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德] 埃米爾·路德維希 著,周京元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789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0295
包裝:精裝(帶護封)
外文名稱: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
頁數:208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德國版《菊與刀》,“二戰”後同盟國處理德國問題的指導書。
“二戰”結束前,路德維希受邀對美國和軍隊高層講解德國的民族性格,因而寫成本書,並成為同盟國處理德國問題的指導原則,書中的一係列建議都在後來得到的實施和驗證。
★德國為何被神化?為何被誤解?讀懂德國人的文化世界觀,就讀懂瞭歐洲史。
德國的工業得益於德國人的嚴謹、理性、條理分明、富有創意,因而被吹捧到瞭神乎其神的程度;德國也曾因為曆史、納粹和侵略而被世人認為是個野蠻殘酷的民族。其實,真正的德國人同時具備“鐵血”和“音符”的特色,這兩種矛盾的特性匯閤在德國人身上,纔造就瞭德國的曆史和歐洲的格局。
★羅斯福親邀的德裔猶太學者路德維希代錶作
路德維希曾采訪過斯大林、墨索裏尼、凱末爾等人,並曾猛烈抨擊納粹的侵略政策,因而遭到戈培爾的追殺,被迫逃亡國外。到達美國後,路德維希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對德政策顧問,並曾隨艾森豪威爾、巴頓將軍前往歐洲,見證歐洲的解放。
★全彩圖文典藏
優美譯文和獨到見解之外,本書還增加瞭幾十幅德國曆史人物肖像、藝術圖片,使得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德國文化,同時也能更加賞心悅目地拼讀這本書。

內容簡介

理性、精準、一絲不苟、條理分明——這是多數世人對德國的印象。
這個民族孕育瞭無數譜寫齣動人鏇律的音樂傢、開創思想新局的哲學傢,也是18世紀歐洲浪漫主義藝術的起源地。但是,這個國傢卻也是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侵略鄰國、意圖滅絕猶太人的民族。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說:“音樂總是喚起我心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渴望,一是戰爭,另一則是田園般的寜靜。”這句話正是德意誌民族靈魂的寫照——浪漫與殘暴並存。德意誌民族的性格為何如此矛盾?為何德國人在高度理性的同時,卻又在戰時集體陷入泯滅人性的瘋狂?
埃米爾?路德維希以其親身且直接的體驗,從德國曆史起源和文化底蘊切入,剖析“德國人”(包含日耳曼人和普魯士人)的獨特民族性格,他們的傲慢與自負從何而來,以及他們對地位、組織、服從的病態著迷,徹底解析這個民族的靈魂為何如此衝突、如此矛盾。
這是一部從內部角度徹底瞭解德意誌民族性格的時代之作。

作者簡介

[德]埃米爾·路德維希(Emil Ludwig,1881—1948),20世紀德國傑齣的傳記作傢。他是法學博士,但立誌從事寫作。大學畢業後擔任《柏林日報》駐外記者,曾親自采訪過斯大林、墨索裏尼、凱穆爾等人。20世紀30年代,由於抨擊德國納粹的軍國主義政策、預言德國將發動戰爭,他受到戈培爾等人的關注,被迫逃亡瑞士,並於1940年遷居美國。赴美後,他受富蘭剋林·羅斯福總統之邀,擔任美國對德政策顧問。1945年,他跟隨巴頓、艾森豪威爾將軍親赴歐洲戰場前綫,報道歐洲的解放,並為盟軍提供對德政策的指導。
20世紀20年代,路德維希寫作瞭《拿破侖傳》等,成為享譽全球的傳記作傢,此外還著有《俾斯麥傳》《林肯傳》《興登堡傳》《貝多芬傳》等。他的寫作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開創瞭傳記文學寫作的新流派。

精彩書評

小心點,他們是普魯士人,他們總認為自己比彆人聰明。
——歌德
快活是德國人*不可理解的東西。
——尼采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纔有希望。
——黑格爾
一個國傢如果不能勇於不惜一切地去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麼,這個國傢就一錢不值。
——席勒

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俾斯麥

德國人希望自己的大炮是由95%的金屬加5%的哲學思想製成的。
——埃米爾·路德維希

目錄

譯序 i
鐵血與音符的德意誌簡史 /iii
德意誌帝國的源起與沒落 /iv
一個局外人和參與者 /xi

自序 001
日耳曼人的秩序與浪漫  005
他對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 /006
王位與祭壇 /011
一個沒有烈士的國度 /034

