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城市之美:潮州

發現城市之美:潮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肖嶽山 著
圖書標籤:
  • 潮州
  • 城市風光
  • 人文地理
  • 旅行
  • 攝影
  • 嶺南文化
  • 曆史
  • 建築
  • 美食
  • 地方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天齣版社
ISBN:97875507196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7784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41
字數:45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圖文並茂實地走讀潮州,對潮州的自然地理、曆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瞭全景式介紹。是對古城市的輕閱讀。



內容簡介

  對潮州文化進行瞭全景式介紹,按行政區分類介紹瞭自然地理、古建築、古今名人、美食、特産、非遺,是一本瞭解潮州古今脈絡的讀本。



目錄

第一章潮州文化
01古音古韻潮州話/004
02工夫茶裏蘊乾坤/008
03潮州菜,“從頭甜到尾”/010
鼠麯粿和甘筒粿/014
八寶素菜/016
04潮商,中國商幫的傳奇/018
05潮州古城/022
海濱鄒魯/023
韆年潮州,古城十巷/032
十裏牌坊街,悠悠潮州事/052
饒宗頤與頤園/084
06潮州古寨/088
龍湖古寨/090
象埔寨/092
和安寨/094
八角樓寨/096
07潮州古寺/098
開元寺/100
青龍古廟/104
孝禪寺/107
鬆林古寺/109
古大士庵/110
08潮州民俗/112
潮劇/113
潮州鐵枝木偶戲/116
潮州花燈/118
09非遺探秘/120
韆年潮州瓷/121
潮綉,花針綉齣大乾坤/124
抽紗,中西閤璧的藝術/128
潮州金漆木雕/132
潮州麥稈畫/136
手拉硃泥壺/140
潮州瓷闆畫/144
潮州嵌瓷/146
大吳泥塑/150
潮州音樂/154
潮州歌冊/156
潮州剪紙/157
第一章湘橋
01古城的江與湖/160
鳳颱看時雨/161
潮州西湖/164
02齣將入相潮州厝/168
湘子橋下覓牛/169
儒學宮/172
韓文公祠/174
黃尚書府/178
鰐渡鞦風/180
李厝祠/181
鳳凰塔上眺韓江/184
陸秀夫陵園/187
外江梨園公所/190
許駙馬府/192
卓府/196
03做菜如綉花/198
百年小吃鬍榮泉/199
潮州牛肉/204
潮州人的傢宴/206
古城私房菜/210
第一章潮安
01高山齣秀水/214
鳳凰天池/215
桑浦山/216
02百年石亭韆歲祠/218
韓江急水三元塔/219
從熙公祠的石雕藝術/220
丁宦大宗祠/222
薛侃與宗山書院坊/224
急公好義坊/226
郭隴磚瓦窯群/228
萬裏橋,潮州第一橋/229
武狀元府,光耀孚中寨/230
洪氏傢廟,名賢手筆/232
纘美樓/234
順德居的南洋風/236
甘露寺——摩崖石刻的世界/238
03鳳凰單叢茶/240
04潮安人的雅食/242
全筍宴,一筍吃齣百味/243
鳳凰浮豆乾/245
05狀元宰相齣潮安/246
林大欽/247
王大寶/252
薛侃/256
第二章楓溪
楓溪窯的滄桑沉浮/260
水月庵/262
詹厝村——潮彩之鄉,“殼王”故裏/264
斯達高——創新是對潮彩最好的傳承/268
第一章饒平
01依山傍海第一縣/276
“粵東一璧”——石壁山/277
大埕灣/280
02烽火禪儒僑眷居/282
“粵東第一城”——大埕所城/283
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286
饒平的寺廟/289
琴峰書院/298
南北聳峙,饒平雙塔/299
風吹嶺石刻群/302
九十九個門,美祖傢塾/303
名賢餘氏傢廟/306
紅色的全德學校/309
03饒平客傢土樓群/310
04饒平曆史名人/320
亂世尚書黃錦/321
中國性學第一人——張競生/322
僑領張永福/324
05饒平老味道/328
高堂菜脯/328
寶鬥餅/329
06民俗藝術/330
饒平布馬舞/331
彩青藝術/332

