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

电路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艳红 主编 编
图书标签:
  • 电路实验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实验教学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实践教学
  • 模拟电路
  • 电子工程
  • 大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87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11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字数: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路实验是电类专业和电气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书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依据教育部关于工程教育的新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分4部分:第1部分为基础知识,包括电工电子元器件、常用仪器和仪表、测量技术和安全用电常识等内容;第2部分为实验,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第3部分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软件介绍、电路设计及仿真实验等内容;第4部分为实验设备介绍,包括实验平台、信号源、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介绍和操作说明。

作者简介

姜艳红,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师,主要负责电路实验和电子系统仿真实验,实验出版教材3部,2016年获全国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
第1章 电工电子元器件 (2)
1.1 电阻器 (2)
1.2 电容器 (5)
1.3 电感器 (8)
1.4 二极管 (10)
第2章 常用电气测量仪表和仪器 (14)
2.1 电气测量指示仪表 (14)
2.1.1 概述 (14)
2.1.2 磁电系仪表 (19)
2.1.3 万用表 (26)
2.1.4 电磁系仪表 (39)
2.1.5 电动系仪表 (41)
2.1.6 交流毫伏表 (45)
2.2 电气测量仪器 (46)
2.2.1 直流电源 (46)
2.2.2 信号发生器 (48)
2.2.3 示波器 (49)
第3章 测量技术 (52)
3.1 测量概述 (52)
3.2 误差分析 (53)
第4章 安全用电常识 (59)
4.1 触电 (59)
4.2 安全措施 (60)
第二部分 实验 (63)
第5章 实验概述 (64)
5.1 目的和要求 (64)
5.2 预习和总结 (65)
5.3 实验操作 (66)
5.3.1 操作方法 (66)
5.3.2 实验室规则 (67)
5.3.3 安全操作规程 (68)
5.4 故障分析与处理 (69)

第6章 实验项目 (70)
6.1 元件参数测量―直流 (70)
6.2 独立电源外特性及其等效变换 (74)
6.3 受控源 (78)
6.4 直流线性网络 (85)
6.5 万用表设计 (90)
6.6 移相网络 (95)
6.7 谐振电路 (99)
6.8 一阶电路 (105)
6.9 元件参数测量―交流 (110)
6.10 元件参数测量―阻抗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114)
6.11 交流电路 (117)
6.12 三相电路 (121)
6.13 二端口网络 (126)
6.14 二阶电路 (138)
6.15 单相变压器 (141)
第7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148)
7.1 软件介绍 (148)
7.2 虚拟仪器设备 (149)
7.3 电路图绘制 (164)
7.4 仿真分析 (166)
第8章 SBL-1型电路实验平台 (170)
8.1 主要性能指标 (170)
8.2 面板介绍 (170)
8.3 使用方法 (171)
8.4 注意事项 (173)
第9章 SX2172型交流毫伏表 (174)
9.1 主要性能指标 (174)
9.2 面板介绍 (174)
9.3 使用方法 (176)
9.4 注意事项 (176)
第10章 SG1005P型数字合成信号发生器 (177)
10.1 主要性能指标 (177)
10.2 面板介绍 (179)
10.3 使用方法 (180)
10.4 注意事项 (185)
第11章 YB4320G型双踪示波器 (186)
11.1 主要性能指标 (186)
11.2 面板介绍 (186)
11.3 使用方法 (191)
11.4 注意事项 (198)
参考文献 (200)

前言/序言

电路实验是电类的专业基础性实践教学课程之一,是工科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电气及生物医学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电子科学爱好者学习和掌握电路相关知识、电路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书在内容安排方面侧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的介绍,使读者在掌握电路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本书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有利的基础;同时,通过本书中的一些实验项目的锻炼,能够掌握一些电工测量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后处理的正确方法,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具备电路综合设计的能力。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在高等院校中大力强调工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对电路实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的实验教学内容既与理论课内容紧密配合,又与工程实际、知识综合运用相结合,力求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本书以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思想,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注重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加大学生动脑思考设计实验内容的比例,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内容多为综合型实验,是设计型实验内容和基础理论验证型实验内容的紧密结合。

基础理论验证型实验部分中,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电路理论中的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应用,掌握实验的操作规程和各类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设计型实验是在基础理论验证型实验内容上的提升,要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数据分析、电路设计、实验研究等环节,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实验教材使用时,各校可以根据实验学时的具体情况,在一个实验时间段内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何种实验内容,充分做到既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能保证每次实验内容的多样性,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实验内容,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完成实验教学培养目标。

本书对仿真软件Multisim 14.0进行了初步介绍。这是一款当前极为流行的电路教学和电子系统设计软件,可以提供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和广大电子爱好者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练习。这种练习不拘泥于实验场所和时间,虚拟环境中的所有硬件条件甚至比实际实验室更完善,非常方便有效。

