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城市之美:潮州

发现城市之美:潮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岳山 著
图书标签:
  • 潮州
  • 城市风光
  • 人文地理
  • 旅行
  • 摄影
  • 岭南文化
  • 历史
  • 建筑
  • 美食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196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7784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41
字数:4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实地走读潮州,对潮州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全景式介绍。是对古城市的轻阅读。



内容简介

  对潮州文化进行了全景式介绍,按行政区分类介绍了自然地理、古建筑、古今名人、美食、特产、非遗,是一本了解潮州古今脉络的读本。



目录

第一章潮州文化
01古音古韵潮州话/004
02工夫茶里蕴乾坤/008
03潮州菜,“从头甜到尾”/010
鼠曲粿和甘筒粿/014
八宝素菜/016
04潮商,中国商帮的传奇/018
05潮州古城/022
海滨邹鲁/023
千年潮州,古城十巷/032
十里牌坊街,悠悠潮州事/052
饶宗颐与颐园/084
06潮州古寨/088
龙湖古寨/090
象埔寨/092
和安寨/094
八角楼寨/096
07潮州古寺/098
开元寺/100
青龙古庙/104
孝禅寺/107
松林古寺/109
古大士庵/110
08潮州民俗/112
潮剧/113
潮州铁枝木偶戏/116
潮州花灯/118
09非遗探秘/120
千年潮州瓷/121
潮绣,花针绣出大乾坤/124
抽纱,中西合璧的艺术/128
潮州金漆木雕/132
潮州麦秆画/136
手拉朱泥壶/140
潮州瓷板画/144
潮州嵌瓷/146
大吴泥塑/150
潮州音乐/154
潮州歌册/156
潮州剪纸/157
第一章湘桥
01古城的江与湖/160
凤台看时雨/161
潮州西湖/164
02出将入相潮州厝/168
湘子桥下觅牛/169
儒学宫/172
韩文公祠/174
黄尚书府/178
鳄渡秋风/180
李厝祠/181
凤凰塔上眺韩江/184
陆秀夫陵园/187
外江梨园公所/190
许驸马府/192
卓府/196
03做菜如绣花/198
百年小吃胡荣泉/199
潮州牛肉/204
潮州人的家宴/206
古城私房菜/210
第一章潮安
01高山出秀水/214
凤凰天池/215
桑浦山/216
02百年石亭千岁祠/218
韩江急水三元塔/219
从熙公祠的石雕艺术/220
丁宦大宗祠/222
薛侃与宗山书院坊/224
急公好义坊/226
郭陇砖瓦窑群/228
万里桥,潮州第一桥/229
武状元府,光耀孚中寨/230
洪氏家庙,名贤手笔/232
缵美楼/234
顺德居的南洋风/236
甘露寺——摩崖石刻的世界/238
03凤凰单丛茶/240
04潮安人的雅食/242
全笋宴,一笋吃出百味/243
凤凰浮豆干/245
05状元宰相出潮安/246
林大钦/247
王大宝/252
薛侃/256
第二章枫溪
枫溪窑的沧桑沉浮/260
水月庵/262
詹厝村——潮彩之乡,“壳王”故里/264
斯达高——创新是对潮彩最好的传承/268
第一章饶平
01依山傍海第一县/276
“粤东一璧”——石壁山/277
大埕湾/280
02烽火禅儒侨眷居/282
“粤东第一城”——大埕所城/283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286
饶平的寺庙/289
琴峰书院/298
南北耸峙,饶平双塔/299
风吹岭石刻群/302
九十九个门,美祖家塾/303
名贤余氏家庙/306
红色的全德学校/309
03饶平客家土楼群/310
04饶平历史名人/320
乱世尚书黄锦/321
中国性学第一人——张竞生/322
侨领张永福/324
05饶平老味道/328
高堂菜脯/328
宝斗饼/329
06民俗艺术/330
饶平布马舞/331
彩青艺术/332

