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碑誌與唐代政治史論稿》收錄作者專題論文十一篇,以石刻碑誌為中心,對唐代政治史,尤其中晚唐政治史展開係列研究。《碑誌與唐代政治史論稿》對《慕容燕國墓誌》《李元淳墓誌》《楊元卿墓誌》《韓孝恭玄堂銘》《梁守謙墓誌》《平淮西碑》等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學術創見,同時還係統考察京西北神策城鎮、奉天定難功臣等重要曆史問題,考補大量唐代刺史、監軍使資料,足補史乘之闕。
目錄
新齣《唐故曹州刺史尉公夫人慕容(燕國)墓誌》考釋——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慕容寶節毒殺楊思訓案發微 1
《祁連郡王李公(元淳)墓誌銘》考釋——兼論唐德宗貞元年間昭義軍三次擇帥問題 19
《楊元卿墓誌》再考釋——唐憲宗元和初淮西間諜戰試析 38
《平淮西碑》再探討 64
《唐故潁川韓煉師(孝恭)玄堂銘》再研究——唐代官僚使用閹侍之一例 89
梁守謙與憲宗元和政局——梁守謙傢族相關墓誌的再考察 104
唐宦官集團與大中政局 138
唐德宗“奉天定難功臣”“元從奉天定難功臣”雜考 151
唐代京西北神策諸城鎮研究 170
《唐刺史考全編》考補——以《洛陽新獲七朝墓誌》為中心 225
唐代宦官監軍使年錶 273
後記 289
精彩書摘
《碑誌與唐代政治史論稿》:
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及皇後武則天齣幸並州,扈從的右衛大將軍慕容寶節鴆殺右屯衛將軍楊思訓。此案是轟動一時的要案,慕容寶節初配流嶺錶,楊思訓妻詣闕稱冤,高宗遣使追斬慕容寶節,並因之修改《賊盜律》,以毒藥殺人罪更從重法。受害者楊思訓本隋觀德王楊雄之孫,姻聯帝室,門第顯赫,僅因口角之忿就被同僚毒殺,令人難以置信。施害者慕容寶節兩《唐書》無傳,相關記載亦閃爍其詞,此案遂為曆史懸案。2012年齣版的《洛陽新獲七朝墓誌》(以下簡稱《七朝墓誌》)、《洛陽齣土鴛鴦誌輯錄》(以下簡稱《鴛鴦誌輯錄》)首次公開刊布瞭一批洛陽新齣墓誌的拓片,其中一方墓誌誌主慕容燕國恰為慕容寶節之女。該誌不僅詳細記載瞭慕容寶節的傢族世係,還透露齣唐人對慕容寶節的評價與正史迥然不同,價值彌足珍貴。本文擬結閤相關墓誌,對慕容寶節毒殺楊思訓一案重作檢討。不足之處,敬請專傢批評指正。
一、《唐故曹州刺史尉公夫人慕容(燕國)墓誌》錄文
墓誌原石現藏洛陽理工學院。墓誌共27行,滿行27字,正書,長寬並47厘米。《七朝墓誌》僅公布《慕容燕國墓誌》的拓片圖版,《鴛鴦誌輯錄》雖有錄文,但在句讀、錄字等方麵存有一些疏誤。今參據圖版,重新錄文如下:
唐故曹州刺史尉公夫人慕容墓誌並序少子登封縣丞兼遂撰
竊以燕南燕北,遐光遠係之源,稱帝稱皇,即漸中華之地。王侯將相,人物英靈,斯並國史詳焉,今可略而言矣。夫人諱燕國,昌黎人也。曾祖,周左金紫光祿大夫、龍城縣伯、車騎大將軍、顯州刺史。祖羅侯,皇朝右武候大將軍、虢州刺史、武鄉公。並道茂珪璋,材光杞梓。入趍丹禁,光承五利之名,齣牧雄藩,鏇委六條之寄。父寶節,皇朝右衛大將軍,漁陽公,贈戶部尚書,質性剛烈,執心忠鯁。硃輪蒼珮,早參北闕之榮,身沒名楊(揚),始曳南宮之履。夫人幼挺仁慈,早摽孝敬,漁陽公往經受鉞,分閫邊垂,夫人粉澤不加,長齋菜食。及乎班師獻凱,夫人銷瘦倍常,由是恩愛漸加,特異諸子,年就成長,將儷好仇。漁陽公傢擅隆恩,夫人令名遠著,求姻請瑗,車馬盈門。先君蘊德含光,猶未聞達,婆娑鄉麯,飄寓江淮,一緻因針,便應斯選。於時中外鹹有閑言。公曰:“此君雅望高纔,位必至於方嶽,加以我之自齣,不可比於餘人,非爾所知,我自收采。”自三星縟禮,百兩言歸。婦則母儀,始終無爽,以垂拱二載封為常樂縣君。位則因夫,榮稱命婦。暨乎延載之歲,禍延先君,夫人變竹興哀,崩城起恨,躬親傢事,十有餘年。後以長安三年,長子經國授安州應城縣令。昔班氏東徵,本因隨子,夫人南邁,苻其義焉。何圖金竈神丹,眇然無驗,瓊田靈草,邈矣虛傳。遐齡之福不留,風樹之哀鏇及。嗚呼哀哉,以神龍元年四月八日遘禍於應城縣之官捨,春鞦八十。飡荼靡及,集蓼無追。□望□停,及茲先遠。謹以開元三年歲次乙卯十月己酉朔廿二日庚□,遷奉閤於先君舊塋,禮也。子經國等痛切心神,哀絰屺岵,瞻天地□改色,視日月而無光。恐陵榖之遷貿,謹雕鎸而紀德。小子後生,罕知前事,聞乎舊說,粗記分毫,謹述徽音,萬未之一。其銘曰:
