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對“人類命運”與“人類安全”的考量,深入分析瞭當下中國麵臨的“多源/元性”“外源性”“雙源性”與“內源性”非傳統安全威脅,從理論和實證層麵提齣瞭具有“中國視角”“中國範式”和“中國話語”的非傳統安全治理方略與路徑,展現瞭中國學界建構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國學派”的理論探索,強調瞭隻有通過“共商、共建、共創、共贏、共享”的安全文明建設,纔能消解人類社會麵臨的各種安全睏境。
作者簡介
餘瀟楓,男,1957年7月齣生,浙江寜波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兼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第八屆理事、中共中央外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公共安全專傢委員會委員、內濛古自治區突發事件應對專傢委員會委員、內濛古大學客座教授、塔裏木大學首位“昆侖學者”。主要研究方嚮是非傳統安全管理。
羅中樞,四川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理事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Ⅰ 總報告
1 “安全文明”:非傳統安全研究新視角【餘瀟楓】/001
一 非傳統安全威脅分析/003
二 非傳統安全理論進展/023
三 “安全文明”建設的意義/037
Ⅱ 綜閤報告
2 聯閤國與非傳統安全治理【張貴洪】/042
3 非傳統安全閤作與亞太安全秩序的重建【盧國學】/059
4 聯閤國和平行動與中國非傳統安全【龔麗娜】/076
5 “一帶一路”——中國式的全球化與全球安全思維【林國治 羅雄榮】/092
Ⅲ 專題報告
·多源/元性非傳統安全研究·
6 2016~2017全球恐怖威脅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樊守政】/106
7 反恐行動中的司法應對【盛紅生】/120
8 論海盜及海上恐怖主義威脅與中國海軍建設【楊 震 鄭海琦】/139
9 土耳其軍事政變的根源及其對中土關係的影響【李 昊】/155
·外源性非傳統安全研究·
10 中國周邊水資源安全問題的現狀與解決對策【李誌斐】/171
11 國際移民問題與移民研究的現狀及趨勢【章雅荻】/190
12 中國國門有害生物威脅:識彆與治理
——基於質檢總局2016年數據的統計分析【廖丹子 王玉伊 錢顯明】/205
13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非傳統安全分析【吳新華 葉東輝 鄒海燕 廖丹子】/222
·雙源性非傳統安全研究·
14 毒品問題與中菲關係:兩國反毒閤作及其影響【李開盛 周匯慧】/236
15 邊疆意識形態安全——以新疆為例【謝貴平】/257
16 中國-東盟國際警務閤作打擊跨境電信詐騙分析【葛悅煒】/279
17 安全化視域下的中韓漁業糾紛【趙 嵐 鄭先武】/293
·內源性非傳統安全研究·
18 論東盟對霧霾環境汙染問題的跨國境治理【魏誌江 謝金鳳】/312
19 質量安全:語境擴展與能力建設
——基於1996年至2016年政策文本的研究【潘臨靈 陳 佳 鄒海燕】/335
20 “場域安全”與“暴力傷醫”輿情危機治理【董燕菲】/347
前言/序言
序一實現安全先要強身健體——主權範疇再思考
王逸舟
王逸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各方麵考慮,尤其從近時期中國國傢安全和對外交往的實際需要齣發,我認為,逐步培養和建立符閤時代特徵的新型主權觀,對於國人(不論是政治傢、外交決策者還是媒體人士和普通百姓)是有必要的。這裏,我願藉今年的《非傳統安全藍皮書》的寶貴篇幅,談一點自己的想法,就教於同行與讀者。
眾所周知,“主權”源於近代西歐,是一個有幾百年曆史的觀念,也是當代世界各國及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準則之一。它的原初含義是:一個國傢的政府,有權自主決定涉及自身民族國傢利益的重大事務;在這一過程中,任何外國或國際組織都無權加以乾涉。曆史和現實都證明,主權觀念的確定,是近現代國際關係得以維係的根本條件。由此國傢不管大小強弱纔具有相對平等的地位,各種國際條約和正常國傢間交往纔能相對順利實現,齣現在各國間的麻煩與問題纔可以有共同的應對舉措。沒有主權觀念,就不會有人們常說的國際社會和國際法,存在的隻是野蠻無序、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中國人對主權觀念的珍愛,更有特殊的理由:曾經是文明古國、至高無上的中華帝國,近代淪陷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被迫割地賠款、簽署不平等條約、遭受百年屈辱;主權觀念在傳入中國後,反而更受重視、更深紮根,以至於從上到下人們普遍相信它的絕對性、完備性,任何對它的質疑及變通都不可接受。在主權依然是國際關係重要基石的當今世界,中國肯定將把捍衛自身和發展中國傢的主權作為優先使命之一。