精彩書摘

  韆年潮州,古城十巷
  潮州人以蓋房子講究而齣名,從風水堪輿、破土動工、安門上梁、落成謝土到入夥居住,每個環節都有特彆的風俗習慣。民居是最能反映人文特徵的建築,說它是記憶民俗的“存儲器”是最恰當不過的。粵東閩南一帶自古流傳著一句俗語:“潮州厝,皇宮起。”瀕海的潮州,常年有颱風之患。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民居是不允許像皇宮那樣采用“硬山頂”以上的高貴建築形式,屋頂連抹灰壓脊都不敢,隻能采用瓦片以陰陽蓋的形式來擋風遮雨。直到北宋,英宗將大女兒德安公主嫁給潮州的許玨,在古城北門以宮殿式的“硬山頂”建瞭一座富麗堂皇的“許駙馬府”,這是潮州厝最早的“皇宮起”,但平民仍不能隨便僭越。南宋禮部尚書王大寶受高宗重用,又與孝宗過從甚密,大寶嚮孝宗上奏閩粵久受風災之苦,請求準予潮州民居抹灰壓脊,效仿皇宮最低檔次“硬山頂”建築。此後,潮州世傢大族爭相興建宮殿式庭院,平民百姓建房也抹灰壓脊。宋朝以後,潮州居民念念不忘世傢大族的身份,傳承瞭古代仕族重視門第的傳統,宮殿式府第衍生齣堪比京都帝王府的潮州厝。以祠堂為中心,中心軸上依次是從厝巷和後包巷,這種體現宗法禮製的府第,融血緣宗親和建築布局於一體,造就瞭潮州人重宗法、重鄉親、重傢庭的傳統倫理觀,以及富於凝聚力又勇於開拓的性格。也隻有相對地偏一隅的潮州,纔得以把宗法根深蒂固地保留下來,從而齣現瞭“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傢”的普遍現象。潮州古民居素來享有很高的聲譽,潮州古城是其聚集之地,這裏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潮州傳統民居建築群,在構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竈義興甲,傢石辜鄭庵”老街巷,隨處可見明清風格的舊居老宅。星移鬥轉,人事皆非,然而古城十巷仍以其悠久而氤氳的韻味,錶達著潮州人的思想觀念與審美意識。中西閤璧的建築裏,也依然透射齣濃厚的儒雅之氣,即使是海外歸來的潮州人,尚文重教的傳統還是滲透在骨子裏,眼界已然開闊,但根還是要留住。潮州十大巷古時屬仁賢坊,過去潮州古城分為七坊,行政上相當於現在的街道辦事處,以大街(太平路)為主軸綫,東西各分布三坊,其中以大街西畔南段的仁賢坊尤為著名。因為古城又有“東財西丁,北貴南富”之說,所以此十大巷又屬於古城的“南富區”。十大巷由開元寺往南依次排開,相互平行,東通太平路,西達下西平路,巷長皆約為三百米,雲集瞭眾多潮州先賢的故居。
  ……

前言/序言

  建城逾一韆六百年的潮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重鎮,也是天下潮州人的精神傢園。公元690年,隋文帝撤郡設州,本屬循州之義安郡,因地臨南海,取意“潮水往復”,名曰“潮州”,潮州一名就此誕生,並沿用一韆四百年之久。潮州人是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群,生活在中國內地和港澳颱的潮州人約有一韆萬,而世界各地的潮裔華人也有一韆萬,正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在海外華人中,差不多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潮州人。
  潮州人因擅長做生意,躋身中國傳統社會三大商幫之一。在晉商、徽商衰落的時候,潮商卻成為華人社會最有財富的族群,被認為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會賺錢的經商人群。潮州,本是一個“國角省尾”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何孕育齣這樣的傳奇?潮州人的鄉土認同感與抱團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一種因地製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生活在大海邊的潮州人,從海洋那裏學會瞭謀生技能,也形成獨特的海洋文化。長期與風浪搏鬥需要閤作精神,造成潮州人固守這樣一種傳統:在傢鄉,同族的人一起祭祖拜神,互相接濟提攜;在外地,又有“天下潮人一傢親”之說。潮州人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首先想到的是投靠親友,即便非親非故,隻要是說潮州話的,也自然會得到幫助。共同的血緣、地緣聯係著海內外潮人,他們閤作求存而不曾失去自己的根。
  一韆多年的曆史積澱,造就瞭極其燦爛的潮文化,點石文化傳媒組織瞭精乾團隊,通過走訪大量潮州民間藝人、深入潮州古城和古村落、實地采集文化遺存,創作成《發現城市之美·潮州》一書,文化是土壤,不同的地域孕育瞭不同的人格。形成潮文化的是一種怎樣的土壤?通過《發現城市之美·潮州》,相信讀者不難得齣答案。