普魯士人的理智與瘋狂 057
大帝與將軍 /064
音樂傢、俾斯麥與希特勒 /075
軍人、猶太人與美國人 /092

世界誤解瞭德國 105
民主的暴君 /115
戰敗的德國人 /125
審判德國人 /138
主宰世界的衝動 /141
把德國一分為二 /144

如何對待德國人 147
贏得尊重,而非同情 /150
文明國傢的報復 /166
對孩子微笑 /171

附錄:宣言 179

精彩書摘

他對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

德國人 的性格是不和諧的。*能錶達這種不和諧情況的是德國成語:“他對皮囊下的自己感到不自在”(Er fühlt sich nicht wohl in seiner Haut)。
德國人從來沒有滿意過自己的命運。他無法知足,一直在尋找超越他所擁有之物的東西。德國人是他自己所謂的“拼命嚮上爬的人”(Streber)。
在這一點上,他與努力想放輕鬆的美國人正好相反。
德國人汲汲尋找更多權力,而非金錢,即使納粹成員也不例外。他們更喜歡從一個低階職位上對下級發號施令,而不是在大房子裏與同事一起尋歡作樂。整體來說,德國人不喜歡快樂。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很認真,認為在工作時放鬆講笑話是不對的。甚至在喝啤酒及打保齡球的時候,他們也比較憂鬱,並不快活。他們雄心勃勃地不停規劃和推動計劃,産生的緊張氣氛讓他們無法安心放鬆。
曆史上*次齣現日耳曼人的記錄,是他們在公元1世紀離開自己的傢園,南下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他們在國王或領袖的指揮下,離開原始森林,越過阿爾卑斯山,發現瞭如今的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地區。追隨日耳曼人腳步的英國人或北歐人,都沒有這麼早就開始流浪,而且流浪這麼久。日耳曼人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嚮南方前進,一而再、再而三地試圖徵服陽光燦爛的地中海地區。*初,他們身上裹著獸皮、頭頂戴著野生獸首所做的頭盔來到南方;後來他們以藝術傢、詩人、思想傢等身份再度南下,尋找地中海的美景和快樂。
所有中古世紀和現代的文獻都證明他們的流浪僅有部分是因受到權力欲的激發和對奴隸的需要。日耳曼人被內在的不安定驅動,離開瞭自己的森林。
一種奇特的缺乏自信感讓日耳曼人渴望擁有淩駕他人的權力,而且要受到他人的尊重。日耳曼人眼中的“他人”,是指居住在地中海地區的民族,他們擁有更富足的傢園和較高的文化。雅典人建立衛城一韆年以後,日耳曼人還在追趕著野熊進入原始森林;他們仍是野蠻人,沒有自己的曆史記錄。在日耳曼人*早齣現於歐洲的幾個世紀裏,他們的主要特質已經發展齣來,至今仍然存在:他們的方法是製服比自己富裕的鄰國,建立一個以主僕為主的階級結構,訓練自己的青年人勇敢,並服從比他們地位高的人。
一個有自信的人不會在乎彆人對自己的印象如何。無論是在何種領域,或在德國人的整個曆史上,嚮來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德國人一直在問:“其他人怎麼看我?”就像是一個參加宴會的人,即使沒有人看著他,他卻不斷地拉著領帶、調整背心。
我們在德國藝術裏可以發現這個基本特徵的兩個極端錶現:一個是舒伯特的著名藝術歌麯《流浪者》(Der Wanderer),*後一句歌詞是“你不在的那個地方,那裏有快樂”(Dort wo Du nicht bist,dort ist das Glück);另一個則是歌德所寫的《浮士德》(Faust),描述一名得到世界上所有知識的魔術師,他一生到處尋覓幸福和寜靜,但無處可得。“去尋覓那一瞬間”,這個想要超越*幸福時刻的貪得無厭的欲望,讓我們清楚地瞭解到德國人在一生中所有的痛苦與經驗。他想要榮譽,被尊崇;要權力,可以展現自己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實力。榮譽和權力,這兩樣東西對他靈魂的影響力比金錢更強大。安靜地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一嚮都不是他的目的。
即使是現在的希特勒青年團 也不夢想得到更好的車、更多食物,或銀行賬戶裏有更多錢,他們夢想的是偉大、力量和徵服。
這些基本的感覺已成為德國人的信條、一個神秘的信仰。所謂的“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在曆史上是*的:一個強大的民族在國外尋尋覓覓,*後找到他們的頂峰。近韆年來,德國皇帝揮軍南下尋找羅馬,後來的德國知識分子更循路去尋找精神上的偉大。
盡管德國人從未承認,但缺乏天生的自信錶現在兩個渴望上:徵服比較快樂的鄰居,接著將徵服之舉理想化。因此,殘暴行為和神秘主義混在一起,使得德國成為一個徵服者的民族和一個音樂傢的國度。俾斯麥是*齣色的德國人之一,他曾對朋友說:“音樂總是喚起我心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渴望:一個是戰爭;另一個是田園詩般的寜靜。”德國*齣眾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將這兩種渴望結閤起來,讓他成瞭一名偉大的徵服者、詩人,以及學者。
另外,在貝多芬的音樂裏,田園詩般的慢闆之後總是勝利的進行麯。盡管程度較弱且較不真誠,瓦格納音樂的元素則是這兩種氣質的危險混閤。發人深思且非常值得非德國人注意的是希特勒是一名瓦格納迷,他不追求放鬆,但追求靈感。

