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列传蓝色

色彩列传蓝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Pastour 著
图书标签:
  • 色彩学
  • 蓝色
  • 艺术史
  • 文化研究
  • 色彩心理学
  • 设计
  • 历史
  • 视觉艺术
  • 流行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5675
商品编码:12188645033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法)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著;陶然 译 定  价:58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页  数:24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8055675 导言颜色与历史学家1
1.隐秘的颜色
起源至12世纪001
白色与它的两个反色003
染蓝:菘蓝与靛蓝006
用蓝色作画:青金石与石青011
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看得见蓝色吗?016
彩虹中没有蓝色?022
中世纪前期:对蓝色的缄默027
礼拜仪式颜色的诞生031
热爱颜色的高级教士
与患有颜色恐惧症的高级教士037
2.全新的颜色
11—14世纪045
圣母马利亚的角色047
纹章的见证055
从法国国王到亚瑟王:蓝色在皇室中的出现061
染蓝:菘蓝与欧洲菘蓝065
红色洗染商和蓝色洗染商068
混杂的忌与媒染076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色彩列传·蓝色》曾获2000年法国《读书》杂志很好图书奖。
本书为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帕斯图罗色彩系列作品靠前部。在欧洲社会中,蓝色成就了一部有效反转的历史:对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来说,蓝色是野蛮的颜色,价值不足一提。而在今天,蓝色成为人们很钟爱的颜色。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古典社会对蓝色的漠视,很终了蓝色色调在中世纪和近代的逐渐崛起与升值,并突出强调了12—18世纪美学、道德及宗教范畴内与蓝色相关联的问题。
(法)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著;陶然 译 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1947年出生。历史学家,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l’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担任研究员,专门研究色彩、图画、纹章和动物的历史。自1982年起,他也在该校担任西方符号历史学教授。发表了大量著作,其中一部分被翻译成三十多国语言。
《尘封的档案:光影的秘密》 一部关于人类视觉、文化演变与科学探索的恢弘史诗 内容提要: 《尘封的档案:光影的秘密》并非一部简单的科学读物,它是一趟深入人类感知世界的旅程。本书聚焦于“光”这一宇宙间最基本、也最神秘的现象,及其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文明、艺术、技术乃至潜意识。它探究的不是单一的颜色谱系,而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基础,以及这种交互如何被不同时代的人类解读、模仿和利用。 第一章:太初之光——从宇宙微波到视觉的黎明 本章追溯光的起源,从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微波背景辐射,到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光如何成为能量传递的媒介。随后,我们将笔锋转向地球生命体的诞生,探讨单细胞生物如何进化出感光细胞,以及生物学意义上的“视觉”是如何从简单的光敏感度发展为复杂的图像处理系统。我们将详细分析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结构(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阐释人眼接收光的物理过程。 重点剖析了“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揭示我们大脑如何实时调整对光强度的敏感度,以适应从漆黑夜晚到烈日当空的巨大光照差异。书中还穿插了古代文明对日食、月食等天体光现象的记录和神话解读,展示了早期人类对光——这种不可抗拒力量的敬畏。 第二章:流动的雕塑——光学原理与物质的对话 本章是本书的理论核心,深入解析了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的经典辩论,并将其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 不同于流于表面的介绍,本章着重探讨了这些光学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工程实现”:例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瑞利散射的精确数学模型),以及彩虹的形成中光在水滴内的全反射与色散效应。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偏振光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例如一些昆虫如何利用偏振光导航,以及偏振现象在岩石学和晶体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特别引入了关于“阿贝衍射极限”的讨论,解释了我们用肉眼所能观测到的光信号的物理限制,以及人类如何通过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去“超越”这一限制,窥见微观世界的结构。 第三章:人工的光之魔术——从油灯到量子点 本章转向人类对光的操控技术史。从最早的火把到动物油脂制成的灯,再到油灯的发明,人类对稳定、可控光源的追求从未停止。我们将详述白炽灯的发明历程,重点分析爱迪生的技术突破,以及钨丝的物理特性如何决定了其发光效率和色温。 随后的章节将聚焦于现代照明技术:荧光灯的激发态原理,以及最先进的LED(发光二极管)技术。我们将深入剖析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跃迁过程,解释特定波长光是如何被精确“设计”出来的。本章的亮点在于对“量子点”技术的解读,阐明这种纳米材料如何通过改变其尺寸来精确调控发光光谱,为未来的显示技术和生物成像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四章:视错觉的陷阱——大脑对光的“解码”错误 光本身是物理事件,但“视觉”却是大脑的构建。本章探讨了视觉感知的非线性特征和大脑处理信息时的“捷径”。我们将系统介绍著名的视觉错觉案例,如著名的“曼德拉效应”在视觉感知上的延伸,以及“同时对比度”和“后像效应”如何证明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并非忠实的录像机。 深入分析了人类色彩知觉的局限性,例如为什么我们难以区分特定相近的色调,以及色盲和色弱的神经基础。本章还涉及了心理物理学的经典实验,如韦伯-费希纳定律,探讨刺激强度与主观感受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分析这些“解码错误”,我们更能理解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如何被大脑主动构建出来的。 第五章:光与文化的交织——符号、信仰与科技的融合 本章将目光投向文化层面,探讨光作为一种强大的象征符号,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从古埃及的“太阳神拉”,到佛教中的“佛光”,光常被用作启蒙、真理和神圣的象征。我们将分析建筑学中对自然光的运用,例如哥特式大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玫瑰窗)如何通过光线的过滤,营造出超越凡尘的宗教氛围。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光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革命性作用。从早期的银盐摄影术,到现代的光纤通信,光如何承载和加速了人类信息的流动。我们将简要介绍激光的原理及其在数据存储(如蓝光碟片)和精密测量中的不可替代性。 结语:未知的边界 本书的结尾将展望未来。随着我们对光本质的理解日益加深,我们正站在新的技术前沿:量子光学、超快激光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光来操控物质的运动。人类对光的研究,仍在不断突破已知的物理界限。 《尘封的档案:光影的秘密》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引人入胜的视角,带领读者穿透可见光的表象,探索其背后复杂而精妙的物理定律、生理机制和文化意义。它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看见”世界的全景式考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色彩列传蓝色》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几乎是身体性的阅读体验。如果说许多书籍是通过情节抓住读者,那么这本书则是通过其独特的“氛围”将你包裹起来。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他能精准地描述出不同光源下蓝色所呈现出的细微光谱差异,这种对物理现象的精确把握,与他对人类情感的模糊描摹形成了奇妙的张力。特别是关于“遗忘”的主题,作者将记忆的褪色比作蓝色逐渐被灰色稀释的过程,这个比喻既凄美又精准,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本身也透露着一种艺术气息,纸张的选择和字体的设计,都在潜移默化地配合着主题的营造。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耐心、需要沉浸、更需要与作者进行一场智力与情感深度对话的佳作,它绝非能被轻易归类的作品。