潮汕風華:在潮州,遇見那些不曾言說的美 想象一下,當您翻開一頁又一頁,並不是要閱讀關於某個城市如教科書般的介紹,而是一場身臨其境的探索,一次與曆史、文化、人情溫暖的對話。我們並非要為您呈上一份詳盡的潮州地圖,也不是要羅列您能在任何旅遊指南上找到的景點名錄。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老友,悄悄地在您耳邊訴說著潮州這座古城的魂魄,引領您穿梭於那些被時光打磨得溫潤的故事裏。 它關乎的是一種“發現”。發現那些隱藏在尋常巷陌中的韻味,發現那些深埋在街頭巷尾的溫情,發現那些在歲月流轉中愈發顯現的獨特之美。這不是一個關於“景點”的集閤,而是一個關於“感知”的邀約。我們將一同走進潮州,但這不是一次走馬觀花式的打卡,而是沉浸式的體驗,去感受這座城市的心跳,去捕捉它那些不曾被濃墨重彩渲染,卻足以觸動靈魂的細節。 一、 煙火人間,潮汕風味的味蕾記憶 潮州的美,首先是從味蕾開始的。它的味道,是一種流淌在血液裏的鄉愁,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匠心。在這裏,美食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必需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文化符號。 您可能知道潮州菜的精緻,知道它的“色、香、味、形”俱佳,但您是否真正理解過這背後所蘊含的傳承與創新?我們將帶您走進潮州的大街小巷,不是去那些高朋滿座的飯店,而是去那些彌漫著鍋氣的小店,去看看老阿婆如何用最樸素的食材,烹飪齣最動人的味道。 想象一下,在清晨的薄霧中,路過一傢潮汕牛肉火鍋店,爐火正旺,鮮嫩的牛肉在沸騰的牛骨清湯中起舞,那撲鼻而來的鮮香,瞬間喚醒您的食欲。這不是簡單的“吃”,而是一種儀式。從選肉的講究,到刀工的精細,再到蘸料的搭配,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潮汕人對食材的敬畏與對美味的執著。我們將為您揭秘那些隱藏在老店裏的獨傢秘方,講述牛肉火鍋背後,關於“新鮮”的極緻追求,以及它如何成為潮汕人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風景。 再往深處走,您會遇見那碗讓無數遊子魂牽夢繞的——粿條。它不僅僅是米粉,它承載著潮汕人樸實的生活哲學。那順滑的口感,那醇厚的湯底,那搭配的靈魂——炸蒜酥,共同譜寫瞭一麯關於“傢”的味道。我們將帶您品嘗不同地域、不同風味的粿條,去體會它如何融入潮汕人的日常,如何在匆忙的生活中,給予一絲慰藉與溫暖。 而作為潮汕美食的另一張名片——潮式鹵味,更是將“工夫”二字發揮到瞭極緻。從選材到鹵製,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那一鍋陳年老鹵,不僅僅是香料的堆砌,更是時間沉澱下的精華。我們將帶您探訪那些世代經營的老鹵店,聆聽鹵味師傅的傳奇故事,感受他們對傳統工藝的堅守。您會發現,每一塊鹵肉,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曆史,每一口,都充滿著濃鬱的地域風情。 除瞭這些耳熟能詳的美食,我們還會發掘那些藏在潮州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級的美味。例如,那金黃酥脆的鼠麯粿,那鮮甜可口的蠔烙,那清爽解膩的醃麵……每一種小吃,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故事,都代錶著一種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我們將邀請您一同品味這些“舌尖上的潮州”,讓您的味蕾,成為探索這座城市的最佳嚮導。 二、 歲月斑駁,古城風韻的文化印記 潮州,是一座有著深厚曆史底蘊的城市,它的美,藏在那些飽經風霜的古建築裏,藏在那些代代相傳的傳統工藝中,更藏在那些浸潤瞭歲月的故事裏。 當我們談論潮州,不能不提那橫跨韓江的廣濟橋。它不僅僅是一座橋,它是潮州的曆史地標,是人類橋梁史上的奇跡。我們將帶領您,不僅僅是站在橋上欣賞風景,而是去感受它“湘子橋,長又長,十五烷,十六槳”的古老歌謠,去體會它“日日橋,夜夜船”的獨特設計。我們將講述關於李善長、關於韓愈的故事,去感受這座橋如何見證瞭潮州的繁華與變遷,去思考它所蘊含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匠心。 牌坊街,更是潮州古城的靈魂所在。這裏的每一座牌坊,都訴說著一段功勛,一段榮耀,一段曆史。我們將帶您放慢腳步,仔細端詳那些精美的石刻,去解讀牌坊上的文字,去感受每一位被銘記者的故事。這不僅僅是欣賞建築,更是與曆史對話,去理解潮州人對“功名”與“德行”的推崇,去體會這座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價值觀。 韓文公祠,則是另一處繞不開的文化勝地。這裏不僅僅是祭奠韓愈的場所,更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象徵。我們將邀請您走進祠堂,感受那份莊重與肅穆,去瞭解韓愈在潮州留下的政治、文化遺産,去體會他如何為潮州帶來瞭文明的曙光。您會發現,潮州人對韓愈的敬仰,已經超越瞭簡單的曆史人物崇拜,它已經融入瞭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 除瞭這些宏偉的建築,潮州的美,還體現在那些精巧的傳統工藝中。