王位與祭壇

德國的傲慢和自負與他們對服兵役的熱情同齣一源。一方麵,缺乏自信讓他們發展齣指揮、命令他人的熱情;另一方麵也發展齣服從他人的狂熱。
德國人視他們的國傢為一座金字塔,每個人都是金字塔的一塊石頭,在他的肩膀上背負著另一塊石頭;他很有耐心地扛著石頭,因為他可以將全部的重量壓在他下麵的人身上。這是他們發展齣服從熱情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現代國傢能理解德國人立正站在長官麵前的喜悅程度。
條頓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好戰的民族,所以很容易被訓練成高效的戰士,而且強壯又聽話。不論是在今日,或是這兩韆多年間的任何時刻,身為一個戰士總能讓德國人滿意。他喜歡被敬畏、喜歡受尊敬,但他缺少其他人都有的內在和諧感。他無法放鬆,因為他缺乏自我滿足;即使他並不需要,也總是在尋找一個更高的頭銜或職位。他小心翼翼地盯著法國這個富裕鄰居的邊境,並不是覬覦不屬於他的法國水果和葡萄酒,而是他不喜歡看到法國人和平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卻不理睬萊茵河對岸德國地區發生的事情。
這個金字塔的想法並不局限於公共生活和政府。它從軍營開始,然後進入平民生活的各領域:公民的、學生的、工人的、公務員的生活。
因此,德國人在潛意識裏變得猜疑,錶現方式是不斷地抱怨,也就是法國人所謂的“德國式爭吵”(querelles Allemandes)。德國人的國傢——金字塔——在構造時必須非常準確,佇立在金字塔上的神必須是公正的。如果有任何一塊石頭認為自己不在應在的位置,或是認為自己扛的負擔過重,他會馬上抗議:這既不是因為自由的緣故,也不是為瞭他自己,而是要確定不能讓穩固階級秩序以外的人搶走任何一點好處。
服從和迂腐互補增強。德國人在他們的組織裏小心翼翼地看守著公平,就像其他國傢的人看守著他們的自由一樣,這樣宏大的組織使得任何熱誠和友好氣氛都無法存在。這造成的壓力隨處可見,在每個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裏,甚至在電梯內,如果有人認為一個人占用瞭太多空間,盯著他的眼光甚至能讓他喪命。世上任何一座城市都難像柏林一般,會在每天日常生活中遭遇數韆個小小衝突,不論是在鏇轉門或在停車場上,因為在理發店使用護發液而起,或是午餐賬單上有10芬尼 的差額無法交代而起。即使是多年前,遠在*次世界大戰的焦躁緊張氣氛來臨之前,我就注意到周遭頻頻發生這種情況。就像兩名董事在銀行辦公室裏互不信任,或像是郵件室的那些14歲的送信小弟,他們猜疑地監視著彼此,不讓任何一個人的午餐時間多齣五分鍾。
這解釋瞭一個僅見於德國的奇特現象。隻要政府當局與人民之間發生任何爭論,圍觀者總會站在當局那一邊。“團隊精神”集聚在國傢身上,據此可得到“上帝是對的”這樣的結論。因此,證人在法庭上總是謹慎恐懼,他們說話的方式是為瞭博得法官的青睞。

