现他们的丰富人生呢?老友说:“就写写他们的平凡故事吧。”一句话让沉寂心底多年的往事和思念浮上心头,虽说有那么一点酸楚,但那毕竟是生活的印迹,时间再久远也不会消失。我答应了稿约。既是年后的稿约就说说咱家过年的故事吧。
拜年
父亲是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咽树皮,饱经国内革命战争的千辛万苦和雨雪风霜,战太行、打淮海,浴血奋战,屡立战功。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将战争的印迹深深地留在了父亲布满伤痕的身上。岁月的无情和伤痛的困扰让父亲渐渐不能适应野战部队的工作了。1962年的春天,父亲的工作有了变动,他离开了熟悉的野战部队来到了省军区。从此父亲的生活轨迹有了改变,逢年过节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多了起来。但父亲将过去年节时分下部队看望官兵的好作风保留了下来,就像家里过年时必不可缺的饺子一样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是看望的对象和内容形式有了小小的改变,是给机关的干部家属战士职工拜年了。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就这样被父亲年复一年地坚持着。
当年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每个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雪凝冻,父亲母亲都会叫醒全家,母亲和哥哥在家里和面拌馅儿包饺子,而父亲则会拉着我的手踏着雨雪走向机关大院深处的干部职工家庭,走进偏僻山沟里的连队驻地给大家拜年。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走来的父亲坚毅刚强。记得有一次过年时节父亲生病了,窗外雪花飘舞,医生上门给父亲输液治疗,全家人围在床前陪伴着他,母亲对治疗中的父亲说:“今天雪大你又生病,今年的拜年就别去了。”可倔强的父亲没有说话,整理好衣服叫上警卫人员又一次走进了风雪中,见此情景母亲拉着我也冲进了风雪里跟着父亲走在了拜年的路上。
我还记得1970年的初一是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父亲忍着腿伤复发的疼痛拄着拐杖又要出门了,母亲不忍心看着父亲行动不便的样子,拦住了父亲,没有争吵没有不快,父亲只对母亲说道:“今年情况较特殊,有受灾的职工家庭,就让我去看看吧,让女儿跟着慢慢走没问题的。”母亲让开了身子,看着父亲走在了雪地里,我小心搀扶着父亲来到一户受灾职工的家门前,叩开屋门,父亲看到大火无情地烧光了职工家中的财物。面对冷清清的四壁,父亲动容了,当即决定补发困难补助金并送去了家中的被褥衣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一次又一次的拜年中,父亲叩开了一扇又一扇大门,面对着一张又一张熟悉的脸庞,定格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却是家拜年了!”话语简单,没有修饰,却折射出了父亲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父亲离休后我问过父亲对拜年的看法,他沉默了一会反问我说:“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好方法吗?”
小时候我眼里的父亲,高大伟岸,刚直不阿,心地善良。作为领导干部从不论地位讲排场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他平时话语不多但和蔼可亲,在机关里干部战士和职工都愿和身兼机关党委书记的父亲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在那物资匮乏、供应紧张的年代里,父亲母亲赡养着年迈的奶奶,补贴着他们家在农村生活困难的兄弟姐妹。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每当过年的日子临近时,母亲都会按照父亲的吩咐买回很多糖果细心地分好放在客厅里,它们的存在着实让我和哥哥眼馋很久而不敢随意翻动,我们知道那是母亲为父亲拜年准备好的礼物。
多年来跟随着父亲拜年,离开一个又一个家庭时,父亲总不忘递上一包被母亲分装好的糖果,很明显糖果是给孩子们的,东西不多也不贵重,可那是父亲用他的博爱之心给群众送去的一丝温暖。每当这时站在父亲身后的我盯着糖果眼睛里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雪地上的两行脚印一大一小,跟随父亲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会轻轻地摇摇父亲牵着我的那只大手,父亲回赠我的一定是轻轻地一笑,那一笑让我终生难忘。因为这时的父亲总会从衣兜里拿出几颗早已为我准备好的糖果递到我的手中,同时也会轻轻捏捏我的小手。糖果虽少但这其中的含意我早已懂得,那是父亲的心和父亲的爱,只是在那一刻被它无限