比如,那栩栩如生的潮綉,那色彩斑斕的剪紙,那精緻典雅的木雕……我們將帶您走進潮州的手工藝人傢,去拜訪那些默默堅守傳統的老藝人,去瞭解他們如何將一雙巧手,化腐朽為神奇。您將看到,一塊普通的布料,如何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變成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一根普通的木頭,又如何幻化成栩栩如生的雕塑。這些工藝,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潮州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的體現。 我們還將深入挖掘那些隱藏在民間的故事。關於潮州戲,關於潮州工夫茶,關於那些古老的傳說與習俗。我們將用生動的筆觸,為您描繪齣潮州人民的生活畫捲,去感受他們的熱情好客,去體會他們的勤勞智慧,去領略他們那份深沉而內斂的文化自信。 三、 溫情脈脈,人情潮州的暖心絮語 如果說美食是潮州的味蕾記憶,古跡是潮州的文化印記,那麼,人情,便是潮州最溫暖的靈魂。這座城市的美,最終體現在那些鮮活的生命裏,體現在那些溫暖的互動中。 當您漫步在潮州的街頭,最容易感受到的,便是那份淳樸與熱情。這裏的居民,或許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喧囂,卻有著一顆真誠善良的心。您可能會在迷路時,被熱情的阿姨指引方嚮;您可能會在品嘗美食時,與店傢進行一番有趣的交流;您甚至可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某個孩子天真的笑容所打動。 我們將為您記錄下這些溫暖的瞬間。那些關於鄰裏之間的互助,關於長輩對晚輩的關懷,關於朋友之間的情誼。我們將帶您去感受潮汕人特有的“人情味”,去體會他們如何將“情”字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 或許,我們會遇到一位在路邊擺攤的老伯,他不僅售賣著美味的小吃,更樂於與您分享他的人生故事。或許,我們會偶遇一群正在打著潮州戲的戲班子,他們臉上洋溢著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又或許,我們會走進一戶尋常百姓傢,聽他們講述關於傢庭、關於夢想的樸實願望。 這些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著最動人的力量。它們是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寫照,是構成潮州人文風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將用最真摯的筆觸,去捕捉這些溫情,去傳遞這份感動。 這本書,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城市介紹,而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您,與我們一同走進潮州,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美食、古跡、人情中的獨特之美。我們不販賣概念,隻呈現真實;我們不追求轟動,隻渴望觸動。 在潮州,您可以放下浮躁,慢下腳步,去感受那份久違的寜靜與美好。您可以與這座城市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去聆聽它低語的故事,去體味它內斂的情感。 這本書,將是您探索潮州,遇見潮州,愛上潮州的開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文化的洗禮,一次關於“發現”的溫柔邀約。讓我們一同,在潮州,遇見那些不曾言說的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還沒真正打開《發現城市之美:潮州》,但僅僅是書名就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我總覺得,城市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集閤,更是一個承載著無數故事、情感和記憶的生命體。而“發現城市之美”,這四個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去深入地探索、去細緻地觀察,去感知那些被匆忙的生活所忽略的美好。我腦海裏浮現齣對潮州的種種想象:也許會有關於潮州菜的章節,詳細介紹那些看似簡單卻有著復雜工藝的美味,像是反沙芋頭那酥脆的外殼和軟糯的內餡,又或者是蠔烙那鮮美的滋味,讓我垂涎欲滴。我還會想象,作者是否會描繪齣那些默默堅守傳統技藝的手藝人,比如製作潮綉的老奶奶,她們的一針一綫,都綉滿瞭歲月和匠心。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潮州文化的深度解讀,比如潮劇的唱腔,比如潮汕商幫的崛起,這些都是構成這座城市獨特魅力的重要元素。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以一種更加人文、更加感性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美。

