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大学生,白领 1.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苏轼文、道并重,是宋朝伟大的文学家,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苏辙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2.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
内容简介
“苏氏文章擅天下,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氏父子三人在“唐宋八大家”之中独占三席,可见其分量。本书以北宋为时代背景,讲述苏洵著书立说、教子、为子奔波的后半生和苏轼、苏辙少年得志而一生坎坷的家族故事。
作者简介
罗泰琪,重庆作协会员,天津金睿影视公司签约作家,已出版多部文学作品:《重庆大轰炸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再版2015年) 《陪都商人》《御厨出宫》等。
精彩书评
苏轼是一个特别逗逼,特别调皮有趣的人。他至情至性,充满了生活情调。却也非常的直性子,看见什么事都想说。你不让他说出来,他可能就会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难受。准确的说,苏轼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他这张嘴上。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我们苏轼的喜爱。
苏轼十九岁时娶了小他三岁的王弗为妻。婚后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少年时的苏轼特别迷恋道教,天天幻想着炼丹吃药当神仙,为人可以说是非常的不着调。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院子里落满了积雪,唯独院外的一棵大柳树下非但没有落雪,反而还直冒热气,等到天晴了,地上竟然还隆起来几寸。
苏轼打量了半天,胸有成竹的对王弗说:一定是有古人在这棵大柳树下埋了丹药,我要把它发掘出来搞研究。
王弗听了叹息说:要是你妈还活着的话,她看见你这么胡闹,会作何感想。
苏轼听了,想起母亲在世时的教诲,这才作罢。
王弗去世后,苏轼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三万株松树,足可见苏轼的至情至性,足可见他对王弗的弄弄深情。
十年后,在密州任职的苏轼,估计是夜里睡觉时屁股没盖住,梦见了妻子王弗,醒来后写下了千古第yi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突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目录
第 一 章
眉山苏氏一族
一、眉山苏氏始祖
二、苏洵娶妻攀高
三、苏门婆媳佳话
第 二 章
名动京师
一、成都知府荐苏
二、苏洵名震京城
三、苏轼杜撰应考
四、苏辙殿试波澜
第 三 章
初涉官场
一、上峰罚铜八斤
二、玉女泉水故事
三、苏辙审判道士
四、王弗苏洵撒手
五、苏轼续娶姨妹
第 四 章
首度被贬
一、苏辙力缓变法
二、苏轼横遭弹劾
三、巧判妓女从良
四、思弟把酒问天
第 五 章
诗案风波
一、湖州奏章惹事
二、御史千里逮轼
三、关押调查审讯
四、神宗皇帝断案
第 六 章
黄州汝州
一、租来东坡种地
二、苏轼离开黄州
三、三、苏辙连升七级
四、四、二苏再反新法
第 七 章
再遭贬谪
一、车盖亭案惊魂
二、杭州为官有道
三、苏辙一年三迁
四、二夫人赴黄泉
五、郎舅握手言和
六、侍妾朝云仙逝
第 八 章
魂归常州
一、苏辙六罪可杀
二、新妇魂散龙川
三、驿站住宿风波
四、颍昌还是常州
五、卖田援助侄儿
第 九 章
自有公论
一、元祐奸党石碑
二、二、不必破费买坟
三、闭门著书教孙
四、六十年后谥号
五、二苏三苏两坟
精彩书摘
三、苏辙审判道士
苏轼来陕西凤翔做官是公元1061年12月14日,四年后,公元1065年12月17日,朝廷调他回京听候分配。苏轼离开凤翔, 带着妻子王弗、儿子苏迈及女佣男仆,坐着马车,冒着漫天雪 花,逶迤向东返京。经过陕西华阴县休息时,他给弟弟苏辙写 诗纪事,其中有“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征衣”句,字 里行间能品出他回京与父亲弟弟聚会的喜悦。凤翔到开封路途 遥远,长亭短亭,一路向东,途经西安、渭南、灵宝、三门 峡、洛阳、郑州。苏轼及家人到达京城开封时,冰雪初融,已 是来年早春二月。
