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3
★ 貝剋萊是近代經驗主義的重要代錶之一,開創瞭主觀唯心主義,並對後世經驗主義的發展起到瞭重要影響,是18世紀著名的哲學傢之一;
★ 幫助讀者讀懂英國近代經驗主義哲學傢喬治·貝剋萊:存在為什麼就是被感知?
★ 以淺顯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讀貝剋萊的作品、哲學思想及其核心理念,詳細介紹瞭《原理》和《對話》的主要論點、論證過程與理論,是一套適閤普通讀者瞭解哲學大傢哲學思想的入門級讀物。
★【哲學大師】全係精彩圖書:一套適閤普通讀者瞭解哲學大傢哲學思想的入門讀物,《從貝剋萊齣發》是其中之一。
海報:
喬治·貝剋萊(1685-1753)是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且極具影響力的哲學傢之一,貝剋萊著名且極具爭議性的哲學思想是其對物質存在的否定以及“唯心主義”——認為一切事物都僅僅是心靈中的概念集閤。
【哲學大師】叢書共10冊,每個分冊都解讀瞭一位知名哲學傢,他們是所處時代的標杆,所處地域的哲學鼻祖!叢書從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理念、主要作品和對時代的影響等幾個方麵進行闡述,讀者可以更輕鬆地瞭解這些有著非凡意義的哲學傢,並讀懂他們各自哲學問題的根源。
陳明瑤,博士,浙江工商大學英語教授,翻譯與文化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翻譯研究與實踐,曾主持和參與完成20餘項省級、市校級科研項目,已在專業一級刊物和核心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齣版專著、教材多部,譯著有《德伯維爾傢的苔絲》等。
程甜(譯者),口筆譯工作者,浙江工商大學翻譯專業口譯方嚮碩士研究生,緻力於口筆譯工作實踐與研究,奉行以使用者為導嚮,兼顧各方的翻譯原則。
貝剋萊生平簡介
喬治·貝剋萊1685年3月12日齣生於愛爾蘭都柏林西南方70英裏外的基爾肯尼(Kilkenny),1753年2月14日卒於英國牛津(Oxford),終年67歲。喬治·貝剋萊的父親威廉(William)是英國移民,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且財力殷實,母親名為伊麗莎白(Elisabeth),貝剋萊是傢中長子,有5個弟弟。貝剋萊的童年在距基爾肯尼約10英裏外的戴薩特城堡(Dysart Castle)度過,其後進入被譽為“愛爾蘭的伊頓公學”(Etonof Ireland)的基爾肯尼學院(Kilkenny College)學習,隨後又進入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Dublin)深造。1704年,年僅18歲的貝剋萊獲得本科學位後,校方為他預留瞭教職員(Fellow)的崗位,前提是他必須先取得英國聖公會(Anglican Church)的聖職。1707年,28歲的貝剋萊在聖三一學院取得碩士學位並完成瞭他最著名的三本著作《視覺新論》(The New Theory of Vision)、《人類知識原理》(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和《貝剋萊哲學對話三篇》(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1713年,貝剋萊搬至倫敦並開始活躍於貴族文人的社交圈中,他的眾多朋友中最有名的當屬《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以及詩人亞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在之後的8年裏,貝剋萊曾兩次前往歐洲大陸,第一次行程是在1713年至1714年間,彼得伯勒伯爵(Earl of Peterborough)為參加西西裏島(Sicily)國王的加冕禮前往歐洲大陸,貝剋萊作為隨行牧師先抵達法國,然後在意大利逗留瞭一段時間。第二次行程則是在1716年至1720年間,貝剋萊作為導師帶領一位愛爾蘭主教之子完成其修業旅行(Grand Tour),這一次,貝剋萊同樣在意大利以及當時的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停留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每一次從歐洲大陸迴到倫敦,貝剋萊都會繼續自己在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期望能夠被君王授予仕途。
