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多数有关Web设计的图书都采取了“技术+案例”的形式,以便让读者迅速掌握某项技能。这类图书会用很大篇幅讲述如何应用HTML标签,CSS代码的每个属性是如何生效的,等等。此外,这些图书还会附带一个一个的小项目,通过带着读者一步一步写出代码,来观察项目是如何成型的,让读者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设计和开发技巧。
这本书和上面所说的模式不同。这本书讨论的是设计师如何应对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Web环境,本质上,这是一本设计哲学书。
市面上已经存在大量的技术图书,网上也有大量的技术文章可以读。这些书很多写得都非常好,但是,如你所知,大多数图书和文章在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之后就被淘汰了,因为技术过时了。
实现技术、浏览器、工具包……这些东西变化得太快。我自己经常因为学习这些东西导致不堪重负。在一片动荡不安的技术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学习啊!我只是想做一个小网站,这片大海简直把我吓坏了!当我被技术的浪潮推到这边,拍到那边,因为晕船吐得一塌糊涂之后,我终于发现了大多数技术都在围绕一个中心在发展自己——这个中心就是“渐进增强”。
“渐进增强”的哲学可以称之为适应性Web设计方法的核心和灵魂。以它为核心,我终于能够正确理解很多技术和思路是如何产生的。甚至,理解了这种思想之后,我做出来的新网站变得更加健壮,而且很多用户表示我的网站访问起来终于不那么头疼啦,因此,这些网站的访问量也一天天增长起来。对“渐进增强”的理解使我成为了一名Web设计师,我相信这种魔力也会让你变得更好。
内容简介
如果你想开发一个既优雅又好用的网站,仅仅知道如何编写代码是远远不够的。本书介绍了一种名为渐进增强的设计思想,只要将这种它运用在项目中,就能使网站的兼容性、适应性和可访问性得到极大改善。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考察了Web 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内容组织、UX 设计、UI 开发、响应式设计、前端开发、服务端开发、性能优化,以及种种对用户产生影响的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得出优化方案。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Aaron Gustafson是Web标准化项目的前项目经理,一直致力于Web的标准化和可访问性方面的工作,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近二十年的 Web 从业生涯中, Aaron 服务过众多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企业,包括 Box、Happy Cog、美国职棒大联盟、 McAfee、纽约时报、SAS、StubHub、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Vanguard、Walgreens和Yahoo等。Aaron亦作为 Web 标准化的顾问参加了微软浏览器团队的研发工作。
Aaron善于通过写文章来分享他的经验和知识。他为《A List Apart》杂志撰写的“渐进增强三部曲”长期以来备受读者欢迎。他围绕渐进增强这个主题写成的图书《自适应Web设计》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销量。除了写作,Aaron现在经常参加各种Web大会,与大家分享Web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思考,并在世界各地和当地Web从业者进行研讨会形式的交流。
在Aaron的家乡,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市,他建立了查塔努加开放设备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Aaron和Kelly McCarthy组织了很多创意和技术的分享活动。Aaron 是Rosenfeld Media“专家”俱乐部的成员,其博客地址是aaron-gustafson.com。
翟东方,北师大文学系,互联网内容方向从业十年:苏州街角撸过码,西溪湿地画过图,中关村里奋过袖,后厂村口堵过车;曾向往入读北大哲学系,屡屡失利;热衷于用代码解决设计问题,有些心得。梁任公曾曰:“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话锋一转,“还是有些的嘛!”既醉心之,则发展之,则分享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Quora上有云:“Don’t waste time on trying to find meaning and purpose in life other than your instincts.(与其努力向别人证明什么,不如跟随自己的天赋做点什么)。” 颇以为是。
任洁,北航交互设计硕士。互联网从业九年,走了一条从视觉设计到交互设计再到产品经理的道路,也因此接触了从电商门户到O2O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形态。平时喜欢研究民俗和东亚志怪文献。自幼跟随老师学习工笔白描,热爱一切复杂美丽的线描图案。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QQ群:364021031。
