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学校积极心理学则聚焦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心理素质,尤其是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第2版)》探讨了学生希望感、学校感恩、情绪调控、学业自我效能感、学生投入、生活满意度、同伴关系、心理韧性等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及发展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为我们呈现了积极心理学在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美国等国学校情境中的应用,对推动我国学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适合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迈克尔.J.弗朗(Michael J.Furlong),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咨询、临床与学校心理学系教授。
里奇·吉尔曼(Rich Gilman),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儿科系教授,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科室工作。
E.斯科特,休布纳(E.Scott Huebner),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系学校心理学研究项目教授。
张大均(1954-),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素质和教学心理等研究。
张骞(1982-),男,博士,博士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教育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儿童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心理健康与书法心理等研究。
王金良(1981-),男,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心理韧性和心理素质等研究。
目录
总序
译者序
序言
第一部分 概念基础
第1章 学校积极心理学迈向科学与实践:一个概念框架
第2章 共同生命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合概念
第二部分 个体积极心理财富
第3章 学生希望感的测量与提升
第4章 乐观及其在学校情境中的研究
第5章 学校感恩:对学生和学校的裨益
第6章 学校情境中的移情、亲社会行为与积极发展
第7章 情绪调控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意义
第8章 学业自我效能感
第9章 促进学生的积极动机目标
第10章 成就情绪
第11章 学校创造力:重拾的兴趣和具有前景的新趋势
第12章 学生投入
第13章 生活满意度与学校教育
第三部分 情境教育因素与资源
第14章 再探学校心流:培养参与型学习者与最佳学习环境
第15章 青少年参与课外活动对其发展的影响
第16章 学生正念的培养
第17章 同伴关系与学校的积极适应
第18章 班级图谱咨询:将评价融入课堂以促进积极环境
第19章 通过社交情感学习建立学校心理韧性
第20章 学校氛围的定义、测量及应用
第21章 让学生参与学校氛围提升:一项学生建言策略
第22章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纪律
第23章 理解和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学校满意度
第24章 促进青年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学校干预的创新传播模式
第四部分 基于学校的国际化视野
第25章 积极教育:澳大利亚视角
第26章 增强青少年幸福感——英国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干预
第27章 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学校的应用
第28章 情绪智力:基于意大利学校的研究与实践
第29章 学生的希望感:葡萄牙学校情境中的希望理论、测量及应用
第30章 美国学校积极心理干预:内化与外化问题的公共卫生学方法取向
第五部分 观点
第31章 学校积极心理学:好想法永远不够
精彩书摘
《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第2版)》:
附加的支持系统和服务
虽然相比其他成分而言,这一成分更不受重视,但人们也意识到其他成分并不总是足以有效预防和纠正行为问题及发展自律。因此,额外的支持和服务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对那些有严重或长期行为问题的学生。这包括在指定服务和选择水平上的预防和干预,如个人和小团体辅导、SEL课程的追加教学、额外的社会技能或愤怒情绪管理的训练、心理健康专家的教师咨询、危机干预及对家长的支持(行为问题预防研究组,2011)。它们是积极的吗
在这一节中,我们针对之前呈现的四个模型和方法提供一个简短的评价,回答“它们是积极的吗?”这个问题。显然,它们每一个都是积极的,并且自身呈现也是积极的,从积极等同的狭义视角来看,强调使用惩罚的替代品而不是使用惩罚(特别是暂停),重视预防优于矫正并努力创设安全的学校情境。在积极心理学框架中,这些标准不足以认为一门课程是真正积极的。相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评判积极,一门课程必须与前文提到的学校纪律的积极心理学指导的核心原则相一致。在这里重复这些原则以评价每个模型或方法的范围是否与它们一致。
积极课堂纪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性格优势和自律美德
在许多学校中,最普遍使用的学校纪律的技术和策略并没有用于发展性格优势和自律,而是用于获得情境性顺从。这样的目标是短期的而且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成人的管理和纠正学生的行为来实现。自信纪律和SWPBIS的目的即为此。Canter清晰地解释了自信纪律的目的,即为教师提供行为技术以管理或控制学生的行为。SWPBIS方法关于这个主要目标的解释则不太清楚。除了预防问题外,它的历史根源清晰表明了积极行为支持技术用于管理和控制有严重行为问题的个人行为,尤其是那些有缺陷的人(BearetaL,等发表;Dun-lap,Sailor,Homner,&Sugai;,2009)。值得肯定的是,在许多SWPBIS项目中,责任和尊重在行为期望之中,但在考察实际教授的东西时,这些期望往往转化为符合成年人的预期和规定的行为,这一点变得更加清晰(Bear,2010;Beareta1.,待发表)。因此,在自信纪律和SWPBIS中,依从性尤其是情境依从性才是主要目的,而非自律。
相比自信纪律和SWPBIS,积极纪律和SEL更强调发展自律,从而与积极心理学更趋一致。然而,尽管积极纪律旨在培养自律,但该模型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未能给教育工作者提供足够的理解和指导。该计划的目标过于雄心勃勃,并且缺乏理论和研究来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培养自律的目的。例如:积极纪律没有引用对儿童认知和情感的研究来支持其培养自律的建议技术。与此相反,SEL方法清晰表明了其目标和实现它们的技术,包括教授学生的性格优势及与自律相关美德的实证技术。
除了发展性格优势与道德,课程应帮助儿童满足三种基本需求:自主性需求、归属感需求、能力需求
尽管积极纪律和SEL意识到了自主性需求、归属感需求和能力需求极其重要,但是自信纪律和SWPBIS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自主性和归属感方面。在自信纪律和SWPBIS方面,与自主、归属感和能力相关联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很少受到的关注。虽然自信纪律和SWPBIS对这些领域不太关注,但是积极纪律十分强调自尊在学生行为中的作用。这看起来是建议教育者不使用惩罚和奖励,因为它们会伤害自尊。这些建议很明显与巧妙并明智运用惩罚与奖励的效用研究相互矛盾(见Bear,2010,研究回顾)。另外,学校纪律项目(如积极纪律)首要关注的是个人幸福感可能促进自尊,但不太可能促进自律。当学生出现行为不当时,他们可能会非常愉悦(尤其当他们没有被抓获)。尽管自尊和幸福感在他们的个人权利中非常重要,但没有足够的研究支持幸福感和积极自尊有利于预防行为问题这个观点,因此这应成为学校纪律的首要关注点(Manning,Bear,&Minke;,2006)。
……
前言/序言
理解和鼓励青少年在学习中成为积极参与者的因素非常关键。积极心理学是一面镜子,它可用来反映促进学生力量感和积极参与完成学业的相关因素。在这一开创性手册的第2版中,编者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汇集到一起,归纳出主要问题,并从卓越的贡献者那里吸纳了大量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本手册主要探讨了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和机构设置对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业成就和健康的社会情绪的影响,以及在学校环境中领导、教师和学生如何积极有效地沟通与联系、怎样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及发展服务设施用于支持学校教育和学生健康发展等主题。这一版除提供了长期需要的经典内容及新近增长的内容外,还在新增加的13章中,融入了学校积极心理学国际化应用的最新关注点及相关研究成果。
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