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德] 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周京元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89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0295
包装:精装(带护封)
外文名称: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德国版《菊与刀》,“二战”后同盟国处理德国问题的指导书。
“二战”结束前,路德维希受邀对美国和军队高层讲解德国的民族性格,因而写成本书,并成为同盟国处理德国问题的指导原则,书中的一系列建议都在后来得到的实施和验证。
★德国为何被神化?为何被误解?读懂德国人的文化世界观,就读懂了欧洲史。
德国的工业得益于德国人的严谨、理性、条理分明、富有创意,因而被吹捧到了神乎其神的程度;德国也曾因为历史、纳粹和侵略而被世人认为是个野蛮残酷的民族。其实,真正的德国人同时具备“铁血”和“音符”的特色,这两种矛盾的特性汇合在德国人身上,才造就了德国的历史和欧洲的格局。
★罗斯福亲邀的德裔犹太学者路德维希代表作
路德维希曾采访过斯大林、墨索里尼、凯末尔等人,并曾猛烈抨击纳粹的侵略政策,因而遭到戈培尔的追杀,被迫逃亡国外。到达美国后,路德维希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对德政策顾问,并曾随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前往欧洲,见证欧洲的解放。
★全彩图文典藏
优美译文和独到见解之外,本书还增加了几十幅德国历史人物肖像、艺术图片,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德国文化,同时也能更加赏心悦目地拼读这本书。

内容简介

理性、精准、一丝不苟、条理分明——这是多数世人对德国的印象。
这个民族孕育了无数谱写出动人旋律的音乐家、开创思想新局的哲学家,也是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艺术的起源地。但是,这个国家却也是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侵略邻国、意图灭绝犹太人的民族。铁血宰相俾斯麦曾说:“音乐总是唤起我心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渴望,一是战争,另一则是田园般的宁静。”这句话正是德意志民族灵魂的写照——浪漫与残暴并存。德意志民族的性格为何如此矛盾?为何德国人在高度理性的同时,却又在战时集体陷入泯灭人性的疯狂?
埃米尔?路德维希以其亲身且直接的体验,从德国历史起源和文化底蕴切入,剖析“德国人”(包含日耳曼人和普鲁士人)的独特民族性格,他们的傲慢与自负从何而来,以及他们对地位、组织、服从的病态着迷,彻底解析这个民族的灵魂为何如此冲突、如此矛盾。
这是一部从内部角度彻底了解德意志民族性格的时代之作。

作者简介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20世纪德国杰出的传记作家。他是法学博士,但立志从事写作。大学毕业后担任《柏林日报》驻外记者,曾亲自采访过斯大林、墨索里尼、凯穆尔等人。20世纪30年代,由于抨击德国纳粹的军国主义政策、预言德国将发动战争,他受到戈培尔等人的关注,被迫逃亡瑞士,并于1940年迁居美国。赴美后,他受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之邀,担任美国对德政策顾问。1945年,他跟随巴顿、艾森豪威尔将军亲赴欧洲战场前线,报道欧洲的解放,并为盟军提供对德政策的指导。
20世纪20年代,路德维希写作了《拿破仑传》等,成为享誉全球的传记作家,此外还著有《俾斯麦传》《林肯传》《兴登堡传》《贝多芬传》等。他的写作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开创了传记文学写作的新流派。

精彩书评

小心点,他们是普鲁士人,他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歌德
快活是德国人*不可理解的东西。
——尼采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黑格尔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
——席勒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俾斯麦

德国人希望自己的大炮是由95%的金属加5%的哲学思想制成的。
——埃米尔·路德维希

目录

译序 i
铁血与音符的德意志简史 /iii
德意志帝国的源起与没落 /iv
一个局外人和参与者 /xi

自序 001
日耳曼人的秩序与浪漫  005
他对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 /006
王位与祭坛 /011
一个没有烈士的国度 /034