目录
第1章 为体验而设计 / 1
1.1 优秀的代码,麻烦的设备 / 2
1.2 早期的Web是什么样 / 4
1.3 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 / 6
一个教训 / 7
1.4 你满足不了所有的人 / 9
1.5 向后兼容,向前适应 / 10
技术服务于内容 / 11
1.6 适应未知的设备 / 12
1.7 提升Web的可访问性 / 14
1.8 分层次设计 / 16
1.9 渐进增强的设计思想 / 19
第2章 内容是一切的基础 / 21
2.1 让文案和用户产生交流 / 23
2.2 设计稿中引入有意义的文案 / 24
2.3 优化文案,更好地与用户对话 / 26
问题出现时,做好准备 / 28
2.4 文案不确定怎么办 / 30
2.5 为用户优化文案内容 / 32
2.6 多种形式的内容 / 33
2.6.1 分析成本和收益 / 33
2.6.2 保持内容的可访问性 / 37
2.7
收集数据的时候,请保持和用户的对话 / 40
2.8 允许留白 / 41
2.9 让内容带路 / 43
第3章
使用文档结构化标记增强用户体验 / 45
3.1 那些年的“网页重构” / 47
3.2 利用HTML强调内容 / 49
3.3 实现方法不止一种 / 49
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 52
3.4 如何使用class和id / 54
3.4.1 使用微格式结构化内容 / 56
3.4.2 RDFa和微数据(Microdata) / 58
3.5 元素的取舍和选择 / 60
3.5.1 注意文档的大纲结构 / 62
3.5.2 注意代码顺序 / 65
3.5.3 避免加入多余的HTML标签 / 69
3.6 使用ARIA提升页面可访问性 / 71
3.7 容错处理 / 73
3.8 标记语言对于用户体验的意义 / 77
第4章 通过视觉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 79
4.1 设计一个系统,而非一堆页面 / 80
4.1.1 设计清算 / 81
4.1.2 从设计风格组件开始,发现整站的视觉语言 / 82
4.1.3 建立视觉规范或组件库 / 83
4.2 不做无米之炊 / 84
4.2.1 营造和用户的对话场景 / 84
4.2.2 考虑极端情况 / 86
4.3 理解CSS渲染规则 / 87
4.3.1 就近原则 / 87
4.3.2 权重高比就近更重要 / 90
4.3.3 利用CSS容错性 / 92
4.3.4 渐进式导航的实例 / 97
4.4 从小屏幕开始的设备响应 / 101
4.4.1 为所有人提供支持,为一些人提供优化 / 105
4.4.2 布局从小到大变化的实例 / 107
4.4.3 允许流动布局 / 109
4.5 紧跟标准 / 111
4.6 防守性的设计 / 114
保守地应用样式 / 115
4.7 在页面中隐藏内容 / 116
4.7.1 避免使用的方法 / 117
4.7.2 可以适当使用的方法 / 118
4.7.3 最佳方法 / 119
4.8 使用CSS生成内容 / 120
4.9 针对其他媒体类型和交互方式而设计 / 122
4.9.1 设计一个供打印的页面 / 123
4.9.2 兼容不同的交互方式 / 124
4.9.3 考虑大屏幕设备 / 126
4.10 保留浏览器的默认样式 / 128
4.10.1 关于浏览器默认控件是否美观的讨论 / 129
4.10.2 关于模拟系统控件的讨论 / 129
4.11 拥抱可持续性 / 130
第5章
通过交互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 133
5.1 了解潜在的问题,避免日后踩坑 / 135
5.1.1 了解Web的性质 / 136
5.1.2 什么情况下会“无JavaScript” / 138
5.2 保证最基础的用户体验 / 140
5.3 防止性的代码 / 142
5.3.1 先观察,再动手 / 142
5.3.2 特性检测 / 145
5.3.3 确认代码依赖的库的存在 / 146
5.4 建立最低限度的代码支持 / 147
5.5 区分对待 / 149
5.6 创建页面所需的结构 / 150
5.7 描述当前发生了什么 / 152
5.8 代码简单明晰 / 153
5.9 适应性的界面 / 156
5.10 不要提前应用样式 / 159
5.10.1 在HTML中添加标记 / 160
5.10.2 充分利用ARIA / 161
5.11 通过适当调整需求提升页面体验 / 161
5.12 鼠标事件之外 / 164
5.12.1 发挥键盘的作用 / 164
5.12.2 提升触屏体验 / 166
5.13 不要依赖网络状况 / 169
5.13.1 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 169
5.13.2 进一步丰富离线体验 / 171
5.14 合理发挥技术能力 / 172
第6章 持续的手艺活儿 / 175
6.1 体验图 / 176
6.1.1 Ix图的优点 / 177
6.1.2 图片延迟加载的实例 / 178
6.1.3 标签式界面实例 / 184
6.2 从历史中学习,寄希望于明天 / 185
6.2.1 移动互联网时代,等价于一个新的拨号上网时代 / 186
6.2.2 以前的小屏幕,变成了现在的大屏幕 / 186
6.2.3 仅有文字的设计方案回归了 / 187
6.3 对任何情况都要做好准备 / 190
渐进增强 跨平台用户体验设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