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首屆茅盾文學奬獲得者、文學大師李國文經典之作。
★目前市麵上“李國文評點《三國演義》”的閤集,部分文字首次麵世。
★從屬於“李國文說”係列叢書,《李國文說·唐宋明清》四本有極好的市場基礎。《李國文說三國演義》沿用係列叢書的裝幀、排版、紙張等,有極強的係列感。
★博引《三國誌》《後漢書》《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文獻,以史實為依據,在各傢觀點基礎上發錶獨特見解,對讀者瞭解真正的曆史有很高參考、引導價值。
★行文洗練文雅的同時,兼顧口語、俚語的運用,在輕鬆有趣的閱讀氛圍中,滲透曆史文學,傳播中華文化。
★插圖以《遺香堂繪像三國誌》(明末黃氏刻本)及地方年畫穿插選排,以經典綉像版本插圖讓讀者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著名篆刻傢畢來德定製本書印章。
內容簡介
《李國文說三國演義》,屬於“李國文說”係列叢書。分為《李國文說三國·世事成敗》《李國文說三國·蕭蕭故壘》《李國文說三國·星落鞦風》三部,共120迴240篇,上、中、下各40迴80篇散文。
在原有的李國文評《三國演義》篇幅基礎上,減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觀想洞見首次以完整麵目齣版麵世。
這是一次曆史的還原。博引史料,滌去時光之塵,竪起一鏡,讓真實與虛構迎麵而立。《三國演義》是中國曆史上難得一見的奇書,其七實三虛之手法,讓人讀來如置身於真實的三國風雲。然近乎真實不等同於真實本身。韆百年來,由於“說三分”的廣為流傳、傢喻戶曉,使得三國之史與演義混同雜糅,形成傳世之誤見。李國文評說每一迴目時,廣引《三國誌》《資治通鑒》等正史,於虛處佐真史,讓讀者於虛虛實實中一目瞭然,體味各自之妙。那一份信手拈來的從容,那一種渾然圓融的筆力,自有光芒。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隱去經典光環,迴歸作品本身,就小說論小說,中肯褒貶,酣暢評說。看古今小說傢痛快直陳,思文、思情、思人生。
這是一腔沸騰的文人情懷。曆史為鑒,文學為媒,說不盡的是時代的興與衰,是人性的善與惡,是壯懷激烈、星辰大海,也是幾多俗事,茶酒桑麻。藉三國悠悠幾十載,豪傑寥寥幾代人,說思之深沉,憂之綿長。
且輕鬆,且尖銳,且幽默,且嚴肅,談談古之病痛,也談談今之新生。
作者簡介
李國文,“他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的散文傢之一,頗有法國作傢濛田之風。”(評論傢謝有順)
李國文,小說傢,散文隨筆作傢,曾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主席團成員,《小說選刊》主編。現為中國作傢協會作傢。近期著作《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和《中國文人的活法》在讀者中産生較大影響。前書曾獲得2003年華語媒體文學大奬。至今,他已寫作瞭五百萬字的文學作品,並被譯成英、法、德、朝鮮文在海外齣版。
193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鹽城。
1947年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理論,編劇。
1957年夏天,因在《人民文學》發錶小說《改選》,由此罹禍22年。直到1979年纔重新執筆。
1980年春天,重新迴到文壇。首篇作品《月食》,獲得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隨後,長篇小說《鼕天裏的春天》問世,1982年獲得首屆茅盾文學奬。
1984年,《花園街五號》齣版,因幾與時代同步,成為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並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危樓記事》是一部由係列短篇閤成的長篇小說,其中,《危樓記事之一》曾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中篇小說《涅槃》獲得首屆魯迅文學奬。隨筆集《大雅村言》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一個權謀
無師自通的領袖
完整的張翼德
黑暗中之至暗
磚頭瓦塊可都敢成瞭精
提防願意當兒子的人
緻命的“龍床情結”
眾人皆哭他獨笑
以門第齣身定尊卑貴賤
沒有不散的筵席
該點天燈的獨夫
都是玉璽惹的禍
人物齣場的考究
給陳腔老調畫上休止符
最古老、最奏效的計謀
男人世界中的女人
禍從口齣蔡中郎
文人的狠勁兒
執拗與機變的差異與分寸
不與竪子為謀
以卵擊石的遊戲
曹操的第一次齣師
戲文中纔有的事
你騙我後,我再騙你
呂布的褒貶
遲遲未發的詔書
曹操的三級跳
敗在無節製
人無信不立
趁曆史的縫隙嶄露頭角
呂布的親民形象
政治傢曹操與文學傢曹操
識時務者為俊傑
多問幾個為什麼
賈詡的鄉黨情結
十勝十敗說
呂布與劉備
真為呂布一哭
衣帶詔的代價
董承的必然失敗
韜晦,最好的保護色
數字迷信要不得
以弱勝強的關鍵
講政治的高手
文人的天敵
與可謀者謀之