然而,今天的中國,同樣需要放開眼界,充實古典的主權觀念。沒有動態和開放的視野,主權及其維護就效果不彰,甚至適得其反。
原因之一是,中國國傢利益正在嚮邊界外的更大範圍拓展,對它們的界定和照料需要主權概念具備更大的延展性、靈活性。舉例來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外交和國防領域堅守的“核心利益”,主要是指國傢領土疆界的完整和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統一,特彆是涉及應對颱灣問題、西藏問題及各種分裂勢力帶來的挑戰。而現在隨著中國綜閤國力的增長和海外利益的擴大,管轄治理維護的概念及方式都發生瞭深刻的變化,譬如說中國軍方在東海宣布劃齣“防空識彆區”,中國海警在黃海實施護漁區,南海與有關國傢的爭端被越來越多地強調關乎我國重大乃至核心利益,外交軍事商務及各級政府單位協調在紅海和地中海一帶加大瞭護航、護僑力度,對外決策高層著眼於外部能源貿易利益而部署的中國參與聯閤國維和行動等,都具有類似特點。未來隨著中國在諸如極地、外空、大洋洋底等“高邊疆”的大量投入,會有更多新的利益生成,十數年以後甚或數十年之後核心利益、重大利益、次要利益、一般利益等將齣現不同於今日的順序,産生齣不同以往的存在形態和管轄方式。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展示瞭豐富主權層次、發展主權形態的必要。
主權範疇的再定義,也是防止“國強必霸”“國強必亂”之曆史怪圈重演的思想基礎。近代世界曆史的一大教訓是,西方列強(很多時候的)和蘇俄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擴張而不顧及他國尤其是弱小國傢的感受,僅僅要求維護自身的權益哪怕是霸道無理的要求而不嚮國際社會和鄰國做齣必要的讓步和貢獻,結果某些強國大國的崛起或受益,同時造成弱國小國的衰敗或受損,還不時帶來這樣那樣的對抗、戰亂和失序。少數國傢主權的榮耀強化,以多數國傢主權的退化貶值為代價。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真正復興,不應重演這樣的情景。中國在擴展全球利益和好處的過程中須留意他人的感受,兼顧彆國和國際社會的需要;我們須努力保持“取”與“予”的平衡,提供適當適量的國際公共産品,倡導智慧有效的國際治理方案,做齣與中國地位相符的積極貢獻(如在遏製全球氣候變暖、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拉動國際經濟復蘇等方麵的嚴肅承諾及具體措施)。從這層意義講,新的主權觀強調建立國際權利與國際義務的平衡,重視與大國地位相符閤的責任(包括國民教育),把後者作為前者的必要前提。對於國人來說,這一點是過去講得不夠的,存在不少偏差與認識誤區。舉個例子:“海洋強國”是中國大眾媒體和官方近年流行的一個熱詞,但很多人僅僅把它解釋為更寬廣的海洋邊界、更大量的外部收獲(如漁業或資源方麵)或更強大的航母編隊,卻不太想到更智慧的主權糾紛難題的解決倡議、更有效的海洋爭端調解能力或更吃重的國際水域執法義務——這本是一個硬幣的兩麵。
新的主權觀,還有一個要點,即對外事務上自主性的確定,與對內事務上的進步性,應當呈正比關係。國內政治製度的開明,國內社會氛圍的寬鬆,國內公眾權利的保障,國內人權狀況的改進,直至國內生態環境的優化(而非惡劣退化),諸如此類的各種內部進步,是國際聲望提升的基礎。唯有如此,我國的海外權益纔可獲得他國的尊重,我國外交部門的倡議和斡鏇纔會奏效,我國領導人在國際場閤的說法纔能有真正的說服力。主權與人權不是分割的、對立的,而是彼此促進的、榮辱與共的。這是新舊主權觀的最大分野所在。在舊時君主專製製度或各種國傢壟斷和強權體製下,主權的界定並沒有考慮國內人權狀況,甚至在踐踏欺淩人民權利的過程中建立起來。早期的歐洲列強,不僅對外擴張帶有“血與火”的野蠻色彩,其內部也曾經曆馬剋思所抨擊的兩極分化;希特勒時期納粹德國一方麵嚮鄰國索要更大麵積的蔚藍天空,另一方麵在內部殘害成韆上萬的猶太人;波爾布特治下的柬埔寨,在國內殺戮無數知識分子和平民百姓的同時,嚮中國要求幫它維護“受到越南威脅的國傢主權”。傳統的主權觀在時代的進步中越來越多暴露其局限。隨著冷戰格局的終結,20世紀90年代初以降,一種新的認知及其規範在聯閤國和國際社會多數成員中逐漸成形,那就是:沒能在內部履行保護人民之責任的政府,這個國傢(及其統治者)就不配享有國際上主權國傢通常具備的代錶性及閤法權利。仔細辨識自此以後齣颱的各種國際法和條約,包括一些有廣泛影響的國際審判,很多都屬於這類認知的內化。中國不是當今世界的孤島,更不是革命造反派,而是“現有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建設者、負責任大國”(習近平語),我們更應在主權觀的學習和再齣發時,加上這方麵的新內涵、新實踐。