精彩书摘

  千年潮州,古城十巷
  潮州人以盖房子讲究而出名,从风水堪舆、破土动工、安门上梁、落成谢土到入伙居住,每个环节都有特别的风俗习惯。民居是最能反映人文特征的建筑,说它是记忆民俗的“存储器”是最恰当不过的。粤东闽南一带自古流传着一句俗语:“潮州厝,皇宫起。”濒海的潮州,常年有台风之患。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民居是不允许像皇宫那样采用“硬山顶”以上的高贵建筑形式,屋顶连抹灰压脊都不敢,只能采用瓦片以阴阳盖的形式来挡风遮雨。直到北宋,英宗将大女儿德安公主嫁给潮州的许珏,在古城北门以宫殿式的“硬山顶”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许驸马府”,这是潮州厝最早的“皇宫起”,但平民仍不能随便僭越。南宋礼部尚书王大宝受高宗重用,又与孝宗过从甚密,大宝向孝宗上奏闽粤久受风灾之苦,请求准予潮州民居抹灰压脊,效仿皇宫最低档次“硬山顶”建筑。此后,潮州世家大族争相兴建宫殿式庭院,平民百姓建房也抹灰压脊。宋朝以后,潮州居民念念不忘世家大族的身份,传承了古代仕族重视门第的传统,宫殿式府第衍生出堪比京都帝王府的潮州厝。以祠堂为中心,中心轴上依次是从厝巷和后包巷,这种体现宗法礼制的府第,融血缘宗亲和建筑布局于一体,造就了潮州人重宗法、重乡亲、重家庭的传统伦理观,以及富于凝聚力又勇于开拓的性格。也只有相对地偏一隅的潮州,才得以把宗法根深蒂固地保留下来,从而出现了“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普遍现象。潮州古民居素来享有很高的声誉,潮州古城是其聚集之地,这里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潮州传统民居建筑群,在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宅。星移斗转,人事皆非,然而古城十巷仍以其悠久而氤氲的韵味,表达着潮州人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中西合璧的建筑里,也依然透射出浓厚的儒雅之气,即使是海外归来的潮州人,尚文重教的传统还是渗透在骨子里,眼界已然开阔,但根还是要留住。潮州十大巷古时属仁贤坊,过去潮州古城分为七坊,行政上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以大街(太平路)为主轴线,东西各分布三坊,其中以大街西畔南段的仁贤坊尤为著名。因为古城又有“东财西丁,北贵南富”之说,所以此十大巷又属于古城的“南富区”。十大巷由开元寺往南依次排开,相互平行,东通太平路,西达下西平路,巷长皆约为三百米,云集了众多潮州先贤的故居。
  ……

前言/序言

  建城逾一千六百年的潮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也是天下潮州人的精神家园。公元690年,隋文帝撤郡设州,本属循州之义安郡,因地临南海,取意“潮水往复”,名曰“潮州”,潮州一名就此诞生,并沿用一千四百年之久。潮州人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群,生活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台的潮州人约有一千万,而世界各地的潮裔华人也有一千万,正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在海外华人中,差不多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潮州人。
  潮州人因擅长做生意,跻身中国传统社会三大商帮之一。在晋商、徽商衰落的时候,潮商却成为华人社会最有财富的族群,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潮州,本是一个“国角省尾”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何孕育出这样的传奇?潮州人的乡土认同感与抱团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生活在大海边的潮州人,从海洋那里学会了谋生技能,也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长期与风浪搏斗需要合作精神,造成潮州人固守这样一种传统:在家乡,同族的人一起祭祖拜神,互相接济提携;在外地,又有“天下潮人一家亲”之说。潮州人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首先想到的是投靠亲友,即便非亲非故,只要是说潮州话的,也自然会得到帮助。共同的血缘、地缘联系着海内外潮人,他们合作求存而不曾失去自己的根。
  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极其灿烂的潮文化,点石文化传媒组织了精干团队,通过走访大量潮州民间艺人、深入潮州古城和古村落、实地采集文化遗存,创作成《发现城市之美·潮州》一书,文化是土壤,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人格。形成潮文化的是一种怎样的土壤?通过《发现城市之美·潮州》,相信读者不难得出答案。