本书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包括电工电子元器件、常用电气测量仪表和仪器、测量技术和安全用电常识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实验,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第三部分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软件介绍、电路设计及仿真方法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实验设备介绍,包括实验平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介绍和操作说明。

本书由大连理工大学姜艳红、王开宇主编,第一部分由姜艳红、王开宇、孙鹏参与编写,第二部分由姜艳红、邸新、孙鹏、陈景参与编写,第三部分由姜艳红、崔承毅、马驰参与编写,第四部分由姜艳红、王开宇、邸新参与编写,全书由姜艳红统稿。

金明录、董维杰、陈希有三位教授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多方面帮助与指导,编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国内外著作和文献,编者一并表示感谢!再一次衷心感谢所有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关心、支持和帮助过编者的朋友们!

本书的主编及全部参编人员在“电路实验A”和“电路实验B”课程中任教多年并承担相关教学、科研项目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课程素材,希望通过此项工作,为我国电类专业本科教育的相关教材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类、电气信息类及相近专业电路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以供电子科学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人员参考。

关于本书的编写,我们全部参编人员都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力求将多年积累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奉献给读者,但是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2017年6月于大连



《智慧之光:探索电路的奥秘》 内容简介: 《智慧之光:探索电路的奥秘》是一本旨在带领读者走进电的世界,揭示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背后蕴含的深刻原理,并进一步探索它们在复杂电子系统中的奇妙应用的深度科普读物。本书不同于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抽象的电学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图景,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逐步构建起对电路学的完整认知。 本书的起点,是从最基础的电荷说起。我们将一同追溯电荷的起源,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如何运动的。我们会生动地描绘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景象,如同无数微小的信使,在导线构成的网络中传递着信息和能量。紧接着,电压的概念将被引入,它并非一种“力”,而是一种“势能差”,正如水在高处流向低处一般,电荷在电压的驱动下,才能踏上它们的旅程。本书会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水管中的水压,来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电压的本质,以及它在推动电荷流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电阻,作为电路中的另一位重要“玩家”,其作用也将被深入浅出地剖析。我们会探讨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为何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则阻碍电流。电阻就像是电荷流动途中的“摩擦力”,它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将其转化为热量。理解电阻,是理解电路中能量损耗与功率计算的基础。本书会通过对各种电阻器及其应用场景的介绍,让读者明白电阻并非总是“敌人”,有时它更是电路精确工作不可或缺的“伙伴”。 一旦掌握了电荷、电压和电阻这三大基本要素,我们便能开始构建简单的电路。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如开关、灯泡、电池等,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它们如何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回路,让电流得以流动,从而点亮灯泡。我们会逐步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并深入分析这两种电路连接方式在电流、电压和电阻分布上的根本差异。通过对不同电路结构的分析,读者将能理解为何有时将灯泡串联会使得所有灯泡都变暗,而并联则能保证每个灯泡都能获得充足的电力。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对基础定律的深入浅出讲解。例如,欧姆定律,这一电学中最核心的定律之一,将被置于显微镜下进行细致的观察。我们不会止步于简单的公式呈现,而是会深入探究欧姆定律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它如何精确地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线性关系。本书还会通过一系列的设想性实验和实际案例,让读者亲身体验欧姆定律的应用,例如,在已知电压和电阻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出电流的大小,或者在已知电流和电阻的情况下,如何推算出所需的电压。 随着读者对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解日益加深,本书将逐步引入更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这组描述电路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关系的定律,将被清晰地阐述。我们会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定律,解决那些包含多个电压源和电阻的复杂网络。本书将通过分解复杂的电路图,一步步引导读者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计算,从而揭示隐藏在混乱线路中的秩序。 本书还将拓展到交流电的世界。与直流电的单向流动不同,交流电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这使得它在现代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正弦波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频率、周期、幅值等重要参数。本书还会深入探讨电容和电感这两种能够存储和释放电能的元件。电容,就像是一个微型的“蓄电池”,能够储存电荷;而电感,则像是一个“能量守恒器”,在电流变化时产生阻碍。我们将详细分析它们在交流电路中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与电阻共同构成复杂的阻抗。 共振现象,作为电容、电感和电阻在交流电路中相互作用产生的奇妙结果,也将是本书的重要章节。我们将解释为何在特定的频率下,电路的响应会达到最大值,以及这种现象在收音机、滤波器等许多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应用。本书会生动地描绘共振时电路中能量的流动和交换,让读者对这种“协同作用”产生直观的理解。 除了理论知识,本书还将着眼于电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我们将探索传感器是如何将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例如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等。读者将了解到,正是这些微小的传感器,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本书还会介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解释它们是如何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使其能够被进一步处理或输出。从简单的音频放大器到复杂的运算放大器,我们将揭示放大器在通信、控制等领域的核心作用。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数字电路的基础。晶体管,这个被誉为“电子工业的基石”的半导体器件,其开关特性将被详细讲解。我们将介绍逻辑门电路,如AND、OR、NOT门,以及它们如何组合起来构建更复杂的数字逻辑功能。读者将了解到,正是这些简单的逻辑门,构成了计算机、手机等现代数字设备的核心运算单元。本书将通过对二进制数和逻辑运算的介绍,让读者领略数字世界的简洁与强大。 在全书的最后,本书将回归到电路设计的整体思维。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兼顾电路的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本书将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理解单个元件到分析整个系统,最终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智慧之光:探索电路的奥秘》并非一本提供具体实验操作指导的教科书,它更侧重于激发读者对电路学原理的深层理解和浓厚兴趣。书中丰富的图示、贴切的比喻和循序渐进的讲解,将使本书成为任何对电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无论是学生、业余爱好者,还是希望拓展知识边界的专业人士,都能够从中获益匪浅的宝贵读物。通过本书,读者将不仅仅是了解电路,更是能体会到电路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规律,开启探索奇妙电学世界的精彩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失落的文明:玛雅的兴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神秘的文明充满好奇,而玛雅文明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的之一。作者通过考古发现、壁画解读和古代文献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又令人唏材质的文明图景。我惊叹于玛雅人在天文、数学、建筑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尤其是他们精密的历法系统,简直比现代的计算还要准确。书中对奇琴伊察、帕伦克等著名玛雅遗址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些古老城市的辉煌与沧桑。然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玛雅文明突然衰落的原因。作者探讨了气候变化、战争冲突、环境破坏等多种可能性,并且没有给出一个单一的定论,而是强调了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这种对历史谜团的深入挖掘和多角度分析,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玛雅文明,更引发了我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