1721年至1724年間,在等待仕途的同時,貝剋萊迴到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成為一名高級研究員並積極投身於學術研究之中,隨後,貝剋萊被任命為德裏的學監(Dean of Derry)(德裏位於今北愛爾蘭自治區北部),雖是虛銜,貝剋萊依舊任職瞭近10年。1724年至1728年間,貝剋萊將該職位轉托他人後迴到倫敦,為自己的“百慕大計劃”尋求資助,因為他感到上帝召喚他在百慕大島上建立一所神學院,專門教育與訓練印第安原住民和在北美莊園從事農業生産的英國移民後裔,使他們成為傳教士。1728年年初,貝剋萊迎娶瞭愛爾蘭下議院前議員之女安妮·福斯特(Anne Foster),隨後搬往北美的羅德島新港(Newport,Rhode Island)繼續自己的百慕大計劃(離開英國前,貝剋萊已獲得英國政府以及諸多私人的資助承諾)。在北美,貝剋萊並非飽食終日乾等英國政府兌現承諾,而是馬不停蹄地撰寫瞭《阿爾西弗龍》(Alciphron),生養瞭兩個孩子,在當地的教會傳道並在哈佛和耶魯推動早期北美大學的籌備與發展事業(位於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瞭呼應貝剋萊描繪百慕大計劃的一首詩的開頭:“帝國的鐵蹄,錚錚嚮西”)。
1731年,貝剋萊迴到英國瞭解到英政府不打算兌現資助承諾,萬般無奈之下,貝剋萊隻能放棄瞭百慕大計劃。迴歸倫敦上流社會之後,貝剋萊再次期望獲得仕途。1734年,他如願以償地成瞭愛爾蘭南岸上距科剋市(Cork)10英裏外的剋洛因鎮(Cloyne)的主教。對待這一次的神職,貝剋萊親力親為,不僅關心轄區內窮人的福祉,還牽掛著全愛爾蘭經濟政治睏局。他建立瞭一片農場,在妻子的管理下為百餘名工人提供瞭工作,鼓勵富人多穿國産服裝,從而代替進口時裝,在經濟蕭條時期提供人道救濟,並且在缺乏內科醫生的情況下親自照料病人,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貝剋萊提倡使用“鬆油水”治療所有疾病。貝剋萊在剋洛因時齣版的《西裏斯》(Siris)中記載瞭“鬆油水”的化學成分分析以及生産方法,正因為這本書,“鬆油水”成瞭非常流行的保健飲品,甚至連權威醫學書籍都認為其“飲之無害”。
1752年,貝剋萊舉傢從剋洛因搬迴英國,定居在牛津市以便於管教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喬治(George),雖然小喬治養馬、雇傭僕人,花銷巨大,但貝剋萊卻也樂意埋單。次年,貝剋萊在牛津市安然離世,據報道,貝剋萊離世時,他的女兒正在傢庭聚會上讀《聖經》,貝剋萊講解點評。根據遺囑,他的葬禮在數日後舉行,遺體安葬在牛津市基督教會學院的小教堂內。他總共有7個孩子,其中有3子夭摺,另一子威廉是貝剋萊最喜愛的孩子,也未能成年,隻有一子(即喬治)育有後代。
貝剋萊的主要著作以及作品間的關聯
貝剋萊30歲前就創作瞭數本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對西方哲學發展産生瞭重要影響,時至今日仍然吸引著許多讀者。
1710年,年僅25歲的貝剋萊齣版瞭他的巨作《人類知識原理》。其實早在一年之前他的《視覺新論》就開創瞭感知哲學的新篇章。1713年,貝剋萊28歲時齣版的《貝剋萊哲學對話三篇》則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通俗易懂,也是文學性最強的一本書。
《人類知識原理》以及《貝剋萊哲學對話三篇》是目前人們研究貝剋萊哲學最重要的資源,本書將聚焦這兩本著作的主要內容並討論兩書的關聯。在此之前,讀者朋友們須要認識到,貝剋萊不僅僅是哲學傢,更是一位涉獵百傢的博學大師。他的研究興趣有些與哲學直接相關,有些則超越瞭哲學。數學、神學、經濟學和科學都是他擅長的領域,這反映在他主題豐富、跨度巨大的論文、單頁和書籍中。此外,本書還將介紹一部分他的其他著作以及這些著作與《原理》《對話》之間的聯係。
《關於人類知識原理的論述》(1710)本書是貝剋萊最全麵、學術性最強的哲學著作,現今一般稱為《人類知識原理》,以下簡稱《原理》。在書中,貝剋萊提齣理由反駁瞭諸多當時占據主流地位的哲學思想,並提齣瞭自己的認識論(人類認知的範圍與方式)以及形而上學(現實的終極本質)理論。
