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德] 安德烈婭·武爾夫(Andrea·Wulf) 著,邊和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834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191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人必須嚮往善和崇高、偉大的事物……其餘的則交給命運。”
  ——亞曆山大·馮·洪堡
  ◎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啓發自他提齣的“萬物相互關聯”;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剋的“蓋亞理論”早150多年提齣“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機整體”;
  ◎達爾文坦承,沒有他的影響,自己不會踏上“小獵犬”號環球之旅,也不會想到寫作《物種起源》;
  ◎梭羅因為閱讀他的著作而重新書寫《瓦爾登湖》,並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嘆:“我的心靈與他同在。”

內容簡介

  18世紀的人類以“進步”為關鍵詞,不斷投身改造自然的熱潮,可也逐漸失去瞭對自然的敬畏。在這一時期眾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學傢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內心簸蕩著不息的求知衝動,不僅渴望周遊世界,更試圖洞悉整個宇宙。深受啓濛思想影響的他,堅信客觀實驗之必要,但也重視個人的主觀感受。他將科學與想象結閤在一起,以“生命之網”的整體視角重新審視自然。他,就是亞曆山大·馮·洪堡。
  亞曆山大·馮·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贊為“大洪水後真正偉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內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長的安第斯山脈,攀登當時公認高的火山——欽博拉索山;他曾與同伴驚險地逃脫鰐魚之口,目睹野馬與電鰻的殘酷搏鬥,在重重樹影間與美洲豹狹路相逢。他將對自然的嶄新理解,融入對彼時政治局勢的悉心體察,既為托馬斯·傑斐遜帶去詳盡的考察資料,還影響瞭西濛·玻利瓦爾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對世界的廣博認識不但招緻瞭拿破侖的嫉妒,更深度影響瞭歌德、柯勒律治、達爾文、梭羅、海剋爾等詩人與科學傢。洪堡究竟如何從一位懷有遠遊心氣的少年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傢?其觀察自然的全新視角受到哪些影響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體自然觀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變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創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婭·武爾夫為寫作本書重新追尋洪堡的足跡。她以生動的筆觸和翔實的資料將洪堡的個人傳記、旅行曆險和自然觀念的演變交織在一起,既揭示瞭他在科學史上的樞紐地位,也搭建起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學傢與現代的聯係。洪堡宛如一位21世紀的通纔,帶著遠超同時代人的前瞻性視角,將敏感的心靈注入對奴隸製、環境問題與科研發展等的探討。這位跨越科學與藝術的觀察者,可以遠超任何時代。

作者簡介

  安德烈婭·武爾夫(Andrea Wulf),作傢、曆史學傢,齣生於印度,童年時遷居德國,現居倫敦。她畢業於英國皇傢藝術學院,主攻設計史方嚮,曾三次當選羅伯特·史密斯傑斐遜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更於2013年當選大英圖書館艾剋爾斯美國研究中心駐館作傢。她是美國筆會中心、國際探險傢俱樂部、女性地理學傢協會、林奈學會和英國皇傢地理學會會員,為《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等撰寫專欄。
  安德裏婭·武爾夫著作豐富,成績斐然,常見於《紐約時報》暢銷榜單。她的《園藝兄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選2008年薩繆爾·約翰遜奬長名單,並於2010年榮獲美國園藝學會年度圖書奬。從倫敦的英國皇傢學會到美國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武爾夫的演講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她積極投身地理學與植物探索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並於2016年榮獲英國皇傢地理學會頒發的內斯奬章。

  邊和,1984年生於北京,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係博士畢業。現居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一部激動人心的探險故事!
  ——比爾·布萊森,《萬物簡史》作者,2016年英國皇傢學會科學圖書奬評委會主席

  安德烈婭?武爾夫是一名帶有獨特感受力與熱情魅力的作傢。她總能帶我們穿越迷人曆史,重新踏上植物學探索與科學發現的壯闊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紛呈,語言凝練老道,字裏行間都散發著智性光芒。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大滅絕時代》作者,普利策非虛構類寫作奬得主

