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和《人间失格》。太宰治以纤细优美的文字,表现其对人生的哀叹与嘲弄,引发读者对人生、对幸福的思考。 随书附赠精美太宰治语录书签。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和《人间失格》。
《斜阳》:作为日本文学大师太宰治的代表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混乱的日本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斜阳般的生活。全文充斥着无奈与颓废,“最后的贵妇人”母亲和沉迷毒瘾无法自拔的直治死去了,只剩下女主角和子,为了生下心爱之人的孩子,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成为了颓废阴郁的《斜阳》中的光明。
《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意为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部分构成。其中序言和后记以作者“我”的口吻,诉说“我”看到了叶藏的三张照片的感想。中间的三篇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三篇手札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胆小懦弱的主人公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的经历,以及他为了逃避这个世界而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自我毁灭之路。
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
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 しゅうじ),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太宰治从学生时代就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被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
关于作者 深陷自我挞伐中的文学家 1
关于《斜阳》 美丽灭亡下的微光 4
关于《人间失格》 6
斜阳 001
人间失格 141
早晨,正在饭厅里专注、轻快地喝着汤的母亲突然“啊!”地低叫了一声。
“有头发吗?”我想该不会是汤里有什么怪东西吧?
“没有!”
妈妈俨然没有发生任何事一般,还是继续一口一口将碗中的汤轻巧地送入嘴里:满不在乎地将脸别向一旁,眼睛望着窗外盛开的山樱花,然后头也不回,继续飞快地将一匙一匙汤送进小巧的唇间。“飞快”这形容词对母亲来说,绝对一点儿也不夸张,虽然母亲的喝法和妇女杂志上刊载的优雅用餐礼仪大相径庭,但弟弟直治也曾一边喝酒,一边对我这个姐姐说:“有爵位也不一定表示是贵族,像有人即使没有爵位,也是拥有‘天爵’的了不起贵族;而有人虽然和我们一样拥有爵位,可是根本不是贵族,简直和贱民没什么两样!像岩岛(直治的友人伯爵)那个人就是这样,根本比新宿花街拉客的人感觉还贱呢!最近柳井(也是弟弟的友人,子爵的次子)的哥哥结婚了,柳井好过分喔,竟然穿起燕尾服了!真是不知道在搞什么!那种场合根本就没有穿燕尾服出席的必要嘛!这还不打紧,就在每一桌客人轮流致辞时,那个家伙竟然还说出很轻佻且奇怪的话,真是败给他了。什么高雅,什么气质,好像与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样子呢!我们家附近到处都挂着高级公寓出租的招牌,其实那些什么贵族,大部分都好像高级乞丐一样呢!真正的贵族才不会像岩岛那么庸俗!就像我们家,要说到真正的贵族,恐怕也非妈妈莫属了,妈妈才是真正、如假包换的贵族,因为她有无人可及的地方!”
即使是喝汤,一般我们都是上身微倾,低头向着汤碗,横拿着汤匙舀汤,然后直接横着汤匙、将汤送入口中。可是,妈妈却是左手手指轻靠着桌子的边缘,上半身挺直,脸微微上扬,根本不低头看汤碗。虽然妈妈也是横拿着汤匙,却突然舀起一口汤,动作就像燕子一样,无法形容的迅速、轻巧,汤匙与嘴角呈直角状,汤顺着汤匙尖端滑入唇齿之间;接着,继续若无其事地左顾右盼,而手上的汤匙,一向轻盈得像燕子挥舞小小的翅膀,汤匙中的汤从来不曾滴落过一滴,甚至从来也不曾发出丁点儿喝汤或碗器撞击的声音。或许这样并不符合所谓“正式礼仪”的用餐方法,可是,在我的眼中却是非常、非常的可爱,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优雅的用餐方法。而且事实上,像汤品这样的食物,若是低着头从汤匙的边缘喝,还不如舒舒服服地挺起上身,由汤匙尖端送入口中,来得更美味。可是因为我就像直治所说的高级乞丐一样,根本没办法像妈妈那么轻巧且毫不做作、自然地使用汤匙,所以只好放弃,仍然低头面对汤碗,用那种所谓“正式礼仪”、阴阳怪气的喝法喝着汤。
不只是喝汤如此,事实上母亲的用餐法也和正式的礼法有很大的出入:吃肉时,用刀和叉子很快地将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下刀子,直接用右手拿叉子,一块一块地叉起肉来,慢慢地送入口中,吃得非常轻松愉快。若是带骨的鸡肉,当我们还在为了不让碗盘发出声音,拼命努力将肉从骨头上剔下来时,妈妈已毫不介意地用指尖抓着骨头送到嘴里,直接用嘴巴将肉和骨分离。即使是如此野蛮的吃法,在妈妈身上看起来却是无比可爱,甚至还散发着一股莫名的妩媚气息,所以说起来,她真不愧是如假包换的贵族呢!不只是带骨的鸡肉如此,有时妈妈连午餐的火腿、香肠都是用手一抓就吃起来。