崇基峻峙,巨派靈長。班闈禮訓,謝室文章。標梅方及,妙選賢良。匹惟秦晉,親則潘揚。禮縟三星,於歸百兩。孝因衷至,仁非外奬。徽徽懿德,邕邕善響。哀哉促齡,倏然長往。籌茲遠日,葉彼龜紋。號天永感,觸地絰哀。鶴賓投吊,馬鬛墳開。謹鎸貞礎,紀德泉颱。
《慕容燕國墓誌》立於玄宗開元三年(715年),誌中“基”字缺筆作“”,當是避玄宗李隆基之諱。誌雲“身沒名揚,始曳南宮之履”。南宮為尚書省彆稱,“南宮之履”典齣自《漢書》。《漢書》捲七七《鄭崇傳》:“哀帝擢為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慕容寶節死後贈官為戶部尚書,故稱“身沒名揚,始曳南宮之履”。墓誌又雲“一緻因針,便應斯選”。“因針”意指通過媒人請求婚配,典齣劉嚮《說苑》捲一一:“孟嘗君寄客於齊王,三年而不見用,故客反謂孟嘗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見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過也?’孟嘗君曰:‘寡人聞之:縷因針而入,不因針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唐前期墓誌辭藻華麗,喜用駢體和典故,墓誌文體時代特點明顯。
《慕容燕國墓誌》為慕容燕國與丈夫尉公閤葬時所立,誌中沒有明確提及其夫名諱。幸運的是,其夫墓誌亦同時齣土,故知其夫即武周時期曹州刺史尉亮。《尉亮墓誌》拓片及錄文同收《鴛鴦誌輯錄》,為便於讀者閱讀,姑附於文後。另據墓誌,慕容燕國育有二子,長子尉經國,武周長安三年(703年)任安州應城縣令,少子尉兼遂,開元初任河南府登封縣丞。尉兼遂即《慕容燕國墓誌》的撰者,誌中自雲“小子後生,罕知前事,聞乎舊說,粗記分毫,謹述徽音,萬未之一”,其聽到的“舊說”當親承自慕容燕國,雖然會有一定的隱諱,仍不失為研究慕容寶節的重要史料。
二、慕容寶節及其傢世
傳世文獻中關於慕容寶節毒殺楊思訓案的記載非常簡略,慕容寶節父祖名諱、齣身、官曆等皆無記載。《慕容燕國墓誌》首敘傢世雲:
竊以燕南燕北,遐光遠係之源,稱帝稱皇,即漸中華之地。王侯將相,人物英靈,斯並國史詳焉。今可略而言矣。夫人諱燕國,昌黎人也。曾祖,周左金紫光祿大夫、龍城縣伯、車騎大將軍、顯州刺史。祖羅侯,皇朝右武候大將軍、虢州刺史、武鄉公父寶節,皇朝右衛大將軍,漁陽公。
據墓誌,慕容寶節齣自昌黎慕容氏。所謂“昌黎慕容”,即十六國時期建立三燕政權的鮮卑慕容氏。《元和姓纂》(以下簡稱《姓纂》)捲八“慕容氏”條:“高辛少子居東北夷,後徙遼西,號鮮卑,國於昌黎棘城。至涉歸,為鮮卑單於涉歸生廆,廆生皝,皝生雋,號前燕,初都棘城。弟垂號後燕,都中山。弟徳號南燕,都廣固,徙東郡。三燕七主,共五十餘年。”墓誌自言其為三燕後裔,檢《姓纂》等書,鮮卑慕容氏子孫中無慕容�健⒛餃荼�節一支。墓誌中關於傢族源流的記載很可能屬於中古墓誌中常見的冒托先祖現象。
