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普鲁塔克集·普鲁塔克的《对比列传》:探询德性与恶行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普鲁塔克集·普鲁塔克的《对比列传》:探询德性与恶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达夫(Tin Duff) 著,张文涛,罗晓颖 编,万永奇 译
图书标签:
  • 普鲁塔克
  • 对比列传
  • 古典文学
  • 西方经典
  • 历史传记
  • 人物传记
  • 古希腊
  • 古罗马
  • 德性
  • 伦理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20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159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2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普鲁塔克(L.Mestrius Plutarch,约公元46年—120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对比列传》一书闻名后世。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对比列传》写作时间约在公元96年到公元120年之间。已知的二十三卷对比列传中有二十二卷存世。《对比列传》的每一卷都含有一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对比传记,二者由一篇共同的导言和一篇总结性的比较连接起来。现存的《对比列传》合在一起,覆盖了希腊与罗马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神话”时期到希腊化时期及共和时代晚期。达夫著的这本《普鲁塔克的对比列传——探询德性与恶行》试图探讨普鲁塔克《对比列传》的两个相关方面:它们的道德教诲意图,以及经常作为普鲁塔克道德观之中介的比较结构。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普鲁塔克集·普鲁塔克的《对比列传》:探询德性与恶行》将要考察的是《对比列传》探询是非、善恶问题的方式,以及它们促使我们质疑或理解我们世界的方式。

内页插图

目录

题辞
序言
版本及缩略语
导言

第一部分 道德教诲方案
第一章 《列传》的方案性陈述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凯撒传》
第二节 《尼基阿斯与克拉苏传》
第三节 《埃米利乌斯与提摩勒昂传》
第四节 《伯利克勒斯与法比乌斯传》
第五节 《德米特里乌斯与安东尼传》
第六节 结语:普鲁塔克论历史的价值
第二章 普鲁塔克《列传》中的道德观
第一节 赞扬与责备:正面列传与负面列传
第二节 模仿与探询
第三章 普鲁塔克式英雄的灵魂
第一节 彼此冲突的理性与激情
第二节 抱负与怒气
第三节 和谐与混合的隐喻
第四节 性
第五节 结语:道德与成功

第二部分 探询德性与恶行
第四章 皮洛士与马略传
第一节 伦理背景:不满
第二节 皮洛士与马略:普鲁塔克的诊断
第三节 《皮洛士传》
第四节 《马略传》
第五节 《皮洛士与马略传》中的军事德性
第六节 《皮洛士与马略传》中的悲剧模式
第七节 《皮洛士与马略传》中的对比
第五章 福基翁与小加图传
第一节 德性、恶行、成功与失败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典范
第三节 福基翁
第四节 加图
第五节 加图与斯多亚主义
第六节 对比:普鲁塔克论伽尔巴皇帝
第六章 吕山德与苏拉传
第一节 吕山德的雕像
第二节 苏拉的雕像
第三节 卡利克拉提达斯的雕像
第四节 吕山德与卡利克拉提达斯的比较
第五节 吕山德的抚养经历与品性
第六节 吕山德和他的女儿们
第七节 吕山德的生涯:好还是坏?
第八节 苏拉:更不道德但更成功?
第九节 “正式的”比较
第七章 科瑞欧拉努斯与阿尔喀比亚德传
第一节 被强化的道德规范:科瑞欧拉努斯
第二节 被强化的道德规范:阿尔喀比亚德
第三节 “大善与大恶”:普鲁塔克与阿尔喀比亚德传统
第四节 混乱的道德规范:阿尔喀比亚德

第三部分 以对比手法写作
第八章 《对比列传》中的对比与多重对比
第一节 “对比”:文学背景
第二节 普鲁塔克的“对比”:《伦语》
第三节 普鲁塔克的“对比”:《对比列传》
第四节 “正式的”“对比”
第五节 轮流讨论一件事:“正式的”“对比”中的平衡
第六节 结尾的不和谐:“对比”与列传之间的矛盾
第九章 对比主义的政治学
第一节 普鲁塔克与罗马:政治准则
第二节 以对比方式写作:《伦语》
第三节 以对比方式写作:《对比列传》
附录一 普鲁塔克与祖先
附录二 普鲁塔克与年代学
参考文献
希腊词索引
名词索引
现代作者索引
主题索引

