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金融市场常常偏离理性运行轨道。本书在梳理分析40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史实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危机的模式、规律、起因和影响,以及金融危机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机疯狂、市场恐慌和崩溃的不期而遇及其最终的规模与当时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机制不无关系,总结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本书记载了金融业的兴衰、金融危机的轮回,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内容简介
金融市场常常偏离理性运行轨道。《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在梳理分析40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史实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危机的模式、规律、起因和影响,以及金融危机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机疯狂、市场恐慌和崩溃的不期而遇及其终的规模与当时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机构不无关系,总结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记载了金融业的兴衰、金融危机的轮回,阅读《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读者可以得到重要启示。金融市场常常偏离理性运行轨道。《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在梳理分析40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史实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危机的模式、规律、起因和影响,以及金融危机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记载了金融业的兴衰、金融危机的轮回,阅读《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读者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精彩书评
“金德尔伯格教授的经典著作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阿利伯等的更新下,与我们周遭的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麻省理工学院 罗伯特·M.索洛(Robert M.Solow)
“2007-2008年的金融动荡提示我们,金融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本书的新版本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伦敦经济学院 查尔斯·比恩(Charles Bean)爵士、教授
“从第一版开始,我一直将本书视为不可或缺的书籍之一。它帮助我认识金融危机的实质,指引我们通过合理的政策降低危机影响。”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总统 埃内斯托·塞迪略·庞塞·德·列昂(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ón)
“人们对《疯狂、惊恐和崩溃》这类书的需求不断增加。本书既通俗易懂,又博征古今,相信无论是金融危机研究专家,还是初涉此领域的新入门者,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伦敦经济学院 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教授
目录
第一章 金融危机:痼疾难医
投机狂热、信贷扩张及相关研究著述
政策启示
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标准危机模型剖析
历史学与经济学
危机模型
国际传导机制
模型的有效性
明斯基模型在21 世纪的现实相关性
第三章 投机狂热
市场理性
个体理性与市场非理性
外部冲击
投机对象
投机本性的国别差异
第四章 火上浇油:信贷扩张
货币学派与银行学派
债务质量
证券化
短期拆借资金
金汇兑本位制
信贷不稳定和“大萧条”
第五章 关键阶段:泡沫即将破灭
预期变化
贝尔斯登公司、房利美、房地美和雷曼兄弟公司
警讯
财务困境
困境会持续多久
危机的开始
崩溃与恐慌
第六章 投机过热与纸面财富
郁金香投机狂热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
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第七章 伯纳德·麦道夫: 欺诈、骗局与信贷周期
欺诈和腐败的分类
20世纪90年代的欺诈事件
骗子贷款、忍者资产、大而不能判
忍者贷款——对无收入无资产人群提供的贷款
托儿与骗子
窃取内部信息
欺诈与狂热
欺诈与泡沫
贵族赌徒
腐败的媒体
可疑做法
20世纪90年代与21 世纪初的欺诈
银行的诱惑
第八章 危机的国际传播: 1618—1930年
谁应为危机负责
传导机制
劣币危机
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
1763—1819年的危机
1825—1896年的危机
1907年的危机
1929年危机的国内后果
第九章 资产价格泡沫的国际传播: 从墨西哥城到东京再到曼谷、纽约、伦敦和雷克雅未克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等国银行贷款激增
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
东亚经济奇迹与新兴市场股票泡沫
非理性繁荣和美国互联网股票价格泡沫
全球房地产泡沫
美国房地产泡沫
滚滚资金和资产泡沫
第十章 欧元的狂热与崩溃
欧元计分卡
欧元崩溃
第十一章 政策应对:放任自流、劝解和银行假日
银行监管体制改革
任其发展
道义劝说和其他措施
拖延
关闭市场和银行假日
清算所票据
银行合作
1828年阿尔萨斯危机
1857年汉堡危机
债务担保: 巴林公司危机
存款保险
财政票据
运气: 一点补白
第十二章 国内最后贷款人
概念起源
谁来担当最后贷款人
为谁提供,以何抵押
何时提供,提供多少
第十三章 国际最后贷款人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
伦敦与巴黎: 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最后贷款人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安排
限定性条件
1994—1995年墨西哥危机
1997年东南亚危机
美国与美元
第十四章 雷曼恐慌——原本可避免的灾难
2005年美国房价泡沫
“大而不倒”的成本及这一陈词的祸根
“大而不倒”与道德风险
第十五章 历史的教训
金融动荡的原因
第一轮信贷泡沫
第二轮信贷泡沫
第三轮信贷泡沫
第四轮信贷泡沫
数据规律
货币冲击和信贷冲击的后果
国际最后贷款人能否带来改观
跋
注释
后记
前言/序言
序