评分

这本《色彩列传蓝色》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光影和情感交织而成的世界。作者在叙事上采用了非线性的手法,仿佛在时间的河流中自由穿梭,时而聚焦于某个瞬间的细微变化,时而又拉远视角,展现出宏大而磅礴的画卷。我尤其欣赏他对“蓝色”这一主题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颜色,更被赋予了深沉的哲学意蕴。书中对不同文化中蓝色象征意义的探讨,从抑郁到宁静,从遥远的天空到深邃的海洋,构建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符号系统。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它们如同一个个被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折射出不同的光芒。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要求读者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听”颜色的声音,去“触摸”光线的温度。对于那些习惯于线性叙事和明确主题的读者来说,初读可能会感到一丝迷茫,但一旦适应了作者的节奏,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无尽的回味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鬼斧神工,它拒绝传统叙事框架的束缚,更像是一组围绕“蓝色主题”展开的变奏曲。我注意到,作者似乎非常钟爱使用复杂的长句和嵌套的从句,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一旦攻克下来,那种结构上的美感便会喷薄而出。它更像是在展示一种“思维的流动”本身,而不是一个既定的故事。书中对于科技与自然的蓝色意象的对比也十分有趣,从早期工业革命时期煤烟染就的天空,到如今屏幕发出的冷光蓝,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变迁融入了色彩的演变之中。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它提供的“视角”上,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蓝色元素。这不是一本消遣读物,而是一次对感知力的深度训练。

评分

不得不说,《色彩列传蓝色》的文本密度极高,读完一个章节后,我需要花上大块的时间来消化和整理脑海中的信息。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极度克制却又暗流涌动的类型,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绝无冗余。它更像是一部艺术评论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或散文。书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的理论和实践,对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作品中对蓝色的运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内容显得格外厚重。我感受到了作者在构建这个“蓝色”世界时的巨大野心,他试图用文字去复刻绘画的肌理和音乐的韵律。然而,这种严谨和学术性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如果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可能会错过一些深层的隐喻。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做功课”才能完全领会的作品,但付出的努力绝对是值得的,它拓展了我对色彩和艺术的认知边界。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色彩列传蓝色》更像是一部私人化的心理解剖记录。虽然表面上在讨论“蓝色”,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对存在本质的追问。作者似乎将自己置于一个极度孤寂的蓝色空间中,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描摹来审视内心的波澜起伏。书中描写的场景转换常常是跳跃性的,从北欧的冰川到地中海的夏夜,但所有的场景都笼罩在一种挥之不去的“蓝调”情绪之下,那是一种混合了忧郁、沉思与超脱的复杂情感。我非常欣赏作者能够将如此抽象和形而上的主题,通过具象的物象来承载。比如,他描绘了旧式火车窗户上映出的清晨蓝光,或是雨后沥青反射出的幽暗靛青,这些细节充满了电影般的镜头感。这本书适合在深夜,独自一人,伴着一些舒缓的古典乐阅读,让思绪随着文字一同漂浮,进行一场彻底的精神漫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