这时苏洵、苏辙及家人住在开封宜秋门西园。西园不小, 住宅占地一亩,有10多间房间,有花园,园中栽有苦竹千棵, 密密麻麻像芦苇。苏洵把眉山老家木头假山也运来京城,安置 在屋前方型水池,进出可见。
苏轼见到父亲和弟弟分外高兴,自然有一番亲热。苏轼在凤翔做官四年,回到父亲跟前,自然得有所表示,便向弟弟苏辙打听父亲zui喜欢什么。苏辙告诉哥哥,父亲zui喜欢名画, 又说京师十方净因禅院的大觉琏师,把唐代著名画家闫立本的《水官图》送给父亲。苏轼默记于心,便在京城四处打探名画 出售,zui后找到四块门板雕刻,作者是唐朝著名画家、史称百 代画圣的吴道子,耗资10万铜钱。苏洵见了抚摸细看,爱不释 手,指着门雕说:“你们看,阳为菩萨,阴为天王,传世之宝 啊!轼儿,老爸谢你了!”至此,苏洵整天端详门雕啧啧赞 叹,一扫满脸阴霾。
苏辙悄悄告诉苏轼说,父亲的忧虑源于王安石。公元1061 年10月,朝廷任命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商州军事推官。王安 石这时是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为皇帝起草诰命,他不同意 对苏辙的这个任命,借故拖着不起草文书。苏洵十分着急,四 处托人疏通。谏官杨畋得知,为苏辙打抱不平,向仁宗皇帝极 力推荐苏辙,才得到任命。苏洵原本就认为王安石是小人,现 在对王安石越发不满。过了两年,王安石的母亲去世,京城士 大夫前去吊唁,唯独苏洵不去,非但不去,他还写文章《辩奸 论》,暗指王安石表里不一,不近人情,必将祸害天下。
苏洵这段话讲了三个问题。第yi,指责王安石表里不 一,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以颜孟自比,而实际 上“阴贼险狠,与人异趣”。第二,指责王安石“不近人情”,面垢不洗,衣垢不浣,“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第三,认为王衍、卢杞“与物浮沉”,“不学无文”,不遇 “暗鄙之主”,未必会得到重任,而王安石则不同,其患 未形而其名盖世,即使圣君贤相,也将“举而用之”,因 此其害远远超过王衍、卢杞。
苏洵对王安石的指责相当严厉,近乎骂人,而此刻苏洵 不过是八品县主簿,王安石却是当朝二品高官,相去甚远,更 可见指责之厉害。苏洵写好这篇文章,给儿子苏轼、苏辙看。 他们看了十分惊讶,脱口而出:哇!是不是有些过分啊!苏 洵是原成都太守张方平门人,与其无话不说。苏洵又悄悄拿给 张方平看。张方平素来与王安石不和,看了文章表示赞同。后 来,苏洵还将此文给少数信得过的朋友看了,但没有给欧阳修 看,因为欧阳修既支持苏洵,也支持王安石。慢慢地,苏洵的
《辩奸论》不胫而走,传遍京城。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恼 火,认为苏洵太不够朋友,因而与苏洵绝交,进而累及苏轼、 苏?辙。
除了王安石,苏洵还有牢骚,这边指责王安石,那边又批
评权贵韩琦。韩琦这时是山陵使,主持修建仁宗陵园,他不顾国库空虚,年度亏空1000多万贯,大兴土木,闹得鸡犬不宁。
苏洵有意见,写文章《上韩昭文论山陵》,指责韩琦违反仁宗 皇帝生前勤俭节约,反对厚葬的精神,无端耗费钱财,转嫁百 姓,使仁宗皇帝九泉之下替韩琦的错误背黑锅,是大逆不道。 韩琦读了苏洵的文章大惊失色,碍于舆论,表面上含笑接纳苏 洵部分意见,但暗地里却恨之入骨。
苏轼得知这些事情心情矛盾,既支持父亲,又为父亲担 心。这时,朝廷正在考虑对苏轼、苏辙的任命。英宗皇帝素来 欣赏苏轼的才华,想召苏轼进翰林院做事,征求宰相韩琦的意 见。韩琦挨了苏洵批评心怀不满,不想英宗皇帝重用苏轼,就 说:“苏轼才高八斗,国家栋梁之才,将来肯定会得到重用, 但现在他还年轻,缺乏历练,如果骤然重用,天下学子一定会 不以为然,反而影响苏轼的声誉,害了苏轼。”英宗皇帝皱眉 说:“翰林不行,让他做修注官如何?”韩琦回答:“修注官 与制诰官接近,不可骤然授予。皇上,不如这样吧,在朝廷馆 阁中,找一个与上述职位接近的职务让苏轼做,但要考试合格 才行。”英宗叹气说:“好吧。”
于是,苏轼从凤翔回到京城开封不久,即这年二月,奉 命参加朝廷馆阁考试,考题有两道,一是孔子从先进论,一是 春秋定天下之斜正论。苏轼入考,正襟危坐,下笔洋洋千言, 一挥而就,顺利通过考试,被朝廷任命为登闻鼓院判官兼直史 馆,管理接受民间冤情诉状差事和研究历史。
苏轼既然在京做官,苏辙便没了留京照顾父亲的理由。三月,朝廷任命苏辙为大名府推官。大名府在今天河北大名,距 京城开封二百千米。推官管理狱讼之事,职位低于判官。苏辙 没有从政经验,职务自然比哥哥低一点。三月,苏辙拜辞宰相 韩琦,告别父兄,离京赴大名就任。