查尔斯·P. 金德尔伯格(以下简称金德尔伯格)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同事,他思维缜密、反应敏捷,对现实问题有着积极的思考且个性鲜明,尤为重要的是,他的观点生动而鲜明。他的这些特质在《疯狂、惊恐和崩溃》一书中随处可见。在我看来,金德尔伯格教授最初要完成一部“自然历史”。正如达尔文通过搜集、观察和区分各类生物样本后,总结出自然社会普适规律,完成其传世名著《小猎犬航行之旅》一样。不同的是,达尔文研究的是啮齿动物、鸟类、昆虫等,而教授研究的则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经济社会事件——贯穿疯狂、惊恐和崩溃三阶段的金融危机。本书观点鲜明,论述生动,一如教授一贯的文风。作为一位经济史学家(economic historian),他反对循规蹈矩、墨守成规(systematic agenda),而是时刻关注最新研究领域,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如果在世,金德尔伯格教授可以亲眼目睹房地产泡沫、风险累积、2008年金融恐慌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蒸发和顶多算刚刚摆脱的经济衰退。对金德尔伯格来说,这一系列事件宏观且国际化,涉及新的影子银行机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实践,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而且在这些事件之前、之中、之后还产生了很多空谈。
当然,金德尔伯格也是一位学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他对金融危机的模式与规律,以及成因与影响的研究颇有建树,他尤其注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如此频繁地让直接或间接卷入危机旋涡中的人们更加混乱。这本身就像一个笑话。对金德尔伯格来说,行为与机构的相互作用才是兴趣所在。疯狂、恐慌和崩溃的产生及其最终的规模也取决于当时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机构。
金德尔伯格教授起初并未意识到金融危机如此顽固,难以根治。本书第一版推出后的二三十年里,各国银行体系变革之大,汇率价格波动之剧,资产泡沫膨胀之甚,均为前所未见。后续版本中,他不断充实新材料,吸收新成果。一位德国朋友曾提出的所谓“普适法则”(The Law of Deterioration of Everything),一度令他沉迷。但他写这部“历史”,绝不仅仅为揭示非理性行为的恶果,日益增长的财富、迅速便捷的通信以及各国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都为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素材,本书第十三章对此进行了阐述,这是罗伯特·阿利伯增补的内容。金德尔伯格开创的金融危机历史研究法,将会成为永远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理念和方法,必将引领后来者不断探索。
“新金融体制”框架、国内和国际最后贷款人及其监管,都是金德尔伯格教授研究的重要课题。他很可能对美国政府在此次危机期间不仅作为银行体系的最后贷款人,而且作为整个经济的最后贷款人的做法感兴趣,甚至高兴。他也可能对他曾经的学生、欧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危机中作出的革新应对感到欣慰。使最后贷款人更好地履行变革(至少改变)现行金融体制的作用,本书所总结的历史经验将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本书总结的一个普遍性的、最具适用性的教训是:非理性可能会胜过精确的计算(sober calculation)。金德尔伯格教授骨子里是一位怀疑论者,他反对迷信权威,不盲从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理论体系,无论对方是自由市场拥护者(free marketeer),还是社会计划经济师 (social engineer)。事实上,金德尔伯格教授一直认为,置基本事实于不顾,而盲目依附于刻板的信仰,正是非理性的一种更加危险的表现,如果当局这么做,危险尤甚。如果金德尔伯格教授这种富于包容性的批判精神能够被更多权贵所接受,我们对经济也就高枕无忧了。受此启发,本人也曾尝试打破常规,研究诸如“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孰是孰非、自由浮动汇率体制的起因和影响、无管制资本市场的成因及出路等问题,得到了不少启发。
读罢本书,你一定会惊叹逐利资本数量之巨,如汹涌洪流,甚至导致溃坝、决堤,造成人间灾难。囿于研究范围,本书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 自由资本流动、巨额国际贸易产生的巨额收益,到底带给人类什么? 金德尔伯格教授的研究视角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经济增长等领域,相信其一定曾对风险和收益有更具现实意义的思考。希望本书的不断更新、再版能够完善对此问题的探索。阿利伯深入研究了不同国家同时出现的信贷泡沫(credit bubbles)及其联系传导机制。直观上看,美国、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的房价下跌,以及由此导致的信贷泡沫事件,绝不是孤立的。在阿利伯看来,资本可取道经常账户轻松穿越国境,使危机传导至其他国家。阿利伯认为,在全球浮动汇率制度下,跨境资本流动波动与银行危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用大量理论和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已形成了完全成熟的研究模型。作为国际经济领域的专家,金德尔伯格教授如果能够亲眼看到这些更新,定会深感欣慰。
此外,阿利伯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接踵而至的信贷泡沫事件间是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这种联系真的存在,在研究确定金融监管体制时,应有更缜密的制度设计。从这个意义上,《疯狂、惊恐和崩溃》(第七版)已超越了“自然历史”的范畴,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政策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第七版保持了一贯的文风,但与教授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不同,其研究风格似乎有些中规中矩。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们的生活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疯狂、惊恐和崩溃,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对其有所防范。
罗伯特 M .索洛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七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经典书籍,值得一读。
评分
☆☆☆☆☆
不错,看完后有心得,喜欢,在读
评分
☆☆☆☆☆
很好,是正版,京东快递一百个满意。
评分
☆☆☆☆☆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部经典著作,作者的确是经济史领域的大家,站的位置很高,旁征博引能让读者了解各方面的观点。这本书第一版是1978年出版的,之后又根据新发生的经济危机不断改版、充实,因此书中其实很多例子距今有一段距离了,虽说理论是永恒的,但作为一个90后读者,读到这些例子时,如果没有详细介绍,仍然会有陌生的感觉。这算是白璧微瑕。
评分
☆☆☆☆☆
1111111111
评分
☆☆☆☆☆
买书,来京东吧
评分
☆☆☆☆☆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部经典著作,作者的确是经济史领域的大家,站的位置很高,旁征博引能让读者了解各方面的观点。这本书第一版是1978年出版的,之后又根据新发生的经济危机不断改版、充实,因此书中其实很多例子距今有一段距离了,虽说理论是永恒的,但作为一个90后读者,读到这些例子时,如果没有详细介绍,仍然会有陌生的感觉。这算是白璧微瑕。
评分
☆☆☆☆☆
物流真快
评分
☆☆☆☆☆
好好好完美好好好完美好好好完美好好好完美好好好完美的哦噢噢噢哦哦哦哦哦哦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