評分

收到《發現城市之美:潮州》這本書,我內心充滿瞭期待,雖然還沒有深入閱讀,但書名本身就足夠引人入勝。我一直對那些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地域風情的城市情有獨鍾,而潮州,在我心中一直是這樣一個地方。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書中或許會描繪齣潮州古城的模樣,那蜿蜒的小巷,那古老的屋簷,那飄蕩著裊裊炊煙的民居,它們共同構成瞭這座城市的獨特肌理。我期待著能從書中瞭解到更多關於潮州的曆史故事,比如那些古老的寺廟和祠堂,它們見證瞭潮州的興衰變遷,又比如那些關於潮汕地區民間信仰和習俗的描寫,它們是構成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麵貌的描繪,他們的勤勞、堅韌、以及對傢庭和故土的深厚情感,這些都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靈魂所在。此外,我也非常期待能夠從書中感受到潮州獨特的藝術魅力,比如潮綉的精美絕倫,潮雕的栩栩如生,它們都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載體。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探尋潮州文化魅力的契機。

評分

《發現城市之美:潮州》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翻閱,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愫。我一直認為,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語言,它通過建築、通過聲音、通過味道、通過人們的錶情,嚮我們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發現城市之美”,這個主題,讓我覺得這本書會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我設想,作者或許會帶領我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發現那些被時間打磨過的痕跡,比如老街巷裏斑駁的牆壁,比如江邊碼頭上古老的燈塔,它們都靜靜地訴說著屬於這座城市的過去。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潮州獨特民俗文化的介紹,比如那些充滿儀式感的節慶活動,比如那些代代相傳的民間傳說,它們構成瞭潮州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時,我也期待能夠從書中品味到潮州的美食文化,那些獨特的食材、烹飪方式和味道,它們是潮州人民生活熱情和智慧的體現。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把鑰匙,它將帶領我打開潮州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之門,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最真實、最動人的“美”。

評分

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翻開細看,但光是書名《發現城市之美:潮州》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我一直對那些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城市充滿瞭好奇,而潮州,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總是與古老的牌坊、精緻的潮綉、以及那獨特的潮汕風味聯係在一起。我設想,這本書定會將我帶入一個充滿故事的旅程,也許會從那些曆經風霜的古建築講起,比如開元寺那肅穆的石塔,比如許駙馬府那精美的木雕,它們沉默地矗立在那裏,訴說著過往的輝煌和歲月的滄桑。作者會不會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牌坊街上人來人往的喧囂,或是韓江邊上那份寜靜的夕陽?我期待著能夠跟隨作者的腳步,穿梭於城市的街巷,感受那種古樸與現代交織的韻味。不僅僅是宏偉的建築,那些隱藏在尋常巷陌中的生活氣息,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市井風情,想必也是書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並呈現齣這些“城市之美”的,是透過鏡頭,還是通過文字,亦或是兩者兼有?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勾勒齣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麵,充滿瞭探索的欲望。

評分

最近剛收到這本《發現城市之美:潮州》,還沒正式靜下心來品讀,但第一眼瞥過的封麵就給瞭我一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封麵上那淡淡的水墨暈染,仿佛勾勒齣瞭潮州特有的那種溫婉而又堅韌的氣質。我一直認為,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生命脈絡,而這本書的名字恰好點明瞭這一點——“發現”。這讓我意識到,它可能並非簡單地羅列景點,而是試圖挖掘齣這座城市不為人知的側麵,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靈魂。我腦海裏閃過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潮汕的英歌舞,那種充滿力量和儀式感的錶演,又或者是有著“東方麥加”之稱的鳳凰洲,那裏承載著怎樣的信仰和故事?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潮州的曆史變遷,從古時的潮州府到如今的現代化城市,這種演變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文化傳承和創新?我尤其期待的是,作者能否將那些抽象的文化符號,比如潮汕方言的獨特魅力,潮汕人的勤勞堅韌,潮汕美食的醇厚滋味,用一種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口品嘗,親耳聆聽。我相信,這本書會是一次深入的對話,與這座城市的對話,與曆史的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