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財政與財稅體製已經同國傢治理緊密對接,並且,作為國傢治理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財稅體製改革已經同國傢治理的現代化進程聯係在一起,在彼此交融、相互促進的更高平颱上、更廣範圍內發揮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由此也提齣瞭重建中國特色財政學學科體係的理論任務。
《國傢治理與財政學基礎理論創新》重點關注財政學基礎理論問題,主要議題涉及以下幾方麵:財政學基礎理論創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方嚮;財政學研究方法論;財政學研究的多學科視角;財政學在中國傳播的曆史、發展與未來;財政學學科和教學體係的構建;財政學的前沿研究趨勢;財政學量化研究方法,以及與財稅體製改革相關的某些實踐問題。
目錄
第一編 總論
論中國財政基礎理論的創新——由“基礎和支柱說”說起
財政學研究的不同範式及其方法論基礎
西方財政理論在中國近代的傳播、運用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財政學科發展的總結與迴顧
第二編 多維視野下的財政學
跨學科與全球化視野下財政研究的多重麵嚮
財政理論的重構:以公平規則的探索為主題
財政社會學與財政學基礎理論創新框架
探索作為學科的“財政政治學”
第三編 財政學教學與研究
公共財政“教與研”的革命:從經驗到計量、動態、實驗、行為和結構——基於工具方法和研究視域拓展的改革思考
關於公共經濟學理論體係的思考
我國財政學研究及專業發展方嚮探究
中國式財政學教學體係的反思與重構
第四編 稅製改革、預算管理及其他
現代國傢治理下我國稅製體係的重構
預算績效管理的改革邏輯——以加拿大為例
財政預算理論:經濟、管理與政治的視角
財政貨幣政策理論與方法:近三十年的進展
現代財政理論中的激勵相容思想
“中國經濟增長之謎”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演進與爭議
精彩書摘
《國傢治理與財政學基礎理論創新》:
五 三種財政學體係
從學科特色來看,當前財政學圍繞上述兩大傳統,衍生齣三類相互聯係又各不相同的財政學知識體係。
第一類是傳統的配置範式財政學。傳統財政學實際上是在福利經濟學的框架下展開的,它對於政府及其作用有兩個基本的前提假設:第一,與其他經濟主體不同,政府是經濟社會生活的外部觀察者和乾預者,並且相信政府乾預能夠改善市場失靈。第二,存在一個客觀的最優標準,也就是社會福利標準,用作政策分析的參照。在這兩個前提下,傳統財政學傾嚮於做約束條件下的優化分析,而忽視瞭對實際決策過程和決策規則的理解。
傳統財政學體係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①政府的作用,即從福利經濟學基本定理齣發,推導齣市場失靈,引入對政府部門及其乾預閤理性的分析。②政府收入和支齣的微觀分析。主要是運用微觀經濟學原理,通過分析個體對稅收和公共支齣的反應,來研究不同稅收和公共支齣的福利效果。③財政聯邦主義,即政府間關係經濟學分析。國外的多數財政學教材不涉及或僅僅簡單涉及公債和財政政策,而對預算管理問題則基本不提及,相對而言,國內教材一般仍或多或少就上述兩方麵保留一定篇幅。
第二類是公共選擇視角下的財政學。公共選擇視角下的財政學的主要特色是關注實際的財政決策過程,並進而關注決策規則。它反對福利經濟學的最優分析,試圖打開財政決策過程的“黑箱”。同時,它認為不存在一個客觀的標準,可以用來判斷社會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最佳狀態,對於效率和正義的追求應局限在規則層麵。使之與交易範式財政學相區彆的是,總體來講它仍然在“組織”的層麵上來理解政府。到目前為止,公共選擇視角下的財政學教材在寫作方法上大多是基於研究者本人的偏好,還未形成一定之規。
那麼,是否可以斷定,布坎南所主張並試圖加以發揚光大的交易範式財政學,就是公共選擇所呈現給我們的那種樣子呢?顯然不能在二者之間如此簡單地畫上等號。公共選擇理論本身,尤其是其實證理論部分,最初由歐陸財政理論發展而來,但其後的發展已經超齣瞭布坎南的預期,甚至在方法論上完全主流化,作為對主流經濟學的完善而被後者所“吸收”。這一發展實際上背離瞭布坎南本人對於經濟學性質的認識。在他眼中,作為“交易”的經濟學研究範式和作為“配置”的經濟學研究範式,由於立足點上的根本分歧(方法論主觀主義vs.方法論客觀主義),差不多是不可能得到調和的。
公共選擇視角下的財政學兼具交易範式財政學和配置範式財政學的某些特徵。從方法論上看,雖然它在總體上依然是配置範式的,然而,它對於財政活動及其參與者行為的理解,乃至對國傢角色和財政學傢任務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又超越瞭配置範式,具有交易範式的部分特點。隻是由於它所采用的方法論不足以支持這一超越,故而它在整體氣質上,仍然歸屬於配置範式。嚴格來講,純粹交易範式財政學仍然在形成之中,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看到這樣的一部財政學教科書問世。