前言/序言

譯 序



鐵血與音符的德意誌簡史

“日耳曼人”(Germani)是古羅馬對羅馬文明世界的東北邊境之外,萊茵河東岸、多瑙河北岸那些部落的泛稱。這些部落大約使用著相同的印歐語係語言;由於日耳曼人不稱自己為日耳曼人,所以“日耳曼人”是個外來的稱呼。羅馬軍隊在公元前1世紀徵服高盧(今法國)時,即在萊茵河流域遭遇到日耳曼人,當時羅馬人稱他們為“萊茵河此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 cisrhenani)與“萊茵河彼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 transrhenani)。
由於日耳曼人是許多部落的泛稱,所以條頓人([德]Teutonen,[英]Teutons)、盎格魯人、薩剋遜人、哥特人、汪達爾人、倫巴第人、阿雷曼人、法蘭剋人等都是日耳曼人,在斯堪的納維亞也有日耳曼人。在公元前2世紀時,條頓人大緻分布在易北河下遊的沿海地帶,後來逐步和日耳曼其他部落融閤。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傾頹,日耳曼各部落不停地在羅馬帝國領土內遷徙,因而擴散在歐洲各地,這也使得後世學者在研究日耳曼曆史和語言上更加睏難。
“德意誌人”([德]die Deutschen,[英]Germans)一詞源自古高地德語,是公元5世紀到10世紀之間居住在現今德國中、南部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在拉丁文中的書寫法是“diutisc”,意為“人民的”,指的是當時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而“德意誌人”則是“說日耳曼人語言的人”。德意誌民族意識興起後,這個詞就用來指德意誌民族瞭。
如今,德意誌人不一定是德國人,因為德意誌人也可能是奧地利人或瑞士人。
而日耳曼則是指日耳曼人所居住的地區,現代英語的“德國”(Germany)一詞即自此演變而來。日耳曼人有時會等同於現在的德國人,後世也常以條頓人泛指日耳曼人及其後裔。

德意誌帝國的源起與沒落

11世紀時,位於多瑙河附近的一個貴族被封為索倫伯爵,是為布爾夏德一世(Burkhard Ⅰ),這是霍亨索倫傢族在德國曆史上*個可考證的首領。後來的索倫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忠實傢臣,他通過聯姻,成為紐倫堡—索倫伯爵腓特烈一世,並將傢族名稱改為“霍亨索倫”,意為“高貴的索倫”,時年1192年。自此開始,霍亨索倫傢族從皇帝處獲得不少領土,並且緻力於通過聯姻和購買的方式擴充領地。1415年,腓特烈六世購得布蘭登堡選帝侯(Kurfürst von Brandenburg)的身份,稱為選帝侯腓特烈一世。之後,選帝侯腓特烈二世建設柏林市,使該地成為霍亨索倫傢族的首都。1618年,布蘭登堡選帝侯經由繼承得到普魯士王國;後來的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20—1688)身為布蘭登堡選帝侯兼普魯士公爵,並因其軍事和政治技巧卓越,而被稱為“大選侯”。1701年,普魯士公國升為王國,選帝侯腓特烈三世改稱腓特烈一世,至此,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正式成立,首都為柏林。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即是腓特烈·威廉之父、腓特烈大帝的祖父。
“容剋”(Junker)一詞源自中古高地德語,本意是“尚未成為騎士的年輕貴族”。在普魯士的曆史上,“容剋”多指有土地的貴族階級,特彆是東普魯士地區,他們控製瞭所有的土地和政府;到瞭1871年,俾斯麥統一各邦,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鏡廳正式登基為德意誌皇帝。成立德意誌帝國(Deutsches Reich)後,“容剋”更是統治瞭德國政府和普魯士軍隊。
威廉一世的繼任者、其孫威廉二世在1897年12月*後一次拜訪俾斯麥時,俾斯麥曾提齣宛如預言的警告:“腓特列大帝死亡20年後發生瞭耶拿戰役,普魯士敗於拿破侖;我離開20年之後,如果事情再這樣下去,德國就會崩潰。”
1914年6月,塞爾維亞獨立運動人士在薩拉熱窩刺殺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德大公之後,奧匈帝國嚮塞爾維亞宣戰,德意誌帝國身為奧匈帝國的同盟,也因此嚮塞爾維亞及其聯盟宣戰,*次世界大戰於是爆發。
戰事第三年,英國海軍對德國的封鎖成效明顯,造成德國境內食品及原料不足,德國開始實施食物配給;1916—1917年的鼕天嚴寒,馬鈴薯收成不好,人民不得不吃動物飼料和小蘿蔔,因此這個鼕天也被稱為“蘿蔔鼕天”。整個戰爭時間,德國平民因營養不良所導緻的死亡人數高達50萬。德軍在戰場上的挫敗使得國內動亂加劇,結果德國水兵嘩變,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海軍及全國。1918年11月9日,首都柏林也發生瞭革命,不同派係的政黨在國會宣布成立共和國。威廉二世不得已,隻有宣布退位,放棄德意誌帝國與普魯士王國的王位,並帶著皇族逃至荷蘭。霍亨索倫傢族對德國的統治就此結束。1918年11月11日,*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年年底成立的共和國是德國的*個民主共和體製,采取議會民主製度,製定魏瑪憲法,因此有時候亦稱為“魏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但政體的正式國名仍沿用“德意誌帝國”。1919年,魏瑪政府與戰勝的協約國簽訂《凡爾賽和約》,接受割地賠款、削減軍備與軍隊,並承認極具爭議性的戰爭罪責條款。
根據和約,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剋的黃金,並且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給法國,並限軍隊人數在十萬以下,協約國同時實行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製裁。
這些情況導緻德國喪失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不過德國的工業體係依然完整,本土也未受到戰火波及,要復興德國的工商業並非難事。
令德國政府與人民*反感,並且引發強烈民族復仇主義情緒的,是強迫德國單獨承受發起戰爭的責任:“基於德國及其盟國之侵略行為,協約國之政府及其國民因戰爭而受害。協約國之政府,確認德國必須就其及其盟國導緻的一切損失與破壞負責。”(《凡爾賽和約》第二三一條)德國保皇派、民族主義者和前軍隊將領隨即開始質疑和約。他們將魏瑪共和國的政治傢、社民黨人、共産黨人、猶太人視為叛國者,是魏瑪政權的既得利益者;猶太人尤其被視為是後方罷工及戰敗的主謀。這種觀點在德國迅速引起共鳴,並被納粹黨作為主流宣傳。
魏瑪時期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競爭激烈,政變、罷工、暴動不斷。德國政府在1923年錶示無法應付《凡爾賽和約》規定的戰爭賠款,因而拖欠賠款;這又導緻經濟衰弱,不得不印製鈔票,導緻德國貨幣瘋狂貶值和通貨膨脹。這時候,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政變,並計劃占領該市。政變失敗後,希特勒被判監禁五年,但*後隻坐瞭九個月的牢。他於是決定通過閤法途徑登上權力寶座。
保羅·馮·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und)雖然身為保皇黨,仍決定參加1925年的總統選舉。在當選總統後,他加強總統的權力,使總統的權力不再僅僅是象徵。總理施特雷澤曼(Gustav Stresemann)於1929年過世後,全球經濟大恐慌嚴重打擊瞭德國,使得希特勒領導的國傢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在1930年的國會選舉中成為德國第二大政黨。1932年年底的國會大選讓納粹黨得以晉升*大黨,因此興登堡總統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3月24日,興登堡在國會縱火案後受希特勒影響,簽署瞭《授權法案》,讓納粹黨在未擁有國會絕對多數席位的情況下,無須執政聯盟中的其他黨同意即可通過任何法案。此舉實際上等於廢除瞭魏瑪共和國的民主製度。1934年8月,興登堡去世後,納粹內閣通過一項法案,宣布將總統職權轉授給總理,希特勒因而成為“元首”(Führer)兼帝國總理,並成為德國軍隊的*高統帥,所有官兵必須嚮希特勒宣誓。從此,魏瑪共和國結束,納粹一黨獨裁專製開始。

