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産品參數:
茶道
章 話其史 / 3
第二章 賞其藝 / 37
第三章 享其用 / 239
第四章 悟其道 / 321
第五章 覽其情 / 439
茶經
《茶經》(唐·陸羽) / 549
《大觀茶論》(宋·趙佶) / 611
《茶譜》(明·錢椿年) / 633
附錄
中國茶葉大事簡記 / 646
該書有多種封麵,內容完全一緻,發貨隨機,請讀者知曉!
全書從茶的曆史、茶的藝術、茶的功用、茶的風情四個方麵對“茶道”進行瞭係統而全麵的介紹,其後還附有陸羽的《茶經》等。
《禮品書傢庭必讀書》編委會由幾十位齣版社編輯及策劃人組成,是一支龐大而經驗豐富的團隊。他們在齣版行業都有成功的策劃經驗和紮實的編輯功底,對市場中的圖書有很強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齣瞭多套市場銷售的叢書,在業界贏得瞭很好的口碑。
一般認為,唐代中期(約8世紀)以前,茶寫為“荼”。據查,“荼”字早見於《詩經》,在《詩經·邶風·榖風》中記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豳風·七月》中記有“采荼、薪樗,食我農夫”。但對《詩經》中的“荼”,有人認為其指的是茶,也有人認為其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早明確以“荼”字錶示“茶”字意義的,是我國早的一部字書——《爾雅》,其中有:“檟,苦荼也。”但因為“荼”字多義,容易引起誤解,而且“荼”是形聲字,從草餘聲,草字頭是義符,代錶它是草本植物,而實際上,從《爾雅》起,人們就已發現茶是木本植物,用“荼”指茶,名實不符,所以便用從木茶聲的“搽”字來代替“荼”字。當時,“搽”、“荼”兩字都有使用。
隨著茶的發展與興盛,在民間,人們逐漸以“茶”字取代瞭“荼”字。《說文解字》將“茶”釋為苦茶,並指齣古之“荼”字為今之“茶”字。有人認為《說文解字》是早正式記載“茶”字的著作,但學術界普遍認為“茶”早齣自唐玄宗禦撰的《開元文字音義》。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寫道:“其字,或及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原注釋:“從草,當做‘茶’,其字齣《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做‘’,其字齣《本草》;草木並,作‘荼’,其字齣《爾雅》。”證明瞭這一點。
“茶”字雖在民間廣為流傳,且被收錄於《廣韻》與《開元文字音義》中,然而在正式場閤,仍然用“搽”,而非“茶”。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蘇敬等撰寫的《唐本草》與盛唐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中,都將“茶”記錄為“搽”。精於茶道、嗜茶成癮的陸羽一生大的貢獻之一,便是在其著作《茶經》中將“茶”的所有稱呼統一規定為“茶”。至此,“茶”的形、音、義被確定並逐漸流傳開來。
茶樹的起源
按照植物學分類方法,茶樹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它是一種常綠木本植物,喬木型茶樹的高度可達15~30米,基部樹乾為1.5米以上,壽命可達數百年甚至上韆年之久。目前,常見的是栽培類茶樹。為瞭使其多産芽葉和方便采收,人們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製茶樹縱嚮生長,促使茶樹枝橫嚮擴展,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之間。茶樹的經濟學年齡一般為50~60年。
茶源於中國,在被人們發現並利用之前,便已存在。中國被稱為“茶之故鄉”,有文字證明,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培育與利用茶樹。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種植茶樹的經驗慢慢積澱,代代相傳,並且傳播範圍也越來越廣。
茶道茶經 中國茶文化茶道書籍茶經陸羽大觀茶論茶譜茶曆史茶葉茶藝圖解茶類書籍茶經全集品茶圖鑒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茶道茶經 中國茶文化茶道書籍茶經陸羽大觀茶論茶譜茶曆史茶葉茶藝圖解茶類書籍茶經全集品茶圖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茶道茶經 中國茶文化茶道書籍茶經陸羽大觀茶論茶譜茶曆史茶葉茶藝圖解茶類書籍茶經全集品茶圖鑒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