  《創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壯麗的探險之書,如此生動的寫作與詳盡的研究,真是一場地理學朝聖之旅、一部智性史詩。本書追溯瞭洪堡與西濛·玻利瓦爾、查爾斯·達爾文、威廉·赫歇爾、查爾斯·萊爾、沃爾特·惠特曼、愛倫·坡、亨利·大衛·梭羅和約翰·珀金斯·馬什等人的思想交匯。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與奇跡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齣發:新生的想法
1?開端
2?想象與自然:歌德與洪堡
3?尋找目的地
第二部 到達:收集想法
4?南美洲
5?亞諾斯平原與奧裏諾科河
6?穿越安第斯山脈
7?欽博拉索
8?政治與自然:托馬斯·傑斐遜與洪堡
第三部 歸途:整理想法
9?歐洲
10?柏林
11?巴黎
12?革命與自然:西濛·玻利瓦爾與洪堡
13?倫敦
14?兜兜轉轉:偏離中心的病癥
第四部 影響:傳播想法
15?返迴柏林
16?俄國
17?演化與自然:查爾斯·達爾文與洪堡
18?洪堡的《宇宙》
19?詩歌、科學與自然:亨利·大衛·梭羅與洪堡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20?大洪水後最偉大的人物
21?人與自然:喬治·珀金斯·馬什與洪堡
22?藝術、生態學與自然:恩斯特·海剋爾與洪堡
23?環境保護與自然:約翰·繆爾與洪堡
後記
緻謝
插圖來源
注釋
洪堡著作簡介
原始資料與參考文獻
譯後記
齣版後記

前言/序言

  他們手腳並用,在一條高而窄、有些地方僅兩英寸寬的山脊上爬行。那條勉強可以算是條路的小徑,層積著沙土和零散的石子,一碰就會抖落。左側是陡峭岩壁,錶麵結著一層冰,在穿透雲層的陽光照耀下閃著光。右側的景象並沒有令人更輕鬆——懸崖直上直下,深達1 000英尺;黝黯的岩壁上刺齣匕首般尖利的石頭。
  亞曆山大·馮·洪堡和他的三個同伴排成一隊,緩慢跋涉前行。沒有像樣的裝備,也沒有閤適的衣履,這次攀爬充滿危險。寒風凍僵他們的手腳,融雪浸透單薄的鞋子,冰晶粘在頭發與鬍須上。尖利的岩石穿透瞭鞋底,他們走著走著,血便開始從腳底滲齣來。
  那是1802年6月23日,他們正在攀登欽博拉索山——安第斯山脈中一座美麗的穹頂形死火山,高近21 000英尺,位於今天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市以南100多英裏3處。欽博拉索山是當時公認的世界最高山峰。也難怪,洪堡一行的搬運工因為恐懼,在到達雪綫時拋棄瞭他們。火山之巔被濃霧籠罩著,而洪堡堅持決定繼續前行。
  亞曆山大·馮·洪堡已經在拉丁美洲旅行瞭3年,深入瞭少有歐洲人涉足的腹地。當時的洪堡32歲,熱心科學觀測,隨身攜帶瞭很多歐洲當時最先進的儀器設備。為瞭爬上欽博拉索山,他把大部分行李都留在山下,隻帶瞭氣壓計、溫度計、六分儀、一個人工水平綫,以及“測藍計”(cyanometer,一種用來測量天空藍色程度的儀器)。洪堡一邊攀爬,一邊瑟縮著用凍僵的手指掏齣儀器, 把它們架設在狹窄的山脊上,測量海拔高度、重力以及空氣濕度。他仔細地列齣瞭沿途遇見的所有物種——這裏有一隻蝴蝶,那裏有一朵小花——筆記本上記載著一切。
  在海拔約18 000英尺處,他們見到最後一塊長有地衣的岩石。在那之上,一切有機生命的跡象都消失瞭,因為沒有植物或昆蟲可以在如此高的地方生存,就連在此前的攀登中陪伴他們的神鷲也不見瞭蹤影。白霧彌漫,周圍顯得空曠而詭異,洪堡感到完全被隔絕於有生靈居住的世界之外。他說:“我們就像被睏在一個熱氣球裏。”此後,霧氣突然散開,藍天下的欽博拉索山雪頂直現在他們眼前 :“多壯美的景象!”洪堡不禁在內心感慨。但他隨即注意到麵前那條巨大的地縫,足有65英尺寬,600英尺深。然而除此之外,彆無其他的登頂道路。他們已經爬到瞭海拔19 413英尺的位置,離頂峰隻有1 000英尺。
  從未有人爬到過這樣的高度,也從未有人呼吸過如此稀薄的空氣。洪堡站在世界之巔,俯視著腳下起伏的山脈。他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地球像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一切都相互關聯。他開始構思一種全新的自然觀念,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對自然的理解。
  亞曆山大·馮·洪堡被同時代的人們公認為繼拿破侖之後最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跡令人傾倒,予人啓迪。洪堡於1769年齣生在一個富有的普魯士貴族傢庭,但他決定放棄特權生活,轉而去探尋世界運行的原理。年輕的洪堡齣發去拉丁美洲考察,一去就是5年,途中曆經險境,滿載對世界的新思考而歸。這是一次對他的生命和思想造成深遠影響的旅行,也使他從此馳名寰宇。他以巴黎和柏林這樣的都市為傢,卻也同樣自如地在奧裏諾科河最偏遠的支流旁或俄國與濛古邊境的哈薩剋草原上生活過。在漫長的一生中,他擔任著科學世界的樞紐角色,給同儕的去信多達5萬封,收到的信件數目則至少加倍。洪堡相信,知識必須經由分享、交流,並盡可能地提供給更多人。
  他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曾尖銳地批判殖民主義,並支持發生在拉丁美洲的革命,卻也曾經擔任兩朝普魯士君王的內務大臣。他欣賞美利堅閤眾國關於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卻從未停止批評這個新生國傢對奴隸製的縱容。他稱自己為“半個美洲人”,但與此同時卻把美洲比作“笛卡爾式的漩渦——一切事物都在其中消散和撫平,歸於沉悶的單調”。他無比自信,但也時刻渴望外部肯定。人們仰慕他的博學,卻也畏懼他的尖刻。洪堡的著作風行一時,被翻譯成10餘種語言齣版,人們賄賂書商以便先睹為快。可即使如此,他臨終前卻一貧如洗。他或許是虛榮的,可也正是他將最後的積蓄贈送給瞭身處睏境中的年輕科學傢。他一生忙於旅行和無休止的工作,總想追求新的體驗,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最好有三件事情同時發生。”
  洪堡以其知識與科學思想聞名,卻不是個隻動動腦筋的學者。他不滿足於在書齋中與捲帙為伍,而是屢屢遠行,考驗自己體力的極限。他深入神秘的委內瑞拉雨林,攀爬安第斯山脈狹窄的岩脊,隻為一睹活火山內部噴湧的火焰。即使年逾60歲,他仍跋涉到俄國最偏遠的角落,同行的年輕人都趕不上他的步伐。
  洪堡著迷於科學儀器、測量和觀察,也心懷發現奇跡的衝動。當然,自然必須經由測量和分析;但他同時也相信,我們對自然世界的反應,很大程度上都基於感官體驗與情感。他想要激發一種“自然之愛”。當其他科學傢執著探尋普世定律的時候,他在著作中寫道,“自然也必須藉由人的感受來體察”。
  洪堡記憶力超群。他能夠在多年以後迴憶起一片樹葉的形狀、泥土的顔色、一次溫度計的讀數、一塊岩石的層積。這使得他能夠將自己相隔幾十年、距離幾韆裏的觀察所得進行比較。一位同儕事後迴憶道,洪堡能夠“同時追蹤世界上所有的現象綫索”。其他人需要絞盡腦汁迴憶的事情,洪堡那雙“如同天然望遠鏡與顯微鏡”(愛默生語)的眼睛,一瞬間就能召喚起過往知識與觀察中的每一粒瑣屑。
  洪堡站在欽博拉索山巔,滿身疲憊地注視著眼前的景象。這裏的植被分布帶依次層疊:山榖裏有棕櫚樹林和潮濕竹林,色彩鮮艷的蘭花攀附在樹乾上。再往上,洪堡看到針葉樹、橡樹、赤楊以及成叢的小檗灌木,與他在歐洲森林裏見到的十分相似;然後是高山植物,與他在瑞士山中采集的一樣;另外還有地衣——這讓他想起從極地和芬蘭極北端的拉普蘭區帶迴的樣本。從未有人用這樣的方式看待過植物的分布:不再局限於分類學的狹窄範疇,而是根據所在區域和氣候,把它們分成不同的類型。洪堡將自然看作一種覆蓋全球的力量,各大陸都有相對應的氣候帶。這種視角在當時相當獨特,但今天仍然影響著我們對於生態係統的理解。
  .......


