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让澳大利亚医生、科学家及冥想研究者告诉我们
如何通过每日10分钟的冥想练习,唤醒内在心智宁静的力量,
发掘你在工作、运动、学习上的潜能!
澳大利亚医生、教育者及研究者拉梅什·马诺查博士(Dr.Ramesh Manoch)结合个人经历,运用现代医学、脑科学实验,让你全方位了解 “冥想 ”到底是什么回事,提炼出“冥想 ”过程中精华的部分。
冥想并不是修改、编校或放缓思维活动,而是完全停止你的杂念。冥想亦不是所谓的正念(mindfulness),而是心智的空灵(mindlessness)。与其说冥想是让头脑安静下来,不如说是随时随地、依你所愿的让它自然恢复到静默的状态。在真正的冥想中,我们完全保持警觉和掌控,但头脑里却没有任何杂念。透过这种内在的静默经验,我们学会掌控自己的心智及其所制造的思维内容,而不让思维役使我们。驱散了无谓的杂念,我们的意识将能以更丰富、更喜悦的方式去体验自己、体验世界。
内容简介
《安静吧,头脑》介绍的是一种突破性的、有据可依的冥想方法及体验——心智宁静。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起点,叙述了他在多年来的医疗实践和潜心研究中得出对冥想的独到发现。书中不仅呈现了重要的实验测试结果,亦提供许多冥想者的个人经历,证实“心智宁静”的练习所带来的显著效果。它清晰地说明,如何通过每日10至20分钟的练习,就可以制止那些心理活动的杂念,驱逐那些令人分心或压抑的思绪,或摆脱头脑的局限性,从而唤醒你在工作、运动、学习及创意方面的内在潜力。
实验证明,书中所述的心智宁静体验,对人们管理压力、应对一些身心病症具有正面效果,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发送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心智宁静体验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的面临的精神及心理挑战,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简介
拉梅什·马诺查( Ramesh Manocha )
澳大利亚医学博士[MBBS BSc(Med)PhD],医学教育家和研究者,先后于新南威尔斯大学(UNSW)和利物浦医院接受系统医学训练。在新南威尔斯大学和悉尼的皇家妇女医院完成心智宁静和静坐冥想的科学评价博士论文。
马诺查医生是GenerationNext社会企业的创办人和会议召集人,该企业正推动一项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国家卫生计划。他目前现担任悉尼大学精神科部门的高级讲师,同时任多个专注于妇女和儿童健康的论坛会议的主席。
马诺查医生经常受邀上媒体,就各种健康、医学话题(包括替代医学及冥想)作出评论,亦常受邀在社区、教育界、企业部门的活动中当主讲嘉宾。
目录
开始前
第一部分 我的故事
第1章 蚂蚁的故事
第2章 通往研究之径
第二部分 何谓冥想
第3章 冥想的定义
第4章 特定效应——了解证据
第三部分 冥想就是心智宁静
第5章 心智宁静——独一无二的发现
第6章 古老的典范
第7章 一个以宁静告终的思维实验
实际练习: 如何开始进行冥想
实际练习: 使用标准肯定语句引导冥想
第四部分 心身健康与无念
第8章 压力——头脑中的噪音
第9章 超出了心—身连接的范围
实际练习: 增强你的冥想体验
第五部分 帮助我们的青少年
第10章 年轻人的心灵
第11章 课堂中的冥想
实际练习: 儿童的冥想练习
第六部分 心流和最理想的存在
第12章 冥想与心流
第七部分 冥想中的大脑
第13章 大脑、思维与无念
实际练习: 常见问题
附录(一) 米开朗基罗的密码
附录(二) 尾注
附录(三)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开始前
请试问自己以下问题:
有多少次,因为不能停止思绪而无法入睡?
有多少次,走进房间找东西,却忘了自己要找什么?
在专注思考或做些事情时,无谓的思绪是否令我分心?
有多少次留意到,在心烦意乱、紧张或愤怒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变得更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思维是否有所帮助,还是适得其反?会使状况变好,还是变坏?
头脑里有着纷纭杂沓的思绪。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有用的、正面的?有多少是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多少是无益的?
像背景噪音一样缠绕不止的思绪,我是否能随时随意使它们停止?
