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吴鸿,王义平,杨星科 等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64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016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2
字数:7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发动物资源,首先必须认识动物,给每种动物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动物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动物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事件做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动物提供翔实的依据。
  本卷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浙江天目山半翅目一同翅亚目共计29科230属336种,包含瓢蜡蝉科2属3种;扁蜡蝉科1属1种;粒脉蜡蝉科2属2种;飞虱科26属32种;蝉科17属21种;角蝉科6属7种;叶蝉科82属126种;粉虱科6属13种;瘿绵蚜科4属4种;扁蚜科1属1种;群蚜科1属3种;毛管蚜科4属5种;大蚜科4属4种;斑蚜科7属8种;毛蚜科2属3种;蚜科27属47种;斑木虱科1属1种,同木虱科1属1种,扁木虱科2属1种,木虱科3属8种,个木虱科4属6种;旌蚧科1属1种,绵蚧科2属2种,粉蚧科10属14种,毡蚧科2属4种,蚧科3属3种,链蚧科1属1种,壶链蚧科1属1种,盾蚧科7属12种。同时,作者对实际研究过的种类做了比较详细的形态描述,每个种均列有生物学、有关文献和地理分布等,并编有分种检索表。
  本动物志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天目山丰富的动物资源,而且可供农、林、牧、畜、渔、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者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蜡蝉总科Fulgoroidea
一、瓢蜡蝉科Issidae
蒙瓢蜡蝉属Mongoliana Distant,1909
1.1 蒙瓢蜡蝉Mongoliana chilochorides(Walker,1851)
1.2 矛尖蒙瓢蜡蝉Mongoliana lanceolata Che,Wang et Chou,2003
福瓢蜡蝉属Fortunia Distant,1909
1.3 中华福瓢蜡蝉Fortunia sinensis(Ouchi,1940)
二、扁蜡蝉科Tropiduchidae
条扁蜡蝉属Catullia Still,1870
1.4 条扁蜡蝉Catullia vittata Matsumura,1914
三、粒脉蜡蝉科Meenoplidae
花虱属Nisia Melichar,1903
1.5 粉白花虱Nisia atrovenosa(Lethierry,1888)
苏瓦花虱属Suva Kirkaldy,1906
1.6 长翅苏瓦花虱Nisia longipenna Yang et Hu,1985
四、飞虱科Delphacidae
1.7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ill,1854)
1.8 拟褐飞虱Nilaparvata bakeri(Muir,1917)
1.9 伪褐飞虱Nilaparvata muiri China,1925
1.10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fith,1899)
1.11 烟翅白背飞虱Sogatella kolophon(Kirkaldy,1907)
1.12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6n,1826)
1.13 黑边梅塔飞虱Metadelphax propinqua(Fieber,1866)
1.14 白条飞虱Terthron albovittatum(Matsumura,1900)
1.15 白脊飞虱Unkanodes sapporona(Matsumura,1935)
1.16 黑额长唇基飞虱Sogata nigrifrons(Muir,1917)
1.17 白脊长跗飞虱Kakuna kuwayamai Matsumura,1935
1.18 琴镰飞虱Falcotoya lyraeformis(Matsumura,1900)
1.19 白带奇洛飞虱Chilodelphax albifascia(Matsumura,1900)
1.20 钩突淡脊飞虱Neuterthron hamuliferum Ding,2006
1.21 绿长角飞虱Toyoides albipennis Matsumura,1935
1.22 东洋飞虱Orientoya orientalis Chen et Ding,2001
1.23 黑斑纹翅飞虱Cemus nigropunctatus(Matsumura,1940)
1.24 三刺刺突飞虱Spinaprofessis triacanthus Ding,2006
1.25 叉飞虱Garaga nagaragawana(Matsumura,1900)
1.26 鞭突叉飞虱Oaraga flagelliforrnis Ding,2006
1.27 东眼山新叉飞虱Neodicranotro pis tungyaanenisis Yang,1989
1.28 白胸世纪飞虱Shijidelphax albithoracalis Ding,2006
1.29 额斑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 festiva(Distant,1906)
1.30 二刺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 brunnipennis Signoret,1860
1.31 黑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 nigra(Matsumura,1900)
1.32 白带奇节飞虱Mirocauda albilineana Chen,2003
1.33 短头飞虱Epeurysa nawaii Matsumura,1900
1.34 带纹竹飞虱Bambusiphaga fascia Huang et Tian,1980
1.35 乳黄竹飞虱Bambusiphaga lacticolorata Huang et Ding,1979
1.36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Matsumura,1910)
1.37 扭曲大叉飞虱Ecdelphax tortilis(Kuoh,1982)
1.38 汉阴偏角飞虱Neobelocera hanyinensis Qin et Yuan,1998
第二章 蝉总科Cicadoidea
一、螽蝉科Tettigarctidae
二、蝉科Cicadidae
(一)姬蝉亚科Cicadettinae
暗翅蝉属Scieroptera Still,1866
2.1 台湾暗翅蝉Scieroptera formosana Schmidt,1918
红蝉属Huechys Amyot et Serville,1843
2.2 红蝉Huechys sanguinea(De Geer,1773)
碧蝉属Hea Distant,1906
2.3 碧蝉Hea fasciata Distant,1906
加藤蝉属Katoa Ouchi,1938
2.4 加藤蝉Katoa tenmokuensis Ouchi,1938
莱古蝉属Lycurgus China,1925
2.5 中华莱古蝉Lycurgus sinensis Jacobi,1944
(二)蝉亚科Cicadinae
草蝉属Mogannia Amyot et Serville,1843
2.6 兰草蝉Mogannia cyanea Walker,1858
2.7 绿草蝉Mogannia hebes(Walker,1858)
2.8 大鼻草蝉Mogannia nasalis(White,1844)
蟪蛄属Platypleura Amyot et Serville,1843
……
第三章 角蝉总科
第四章 粉虱总科
第五章 蚜虫总科
第六章 木虱总科
第七章 蚧总科
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拉丁文名索引