前言/序言

  [ix]本书是我的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修订版,该论文于1994年6月在Richard Hunter的指导下完成。我衷心地感谢他的指导与鼓励。也要感谢Paul Cartledge和Christopher Pelling,他们读过的本书手稿比他们可能记得的还要多,并提出了富有洞见的批评。当然,书中存在的任何错误或不当思考均由本人负责。
  感谢支持这部著作的学院机构。学位论文是我在基督学院就读研究生期间完成的,我在那里又度过了两个夏天以完成本书。感谢学院现任、前任院长以及学院院士们那时的盛情。也要感谢剑桥大学古典学系的成员与工作人员,因为我一直使用其独一无二的图书馆。感谢英国科学院、德国学术交流总署、剑桥大学杰布基金(the Jebb Fund)的支持。特别感谢我父母的支持。感谢我在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古典学系的同事们给我时间来完成这项课题。关于普鲁塔克《对比列传》(Parallel Lives)的最近的一部英文专著(Wardman 1974)出自我在雷丁的一位前辈之手,这是一个普鲁塔克或许也会喜欢的(参《塞多留传》1.1-8)、令人愉快的巧合。
  最后,感谢那些阅读了本书部分或全部章节并提供建议和帮助的人士:感谢Christopher Kelly与Tim Whitmarsh,我不断地受益于他们尖锐的批评和明智的建议;也要感谢John Moles与Jan Opsomer;感谢Tao-Tao Huang,他校读过我的论文;感谢Jeremy Duff、Anthea Harris、Pantelis Michelakis以及Rebecca Preston,他们校读了本书并提出建议;还要感谢另外一些人,特别是Maria Stella Aloupie、Maria Antoniou、Peter Clarke与Rebecca Clarke、Rosemary Evetts、Yuri Hara、Amalia Karamitrou、Maria Kiniari、Brent[x]Kinman、Hwa-YongLee、Helen Raphtopoulos、Vicky Sgardoni、Marina Terkourafi以及Yan-Jing Wang。要是没有他们,本书的写作将不会如此愉快。
  第六章和第七章较早的缩略版分别发表在Mossman(1997)第169-187页和Fernandez Delgardo与Pordomingo Pardo(1996)第333-349页(参页352)。第八章的一个早期版本发表于L.Vander Stockt主编的《普鲁塔克作品中的修辞理论与实践》(Rhetorical Theory and Praxisin Plutarch(经典研究文库[Collection d'etudes Classiques])。在所有情况下,本书的版本均为首选。
《希腊往事:英雄的荣光与凡人的挣扎》 在遥远的爱琴海之畔,古希腊的土地上,曾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伟丈夫,他们的名字至今仍响彻历史的长廊。他们的生平,如同史诗般的篇章,交织着荣耀与牺牲,智慧与愚勇,德性与罪恶。然而,这些英雄的形象,在岁月的洪流中,往往被简化或神化,他们的真实面貌,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成败得失,究竟是怎样的呢? 《希腊往事:英雄的荣光与凡人的挣扎》,并非一本空泛的英雄赞歌,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它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寻,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精神深处最动人部分的凝视。本书精选了多位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解读他们性格中的光辉与阴影,揭示驱动他们走向辉煌或深渊的力量。 我们将在书中跟随雅典的领袖伯里克利,感受他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体验他带领雅典走向黄金时代的宏伟蓝图。然而,我们也将审视他在战争年代所做出的艰难抉择,探究他面对外部威胁和内部纷争时的内心挣扎。他那卓越的演讲才能,是凝聚民心、激发斗志的利器,还是煽动狂热、掩盖真相的工具?本书将试图拂去历史的尘埃,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伯里克利。 我们将走进斯巴达的国王里昂提斯,一位以其严苛的军事训练和不屈的战斗精神闻名于世的战士。他的“斯巴达300勇士”的故事,早已成为传奇。但是,在这份传奇背后,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甘愿血洒温泉关?他的军事理念,仅仅是残酷的纪律和无畏的牺牲吗?我们还将探究他在国家存亡之际,如何平衡军事需求与公民的生存,如何在集体荣誉与个人情感之间做出取舍。 本书还将带我们重温阿尔西比阿德斯的故事。这位曾经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雅典青年贵族,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辩才,在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然而,他亦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频繁的背叛和多变的立场,让他成为命运多舛的代名词。他究竟是野心勃勃的野心家,还是被时代裹挟的悲剧人物?本书将深入分析他复杂的性格,探究他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他每一次选择对雅典命运造成的深远影响。 我们还将聚焦希腊的贤哲苏格拉底,他以其独特的辩论方式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他最终却因“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刑。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甘愿在牢狱中饮下毒堇?他的哲学,是颠覆传统的危险之举,还是引领人类走向更高精神境界的启示?本书将透过他的言行,理解他的智慧,也理解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误解与恐惧。 《希腊往事》并非仅仅是罗列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更侧重于对他们德性与恶行的细致剖析。我们试图解答,在面对权力、财富、战争、荣誉时,人类的德性将如何显现?又会在怎样的诱惑和压力下,走向堕落与罪恶? 书中,我们将审视勇气的界限。是毫不畏惧的献身,还是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当勇气变成鲁莽,当决绝化为固执,又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我们将探讨智慧的运用。是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还是洞察人性的深刻理解?当智慧被用于诡诈和操纵,是否依旧能够称之为智慧? 我们将反思节制的价值。在一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时代,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当欲望失控,个人和国家又会走向怎样的深渊? 我们将思考公正的含义。是在战场上的公平较量,还是在政治舞台上的平等对待?当权力凌驾于公正之上,又会引发怎样的悲剧? 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回避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瑕疵与过错。我们同样会关注他们的嫉妒、他们的贪婪、他们的虚荣、他们的残忍。正是这些不完美,才使得他们更加真实,更加贴近我们普通人的情感与挣扎。他们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着血肉之躯、喜怒哀乐的凡人,只不过他们的命运被历史放大了,他们的选择被时代刻印得更加深刻。 《希腊往事》还将深入探究这些人物的言行与思想,力求呈现他们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他们的哲学思考,他们的政治抱负,他们对人性的洞察,都将成为本书分析的重点。例如,我们会从伯里克利的演说中,理解他对民主制度的理解;我们会从苏格拉底的追问中,感受他对真理的执着。 本书的叙述风格,力求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我们并非枯燥地陈述史实,而是试图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将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捕捉人物细微的情感波动,还原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会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让那些古老的面孔再次鲜活起来,让那些尘封的故事再次讲述。 《希腊往事》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是对古希腊历史人物的简单回顾,而是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引发我们对当下的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面临着权力、欲望、道德、冲突等种种挑战。当我们审视这些古代英雄的成败得失,他们的选择与代价,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镜鉴。他们的故事,是人类共同经验的浓缩,是普适人性的深刻体现。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对历史怀有好奇,对人性充满探究,对自我成长有所追求的读者。它邀请您一同踏上这段穿越古希腊的旅程,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在他们的荣光与挣扎中,发现我们自己。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深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堪称一绝。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作者的笔锋会骤然加快,如同风暴来临前的凝重,而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时,笔触又变得极其缓慢而富有层次感,让人不得不放慢自己的呼吸去体味那种微妙的情感波动。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很多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并非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场景的再现、人物对话的侧写巧妙地植入读者的潜意识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白的口号都来得更加持久和深刻。对于喜爱细嚼慢咽、享受阅读过程本身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来看,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激发深度思考的作品,而这本厚重的典籍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在记录过去,更像是在提供一个观察人类社会运作的微观模型。书中对于那些看似光荣或可耻的行为背后动因的探究,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局限性的洞察力。我发现,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古老人物的欲望、恐惧与荣耀的追求,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困境,在本质上并无二致。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赋予了这部作品一种近乎永恒的价值。它迫使我不断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何为真正的成就,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醒与正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重读都能获得新感悟的宝藏。

