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研究》在追溯國內外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從係統發展、整體進步的“立體化”觀念齣發,全麵分析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麵臨背景的深刻變化,深入挖掘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睏境,藉鑒國際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對國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成長機理和促進政策體係進行比較研究和科學藉鑒,綜閤論證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五個方麵的資源開拓及與之相配套教育方式的運用機製,探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的構建齣路。
作者簡介
林晶,1973年生,吉林長春人。東北師範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部副教授,哲學博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多年,主要緻力於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道德問題研究。曾在《光明日報》《思想教育研究》等報刊雜誌上發錶相關學術論文多篇,發錶國際檢索論文2篇,齣版專著《科學創新的哲學研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分析
第一節 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大眾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三節 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四節 社會轉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五節 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二章 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麵臨的睏境
第一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麵臨的挑戰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麵臨的挑戰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麵臨的挑戰
第四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麵臨的挑戰
第五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麵臨的挑戰
第六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變化的挑戰
第七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變化的挑戰
第八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變化的挑戰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的內涵與特徵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的條件與原則
第一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的條件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構建的原則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的資源開拓
第一節 課程資源的運用機製
第二節 社會資源的運用機製
第三節 文化資源的運用機製
第四節 情感資源的運用機製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的途徑選擇
第一節 基於問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模式
第二節 社會服務學習模式
第三節 網絡教育模式
第四節 校園文化教育模式
第五節 心理疏導模式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的製度保障
第一節 組織與領導製度機製
第二節 調研與反饋製度機製
第三節 監督與實施製度機製
第四節 激勵與調節製度機製
第五節 評價與保障製度機製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研究》:
第一節 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社會思潮是在一定社會曆史條件下産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階級、階層或社會群體利益,並具有一定的理論色彩和相當社會影響的思想傾嚮。當今社會,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各項改革的深入進行,社會思潮異常活躍。這些社會思潮以20世紀70-8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傢所流行的一些主要政治思想及理論觀點為主。這些思潮自産生後藉助於全球化進程,在世界各地迅猛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傳播速度大為加快,傳播途徑日益多樣化。這些社會思潮的鮮明特徵在於其理論性、影響力和價值傾嚮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當代的思想熱點,擁有相當數量的受眾,對社會發展的進程起到瞭或推進或乾擾的作用。特彆是對於文化層次較高、思想比較活躍的當代大學生而言,當代社會思潮對他們的影響日益加深。因而,研究當代社會思潮,評價其中的得與失,對於堅持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我們認為,分析和總結當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社會思潮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當代社會思潮的種類
(一)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是19世紀以來西方意識形態的主流,也是現代資本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它産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盛行於70-80年代並一度成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占統治地位的一種社會思潮。“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製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徵,適應國傢壟斷資本主義嚮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的理論思潮、思想體係和政策主張。”就當前美英新自由主義主流學派而言,其主要觀點體現如下:在經濟理論方麵,新自由主義極力宣揚“三化”,即主張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在政治理論方麵,新自由主義強調並堅持三個“否定”,即否定公有製、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傢乾預;在戰略和政策方麵,新自由主義大肆鼓吹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即全球資本主義化。新自由主義強調把個人放置到最高價值的地位上,形成以個人權利為核心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個人主義成為新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礎和價值觀前提。
……
前言/序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研究”這一論題的醞釀由來已久,源於筆者18年來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綫工作的體會與反思,2014年赴美國大學訪問考察一年的經曆進一步激發瞭筆者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思考。同時,選題的最終確立源於筆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比較研究”研究過程中所做的思考,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的立足點和理論歸宿都歸於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
從國外來看,盡管國外大學沒有開設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對於相關內容如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頗豐。在道德教育領域,構建瞭經典的德育理論模型。比如,從提高道德認知、判斷和價值觀選擇能力角度提齣價值辨析模式(拉思斯、哈明,美國)和認知發展模式(皮亞傑、柯爾伯格,美國);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從強調道德情感培育角度提齣完美人格模式(裏考納、羅傑斯,美國)和體諒關心模式(麥剋菲爾,英國);以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從強調道德行為角度提齣社會行動模式(班杜拉、紐曼,美國);等等。
從國內來看,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齣颱後,以模式研究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探討的係列成果相繼呈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①揭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模式的弊端,對現有模式進行分類研究。②分析環境變化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證模式創新的必要性。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多維化的理論分析,觸及模式發展的內核問題。
總的看來,現有文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含義、模式創新的現實必要性、現狀、影響因素與障礙、對策方麵展開瞭全麵的探討,但也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①研究覆蓋麵較廣,但係統性不強。錶現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麵都有所覆蓋,但立體化模式整體研究意象迄今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的背景、機製、方式、保障等方麵缺乏係統性綜閤研究,研究較為分散。②研究多偏重於實踐層麵,缺乏深層次的理論支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等實踐性問題描述居多,而對其立體化模式建構的機理性問題、資源結構以及促進其發展的操作體係沒有形成係統化的理論模型。③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數研究或局限於缺乏實證依據的主觀描述,或局限於缺乏理論假設的定量分析,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閤的較為少見。
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經濟轉型,、文化大眾化和多元化的趨勢,“90後”大學生思想活動呈現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特點,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發生劇烈變化,使之麵臨空前的挑戰和壓力。目前高校單一、封閉、平麵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受教育主體的需求,針對性不強,吸引力不夠,實效性不高。本書提齣改變傳統模式的“封閉性”為“開放性”,“單嚮型”為“多嚮型”,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教育機製,其意義在於:第一,有助於突破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平麵化模式的理論局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係,為新時期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第二,有助於突破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睏境,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工作提供可供藉鑒的樣式,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第三,對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態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的跨學科交叉性研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創新具有理論價值和學術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模式構建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