前言/序言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在临安市境内,主峰海拔1506m,是浙江西北部主要高峰之一。有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形如天眼,故而得名。天目山属南岭山系,中亚热带北缘,“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是我国著名山脉之一。气候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并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较深,形成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复杂多变的森林生态气候类型。
  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素有“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之说。天目山物种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以“大树华盖”和“物种基因宝库”享誉天下。天然植被面积大,而且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区系成分非常复杂、种群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环境资源,构成了以地理景观和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现面积为4284hm2,区内有高等植物249科1044属2347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等4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38种,野生银杏为世界唯一幸存的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有脊椎动物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近40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和中华虎凤蝶等40余种。由于其生物丰富多样,因此在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在1999年被中宣部和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天目山动物考察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外国人的采集活动主要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采集标本数量大,影响深远。我国早期动物学家留学回国后,也纷纷到天目山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所有这些,为天目山闻名世界奠定了基础。50年代之后,天目山更成为浙、沪、苏、皖等地多所高校的理想教学实习场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农学院(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杭州植物园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等省、市的自然博物馆的许多专家曾到天目山采集动物标本,增加不少新种和新记录。当时浙江的各高校,如原浙江农业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原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原杭州师范学院(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师生更是常年在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和考察,特别是2001年《天目山昆虫》的出版,都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众多动物学家来天目山考察,并发表大量新属、种,使天目山成为模式标本的重要产地,从而进一步确立天目山动物资源方面的国际地位。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野生动物资源首先必须认识动物、给每种动物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动物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动物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事件做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动物提供翔实的依据。本志引证详尽、描述细致,既有国家特色,又有全球影响,既有理论创新,又密切联系地方生产实际。因此,该地方动物志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反映地方乃至国家动物种类家底、动物资源、永续利用动物多样性的信息库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水平的标志之一,是永载史册并造福于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的系统科学工程;还是国际上多学科、多部门一直密切关注的课题之一。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天目山动物种类的组成、发生情况、分布规律,为保护区规划设计、保护管理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本资料。分别在1999年7月和2011年7月,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和数据库建设”和国家林业局“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经过13年的工作,共采集动物标本45万余号,计有5000余种,其中有大量新种和中国新记录属种。
  《天目山动物志》的出版不仅便于大家参阅,也为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天目山动物资源,了解这个以“大树王国”著称的绿色宝库,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研究基础。同时,本书的出版还有助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管理建设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从而真正发挥出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功能,为构建国家生态文明,以及绿色浙江、山上浙江、生态浙江和五水共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水源、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生态安全等全球性的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系列卷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尹文英院士,河北大学印象初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德牛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杨潼教授,浙江大学何俊华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杨莲芳教授等国内动物学家的关怀和指导,得到国家林业局、浙江省林业厅和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同行的关心和鼓励,得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康乐院士欣然为本系列卷书作序。在此,谨向所有关心、鼓励、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们完成系列卷编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诚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或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对本书提出批评和建议。
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天目山动物志(第四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