评分

我不得不称赞一下这部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考究。虽然题材古老,但其文字的感染力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作者对于词汇的驾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行文间既有古典的典雅庄重,又不失叙事的流畅性,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每当读到那些气势恢宏的场景描写,我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响,感受到权力的交锋带来的窒息感。而当转到对个体道德困境的探讨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剖析,又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时而奏出激昂的交响,时而轻拨悠扬的弦乐,牵动着读者的情绪,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评分

坦白说,最初拿起这卷书时,我有些被其厚重感震慑住了。它并非那种轻快的读物,需要静下心来,沉浸其中,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髓。书中的结构安排极为巧妙,每一部分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宝石,互相映衬,使得整体的逻辑脉络清晰可见,即使面对复杂的历史背景,也能循着作者的指引,游刃有余。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处理人物命运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宿命论的悲悯情怀,既不过分褒扬,也不一味贬低,而是客观地呈现了环境与个性的相互作用。这种克制的叙事态度,反而更具力量,让读者得以在字里行间自行构建判断,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纸张上古老的墨香,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评分

这本我最近翻阅的古籍,着实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碰撞。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磅礴的气势,对于古代社会形态的描摹,简直如同亲眼所见一般。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当时政治格局、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事件,在作者的梳理下,竟与我们今日世界的种种境遇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和那位遥远的智者进行着一场心领神会的对话,他的叙事方式充满了古朴的韵味,却又暗藏着对人性永恒主题的拷问。读罢之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历史的循环往复,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担当。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单纯获取知识的范畴,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与重塑,让人对“何以为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