尤其當看到一些媒體和網絡上的極端民族主義渲染,我個人深感憂慮,意識到改造有缺失的主權觀、防止大國沙文主義的緊迫性。與改革開放初期虛心嚮外部世界特彆是發達國傢學習藉鑒的氛圍不一樣,今天的不少國人似乎不太願意承認自身的缺失與落後,卻整天嚷嚷收拾這個教訓那個對手,嘲弄規模體量或發展速度不如我們的各式國傢,語氣也變得越來越不那麼平和,而産生瞭更多的虛驕之氣。真正先進或渴望進步的地方,不該是成天秀肌肉的樣子,不該是到處有脾氣見長的屌人,不該是總有築牆封路斷網的現象。舊時的主權觀容易滋生爭強好勝、你死我活、攻城略地的零和博弈心態,而孕育人類未來的主權觀重視學習過程、始終具備開放性、願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做齣有分寸的諒解妥協。實際上,在今天的世界,追求實力霸權和主權至上的國傢越來越少,而且其政策結果多半是損人不利己,或占他人一時便宜、摺本國長久根本利益。理解和藉用新的主權觀,我們會更加清醒認識自身發展的不足(無論器物、體製或觀念層麵均如此),會更加自覺在外交的作為與內政的改革之間建立有機聯係,會更加精準地評估世界政治的雙重性(叢林法則的循環再現與國際規範的進步演化),會更加理性和適度地運用手中的工具(如外交軍事商務的各種杠杆),會更加大度加審慎地提供國際公共物品和引導全球治理。
近年我提齣的“創造性介入”思想,可以視作上述新主權觀的一個理論注腳。它的主要綫索,是中國作為行為者(主權載體)與外部世界(主權者關係網絡)的互動關係,即一個快速變化的、渴望進步的、逐漸崛起的新興大國,如何恰當看待所處的時代環境,如何準確地定位自身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革自身,更多維護海外利益和扮演全球角色。第一,“創造性介入”思想確認,世界政治處於逐漸進化的過程,國際規範和法律的網絡通過技術和貿易連通整個世界;全球化雖然有利有弊,但總體上增加瞭各國交流、閤作、提升的機會,加入而不是規避這一過程是大勢所趨,是主權國傢提升自我的良機。“另起爐竈”既無可能,也沒必要。第二,這一理論強調,中國雖然取得瞭世界公認的進步,但總體衡量仍處於不高的層次,我們的優勢和長項至今主要錶現在一些經濟數據上,如基本脫貧和解決溫飽問題、初步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拓展貿易和市場、持續增加外匯儲備和國傢經濟總量等;但在其他一些重要的內部指標上,如政治體製的現代化,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人權的法製保障,社會組織的活躍及參與度,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優化,以及一些重要的對外關係指標上,如整個國傢的風範精神和國民的樂於助人心態,外交和軍事部門處理國際爭端的水平,全球話語權和公共産品供應能力,“中國故事”“中國道路”“中國政體”之類對他國民眾的吸引力,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所謂的“創造性”,不隻是外交傢和政治人物的智慧或魄力發揚光大,更應有國民精神和社會氣象的昂揚嚮上。第三,以新主權觀為參照,這一理論看重中國對外交往的“和平發展”承諾,贊賞近年來展示大國善意的積極作為(包括中國外交特使的斡鏇努力),期待外交的更多智慧之旅和國際安全領域的更大貢獻。它在明確中國國傢利益和主權安全優先性的同時,提示瞭外交主導、經濟開發援助跟進、軍事力量和武力手段殿後的多管並用及順序,強調瞭中國提供國際公共産品的重要意義(可參見書中有關中國維和部隊在非洲部署的討論)。須牢記內政與外交的互動邏輯,即國內進步是國際影響的基石,政治開明與人權保障是進步的核心;在整體主權的考量中,國際利益占有日益增大的比重,外部形象與經濟收益同樣重要。
上麵這些話,我近年來在不同場閤講過,也體現在本人的一些著述裏,但願它們不是毫無意義的判斷。期待包括非傳統安全研究在內的中國學術思想,能夠重視塑造新主權觀的倡議,推動我們的安全研究更上層樓。
是為序。序二非傳統安全研究:從行動自發到理論自覺
序二非傳統安全研究:從行動自發到理論自覺
羅中樞
羅中樞,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喜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理事長。
自古以來,安全是人類生存、生活和發展的永恒話題,是人民福祉的最基本保障,追求安全是人類的永恒目標與夢想。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曆史關頭,國傢的崛起、人民的福祉、社會的和諧,都需要以安全為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以“安全夢”為前提。2016年以來,全球性和區域性的氣候變暖、環境汙染、各種自然災害、重大疫情、核擴散、難民危機、恐怖主義、網絡病毒攻擊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發生。國際局勢錯綜復雜、波詭雲譎。大國博弈、教派衝突、毒品泛濫,熱點地區的衝突與對抗更加激烈,地區局勢動蕩不安。傳統安全麵臨諸多睏境,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凸顯,嚴重威脅人類安全。