夾縫之中求生存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為何關羽能成神
不能不說的文字奇跡
不在將兵,而在將將
謀士之戰
福者禍之先,利者害之始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氣節的講究
自由選擇和絕對忠誠
新文明之對舊製度
生子當如孫仲謀
統帥的較量
角色不分大小,精彩就行
一支利箭的自審
韆萬不要嘲笑弱者
袁紹之敗,馭士無道
大嘴巴與亂作為
三國美女排行榜第二名
主擇臣,臣亦擇主
蔡夫人的政治頭腦
檀溪一躍帶來的頓悟
“通脫”和“未遒” 隔著一個采石場
劉備的軟實力
好一部謀士傳
“以德化人”的異常光輝
諸葛亮的齣世與入世
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諸葛亮的偉人光環
第一位永遠是實力
劉備的仁義與窩囊
關二爺與《春鞦》
三國裏的夫人乾政
劉備的親和與寡斷
精彩書摘
第一個權謀
第一迴(上):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如果說《三國演義》是一本權謀教科書的話,那麼,桃園結義,就是此書的第一個權謀。
在中國,結義,俗稱拜把子,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中間,廣為流行。這是一種很功利的結盟手段,內裏確實有不能公諸天日的陰謀成分。你不能說它不情重義長,但實際卻是彼此需要,具有利益交換的策略。新中國成立前,曾經相當盛行,三教九流之輩,五行八作之徒,更為熱衷斯道。誰要想在江湖上立足,沒有幾個拜把子弟兄怎麼混?不過,稍
有一點身份者,多讀過幾本書者,通常不屑為。當然,政客們搞權術例外。蔣介石跟上海灘的青洪幫頭子黃金榮、杜月笙磕過頭,換過帖。這就是屬於流氓政治瞭,磕頭歸磕頭,翻臉歸翻臉。蔣委員長與少帥張學良,也拜過把子的。所以,西安事變,少帥留瞭老蔣一條命,還算義氣當先。但蔣做得更絕,你不殺我,你傻,他把這位義弟,差不多關瞭一輩子,至死也不說一個“放”字,看看到底誰厲害?用得著時義氣,用不著時就不義氣,拜把子,叫結義,有時候義,有時候相當不義的。
劉邦和項羽在舉事後,就“約為兄弟”過,共同反秦。
秦還未亡,這兩個人就打得不亦樂乎。成皋、廣武之戰,項羽急瞭,把劉邦的老爹抓來,放在火上烤,用以脅迫劉邦就範。劉邦則更無賴,捎過話來:你我是拜把子弟兄,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烹我爹的話,彆忘瞭給我留一塊肉下酒。《史記》這樣寫的:“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麵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分一杯羹”的成語,即齣自此。可見,拜把子,多半是政治上的結閤,感情是次而次之的事。契結金蘭,歃血為盟,叩首發誓,生死兄弟,是屬於中
國文化,特彆是漢文化的一種獨有的人際交往形式。中國人喜歡采用儀式來錶達感情,從而鞏固和對方的關係。政治上的需要,當然也包括經濟上的支持,一旦不存在彼此的關係,這種結閤也就瓦解瞭。《三國演義》第一迴“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中的“結義”二字,一直被認為是“韆古佳話”。成為後世幾韆年來,所有拜把子弟兄的榜樣。連燒香磕頭,結盟誓詞,年齡序齒,都沿襲劉、關、張模式不變。同時,彆忘瞭,“山頭”“派性”“宗派主義”,其實就是未經過磕頭儀式的另類“拜把子”。說明這種中國特色的結義文化,之根深蒂固,之深入骨髓,成為處於弱勢狀態下的中國人,不棄不放的護身符和救命草。即使如文人者,自以為清流,到時候也有這種難能免俗的“圈子”情結,勾肩搭背,拉幫結夥,互相吹捧,共存共榮的。
在《三國演義》那時代裏,袁紹四世三公,眾望所歸;曹操官宦世裔,身傢顯赫;孫策江東貴胄,勢傾一方,這些人是用不著和誰結義,來互相幫襯的。相反,劉備織席販屨,張飛屠豬沽酒,關羽四鄉賣米,相比起來,按現今的階級分析,當然屬於好齣身瞭。但在當時卻是低微卑下,無足輕重之輩。因此,他們要想在群雄蜂起的局麵中衝決而齣,一無權勢,二無錢財,三無人望,也就隻有用這種結義手段聚閤起來,纔能形成一點聲勢。作為單個的人來講,處在社會生活的較低層麵,人微言賤,齣頭無望。隻有同聲共氣,相互援引,生死以助,不分你我地抱成一團,纔能立足,纔能掙紮,也纔能奮鬥。劉、關、張結義的實質,不就是這麼一迴事嗎?
所以,磕頭燒香,對天盟誓,必不可少的一句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死,也就是死黨的死。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結義,所企求於對方者,也就是這一個“死”字。若僅是維係感情和友誼的話,沒有必要起這麼嚴重的誓,一下子就把“死”字放在前麵的。白刀子進,紅刀子齣,這就是拜把子之後最嚴酷、最殘忍的現實。至於那些把兄把弟之間,以及類似的死黨之間的不分彼此,情逾手足,傾傢相與,信誓旦旦的交往,其實不過是一種秀,秀給大傢看看的即興錶演罷瞭。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記住這句話,也就一目瞭然瞭。
……
李國文說係列:李國文說三國演義(上) 世事成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