除《慕容燕國墓誌》外,唐代墓誌裏自稱齣於“昌黎慕容”的還有數例,但誌主幾乎都是吐榖渾貴族後裔。如《慕容曦皓墓誌》:“公諱曦皓,字曦皓,京兆長安人。故屬昌黎,僻在遼右而盛於晉魏。自二燕啓祚,葉布拔流,特為茂族。”《慕容曦光墓誌》:“王諱曦光,字晟,昌黎鮮卑人也,粵以周載初元年生於靈州之南衙年十歲,以本蕃嫡子,號燕王。”《慕容威墓誌》:“君諱威,字神威,其先昌□□也,即前燕□□武宣皇帝廆□□。”《慕容明墓誌》:“王諱明,字坦,昌黎鮮卑人也。”《慕容環墓誌》:“其先紫濛之裔,昌黎棘城人也。當十六代祖,前燕析居白蘭之陰,遂為東西慕容。代襲後雄,盛齣於戎狄。”吐榖渾與遼東慕容鮮卑同祖,皆鮮卑涉歸之子。西晉末年,吐榖渾西遷青海地區,建立政權,唐高宗時被吐蕃攻滅,國主諾曷鉢率數韆帳部落降唐。吐榖渾被唐人視為夷狄,而三燕入主中原,漢化較深。諾曷鉢入唐後其子孫慕容曦皓、慕容曦光、慕容環等為自高身價,皆捨本祖吐榖渾,以河北三燕為先祖。真正的慕容後裔,反因屢經朝代陵替,仕宦不顯而默默無聞。
在諾曷鉢之前,吐榖渾與周、隋屢有戰爭。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遣皇太子宇文贇率多路大軍討伐吐榖渾。隋大業五年(609年),煬帝曾親徵吐榖渾,於其地置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這幾次大規模的徵討,當有不少吐榖渾酋長望風歸降。《慕容燕國墓誌》稱其高祖慕容�皆�任“周左金紫光祿大夫、龍城縣伯、車騎大將軍、顯州刺史”。此官稱與北周六官不同,實為隋唐官職。北周無顯州,隋開皇五年(585年)始改淮州為顯州,慕容�餃蝸災荽淌返目贍苄圓淮蟆?悸塹僥餃菁易逶諍傭�一帶活動,顯(繁體作顯)州為隰州誤刻的可能性很大。除其標榜的郡望“昌黎慕容”外,墓誌中還有兩點旁證。其一,按照隋唐的民族政策,內附少數民族貴族及其子弟,一般需入朝宿衛,有時也委以邊任。慕容�健⒛餃萋薏T“入趍丹禁齣牧雄藩”,慕容寶節“早參北闕之榮”,其後也齣鎮邊關。三代人仕宦軌跡與內附首領身份吻閤。其二,慕容寶節先後代錶唐廷齣使突厥、吐榖渾等地。貞觀初年,慕容寶節曾以副使身份,隨淮陽王道明護送弘化公主入吐榖渾和親。唐朝選派慕容寶節為副使,應該與其吐榖渾後裔的身份有很大關係。
若推測無誤,則慕容�健⒛餃萋薏T傢族,是比慕容曦皓、慕容曦光更早內附的吐榖渾貴族。這批吐榖渾貴族被安置在河東一帶,遂以鮮卑慕容氏自居,至隋朝末年,已基本融入當地社會。《冊府元龜》捲七《帝王部?創業三》:
煬帝復以高祖為太原留守,遣武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二人為副。會高陽賊帥曆山飛等眾號十萬來寇太原。將軍慕容羅睺、潘長文俱為所敗。賊鋒益盛,高祖率步騎六韆以擊之,相遇於同過水上。
唐高祖齣任太原留守前,主掌太原軍務的留守將軍是慕容羅睺、潘長文。慕容羅睺應該是太原本地軍人的代錶。也正是如此,慕容羅睺成為高祖、太宗父子重點籠絡的對象。太原起兵時,李淵殺隋煬帝所遣副將王威、高君雅,卻不及慕容羅睺,可知羅睺早已歸附李淵父子。李唐立國不久,河西薛舉入寇涼州。慕容羅睺又以十三行軍總管之一的身份,參與瞭著名的高墌之戰。
《舊唐書》捲五五《薛舉傳》:
太宗不豫,行軍長史劉文靜、殷開山請觀兵於高墌西南,恃眾不設備,為舉兵掩乘其後。太宗聞之,知其必敗,遽與書責之。未至,兩軍閤戰,竟為舉所敗,死者十五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皆陷於陣。太宗歸於京師。
高墌城之戰是唐軍少有的幾次大潰敗。與慕容羅睺同時被俘的另外兩個總管是劉弘基、李安遠。劉弘基,隋末豪俠,遼東之役後投奔李淵,“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濛親禮,齣則連騎,入同臥起”。李安遠,與高祖有舊,“從太宗徵伐,特濛恩澤隱太子建成潛引以為黨援,安遠固拒之,由是太宗益加親信”。慕容羅睺與劉弘基、李安遠並列,足見其地位之高。毫無疑問,慕容傢族屬李唐開國時候的功勛集團,亦即陳寅恪先生所謂之關隴貴族集團。
……
碑誌與唐代政治史論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