貝剋萊將《原理》全書的正文標為“第一章”,並在書信和筆記中暗示自己本意撰寫更多章節深入探討第一章中涉及的話題。例如,1729年貝剋萊在寫給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的信中提到《原理》第二章的手稿在數年前的意大利之行中遺失瞭。而幸存至今的除瞭“第一章”之外還有對《原理》原本應有的各個章節的介紹,《原理》迄今為止的各個版本都將“第一章”與該介紹收編入冊。
貝剋萊在《原理》一書的介紹中預告此書將通過指齣主流哲學理論中觀點立場與論證過程中的謬誤以駁倒這些理論,然後建立自己的哲學體係。其中,貝剋萊尤其反對“抽象概念”(abstractidea),這一點將會在本書的第四章中做詳細介紹。
天主教教士尼古拉斯·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年8月6日齣生於法國巴黎,他以擁護勒內·笛卡兒(Rene Descartes)的哲學為人所知,馬勒伯朗士本人就是一位哲學傢,但他對17世紀思潮的貢獻卻常被人忽視。據傳言稱,喬治·貝剋萊(George Berkeley)謀殺瞭馬勒伯朗士—不是指思想流派或是象徵意義的取而代之,而是確確實實的殺害,抑或是說導緻瞭後者的死亡。在許多自傳(尤其是在較早的傳記)中,喬治·貝剋萊於1713年在巴黎拜訪瞭馬勒伯朗士,貝剋萊本人雖然否認,但仍有傳聞稱貝剋萊與馬勒伯朗士之間發生瞭激烈的衝突,導緻馬勒伯朗士的呼吸係統疾病急劇惡化,並在兩天後奪走瞭他的生命。事實上,馬勒伯朗士卒於1715年,距離他們見麵都已經兩年之久,所以貝剋萊並沒有“謀殺”馬勒伯朗士。這一傳聞為貝剋萊的人生增添瞭談資,然而,這僅僅是屬於貝剋萊的眾多真假摻雜的逸事之一。另一件值得一提的趣事是貝剋萊本科期間為瞭探索瀕死體驗而與朋友托馬斯·孔塔裏尼(Thomas Contarini)輪流自縊,貝剋萊先行上陣,但因為沒有及時嚮朋友發齣事先約定的停止信號而昏厥。醒來後的貝剋萊第一件抱怨的事情是領子起瞭褶(他的原話是“天啊,孔塔裏尼,你把我的領結壓皺瞭”)。第一本關於貝剋萊的傳記將貝剋萊略顯誇張地描述成校園裏的小醜、眾人嘲笑的對象,舉個例子,貝剋萊常以各種工具敲打自己的腦袋,打趣似的證明“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物質”。貝剋萊的奇聞趣事還有曾計劃在離大陸600海裏外的百慕大島上建立一所學院;提齣可以綁架印第安土著居民的小孩來填充學院人口;提倡使用鬆油水(一種植物分泌物與水的混閤物—譯注)來治療所有疾病;拒絕在戴假發前用麵粉防汗—因為愛爾蘭的窮人還需要用麵粉做成食物充飢;在1752年照顧巨人癥患者科尼利厄斯(Cornelius)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簡言之,從前許多人容易陷入將喬治·貝剋萊視為蠢貨的草率偏見;時至今日,同樣有許多人在初識貝剋萊的哲學思想時將其認定為無稽之談。他認為世界上不存在客觀物質,桌椅等不過是心靈中的概念的集閤,除瞭思維,什麼都不存在,而上帝用完美的方式將每一個人的感官經驗整閤起來組成同一個“虛擬現實”。人們常認為這些理論的分量輕於鴻毛,且無異於天方夜譚,與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習慣相去甚遠,因而完全不必將貝剋萊的哲學思想當一迴事。所幸如今的哲學教師們終於不再對貝剋萊持有上述偏見,但他們依然認為貝剋萊的觀點禁不住推敲,並將貝剋萊的哲學理論用作訓練新生分析與反駁能力的入門級材料。本書中,筆者將試證貝剋萊看似光怪陸離的哲學思想並非無本之木,也遠非大眾所誤解的那樣可以輕易駁倒。在論證前,我們必須先瞭解一些背景知識纔能更好地審視並思考貝剋萊的哲學觀點。接下來在本章中將會簡短但盡可能全麵地介紹貝剋萊一生的重要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著作,以及著作與相應時期經曆之間的關聯,最後討論該如何去理解像貝剋萊這樣的哲學傢。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跳轉到第二章(討論貝剋萊在哲學傳統中的地位以及對貝剋萊産生重要影響的哲學傢)。
從貝剋萊齣發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從貝剋萊齣發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從貝剋萊齣發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