地放大着放大着。拿着带着父亲体温的糖果,我高兴地拉着父亲一蹦一跳快步向家里走去,因为家里的饭桌上一定有母亲包好的饺子在等着我们……
父亲走了,怀念他的人在他的墓志铭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他的伟大而受人尊敬,而是因为他受人尊敬而伟大。”我怀念父亲,怀念跟随他拜年的日子,我把父亲拜年的故事珍藏在了心底……
饺子与原汤
饺子,在北方食系中是一种平常而又充满寓意的食物,它家喻户晓并且做法简单,是很多家庭过年过节迎来送往的重要待客食物之一。
我们家在南方,全家人受母亲饮食习惯的潜移默化变得北方味了许多。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家里雷打不变的主食谱,母亲每次都说吃饺子是传说中的吃元宝,寓意着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平安如意、多福多利,没有人反驳母亲的观点。每次等父亲拜年回家后,母亲端上桌的一定是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在母亲眼里这是一年里最好的一顿家庭聚餐了,而我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孩子,母亲端给我碗里的饺子总和哥哥的不一样,那是一种带着花边的饺子。唯我独有,这时的哥哥眼里会流露出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哥哥的样子我总掩饰不住那一点点的得意和高兴,但小小的得意过去后我还是会和哥哥一同分享母亲的手艺——花边饺子。
吃饺子时,母亲和父亲的一问一答年年没有改变,母亲问:“老王,今年的饺子好吃吗?”这一刻父亲会笑答:“老阎,比去年的好吃。”父亲的表扬真的太简单了点,但母亲脸上的笑容写出了她心底里的满足。饭至尾声,母亲会习惯性地给每人端上一碗饺子原汤并说:“都把汤喝了,原汤化原食哦!”这时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人都会对视一下再暗暗一笑而不让母亲察觉。这样的场景一直伴随着母亲和我送走了病逝的父亲和哥哥而结束。在那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大年初一饺子和原汤依然出现在饭桌上,但是桌上的气氛却有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亲和母亲那简单的对话和全家人会意的一笑,我发现这时的母亲总会在父亲的照片前摆上一碗饺子一碗汤静静地站上一会,脸上的悲痛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渐渐地淡了。但她的心灵一定会回到过去的时光里,和父亲进行着那段对话,她一定会问父亲:“老王,饺子好吃吗?记住把汤喝了,原汤化原食哦!”父亲用无声回答着母亲:“老阎,比去年的好吃。”就这样母亲和父亲在天地间的心灵交流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其中的滋味只有母亲一个人能体会。站在母亲身后的我也是在长大成人后才逐渐读懂了母亲失去我父亲后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孤单、寂寞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俗话说:“出门的饺子回家的面。”随着父亲经常的出差和回家,饺子作为主食常常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回想当年父亲每次出差和回家,母亲端上桌的饺子和面条都能让我和哥哥美滋滋地小改善一下生活,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含意罢了。
光阴如梭,我生命中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父亲和母亲的呵护中悄然逝去。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我入伍了,离家时母亲给我包饺子,带着花边的饺子静静地躺在碗里,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了哥哥和我分享时的那份得意和快乐。吃着母亲亲手包的饺子,一直在眼里打转的眼泪流了下来。穿上军装、吃完饺子走出家门的我再也不是父母身边稚气未脱又爱撒娇的小女孩了,走进军营,我就是一名肩负保卫祖国责任的革命战士,艰苦的生活、严格的训练是我人生里程的第一步,父亲母亲的担心全写在了脸上,祝福和心意却包在了饺子里。
转眼春秋十三载,我的军旅生涯因参军入党、进军校而逐渐充实着,父亲母亲离休后的平静生活也因我婚后小女儿的到来增添了许多快乐和笑声,但中越边境响起的枪炮声让父亲母亲的生活不再平静。和平时期的军人也要走向烽火弥漫的战场了。1979年的初春我接到了战斗命令——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走上战场去履行一个白衣战士的光荣使命。望着年迈多病的父亲母亲和咿呀学语的女儿,我心里平添了犹豫和几分担心,走上前线参战后谁来照顾他们呀?
