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臨床篇是醫案。整理個案,是中醫傳統的學習方式與研究方式。從每個案例中總結經驗,訓練識彆方證的能力,可以讓思維變得活躍。曆史上整理醫案的方法很多,大緻有實錄式與追憶式兩種,我采用的是後者。而且多用第一人稱敘事,語言也盡量通俗,因為,我知道我文章的讀者大多年輕,而且初學者居多。案例多是經方驗案,雖然是個案數則,但是以小見大,讀者也可以從中瞭解經方方證以及識彆的大法。
思想篇是對經方醫學理論與發展問題的思考,以及我接受媒體采訪的記錄和我的一些講話稿。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學習中醫以後,曾經睏惑、迷茫、焦慮瞭相當長的時間,直到90年代初期,纔心定氣平,認準瞭經方這條大道。麵對同道的質疑和學生的睏惑時,我忍不住敲打鍵盤,迴答諸如“經方是什麼”“方證是什麼”“為何要讀經典”“如何學中醫”“如何學經方”“為什麼要推廣經方”“經方醫學如何發展”等問題。經過思考與寫作,我更堅定瞭推廣經方的決心,也明確瞭推廣經方的方嚮與策略。
雲遊篇是遊記,更是有關經方的隨想。這些年來,我齣國講學的機會較多。每一處的講學,經方都受到聽眾的極大歡迎。經方是經典方的略稱,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傢張仲景所撰《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配方。經方是中華民族使用天然藥物的結晶,蘊含著前人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思想方法和經驗。我在推廣經方過程中,更加體會經方的寶貴,更能感受到經方的魅力。雖在異國他鄉,雖然滿目奇景,但眼中唯有經方。雲遊篇中也有部分我的迴憶錄,其中大部分是寫傢鄉的食物。我的兒童時代物質極其匱乏,吃,成瞭快樂,記憶也深刻。學中醫後纔明白,中醫是一種生活醫學,生活常識與生活經驗是中醫的血與肉,換句話說,中醫就是吃齣來的醫學。所以,作為中醫來寫這些故鄉的普通吃食,就更有感覺。
目錄
新奧爾良一瞥
我在西雅圖的中國緣
布裏斯班的雲
仰望星空
隨想煙雨中
野味十足的晚宴
深鞦的魯南
敬重保守
雪景心悟
西峽山茱萸
徐霞客故居感想
美國葡萄酒榖的氣
訪德見聞
颱北饒河夜市觀感
憤怒的小鳥為何能成功飛齣芬蘭
經方的滋味
訪馬談經方
聽歌有感
運城鹽池與芒硝
慕尼黑郊外隨想
徐州竈颱羊肉
烤生蠔的味道
我在巴黎吃西餐
羅騰堡的老司機
阿斯特湖的水
裏斯本的陽光
落差産生美
新加坡一瞥
費城鞦葉
東漢銅奔馬與經方
西方為何沒有《傷寒論》
德國經方醫生的驗案
綠色的嫉妒
久違的糟油香
當年的小屋和樹
久違的陽光
紅棗的迴憶
風乾荸薺
鼕吃蘿蔔
兒童節想起我的母校
梅雨季節的一道藥膳
中鞦記憶
誘人的羊肉湯
鼕天想起烤山芋
故鄉的拖爐餅
油菜花開的季節
從端午節吃粽子說起
那桌傢鄉菜
鞦話百閤
江南春天的野菜
這裏的黃昏靜悄悄
傢鄉的大餛飩
鼕天的江南
吃河蝦
甜酒釀
枇杷碎語
魚湯餛飩
精彩書摘
《黃煌經方醫話:雲遊篇》:
上個星期五,我趁著去江陰齣診的空隙,又去瞻仰瞭徐霞客先生的故居。和以往一樣,我先去看看那顆羅漢鬆,這是先生當年手植,距今400年,依然道勁有神;再去先生的塚前默哀,看看那塊字跡有些模糊的墓碑;然後在晴山堂裏看祝枝山、董其昌、顧炎武等人的墨跡石刻;最後,來到當年先生齣遊的碼頭。春天的江南,煙雨朦朧,勝水橋下水平如鏡,我似乎看到徐霞客先生齣遊時小船的倒影,看到他那清瘦的身軀和堅毅的目光。
我欽佩徐霞客特立獨行的人格。明代末年,他不是去留意科舉,而是淡定從容地齣遊考察,將一生貢獻給瞭自己鍾愛的地理旅遊事業。我更欣賞先生腳踏實地的治學態度。他一生用自己那雙腳丈量瞭祖國的大部分名山大川,直到他患病無法下地為止。他考察之後,還有記錄,這些資料就是他的數十萬字的《徐霞客遊記》。用明代文人錢益謙的話說,《徐霞客遊記》是霞客畢生“手攀星嶽,足躡遐荒”的考察記錄,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先生無意於成名,但先生是舉世公認的著名的地理學傢和旅遊傢,是我傢鄉的名片。先生雖不是醫生,但先生身上的透發精神,是為醫者所應該具備的。
我想,我們在診室看病,猶如先生齣遊考察,麵對一個個病人,需要如先生那樣細心觀察.耐心傾聽和解說,每個病人都是一道不同的風景,需要腳踏實地深入其中,來不得半點空談。徐霞客先生在遊曆中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這種精神也是為醫者必須的。科學猶如探險,臨床上不斷齣現的疑難病癥的診治需要“徐霞客精神”。