潮汕风华:在潮州,遇见那些不曾言说的美 想象一下,当您翻开一页又一页,并不是要阅读关于某个城市如教科书般的介绍,而是一场身临其境的探索,一次与历史、文化、人情温暖的对话。我们并非要为您呈上一份详尽的潮州地图,也不是要罗列您能在任何旅游指南上找到的景点名录。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友,悄悄地在您耳边诉说着潮州这座古城的魂魄,引领您穿梭于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故事里。 它关乎的是一种“发现”。发现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中的韵味,发现那些深埋在街头巷尾的温情,发现那些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显现的独特之美。这不是一个关于“景点”的集合,而是一个关于“感知”的邀约。我们将一同走进潮州,但这不是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是沉浸式的体验,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心跳,去捕捉它那些不曾被浓墨重彩渲染,却足以触动灵魂的细节。 一、 烟火人间,潮汕风味的味蕾记忆 潮州的美,首先是从味蕾开始的。它的味道,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乡愁,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匠心。在这里,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必需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符号。 您可能知道潮州菜的精致,知道它的“色、香、味、形”俱佳,但您是否真正理解过这背后所蕴含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将带您走进潮州的大街小巷,不是去那些高朋满座的饭店,而是去那些弥漫着锅气的小店,去看看老阿婆如何用最朴素的食材,烹饪出最动人的味道。 想象一下,在清晨的薄雾中,路过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炉火正旺,鲜嫩的牛肉在沸腾的牛骨清汤中起舞,那扑鼻而来的鲜香,瞬间唤醒您的食欲。这不是简单的“吃”,而是一种仪式。从选肉的讲究,到刀工的精细,再到蘸料的搭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潮汕人对食材的敬畏与对美味的执着。我们将为您揭秘那些隐藏在老店里的独家秘方,讲述牛肉火锅背后,关于“新鲜”的极致追求,以及它如何成为潮汕人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再往深处走,您会遇见那碗让无数游子魂牵梦绕的——粿条。它不仅仅是米粉,它承载着潮汕人朴实的生活哲学。那顺滑的口感,那醇厚的汤底,那搭配的灵魂——炸蒜酥,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家”的味道。我们将带您品尝不同地域、不同风味的粿条,去体会它如何融入潮汕人的日常,如何在匆忙的生活中,给予一丝慰藉与温暖。 而作为潮汕美食的另一张名片——潮式卤味,更是将“工夫”二字发挥到了极致。从选材到卤制,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那一锅陈年老卤,不仅仅是香料的堆砌,更是时间沉淀下的精华。我们将带您探访那些世代经营的老卤店,聆听卤味师傅的传奇故事,感受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您会发现,每一块卤肉,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每一口,都充满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美食,我们还会发掘那些藏在潮州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的美味。例如,那金黄酥脆的鼠曲粿,那鲜甜可口的蚝烙,那清爽解腻的腌面……每一种小吃,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都代表着一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我们将邀请您一同品味这些“舌尖上的潮州”,让您的味蕾,成为探索这座城市的最佳向导。 二、 岁月斑驳,古城风韵的文化印记 潮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它的美,藏在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建筑里,藏在那些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中,更藏在那些浸润了岁月的故事里。 当我们谈论潮州,不能不提那横跨韩江的广济桥。它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是潮州的历史地标,是人类桥梁史上的奇迹。我们将带领您,不仅仅是站在桥上欣赏风景,而是去感受它“湘子桥,长又长,十五烷,十六桨”的古老歌谣,去体会它“日日桥,夜夜船”的独特设计。我们将讲述关于李善长、关于韩愈的故事,去感受这座桥如何见证了潮州的繁华与变迁,去思考它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匠心。 牌坊街,更是潮州古城的灵魂所在。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诉说着一段功勋,一段荣耀,一段历史。我们将带您放慢脚步,仔细端详那些精美的石刻,去解读牌坊上的文字,去感受每一位被铭记者的故事。这不仅仅是欣赏建筑,更是与历史对话,去理解潮州人对“功名”与“德行”的推崇,去体会这座城市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观。 韩文公祠,则是另一处绕不开的文化胜地。这里不仅仅是祭奠韩愈的场所,更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将邀请您走进祠堂,感受那份庄重与肃穆,去了解韩愈在潮州留下的政治、文化遗产,去体会他如何为潮州带来了文明的曙光。您会发现,潮州人对韩愈的敬仰,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历史人物崇拜,它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除了这些宏伟的建筑,潮州的美,还体现在那些精巧的传统工艺中。比如,那栩栩如生的潮绣,那色彩斑斓的剪纸,那精致典雅的木雕……我们将带您走进潮州的手工艺人家,去拜访那些默默坚守传统的老艺人,去了解他们如何将一双巧手,化腐朽为神奇。您将看到,一块普通的布料,如何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变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一根普通的木头,又如何幻化成栩栩如生的雕塑。这些工艺,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潮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的体现。 我们还将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故事。关于潮州戏,关于潮州工夫茶,关于那些古老的传说与习俗。我们将用生动的笔触,为您描绘出潮州人民的生活画卷,去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去体会他们的勤劳智慧,去领略他们那份深沉而内敛的文化自信。 三、 温情脉脉,人情潮州的暖心絮语 如果说美食是潮州的味蕾记忆,古迹是潮州的文化印记,那么,人情,便是潮州最温暖的灵魂。这座城市的美,最终体现在那些鲜活的生命里,体现在那些温暖的互动中。 当您漫步在潮州的街头,最容易感受到的,便是那份淳朴与热情。这里的居民,或许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您可能会在迷路时,被热情的阿姨指引方向;您可能会在品尝美食时,与店家进行一番有趣的交流;您甚至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某个孩子天真的笑容所打动。 我们将为您记录下这些温暖的瞬间。那些关于邻里之间的互助,关于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关于朋友之间的情谊。我们将带您去感受潮汕人特有的“人情味”,去体会他们如何将“情”字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或许,我们会遇到一位在路边摆摊的老伯,他不仅售卖着美味的小吃,更乐于与您分享他的人生故事。或许,我们会偶遇一群正在打着潮州戏的戏班子,他们脸上洋溢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又或许,我们会走进一户寻常百姓家,听他们讲述关于家庭、关于梦想的朴实愿望。 这些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最动人的力量。它们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写照,是构成潮州人文风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将用最真挚的笔触,去捕捉这些温情,去传递这份感动。 这本书,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城市介绍,而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您,与我们一同走进潮州,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美食、古迹、人情中的独特之美。我们不贩卖概念,只呈现真实;我们不追求轰动,只渴望触动。 在潮州,您可以放下浮躁,慢下脚步,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您可以与这座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去聆听它低语的故事,去体味它内敛的情感。 这本书,将是您探索潮州,遇见潮州,爱上潮州的开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文化的洗礼,一次关于“发现”的温柔邀约。让我们一同,在潮州,遇见那些不曾言说的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还没真正打开《发现城市之美:潮州》,但仅仅是书名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总觉得,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情感和记忆的生命体。而“发现城市之美”,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我去深入地探索、去细致地观察,去感知那些被匆忙的生活所忽略的美好。我脑海里浮现出对潮州的种种想象:也许会有关于潮州菜的章节,详细介绍那些看似简单却有着复杂工艺的美味,像是反沙芋头那酥脆的外壳和软糯的内馅,又或者是蚝烙那鲜美的滋味,让我垂涎欲滴。我还会想象,作者是否会描绘出那些默默坚守传统技艺的手艺人,比如制作潮绣的老奶奶,她们的一针一线,都绣满了岁月和匠心。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潮州文化的深度解读,比如潮剧的唱腔,比如潮汕商帮的崛起,这些都是构成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元素。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以一种更加人文、更加感性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美。

