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北京大學與國傢開發銀行強強聯手,以紮實的研究為基礎,全麵破解全球治理格局變動下的國際競爭與閤作現狀,深入探索中國進一步崛起所麵臨的挑戰、機遇和實現途徑。
通過藉鑒以往全球發展曆史,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經濟閤作,著眼於為全球經濟治理輸齣公共産品,構建以我國經濟為樞紐平颱,有效連接發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全球價值雙環流體係,提齣“一帶一路”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經濟閤作平颱。這標誌著中國逐步邁入瞭主動推動全球經濟閤作和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時期,也體現瞭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與地位。
《全球治理:國際競爭與閤作》既可作為高校相關課程的通識教材,也可用於學者和對此議題感興趣的讀者的研究文獻,更是參與國際閤作、競爭的實踐者的重要參考。
內容簡介
《全球治理:國際競爭與閤作》以全球治理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從中國全球治理現狀和所麵臨的現實問題齣發,提齣瞭海外密切閤作區域是實現大國崛起的條件,通過構建以中國為全球經濟樞紐點的全球價值雙環流體係,強化中國與亞非拉的經濟聯係,以經濟促政治,破除“二元化”的睏境。
《全球治理:國際競爭與閤作》包括三個部分:一篇分析瞭全球治理格局的變動和中國全球治理的現狀;第二篇至第五篇針對中國崛起麵臨的“二元化”格局的挑戰,探討瞭建立“海外密切閤作區”以弱化“二元化”格局的途徑;第六篇至第八篇分析瞭中國崛起過程中還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包括發展模式的轉變,中國議程的設定以及要素配置的問題。
作者簡介
劉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政治經濟學中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製度經濟學中的轉軌經濟理論、發展經濟學中的産業結構演變、轉型經濟中的産權問題。曾獲全國首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鬍繩奬),第六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教育部教學成果一等奬等奬項。入選“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人纔,教育部首批“跨世紀人纔”, 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張輝,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成果集中於産業經濟和經濟地理等方麵,在全球價值鏈、産業結構、國傢創新體係、産業集群等方麵有一定研究。兼任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第二屆經貿政策谘詢委員會專傢工作組“全球價值鏈專傢”。曾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論文)、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一等奬等奬項。
目錄
目錄
第一篇全球治理機製研究
第一章全球治理的概念、主要理論及大國經驗
第一節全球治理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節全球治理的主要理論
第三節全球治理的大國經驗與教訓
第二章中國的全球治理:現狀、挑戰與策略
第一節中國全球治理的實踐與現狀
第二節中國進一步崛起之睏
第三節中國未來全球治理的策略建議
第二篇二元化國際秩序對中國中長期發展的挑戰
第三章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增長及國際地位變化
第一節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情況比較
第二節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增長
第三節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傢經濟發展情況的比較
第四章中國對外經貿閤作中的“二元化”現象及其對策
第一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經貿閤作的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節對外經貿閤作中“二元化”的産生、錶現及應對策略
第三節中國對外經貿閤作的“雁陣模式”
第三篇海外密切閤作區域:大國強盛的條件
第五章東亞朝貢體係
第一節東亞朝貢體係的發展曆程
第二節東亞朝貢體係的本質
第六章聯盟戰略以及中國的選擇
第一節聯盟戰略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聯盟戰略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中國聯盟戰略的選擇
第四篇亞非拉的發展:中國未來長期穩定
發展的前提與基礎
第七章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亞非拉業務
第一節民營企業發展亞非拉業務的必要性
第二節金融不對等為推進民營企業發展亞非拉業務
帶來睏境
第三節推進民營企業發展亞非拉業務的策略建議
第四節國傢開發銀行支持民營企業“走齣去”的成功案例
第八章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的發展方嚮研究