普鲁士人的理智与疯狂 057
大帝与将军 /064
音乐家、俾斯麦与希特勒 /075
军人、犹太人与美国人 /092

世界误解了德国 105
民主的暴君 /115
战败的德国人 /125
审判德国人 /138
主宰世界的冲动 /141
把德国一分为二 /144

如何对待德国人 147
赢得尊重,而非同情 /150
文明国家的报复 /166
对孩子微笑 /171

附录:宣言 179

精彩书摘

他对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

德国人 的性格是不和谐的。*能表达这种不和谐情况的是德国成语:“他对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Er fühlt sich nicht wohl in seiner Haut)。
德国人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命运。他无法知足,一直在寻找超越他所拥有之物的东西。德国人是他自己所谓的“拼命向上爬的人”(Streber)。
在这一点上,他与努力想放轻松的美国人正好相反。
德国人汲汲寻找更多权力,而非金钱,即使纳粹成员也不例外。他们更喜欢从一个低阶职位上对下级发号施令,而不是在大房子里与同事一起寻欢作乐。整体来说,德国人不喜欢快乐。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上很认真,认为在工作时放松讲笑话是不对的。甚至在喝啤酒及打保龄球的时候,他们也比较忧郁,并不快活。他们雄心勃勃地不停规划和推动计划,产生的紧张气氛让他们无法安心放松。
历史上*次出现日耳曼人的记录,是他们在公元1世纪离开自己的家园,南下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他们在国王或领袖的指挥下,离开原始森林,越过阿尔卑斯山,发现了如今的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地区。追随日耳曼人脚步的英国人或北欧人,都没有这么早就开始流浪,而且流浪这么久。日耳曼人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向南方前进,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征服阳光灿烂的地中海地区。*初,他们身上裹着兽皮、头顶戴着野生兽首所做的头盔来到南方;后来他们以艺术家、诗人、思想家等身份再度南下,寻找地中海的美景和快乐。
所有中古世纪和现代的文献都证明他们的流浪仅有部分是因受到权力欲的激发和对奴隶的需要。日耳曼人被内在的不安定驱动,离开了自己的森林。
一种奇特的缺乏自信感让日耳曼人渴望拥有凌驾他人的权力,而且要受到他人的尊重。日耳曼人眼中的“他人”,是指居住在地中海地区的民族,他们拥有更富足的家园和较高的文化。雅典人建立卫城一千年以后,日耳曼人还在追赶着野熊进入原始森林;他们仍是野蛮人,没有自己的历史记录。在日耳曼人*早出现于欧洲的几个世纪里,他们的主要特质已经发展出来,至今仍然存在:他们的方法是制服比自己富裕的邻国,建立一个以主仆为主的阶级结构,训练自己的青年人勇敢,并服从比他们地位高的人。
一个有自信的人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无论是在何种领域,或在德国人的整个历史上,向来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德国人一直在问:“其他人怎么看我?”就像是一个参加宴会的人,即使没有人看着他,他却不断地拉着领带、调整背心。
我们在德国艺术里可以发现这个基本特征的两个极端表现:一个是舒伯特的著名艺术歌曲《流浪者》(Der Wanderer),*后一句歌词是“你不在的那个地方,那里有快乐”(Dort wo Du nicht bist,dort ist das Glück);另一个则是歌德所写的《浮士德》(Faust),描述一名得到世界上所有知识的魔术师,他一生到处寻觅幸福和宁静,但无处可得。“去寻觅那一瞬间”,这个想要超越*幸福时刻的贪得无厌的欲望,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德国人在一生中所有的痛苦与经验。他想要荣誉,被尊崇;要权力,可以展现自己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实力。荣誉和权力,这两样东西对他灵魂的影响力比金钱更强大。安静地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一向都不是他的目的。
即使是现在的希特勒青年团 也不梦想得到更好的车、更多食物,或银行账户里有更多钱,他们梦想的是伟大、力量和征服。
这些基本的感觉已成为德国人的信条、一个神秘的信仰。所谓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在历史上是*的:一个强大的民族在国外寻寻觅觅,*后找到他们的顶峰。近千年来,德国皇帝挥军南下寻找罗马,后来的德国知识分子更循路去寻找精神上的伟大。
尽管德国人从未承认,但缺乏天生的自信表现在两个渴望上:征服比较快乐的邻居,接着将征服之举理想化。因此,残暴行为和神秘主义混在一起,使得德国成为一个征服者的民族和一个音乐家的国度。俾斯麦是*出色的德国人之一,他曾对朋友说:“音乐总是唤起我心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渴望: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田园诗般的宁静。”德国*出众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将这两种渴望结合起来,让他成了一名伟大的征服者、诗人,以及学者。
另外,在贝多芬的音乐里,田园诗般的慢板之后总是胜利的进行曲。尽管程度较弱且较不真诚,瓦格纳音乐的元素则是这两种气质的危险混合。发人深思且非常值得非德国人注意的是希特勒是一名瓦格纳迷,他不追求放松,但追求灵感。