评分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翻开细看,但光是书名《发现城市之美:潮州》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那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充满了好奇,而潮州,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总是与古老的牌坊、精致的潮绣、以及那独特的潮汕风味联系在一起。我设想,这本书定会将我带入一个充满故事的旅程,也许会从那些历经风霜的古建筑讲起,比如开元寺那肃穆的石塔,比如许驸马府那精美的木雕,它们沉默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过往的辉煌和岁月的沧桑。作者会不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牌坊街上人来人往的喧嚣,或是韩江边上那份宁静的夕阳?我期待着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穿梭于城市的街巷,感受那种古朴与现代交织的韵味。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中的生活气息,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风情,想必也是书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并呈现出这些“城市之美”的,是透过镜头,还是通过文字,亦或是两者兼有?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收到《发现城市之美:潮州》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期待,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书名本身就足够引人入胜。我一直对那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地域风情的城市情有独钟,而潮州,在我心中一直是这样一个地方。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书中或许会描绘出潮州古城的模样,那蜿蜒的小巷,那古老的屋檐,那飘荡着袅袅炊烟的民居,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肌理。我期待着能从书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潮州的历史故事,比如那些古老的寺庙和祠堂,它们见证了潮州的兴衰变迁,又比如那些关于潮汕地区民间信仰和习俗的描写,它们是构成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有关于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描绘,他们的勤劳、坚韧、以及对家庭和故土的深厚情感,这些都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灵魂所在。此外,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从书中感受到潮州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潮绣的精美绝伦,潮雕的栩栩如生,它们都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探寻潮州文化魅力的契机。

评分

《发现城市之美:潮州》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它通过建筑、通过声音、通过味道、通过人们的表情,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发现城市之美”,这个主题,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我设想,作者或许会带领我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发现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痕迹,比如老街巷里斑驳的墙壁,比如江边码头上古老的灯塔,它们都静静地诉说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过去。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关于潮州独特民俗文化的介绍,比如那些充满仪式感的节庆活动,比如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它们构成了潮州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也期待能够从书中品味到潮州的美食文化,那些独特的食材、烹饪方式和味道,它们是潮州人民生活热情和智慧的体现。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把钥匙,它将带领我打开潮州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之门,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最真实、最动人的“美”。

评分

最近刚收到这本《发现城市之美:潮州》,还没正式静下心来品读,但第一眼瞥过的封面就给了我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封面上那淡淡的水墨晕染,仿佛勾勒出了潮州特有的那种温婉而又坚韧的气质。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生命脉络,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明了这一点——“发现”。这让我意识到,它可能并非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试图挖掘出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侧面,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灵魂。我脑海里闪过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潮汕的英歌舞,那种充满力量和仪式感的表演,又或者是有着“东方麦加”之称的凤凰洲,那里承载着怎样的信仰和故事?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潮州的历史变迁,从古时的潮州府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这种演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我尤其期待的是,作者能否将那些抽象的文化符号,比如潮汕方言的独特魅力,潮汕人的勤劳坚韧,潮汕美食的醇厚滋味,用一种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口品尝,亲耳聆听。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次深入的对话,与这座城市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