一個局外人和參與者

有些人懷疑,所謂的“德國民族性”是否真的存在。懷疑派認為德意誌帝國在1871年纔成立,又采取聯邦製度,由22個邦、3個自由漢薩同盟城市(漢堡、呂貝剋和不萊梅) 和1個直轄區(阿爾薩斯—洛林)構成,而當中的22個邦則是由4個王國(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剋森及符騰堡)、6個大公國、5個公國和7個親王國所組成。這些邦國各自有長久的曆史與傳統,各邦國的統治傢族或許彼此通商、通婚,但也常乾戈相見,各自的人民也有著深層的邦國認同,要如何談及這些邦國和自由市有共同的國傢民族性呢?
但是,本書作者埃米爾·路德維希認為,“德國民族性”絕對存在,而且世人也應該好好討論並認清德國的民族性。他錶示:“民族性是真正的現實;它是一個國傢各種特質的總和,使其國民容易受他人辨認——即使其中的某些特徵可能無法在部分或個彆國民中找到。”他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不論是在火車上、旅館裏或船上,多數人都能在一大群人中由頭型、行走和說話的方式,直覺地判斷一個人是“英國人、地中海人或是斯拉夫人”。外貌與舉止是性格的象徵,當人民的自然傾嚮經由國傢利用教育進行培育和強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書的內容不錯,裝幀也好,快遞速度也比較快

評分

已收到貨,還沒用,希望質量好吧。

評分

非常好非常好很不錯啊,很好

評分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評分

書的內容不錯,裝幀也好,快遞速度也比較快

評分

非常好很喜歡棒極瞭啦啦啦

評分

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評分

好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How to Treat the Germans]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