本书的全部内容(特别是实际练习的部分)将改变你对以上关键问题的答复。
《安静吧,头脑》与你所读过的冥想书籍截然不同。本书将让你摆脱对这种古老技法的常见误解、谬传和陈腔滥调。冥想不仅用于减轻压力,也能帮我们实现最佳的身心健康和高效率的工作表现。无论读者的年纪为何,有无灵性或宗教信仰,这本书将证实一个重点: 每个人都能从冥想练习中获益良多。你不需跑到一个特定房间或僻静的场所,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冥想: 每日只需10至20分钟的练习,就足以让你感受到静坐的益处。
本书所描述的冥想方法能让你摆脱头脑在思考中的局限性,带领你体验一种称为“无思虑的觉知”(thoughtless awareness)或“心智宁静”(mental silence)的无念状态。你将从这一冥想方法中得到一些简单、实用的工具,以挑战自己去实现你所有的潜能。
冥想并不是修改、编校或放缓思维活动,而是完全停止你的杂念。冥想亦不是所谓的正念(mindfulness),而是心智的空灵(mindlessness)。与其说冥想是让头脑安静下来,不如说是随时随地、依你所愿地让它自然恢复到静默的状态。在真正的冥想中,我们完全保持警觉和掌控,但头脑里却没有任何杂念。透过这种内在的静默经验,我们学会掌控自己的心智及其所制造的思维内容,而不让思维役使我们。驱散了无谓的杂念,我们的意识将能以更丰富、更喜悦的方式去体验自己、体验世界。
武术家称这种无思虑的状态为“无心”(日语: 無心の心),顶尖运动员、音乐家、艺术家则称之为“在领域中”(the zone)或“心流”(flow)。这是最理想的存在状态,不仅是我们坐着练习冥想时的感受,也应该是一种全天候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验,使生命的每一刻都大放异彩,让我们积极地投入生活中。
源于印度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及儒、道、释家的古老东方传统思想皆表明,我们不但可以实现超越思维的状态,而且这一实践对我们十分重要。如果掌控不了自己的思维,又如何真的能够成为自己及命运的主人呢?
但有可能“关闭”我们心理活动的杂念吗?多数人已认定这些如背景噪音般的思绪是内在心灵环境的正常部分。大多数人的头脑从未安静过。我们每分钟会有几十到数百个杂念,但其中很少是有意义的,大部分都缺乏建设性。我们之中有多少人能任意地停止脑海里的“自我对话”,让头脑休息一下?
东方传统文化将这种缠绕不止、纷纭杂沓的思绪称为“猿猴之心”(也称心猿)——我们在做白日梦、琢磨感情关系、纠缠于往事或担心未来时,脑子里的思绪从一个跳到另一个,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以致头脑无法平静下来。
如果那些心理噪音在你做事时令你分心,在你走进房间时令你忘记要做的事,甚至使你夜不能寐,那么你就是自身“心猿”的受害者。如果再让它继续为所欲为,你将失去生活中朴素的快乐,丧失自己本然的平衡,而且开始觉得被压力所迫。
现代人7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生活、无孔不入的媒体,以及穷追物质消费的欲望,令许多人头脑里的“心猿”变形为一只400公斤重、肆无忌惮的“大猩猩”。如今都市人的心理压力、幸福感丧失及精神衰弱的问题,比往常任何时候更加普遍泛滥,罪魁祸首正是这只栖居在我们双耳间、狂暴的“灵长类动物”。对此问题,本书将提供解决方案,并呈现相关的科学证据。
对多数人而言,宁静的心灵似乎遥不可及。然而,有十多年的科研结果证明,这一根本性的真实现象并不是僧侣、禅宗大师或灵性导师的专属领域。事实上,只要按照书中方法做一些规律性的练习,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到心智宁静。我们的研究发现,平均约10%的人在首次冥想练习中能够体验到“心智完全宁静”(complete mental silence),另外,20%至30%的人则体验到“心智多半宁静”(mostly silent)。藉由进一步的训练,更多人将能获得心智宁静的经验,并能使之更加深入。虽然我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我相信,随着规律性的练习,多数人都会达到这个状态。况且,这一学习经验不费分文,同时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既自然又简单。
以下是我和一位八岁小女孩的访谈叙述,她告诉我她练习冥想之后的益处。
女孩: ……很难想像什么都不想是怎么样的。
我: 是吗?
女孩: 是啊。
我: 你做到了吗?
女孩: 做到了。
我: 真的吗?
女孩: 是的。
我: 当你进入那种什么都不想的状态时,你感觉怎么样?是美好,还是难受?
女孩: 美好,感觉很好。我感到快乐及平和。嗯,以及处在平静当中,快乐和平静。那一整天我都挺开心的。
对于一个征服了心智的人而言,其思维便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对于未能如是者而言,其思维将一直是他最大的敌人。
《薄伽梵歌》(Bhagavad-Gita)
安静吧,头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