父亲这个有着50多年军龄的老军人看出了我心中的犹豫和担心,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捍卫国家利益是军人的第一天职,你虽是家里的独女,但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国家的人,你应该掂得出大家与小家的分量,作为军人和党员,我和你母亲相信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听了这番话,看着父亲脸上严肃而庄重的神情,我读懂了父亲这位经历了生死洗礼的老军人内心深处对党和国家的那份忠诚和热爱。
出发的日子来临了,锅里的饺子端上了桌,花边饺子照样盛在我的碗里,一切都没变,还是母亲的一问父亲的一答,改变的是即将赴军校深造的爱人抱着小女坐在哥哥的位置上战争的危险性、多变性使饭桌上的气氛沉闷了许多,每个人都低头无声地吃着饺子,母亲将饺子汤碗端到了桌前,当她将手中的汤碗递给父亲时,口中仍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老王,把汤喝了,原汤化原食。”这时只见父亲接过汤碗突然笑曰:“老阎,你老说原汤化原食,如果咱家炸油条,你把那原汤喝掉也能原汤化原食哦!”母亲闻言一愣,我和爱人都抬起了头,望着一生不善幽默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得意和满脸的笑容,再看看还没反应过来的母亲,片刻过后全家一阵大笑,这时回过神来的母亲也被父亲的幽默感染笑了起来,只是笑声里略带着一丝尴尬。饭桌上的气氛在父亲的玩笑声中轻松下来,在笑声里父亲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幽默向我们表达着他的良苦用心,他不想让我带着担心和牵挂走向战场,我的鼻子酸了但强忍着不让父亲母亲看见我的眼泪。
送走上军校的爱人后,出发的日子也来到了。离家时父亲拄着拐杖和抱着小女的母亲一道来送别,父亲叫着我的小名对我说:“放心去吧,照顾好自己,孩子一定给你们带好,别牵挂我们。”母亲沉默着,无泪的脸上写满了心疼、担忧和牵挂。告别时的场景至今想起来也能让我的心酸酸地流下泪来。200多天的战场生活结束了,野战医疗所撤回了驻地。看着安全归来的我,父亲母亲挂着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家的面条吃进了嘴里,那暖暖的香香的味道化解了我的紧张和疲惫。那种香味,今天回味起来让埋在心底的思念变得悠长悠长……
又是一个新春时节,我早已习惯了父亲和母亲离去的日子,虽然没有了父亲的拜年,没有了母亲的饺子和原汤,但父亲和母亲在生活中亲密无间的音容笑貌、风趣幽默的对白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在我的小家里大年初一的饺子在餐桌上延续着,母亲的那句至理名言“原汤化原食”和父亲、母亲关于饺子的故事也在我的口中延续着……它们
让我从心里怀念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怀念着那曾经有过而不能复制的幸福时光。
……
一代一代往下传
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进,
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
我们高举革命的火把,
一代一代、一代一代往下传。
革命先辈挥血汗,
创立了人民的好江山;
我们继往开来,
建设这幸福的乐园。
——劫夫词曲,《一代一代往下传》
这是一本“红二代”心中的父辈影像辑录。本书的作者们现已多近花甲之年。每当他们相聚时,童年的生活和对父辈战斗与生活的回忆总是离不开的话题。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英雄父辈们也随着时光逐渐逝去。为了缅怀父辈,真实传承下革命先辈的精神和思想,他们历经多年辛苦,记下他们对于父辈生命历程和精神世界的理解与探索,集成了这本激情洋溢的《父辈的旗帜》。
父辈们是战士,是英雄。他们从井冈山走来,从大别山走来,从大巴山走来,走过雪山草地,走过黄河两岸,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走进雪域高原,走过朝鲜的上甘岭,最终化为戍边卫国的山脉。虽然,他们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很容易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是本书的作者群却具有独特的视角,这些叔叔阿姨从子女的角度观察和回忆自己亲近的父辈们。同时,作者们的人生经历又使他们的回忆更加成熟和深入。在本书中,他们或者回顾自己和父母们所共同经历的生活,或者记录父母们口中所讲述的故事,从点点滴滴的小故事里审视自己父母的精神和思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深沉思念。
真实是本书的最重要的特点。真实首先表现在生活化的记述上,军营里既有众所周知的“沙场秋点兵”般的豪迈,更有经常不为人注意的“八百里分麾下炙”的生活细节。许多叔叔阿姨都深情款款地回忆自己父母的平凡生活细节。在琐事之中,传主们的感情、思想和形象跃然纸上。不管是过年时在餐桌上吃着花边饺子说“原汤化原食”,还是带着“驮筐”里的女儿戍边,或者在大院里的所有家属小孩在唯一的水龙头边淘米、洗菜、洗衣。这些细节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大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先辈的真实生活,使英雄们的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受到传主和作者们成长的经历,生活的历程,从而在阅读时感同身受,产生思想感情上的亲近和熟悉。
