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針灸甲乙經》,全名《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12捲,係晉·皇甫謐編集,成書於魏甘露(256—259)年間。全書主要由《素問》、《靈樞》、《明堂》三部古醫經類集而成。
該書類集《素問》、《靈樞》之論以為諸疾之病因、病機、治則之總括,復采《內經》、《明堂》針灸治療之法以為治,貫通三部中醫經典之理論與實踐於一書,成為第一部係統性針灸學的經典。從隋唐時期以來,針灸學術即以此為基礎,非僅在國內不斷發展,還傳播到鄰近各國,對於針灸學術的發展産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
該書不僅是《素問》、《靈樞》*早傳本,而且還是《黃帝明堂經》惟一完整傳本,對考察古代針灸腧穴的源頭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一、《針灸甲乙經》作者與版本
《隋書·經籍誌》所記“黃帝甲乙經十捲”條下未注明作者,《舊唐書·經籍誌》則注日“皇甫謐撰”。而先於此,初唐時楊上善、楊玄操已明確指齣《甲乙經》一書的編者為皇甫謐。關於《甲乙經》的成書年代,據傳世本序文,當成於魏甘露年間(256—259年)。
宋林億校本《甲乙經》自北宋刊行後,南宋、金、元均未見重刊,現存*早刊本為明萬曆吳勉學校刊《醫學六經》本。此本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收入吳勉學校刊《醫統正脈》叢書中,現存此書多係清代書坊重修本,斷版缺字較多,並可見較多的補版。又有明代藍格抄本,與“六經本”非齣自同一底本,可校補前者脫誤之處頗多,但此本非精抄本,前後體例不一,錯亂、殘缺之處也不少。《四庫全書》本與餘雲岫所引之所謂“嘉靖本”相吻閤,也有一定參考價值。故校勘《甲乙經》一書,當以“六經本”為底本,以“明抄本”作主校本,以“四庫本”作參校本。至於所謂“抄正統本”者,問題很多,作僞充古之跡顯然,不宜再作為校勘《甲乙經》的依據。
該書前六捲主要論述髒腑、陰陽、氣血、經脈、腧穴、診法、刺法刺禁等,相當於基礎理論,可視為全書的總論,其中捲三“腧穴”輯自《明堂》,其他各篇多輯自《素問》、《靈樞》;後6捲則以病證為綱,論述各科諸疾的針灸治療,可視為全書的各論部分。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之一
精神五髒第一
五髒變腧第二
五髒六腑陰陽錶裏第三
五髒五官第四
五髒大小六腑應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經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氣息周身五十營四時目分漏刻第九
營氣第十
營衛三焦第十一
陰陽清濁精氣津液血脈第十二
津液五剔第十三
奇邪血絡第十四
五色第十互
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不同第十六
捲之二
十二經脈絡脈支彆第一上
十二經脈絡脈支剔第一下
奇經八脈第二
脈度第三
十二經標本第四
經脈根結第五
經筋第六
骨度腸度腸胃所受第七
捲之三
總計六百五十四穴
單四十八穴,雙三百零八穴
共直鼻中發際旁行至頭維凡七穴第一
神庭麯差本神頭維
頭直鼻中入發際一寸循督脈卻行至風府
凡八穴第二
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
強間腦戶風府
頭直夾督脈備一寸五分卻行至玉枕
凡十穴第三
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
頭直目上入發際五分卻行至月鹵空凡十穴第四
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
……
捲之四
捲之五
捲之六
捲之七
捲之八
捲之九
捲之十
捲之十一
捲之十二
穴名索引
前言/序言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閤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纔培養方麵,隻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隻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澱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閤起來,就能培養齣優秀的中醫臨床人纔。
近百餘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嚮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癥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如此失去瞭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齣閤格的中醫臨床人纔。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纔的培養,從國傢社會的需求齣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麵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瞭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製訂好讀書計劃,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性”主要體現在聯係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療效。再者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療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韆例以上,必有上乘學問。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於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於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纔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係,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麵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針灸甲乙經(典藏版)/中醫臨床必讀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