王位与祭坛

德国的傲慢和自负与他们对服兵役的热情同出一源。一方面,缺乏自信让他们发展出指挥、命令他人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发展出服从他人的狂热。
德国人视他们的国家为一座金字塔,每个人都是金字塔的一块石头,在他的肩膀上背负着另一块石头;他很有耐心地扛着石头,因为他可以将全部的重量压在他下面的人身上。这是他们发展出服从热情的方式,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国家能理解德国人立正站在长官面前的喜悦程度。
条顿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战的民族,所以很容易被训练成高效的战士,而且强壮又听话。不论是在今日,或是这两千多年间的任何时刻,身为一个战士总能让德国人满意。他喜欢被敬畏、喜欢受尊敬,但他缺少其他人都有的内在和谐感。他无法放松,因为他缺乏自我满足;即使他并不需要,也总是在寻找一个更高的头衔或职位。他小心翼翼地盯着法国这个富裕邻居的边境,并不是觊觎不属于他的法国水果和葡萄酒,而是他不喜欢看到法国人和平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却不理睬莱茵河对岸德国地区发生的事情。
这个金字塔的想法并不局限于公共生活和政府。它从军营开始,然后进入平民生活的各领域:公民的、学生的、工人的、公务员的生活。
因此,德国人在潜意识里变得猜疑,表现方式是不断地抱怨,也就是法国人所谓的“德国式争吵”(querelles Allemandes)。德国人的国家——金字塔——在构造时必须非常准确,伫立在金字塔上的神必须是公正的。如果有任何一块石头认为自己不在应在的位置,或是认为自己扛的负担过重,他会马上抗议:这既不是因为自由的缘故,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要确定不能让稳固阶级秩序以外的人抢走任何一点好处。
服从和迂腐互补增强。德国人在他们的组织里小心翼翼地看守着公平,就像其他国家的人看守着他们的自由一样,这样宏大的组织使得任何热诚和友好气氛都无法存在。这造成的压力随处可见,在每个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里,甚至在电梯内,如果有人认为一个人占用了太多空间,盯着他的眼光甚至能让他丧命。世上任何一座城市都难像柏林一般,会在每天日常生活中遭遇数千个小小冲突,不论是在旋转门或在停车场上,因为在理发店使用护发液而起,或是午餐账单上有10芬尼 的差额无法交代而起。即使是多年前,远在*次世界大战的焦躁紧张气氛来临之前,我就注意到周遭频频发生这种情况。就像两名董事在银行办公室里互不信任,或像是邮件室的那些14岁的送信小弟,他们猜疑地监视着彼此,不让任何一个人的午餐时间多出五分钟。
这解释了一个仅见于德国的奇特现象。只要政府当局与人民之间发生任何争论,围观者总会站在当局那一边。“团队精神”集聚在国家身上,据此可得到“上帝是对的”这样的结论。因此,证人在法庭上总是谨慎恐惧,他们说话的方式是为了博得法官的青睐。