“为什么饭团那么好吃,你知道吗?那是因为它是用人的手指捏着做出来的!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太抓人了,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读起来有一种老电影般的质感,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透过字里行间轻轻地渗出来。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剪影,人们在光影交错中挣扎,试图抓住一些看似永恒却又稍纵即逝的东西。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无论是环境的描绘还是人物细微的情绪波动,都处理得丝丝入扣,让人不得不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种属于特定时空下的复杂人性。每次合上书页,那种挥之不去的情绪都会萦绕心头很久,让人开始反思自己与周遭世界的隔阂,那种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在书页中得到了极大的共鸣和释放。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份对逝去光阴的深情挽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深深眷恋和无可奈何的叹息。
评分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节奏把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有些段落仿佛慢镜头回放,将一个瞬间的感受被无限拉长,充满了哲思的重量,每一个停顿都引人深思;而另一些地方,情感的爆发又如同迅疾的闪电,在不经意间击中读者最柔软的内心深处,让人猝不及防。作者深谙叙事张力何时应收何时应放的奥秘,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余味悠长。特别是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物件和场景描写,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背景板,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角色,默默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构建了一个严密而又脆弱的精神世界。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感到非常惊艳,它并非采用传统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幅层层叠叠的印象派画作,通过碎片化的记忆和闪回,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而又令人心碎的图景。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角内心的混乱与疏离感,读者需要跟随作者的思绪跳跃,才能逐渐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即便是看似不连贯的片段,最终也能在宏大的主题下找到其存在的意义。这种阅读体验是需要投入精力的,但一旦适应了它的节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情感张力,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只为探寻真相的最后一角,那种被作者牵引着走入迷宫的感觉,非常刺激。
评分这本书对我个人的影响,更多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美”与“丑”的参照系。它没有回避人性中那些灰暗、不堪和自我毁灭的倾向,反而以一种近乎迷恋的态度去描绘它们,从中挖掘出一种扭曲的、却又无比真实的“颓废之美”。这种坦诚的、不加粉饰的自剖,要求读者也卸下自己的防御机制,去直面那些我们通常选择逃避的内心阴影。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理探险,对那些试图追求完美和光明的努力产生了一丝怀疑,转而开始欣赏那些在阴影中艰难绽放的、带着残缺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本能让你读完就感到阳光明媚的书,但它绝对能让你对人生的复杂性产生更深刻、更具包容性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异化”主题的探讨,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对社会规范和主流价值观的疏远感,描绘得入木三分。主人公似乎永远站在人群之外,以一种超然又近乎病态的视角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努力想融入却又本能地抗拒着。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角色的形象异常立体和真实,让人既同情其孤独,又对其选择感到一丝恐惧。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撕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人际关系中隐藏的虚伪和功利,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想上的挑战。我从中看到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表演型人格”的雏形,那种为了生存不得不戴上面具的辛酸,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寒而栗。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发货速度快,很好,是正版!
评分装订太差,一拿到我以为是盗版。看了一半,开胶脱页了
评分太压抑
评分纸质一般
评分纸质一般
评分这么大量有机酸!这么大概也有可能成为你的爱和恨的地方、一定一起看来?在你
评分还没有拜读,过几天再评论吧。应该是不错的作品。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