我想,我們整理醫案,猶如先生撰寫遊記,需要如先生那樣用細膩的文筆,要用“真文字”如實而傳神地記錄下每個患者發病的特點和方證識彆的要點,並分析取效的機理或失誤的原因。徐霞客遊記雖是先生逐日的觀察和記錄,但絲毫不影響其著名地理學傢的地位。醫案是個案,但中醫個體化治療的基礎就是個案,一個個真實而典型的個案,就是中醫識證用方的樣本和規範。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條文可以當作醫案來看;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是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部分醫案的提煉;讓大塚敬節先生奠定日本現代漢方傢地位的不是他的動物實驗報告,而是他的醫案《漢方診療三十年》o這本在日本暢銷不衰的漢方著作中,沒有所謂學問的概念、定義、原則、範疇諸多理論術語和冗長的論證,而是先生自1927~1958年的三十年間臨床醫案的精華。一冊在手,猶如隨診先生之側,每案都讓你受益良多,猶如讀徐霞客遊記,讓人置身於名山大川之間,留戀而往返。
我還想,我們做醫生,也應如先生那樣淡定閑靜,不帶任何功利,隻是為瞭心中的誌趣,為瞭探索真理,為瞭救死扶傷。如果先生當年也沉迷於科舉,那隻是江南多一個秀纔舉人而已,而中華民族就少瞭一位傑齣的地理學傢;如果我們醫生成天為稻粱謀,那隻是在生意場中多一批賣藥人,而科學領域裏則少瞭一批探索者。如果真是如此,那將是中醫學的悲哀!
……
前言/序言
我在高中時代就喜歡文學,讀小說,寫詩歌,主編學校牆報刊物《葵花》,我的夢想是當作傢或記者。走上中醫之路後,依然喜歡動筆。學徒時代,我整理老中醫醫案,寫實習日記;在讀研和執教時代,我寫讀書筆記,寫論文,寫論著,寫講稿。10多年前,我主持公益性網站“黃煌經方沙龍”,更是不停地敲打鍵盤,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引導大傢學習經方、應用經方。寫作,讓我的思維更加縝密,讓我的經驗得以保留,讓我的思想和心得能與大傢分享。這三本小冊子,就是我這近10年來臨床與讀書、講學與訪談、迴憶與思考的實錄。
臨床篇是醫案。整理個案,是中醫傳統的學習方式與研究方式。從每個案例中總結經驗,訓練識彆方證的能力,可以讓思維變得活躍。曆史上整理醫案的方法很多,大緻有實錄式與追憶式兩種,我采用的是後者。而且多用第一人稱敘事,語言也盡量通俗,因為,我知道我文章的讀者大多年輕,而且初學者居多。案例多是經方驗案,雖然是個案數則,但是以小見大,讀者也可以從中瞭解經方方證以及識彆的大法。
思想篇是對經方醫學理論與發展問題的思考,以及我接受媒體采訪的記錄和我的一些講話稿。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學習中醫以後,曾經睏惑、迷茫、焦慮瞭相當長的時間,直到90年代初期,纔心定氣平,認準瞭經方這條大道。麵對同道的質疑和學生的睏惑時,我忍不住敲打鍵盤,迴答諸如“經方是什麼”“方證是什麼”“為何要讀經典”“如何學中醫”“如何學經方”“為什麼要推廣經方”“經方醫學如何發展”等問題。經過思考與寫作,我更堅定瞭推廣經方的決心,也明確瞭推廣經方的方嚮與策略。
雲遊篇是遊記,更是有關經方的隨想。這些年來,我齣國講學的機會較多。每一處的講學,經方都受到聽眾的極大歡迎。經方是經典方的略稱,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傢張仲景所撰《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配方。經方是中華民族使用天然藥物的結晶,蘊含著前人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思想方法和經驗。我在推廣經方過程中,更加體會經方的寶貴,更能感受到經方的魅力。雖在異國他鄉,雖然滿目奇景,但眼中唯有經方。雲遊篇中也有部分我的迴憶錄,其中大部分是寫傢鄉的食物。我的兒童時代物質極其匱乏,吃,成瞭最大的快樂,記憶也最深刻。學中醫後纔明白,中醫是一種生活醫學,生活常識與生活經驗是中醫的血與肉,換句話說,中醫就是吃齣來的醫學。所以,作為中醫來寫這些故鄉的普通吃食,就更有感覺。
黃煌經方醫話:雲遊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