前言/序言

译 序



铁血与音符的德意志简史

“日耳曼人”(Germani)是古罗马对罗马文明世界的东北边境之外,莱茵河东岸、多瑙河北岸那些部落的泛称。这些部落大约使用着相同的印欧语系语言;由于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所以“日耳曼人”是个外来的称呼。罗马军队在公元前1世纪征服高卢(今法国)时,即在莱茵河流域遭遇到日耳曼人,当时罗马人称他们为“莱茵河此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 cisrhenani)与“莱茵河彼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 transrhenani)。
由于日耳曼人是许多部落的泛称,所以条顿人([德]Teutonen,[英]Teutons)、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阿雷曼人、法兰克人等都是日耳曼人,在斯堪的纳维亚也有日耳曼人。在公元前2世纪时,条顿人大致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带,后来逐步和日耳曼其他部落融合。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开始倾颓,日耳曼各部落不停地在罗马帝国领土内迁徙,因而扩散在欧洲各地,这也使得后世学者在研究日耳曼历史和语言上更加困难。
“德意志人”([德]die Deutschen,[英]Germans)一词源自古高地德语,是公元5世纪到10世纪之间居住在现今德国中、南部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在拉丁文中的书写法是“diutisc”,意为“人民的”,指的是当时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而“德意志人”则是“说日耳曼人语言的人”。德意志民族意识兴起后,这个词就用来指德意志民族了。
如今,德意志人不一定是德国人,因为德意志人也可能是奥地利人或瑞士人。
而日耳曼则是指日耳曼人所居住的地区,现代英语的“德国”(Germany)一词即自此演变而来。日耳曼人有时会等同于现在的德国人,后世也常以条顿人泛指日耳曼人及其后裔。

德意志帝国的源起与没落

11世纪时,位于多瑙河附近的一个贵族被封为索伦伯爵,是为布尔夏德一世(Burkhard Ⅰ),这是霍亨索伦家族在德国历史上*个可考证的首领。后来的索伦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忠实家臣,他通过联姻,成为纽伦堡—索伦伯爵腓特烈一世,并将家族名称改为“霍亨索伦”,意为“高贵的索伦”,时年1192年。自此开始,霍亨索伦家族从皇帝处获得不少领土,并且致力于通过联姻和购买的方式扩充领地。1415年,腓特烈六世购得布兰登堡选帝侯(Kurfürst von Brandenburg)的身份,称为选帝侯腓特烈一世。之后,选帝侯腓特烈二世建设柏林市,使该地成为霍亨索伦家族的首都。1618年,布兰登堡选帝侯经由继承得到普鲁士王国;后来的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20—1688)身为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并因其军事和政治技巧卓越,而被称为“大选侯”。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改称腓特烈一世,至此,普鲁士王国(Königreich Preußen)正式成立,首都为柏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即是腓特烈·威廉之父、腓特烈大帝的祖父。
“容克”(Junker)一词源自中古高地德语,本意是“尚未成为骑士的年轻贵族”。在普鲁士的历史上,“容克”多指有土地的贵族阶级,特别是东普鲁士地区,他们控制了所有的土地和政府;到了1871年,俾斯麦统一各邦,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德意志皇帝。成立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后,“容克”更是统治了德国政府和普鲁士军队。
威廉一世的继任者、其孙威廉二世在1897年12月*后一次拜访俾斯麦时,俾斯麦曾提出宛如预言的警告:“腓特列大帝死亡20年后发生了耶拿战役,普鲁士败于拿破仑;我离开20年之后,如果事情再这样下去,德国就会崩溃。”
1914年6月,塞尔维亚独立运动人士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德大公之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意志帝国身为奥匈帝国的同盟,也因此向塞尔维亚及其联盟宣战,*次世界大战于是爆发。
战事第三年,英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成效明显,造成德国境内食品及原料不足,德国开始实施食物配给;1916—1917年的冬天严寒,马铃薯收成不好,人民不得不吃动物饲料和小萝卜,因此这个冬天也被称为“萝卜冬天”。整个战争时间,德国平民因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0万。德军在战场上的挫败使得国内动乱加剧,结果德国水兵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918年11月9日,首都柏林也发生了革命,不同派系的政党在国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威廉二世不得已,只有宣布退位,放弃德意志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的王位,并带着皇族逃至荷兰。霍亨索伦家族对德国的统治就此结束。1918年11月11日,*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年年底成立的共和国是德国的*个民主共和体制,采取议会民主制度,制定魏玛宪法,因此有时候亦称为“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但政体的正式国名仍沿用“德意志帝国”。1919年,魏玛政府与战胜的协约国签订《凡尔赛和约》,接受割地赔款、削减军备与军队,并承认极具争议性的战争罪责条款。
根据和约,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的黄金,并且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给法国,并限军队人数在十万以下,协约国同时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
这些情况导致德国丧失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不过德国的工业体系依然完整,本土也未受到战火波及,要复兴德国的工商业并非难事。
令德国政府与人民*反感,并且引发强烈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的,是强迫德国单独承受发起战争的责任:“基于德国及其盟国之侵略行为,协约国之政府及其国民因战争而受害。协约国之政府,确认德国必须就其及其盟国导致的一切损失与破坏负责。”(《凡尔赛和约》第二三一条)德国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随即开始质疑和约。他们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视为叛国者,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犹太人尤其被视为是后方罢工及战败的主谋。这种观点在德国迅速引起共鸣,并被纳粹党作为主流宣传。
魏玛时期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竞争激烈,政变、罢工、暴动不断。德国政府在1923年表示无法应付《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战争赔款,因而拖欠赔款;这又导致经济衰弱,不得不印制钞票,导致德国货币疯狂贬值和通货膨胀。这时候,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政变,并计划占领该市。政变失败后,希特勒被判监禁五年,但*后只坐了九个月的牢。他于是决定通过合法途径登上权力宝座。
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und)虽然身为保皇党,仍决定参加1925年的总统选举。在当选总统后,他加强总统的权力,使总统的权力不再仅仅是象征。总理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于1929年过世后,全球经济大恐慌严重打击了德国,使得希特勒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在1930年的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二大政党。1932年年底的国会大选让纳粹党得以晋升*大党,因此兴登堡总统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3月24日,兴登堡在国会纵火案后受希特勒影响,签署了《授权法案》,让纳粹党在未拥有国会绝对多数席位的情况下,无须执政联盟中的其他党同意即可通过任何法案。此举实际上等于废除了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1934年8月,兴登堡去世后,纳粹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将总统职权转授给总理,希特勒因而成为“元首”(Führer)兼帝国总理,并成为德国军队的*高统帅,所有官兵必须向希特勒宣誓。从此,魏玛共和国结束,纳粹一党独裁专制开始。