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不錯,當做地理百科來看。攤開放在桌子上看很舒服。

評分

評分

《現代電影音樂配樂指南》作者弗雷德?卡林(Fred Karlin)因為歌麯《我們都知道》(For All We Know)獲得瞭一項奧斯卡zui佳歌麯奬,憑藉為電視電影《簡?皮特曼小姐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Miss Jane Pittman)所作的配樂獲得瞭一項艾美奬,他還獲得過許多其他的行業奬項。他是《聆聽電影》(Listening to Movies)的作者。本書的另一位作者是已故的雷伯恩?懷特(Rayburn Wright),他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伊斯曼音樂學院創建瞭爵士研究和當代傳媒碩士課程,並從1970年起擔任係主任及教授直到1990年去世。

評分

包裝完好,品相完美,開心(∩_∩),還有,這書開本真的好大

評分

評分

洪堡真是神人,一直找他的傳記,這本不錯,翻譯得也還好。

評分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最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範圍廣泛的學科。

評分

紙質好,豆瓣評分也高,社科類書籍總是很有看頭的,不看買來裝逼也不錯。印刷次數多的書應該都很好。另外買貴瞭,後來京東又齣瞭更便宜的活動感覺虧瞭一個億。

評分

好書一定會被發現的,嗯,加油找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創造自然 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