第三類是社會治理理論視角下的財政學。以筆者掌握的情況來看,這是至今最為接近交易範式財政學本源的理論嘗試。一些受歐陸財政思想影響的財政學傢,正在朝著這方麵努力。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財政學傢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E.Wagner)。他是布坎南20世紀60年代指導過的研究生,是布坎南所倡導的交易範式財政學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和貫徹者。由於既深諳奧地利學派的主觀主義方法論,又瞭解意大利財政社會學思想和北歐財政交易學說,假以時日,瓦格納有可能成為交易範式財政學復興使命最有希望的承擔者。
……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於財政的地位做齣瞭全新的定位:“財政是國傢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這一定位是決策層在將財政融人國傢治理體係的同時,第一次從根本上擺正瞭財政的位置。它標誌著,以此為轉摺點,財政與財稅體製已經同國傢治理緊密對接,並且,作為國傢治理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財稅體製改革已經同國傢治理的現代化進程聯係在一起,在彼此交融、相互促進的更高平颱上、更廣範圍內發揮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由此也提齣瞭重建中國特色財政學學科體係的理論任務。然而,當代主流財政學以資源配置為研究重心,因此無法對如何建立和維護一個好的國傢治理體係的理論訴求做齣迴應。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齣:要建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係,其中就包括財政學學科建設。然而,財政學應當研究什麼、應當怎樣來研究,在學術思想史上曆來是有爭議的。傳統財政學將財政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在經濟學框架下研究財政問題。如果將財政作為國傢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則超越瞭經濟範疇,必然要求財政學研究也要超越單純的經濟學視野,采取跨學科研究方法,麵嚮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公共管理、曆史學等多個學科。這無疑是財政學基礎理論構建的一個新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作為國傢級學術型智庫,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這一基礎性理論問題的研究。這些年我們在這方麵努力探索,為此設立瞭相關的基礎學者研究項目,也獲得瞭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支持。為瞭引導和推動這一研究取得進展,凝聚學界更多力量參與此項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邀請京內外專傢學者40餘人於2014年10月25-26日在北京召開瞭“國傢治理與財政學基礎理論創新”研討會。與會的專傢學者分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現名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南京財經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學等學術單位。
研討會自2014年6月開始籌辦,主辦方先期在《財貿經濟》、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網站、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人大經濟論壇網等媒體發布瞭徵文啓事,在來稿中篩選瞭18篇、總計30餘萬字的優秀論文結集成冊,作為與會者共同研討的基礎。本書即是在論文集的基礎上、曆經2年時間修訂而成。在本書付梓之際,書中部分論文已經在各級學術期刊上公開發錶,為此我們一一徵得瞭原齣版方的同意以獲準重印。
國傢治理與財政學基礎理論創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