一个局外人和参与者

有些人怀疑,所谓的“德国民族性”是否真的存在。怀疑派认为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才成立,又采取联邦制度,由22个邦、3个自由汉萨同盟城市(汉堡、吕贝克和不莱梅) 和1个直辖区(阿尔萨斯—洛林)构成,而当中的22个邦则是由4个王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及符腾堡)、6个大公国、5个公国和7个亲王国所组成。这些邦国各自有长久的历史与传统,各邦国的统治家族或许彼此通商、通婚,但也常干戈相见,各自的人民也有着深层的邦国认同,要如何谈及这些邦国和自由市有共同的国家民族性呢?
但是,本书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认为,“德国民族性”绝对存在,而且世人也应该好好讨论并认清德国的民族性。他表示:“民族性是真正的现实;它是一个国家各种特质的总和,使其国民容易受他人辨认——即使其中的某些特征可能无法在部分或个别国民中找到。”他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论是在火车上、旅馆里或船上,多数人都能在一大群人中由头型、行走和说话的方式,直觉地判断一个人是“英国人、地中海人或是斯拉夫人”。外貌与举止是性格的象征,当人民的自然倾向经由国家利用教育进行培育和强 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作品

评分

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作品

评分

好书

评分

京东服务和快递都很好,活动优惠很大,感谢京东的优质服务

评分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评分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装帧也好,快递速度也比较快

评分

现在的活动一次不如一次,看来离不在京东买书的日子不远了

评分

现在的活动一次不如一次,看来离不在京东买书的日子不远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