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Protel DXP软件的操作入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八个项目,具体介绍电路仿真与PCB设计的相关内容。项目一主要介绍Protel DXP软件的基础知识:项目二为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项目三为编译与检错及报表的生成;项目四主要介绍元器件的制作过程;项目五介绍PCB的设计基础及一般流程;项目六为PCB设计的提高部分;项目七主要介绍元件封装的制作过程;项目八为电路仿真。
本书注重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训练,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电类及机电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及各类培训班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岗前培训及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本书丰富的数字资源。
本书由从事Protel教学多年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内容为参编教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程设计经验的结晶。本书的编排从好教、易学和实用的原则出发,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了ProtelDXP的全部设计过程,收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在书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全书共分八个项目。项目一主要介绍ProtelDXP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整个软件的使用,这部分由钱游老师编著;项目二为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介绍了使用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的绘图技巧,这部分由贾俊霞老师编著;项目三为编译与检错及报表的生成,主要介绍了ERC表、网络表、元器件列表等报表的生成步骤,这部分由张建平老师编著;项目四主要介绍了元器件的制作过程,这部分由陈帅华老师编著;项目五主要介绍PCB电路设计基础及一般流程,这部分由侯爱霞老师编著;项目六为PCB设计的提高部分,这部分由贾俊霞老师编著;项目七主要介绍元件封装的制作过程,这部分由钱游老师编著;项目八为电路仿真,介绍仿真电路参数设置与运行流程,这部分由侯爱霞老师编著。每个项目又根据内容安排了若干个任务,读者通过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可掌握相关知识。在每一个任务实例后,附有相关的课后练习,读者通过练习可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提高所学技能。全书由侯爱霞、杨代强老师统稿定稿。
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CAD设计的实际需要为目标组织安排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涉及ProtelDXP2004中不实用的菜单命令及功能。
(2)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图文并茂,多个知识点链接使得学生学习更加具有系统性。
(3)着眼于高职高专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注重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训练,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书中案例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过的电路设计实例,可作为电路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例。本书的总课时建议为64学时,其中教师理论讲解24学时,学生实际操作40学时。
由于篇幅的限制,软件中的许多内容不能进一步深度涉及,无法面面俱到地对ProtelDXP软件进行介绍。这方面还有待于改进,也诚恳地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
编者
2017年1月
对于一个对电子世界怀有初步兴趣,但又缺乏系统性知识的人来说,《电路仿真与PCB设计(高职)》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入门指南。我一直觉得,很多东西在理论层面了解,远不如在实践中操作来得深刻。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从“纸上谈兵”走向“实际操作”。书中关于电路仿真的部分,让我能够“预见”电路的运行状态,这对于避免在实际制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它对仿真软件的介绍,让我能够了解到如何利用这些强大的工具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思路,而不需要付出高昂的物料成本和时间。PCB设计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原来那些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电子产品,背后都经历了如此精细的“绘制”过程。书中对PCB布局布线技巧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如何将抽象的电路图转化为可视化的、可以被制造出来的“蓝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挑战,比如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高效地进行布局,如何在复杂电路中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以及如何为产品后续的生产制造提供便利。
评分这本《电路仿真与PCB设计(高职)》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打开了电子设计的大门。作为一名对动手实践情有独钟的学习者,我一直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需要回归到实际操作中来。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将电路仿真的重要性以及PCB设计的实用价值,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常用仿真软件的讲解,比如如何建立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如何设置仿真参数,以及如何解读仿真结果,这些内容都让我感觉非常实用,仿佛随时可以跟着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PCB设计的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从原理图的绘制到PCB的布局布线,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电子产品的“骨架”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我一直对那些复杂多变的电路板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是电子世界的“脉络”,而这本书则让我有机会去“设计”和“绘制”属于自己的“脉络”。我期待在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如何优化PCB布局,提高信号完整性,以及如何应对 EMC/EMI 问题等进阶内容,从而让我的设计更加专业和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电路仿真与PCB设计”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配合着精美的电路板图案,立刻吸引了我这个对电子工程充满好奇的初学者。我平时就对电子产品内部的奥秘充满了疑问,特别是那些精密的电路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以及在实际焊接之前,工程师们又是如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的,这些都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问题。虽然我对高职教育体系并不熟悉,但“高职”字样也暗示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面向实际操作的特点,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步地引导我掌握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让我能够亲手模拟出各种电路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我也希望它能详细讲解PCB设计流程,从元器件的选择、原理图的绘制,到PCB布局布线,以及最终的制板输出,能够提供详实的指导。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实例,最好是贴近实际项目需求的,这样我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小制作中去。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初步构建起对电子设计全流程的认知,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探索电子设计世界的一盏明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创造无限可能的电子产品充满好奇,但往往缺乏一个清晰的切入点。《电路仿真与PCB设计(高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条路径。它没有把重点放在过于抽象的理论讲解上,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电路仿真部分,我希望它能够让我理解不同仿真工具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进行有效的电路验证。PCB设计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将设计想法转化为实体产品的具体过程,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从原理图到PCB布局布线,再到 Gerber 文件输出的完整流程,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的介绍。我对如何在有限的板子上合理布局元器件,如何进行高效的信号走线,以及如何考虑产品的可维护性和成本效益等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些都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得到解答的。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在电路仿真和PCB设计这两个关键环节。我一直觉得,电子设计不仅仅是理论公式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书中对电路仿真的讲解,让我能够提前“看到”电路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这无疑为我节省了很多试错的时间和成本。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针对不同类型电路(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仿真案例,并且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给出更深入的指导。PCB设计部分更是令人振奋,它让我有机会亲手“绘制”出电子产品的“身体”。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PCB设计工具,并提供不同复杂度的PCB设计实例,从简单的几层板到更复杂的HDI板,都能有所涉及。我对如何提高PCB的可制造性,如何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以及如何进行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尤为感兴趣,这些都是让一个优秀的设计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有所收获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