评分

《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书,怎么说呢,它的篇幅实在太宏伟了,内容之丰富,简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我一开始是被“衰亡”这两个字吸引,以为会是一部充满悲情色彩的史诗,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巨型的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百科全书。作者将罗马从盛世到分裂再到最终瓦解的漫长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详细阐述了帝国晚期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经济困境、军事压力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关于蛮族入侵的部分,比如哥特人的迁徙、汪达尔人的西进,以及这些事件如何一步步蚕食帝国的根基。书中的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候我需要时不时翻回前面的章节,才能理清思绪。但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如何从内部开始腐朽,外部压力又如何乘虚而入。虽然阅读过程充满挑战,但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它让我认识到,任何一个文明的兴衰,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星际穿越:科学解析》这本书,简直是科幻迷和科学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都很喜欢《星际穿越》这部电影,但总觉得很多情节有点过于超现实,难以理解。这本书就像是电影的“幕后花絮”和“科学指南”,作者从物理学家的角度,对电影中的各种科学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黑洞”的章节,书中用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黑洞的视界、奇点等概念,并且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黑洞的形态。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虫洞”的穿越可能性,以及相对论效应在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下的时间膨胀。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五维空间”的讨论,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作者通过类比和数学推理,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公式,但作者总是能用通俗的语言将其化繁为简,并且与电影中的情节紧密结合。读完这本书,我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也对科学探索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量子纠缠与隐形传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对量子力学了解不多,只是觉得它听起来很神秘。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一剖析,就像是在给我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幻故事。比如,书中对“纠缠态”的描述,用两个骰子打比方,一个掷出6,另一个瞬间也一定是6,而且这种联系不受距离影响,简直颠覆了我对空间和因果的认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隐形传态”的章节,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深奥的数学公式,而是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的逻辑,从贝尔不等式的验证到量子密钥分发的实际应用,每一步都让我觉得豁然开朗。虽然其中涉及一些光子、量子比特之类的专业术语,但作者总能恰到好处地给出解释,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跟上节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宇宙的运行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全新认知领域的大门,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未知充满好奇的朋友。

评分

我最近读了《深度学习革命》,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渴望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人量身定做的。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从最基础的神经网络概念讲起,层层递进,直到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算法的讲解,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代码示例,让你亲手去实现,去感受算法的魅力。比如,在讲到卷积神经网络(CNN)时,书中详细解释了卷积层、池化层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有效地提取图像特征。我跟着书中的教程,用Python和TensorFlow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图像识别模型,当模型成功识别出我上传的图片时,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书中还探讨了循环神经网络(RNN)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生成对抗网络(GAN)如何创造出逼真的图像。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数学和编程知识门槛较高,但我发现作者总是能够耐心引导,并且提供了充足的参考资料。这本书让我对AI的底层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