来到大名,苏辙照例首先拜见大名府知府王拱辰。王拱 辰,开封人,18岁考中状元,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 学士,后因事被弹劾,于公元1065年出任大名府知府。拜见回 来,苏辙上书拜谢宰相韩琦。韩琦虽说不满苏洵,但与苏辙接 触后,发现苏辙与乃父不同,稳重踏实,不苟言笑,并且能文 善诗,办事能力很强,又鉴于英宗皇帝欣赏苏轼、苏辙的文 章,便格外予以重视。苏辙上任不久,韩琦通知大名府,让苏 辙兼任大名府路安抚总管司的机要文书事宜。路是宋朝的行政 单位,管辖若干州县,相当于后来的省。路的管理机构叫安抚 总管司,是大名府的上级机关。掌管机要文书,近似现代机要 秘书。苏辙的兼职虽说不是提升,但毕竟是上级机关,有利于 今后发?展。
苏辙初次做官,做的又是管理狱讼和机要文书的事,自然 谨小慎微,诺诺行事,遇到拿不稳的事,即请示大名府知府王 拱辰。苏辙遵命办理,遇到不熟悉的事,则多多请教前辈,因 而就任之后与上下左右一团和气,相安无?事。
这年十一月,苏辙接手一件伤人案。原告是一个中年妇女,穿着打扮时尚,被告是一个青年道士,身穿短袍,脚穿草鞋。案由是,道士见这妇人佩戴金银珠宝独自行走,横生歹 心,跟到僻静处,用手中大扇猛击妇人头部令其昏迷倒地,趁 机盗取妇人东西。这时正好有路人经过,惊呼抓贼,引来四邻 将其抓获,连同妇人一起送来衙门。
苏辙接到此案,心想简单,照大宋律法,伤人抢劫者死 刑。于是便升堂问案,命道士如实招来。道士自恃身份特殊, 花言巧语,百般抵赖。受害妇人眼泪汪汪,言之凿凿。苏辙猛 拍惊堂木道:“贼道士听好了,再不招,本官大刑伺候!” 道士昂首抬眼,毫不理会。苏辙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来 人啊,将这贼人痛打十板!”话音刚落,衙役正要动手,一旁 的刑名师爷冲苏辙眨眼。苏辙愕然不解,见师爷不断眨眼, 只好改口说:“你招也不招?”衙役发愣,傻眼望苏辙。道 士悚然,张口欲言。苏辙说:“罢了罢了,今天审到这里, 退?堂。”
苏辙退到后堂,一眼瞧见知府王拱辰正喝茶抿笑,心里 咯噔一下,这是为何?王拱辰笑着说:“苏判官辛苦了。我叫 师爷暗示你,道士不可用刑,还是由我来审吧。”苏辙浑然不 明,但不便细问,只好应诺。第二天,王拱辰审问这道士, 说:“这个道士神志不清,颠疯之人,当庭释放。”苏辙在后 堂听了愕然不解,等王拱辰下来便问他为何放人。王拱辰在僻 静处,压低声音说了缘由。王拱辰为什么释放道士?对苏辙又说了什么?二十年后,苏辙做户部侍郎,写文章《龙川略志》揭开谜底。 王拱辰对苏辙说:“我过去刚登科的时候,去拜见考官张士逊。张士逊对我说:‘拱辰,今后你若遇到处理道士犯法的 案子,千万不要用刑。’”张士逊是宋朝淳化三年的进士,做 官做到宰相。
原来这是老宰相张士逊的意见。现在是公元1066年,张士 逊去世多年,王拱辰还铭记并执行几十年前恩师张士逊的这番 吩咐,这便是规矩。至于张士逊为何这样说?王拱辰则一概不 问,这便是服从。苏辙初涉官场,混沌不开,对官场规矩和服 从知之甚少,但所幸天性敦厚,没有与上司王拱辰顶着干,也 没有越权上告,所以在大名府相安无事。
这也是苏辙与父亲苏洵和哥哥苏轼不同之处。苏轼一到陕 西凤翔就跟上司陈希亮闹矛盾,关系紧张,形如水火。苏洵来 到京城便与王安石、韩琦闹矛盾,写文章批评他们,一下子就 把关系弄得很僵。后来事实证明,苏辙官居副宰相,官职高于 苏洵和苏轼,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天性敦厚。所谓性格决 定命运,不能不说言之有理。苏辙的敦厚,有苏轼《和陶饮酒 二十首》诗为证。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醇至。 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
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
(小冯君:苏辙。归休:回家休息。谢病:托病谢 绝。以次:今?后。)
至此,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同朝为官,同声相应, 了却苏洵多年心愿。虽说他们都是低级官员,苏洵编修礼书, 苏轼编修国史,苏辙做机要秘书,但他们对朝廷任用都满心喜 悦,只是苏洵反对王安石,苏轼反对韩琦,喜中带涩。而苏辙 因为受到韩琦重用,日渐入流,喜上加喜。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