在中國周邊,各種不安全因素始終存在,充滿變數。一是東北不穩定風險劇增。朝鮮的核武器試驗、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係統、日本安倍政權為謀求政治軍事大國目標而加快軍事化進程,給中國東北邊疆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二是南海爭端再起。美國繼續以“維護航行與飛越自由”為幌子,其軍艦多次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裏,挑戰中國領海主權;日本在東盟國傢搬弄是非,挑撥與中國的關係,積極插手南海問題;越南在南海與中國有爭議地區強行進行油氣開采前的勘探工作,直接挑釁中國的領海主權。三是中亞、南亞安全形勢日趨緊張。域外大國嚮中亞滲透,“三股勢力”蠢蠢欲動;阿富汗政府軍和國際聯軍與基地“塔利班”之間衝突不斷;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多國圍剿下加快嚮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及其他地區逃竄、滲透;印巴嚴重對立,雙方摩擦極易走火;印度邊防軍隊非法越過中印邊界進入中國境內,中印邊境激烈對峙。所有這些都嚴重威脅到中國邊疆乃至整個中國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傢安全。
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邊疆”的概念和內涵在不斷拓展和延伸,成為包含政治、經濟、民族、社會、文化的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閤概念,涉及國傢形態、曆史演變、族群關係、文化形貌、治理理念等多種因素。在新的形勢下,中國邊疆不僅是對外開放的前沿,而且是溝通內外的重要節點以及對內、對外開放的核心區域,邊疆安全研究關涉傳統與現代、國內與國際、局部與全局、地方與中央交匯的宏大領域,不僅要關注陸疆、海疆和空疆等“硬邊疆”安全,而且要關注隨時代發展變化而齣現的文化邊疆、利益邊疆、戰略邊疆等“軟邊疆”安全,以及“硬邊疆”和“軟邊疆”相互滲透交叉的“交織邊疆”安全,所以,邊疆安全在國傢安全戰略中處於“中心”地位,無論是傳統安全研究還是非傳統安全研究其許多研究議題,都與邊疆安全研究的議題不斷交叉和交融。
2017年1月8~9日,由四川大學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聯閤主辦瞭首屆“非傳統安全研究前沿與趨勢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傢和學者就非傳統安全的內涵與外延、研究對象與範疇、研究方法與範式、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傳統安全問題相互轉化等議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專傢們的發言涉及邊疆安全、跨境區域經濟閤作、亞太安全秩序、氣候變化、環境政治與能源安全、反恐司法實踐、非法移民、宗教滲透、人道主義救援、印巴水爭端、反貧睏等諸多方麵。這次會議為編撰高質量的《中國非傳統安全研究報告(2016~2017)》奠定瞭良好的基礎,對於推進具有中國視角、中國範式、中國語境的非傳統安全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傢,其曆史經驗錶明,“治國必治邊”,同樣,治國必治安。研究邊疆安全,既要深化對“邊疆”的研究,又必須深化對“安全”的研究。麵對人類社會和中國包括邊疆地區麵臨的諸多非傳統安全威脅,四川大學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理應與非傳統安全研究的同仁一起,承擔起時代和社會的使命,急國傢之所急,應時代之所需,針對人類社會麵臨的關鍵性、前沿性、前瞻性非傳統安全問題,以及邊疆安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聚焦涉藏、涉疆、涉邊、涉外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麵臨的諸多安全威脅和挑戰,探究新範式、新方略與新路徑,共同協力推動中國非傳統安全研究由行動自發嚮理論自覺的轉變。
中國非傳統安全研究報告(2016~2017)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