真实还是对待历史的认真态度。传主中既有陈赓、周希汉、吕正操这样的百战名将,更有许多并不耀眼,但是同样功柄千秋的革命军人。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战场经历本可以写出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但是,作者们在回忆自己父母的经历时,并不执着于战场上的硝烟弥漫与铁马金戈,而是更多关注父辈们在和平年代里的情怀与担当。周希汉严于律己,顶着各种压力坚持革命工作。梁中玉在“三年困难”时期响应号召,自己动手,全家一起开荒种地,还接济群众。在文中,敌人并没有被脸谱化,战胜凶残狡猾的敌人才堪称英雄业绩。战士的成长之中既有乐观,也有曲折,有时战友之间也有矛盾,有生活上的,也有工作上的。但是大家共同服从人民解放这一大业,人民军队才能私不废公,团结一心,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这些真实的故事展示了革命前辈们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给读者打开一扇走进他们心灵的窗口。
真实并不意味着干巴巴的叙述,而是可读性和现实性的结合。文中的许多描述或者妙趣横生,或者惊险动人。内容并没有什么艺术加工,情节却比影视文学作品里的故事更加精彩。例如侯侠在抗大读书,白天跟不上课程学习,就在晚自修时陪大学生站岗聊天复习文化知识(《“抗大”精神指引父亲奋斗终生》)。40师官兵进驻滇西时,拆解一部卡车,一营人肩扛手挑,抬着车翻山越岭,40多天走了300多公里运到驻地(《跟随父母戍边》)。不仅如此,在阅读了本书之后,读者会不由自主感到此前所接触的许多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是那一代人生活和战斗中精华的凝练。例如,不少回忆中都把父亲和战友间的关系比作“李云龙”和“赵刚”,把父母的爱恋和生活比作《激情燃烧的岁月》。
真实不仅是故事细节上的真实,更重要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在这些感情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呵护,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追思怀念。所谓“梦回吹角连营”,虽然描述的是战士晚年对战争年代的回忆,可是在这里描述作者们对军营生活和寄托其中的对父母的思念,却也非常贴切。在这里,军营生活凝结了父辈们的人生历程,凝结了作者的童年经历,成为两代人共享的精神家园。作者们或者追忆父辈的辉煌岁月,或者回忆自己和父母的童年生活、家长里短。虽然这些生活细节和军营生活紧密相连,是作者个人的体会,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则是集体的,甚至是社会的。例如,王丽娜阿姨回忆自己小时候跟在父亲身后出门拜年,走在雪地里回家时,父亲递给她带着体温的糖果,这里面蕴含的爱让她永远难以忘怀。在她走上战场时,父亲既有严肃,也有幽默,在餐桌上化解她的担心和牵挂(《爱,在我生命里沉淀》)。常说“父爱如山”,这种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也许没有母爱那样火热,却是宁静深沉的。父亲总是在儿女的最需要的时候走出来,保护他们,让他们顺利地走在人生路上。光阴如梭,当父亲逝去之后,对这份父爱的追忆永远缭绕在作者的心头,让他们怀念那曾经有过而不能复制的幸福时光。
父辈对子女的关爱与子女对父辈的怀念是我们这个社会许多家庭里共通的情感,而并不专属于某一个群体。而大而言之,这些战士们对后代的关爱并不局限于一家一户,他们正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华民族的子孙能幸福生活而出生入死。有些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革命先烈,而幸存者也曾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与血汗,创立了革命江山。这些都已经升华为一种民族的共同记忆在代际传递。两代人间的奉献与回馈的情感与思绪通过不同的经历故事表现出来,产生强大的思想力量去打动不同社会群体的读者。读者们一方面在这些故事的引领下理解这些战士的精神历程,理解革命先辈挥血汗创立红色江山的英雄经历,一方面回头思考自己的生活,继往开来发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事业。
只有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才值得流传。岁月流逝,“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战士们逐渐成为昨天的记忆,连他们的子女也“可怜白发生”,进入儿女绕膝颐养天年的人生阶段。老兵们曾历经磨难,他们的生命将逐渐隐去,但是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不会消逝,将成为历史的 父辈的旗帜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父辈的旗帜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父辈的旗帜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父辈的旗帜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