第一節中國對非直接投資的研究現狀和理論基礎
第二節中非發展基金的探索
第三節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中國企業對非洲直接投資的策略建議
第五篇撒哈拉以南非洲:現階段較適於發展成為
中國的“密切閤作區域”
第九章我國紡織産業轉型的“非洲戰略”
第一節中國紡織産業的發展
第二節“非洲戰略”可行性分析
第三節現存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第十章中國對非洲能源投資的最優模式研究
——基於中法閤作的視角
第一節中國的對非投資
第二節中法閤作拓展非洲市場
第三節閤作模式探究
第六篇國際經濟體係轉型:中國發展模式
轉換的國際條件
第十一章中國經濟轉型與新常態的國際經濟條件
第一節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世界經濟結構相互依存
第三節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是新常態戰略的外部原因
第四節中國經濟新常態有助於世界經濟結構走嚮平衡
第五節中國經濟新常態需要適宜的國際經濟條件
第十二章中國與南非貿易的模式與理論
第一節中國與南非貿易的發展
第二節中國與南非貿易分析
第三節中南發展貿易的重要性
第七篇中國議程格局的變化
第十三章國際經濟格局變化下的中國資源環境議程建設
第一節中國資源環境議程能力基礎與現狀
第二節中國資源環境議程建設麵臨的總體形勢及主要
著力點
第三節政策建議
第十四章TRIPS與TRIPS�睵LUS下的國際知識産權保護及後發
國傢應對
第一節國際專利保護發展曆史及中國專利保護演進
第二節TRIPS與TRIPS�睵LUS機製及其啓示
第三節TRIPS與TRIPS�睵LUS下發展中國傢(中國)的
應對方案
第八篇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帶一路”願景
第十五章典型發達國傢高速發展階段海外區域戰略的迴顧與
反思及對我國的啓示
第一節近代史上四個世界領導者崛起階段海外發展戰略
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大國崛起階段海外發展戰略的反思
第十六章基於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帶一路”願景
第一節“一帶一路”的曆史淵源
第二節全球經濟格局與“一帶一路”
前言/序言
序 言
2008年,國傢開發銀行與北京大學簽署戰略閤作協議,啓動閤作研究項目。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其研究的一個重要根源在於解決內鑲於當前全球經濟治理秩序下中國經濟結構無法實現有效轉型升級的瓶頸問題。
雙方閤作第一期,主要從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視角即轉軌經濟視角齣發,研究開發性金融的理論和實踐。在加入WTO之初的2000年,我國GDP隻占全球的3.7%,分彆隻占日本的25.7%、美國的12.3%、德國的63.1%、英國的82.6%和法國的90.2%。十年過後,中國GDP總量在2010年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9.2%,達到美國GDP總量的40.4%,超過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分彆是其的109.9%、177.0%、250.8%、228.2%;僅僅又過瞭五年,到2015年,中國GDP總量占全球的比重已升至14.8%,達到美國GDP總量的60.5%,分彆是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263.5%、323.8%、381.4%、448.7%。
這裏麵的發展經驗值得深刻總結和反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開發性金融的支持下,中國興建瞭許多成功的基礎設施,使得自身的硬件實力超前於軟件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從而在加入WTO融入全球分工體係之後,在吸引外商投資時更加具備優勢,能夠平穩地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在開發性金融領域,國傢開發銀行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國內,國開行的投資帶動瞭地方基礎設施的超前發展,有效地推進瞭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在國際業務方麵,國開行的投資與隨後到來的貿易體製改革前後呼應,緊密對接,一方麵幫助中國在全球製造業轉移中實現瞭超常規的發展,另一方麵又對我國重點企業“走齣去”起到瞭至關重要的輔助支撐作用。
然而與國開行的成功實踐相比,其理論性的總結則稍顯遜色。無論是金融學領域還是政治經濟學領域,都尚未構建係統的理論體係以解釋國開行的具體實踐。國開行與北大的一期閤作研究填補瞭這一理論空白。一期成果的主要貢獻,就是明確瞭國開行在轉軌經濟中介於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特殊定位。這一十分獨特的定位,讓國開行具備瞭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讓國開行的實踐對中國經濟産生瞭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本書是國開行與北大閤作項目的二期成果。二期研究是針對中國在未來國際化競爭中如何成功轉型而做的一個前瞻性研究,研究的重點就在於在現有國際經濟治理秩序下如何通過正嚮構造,實現一定範圍內的突圍,形成一定範圍內以我為主的經濟治理秩序,從而實現互惠共贏模式下,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二期閤作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探尋新時期中國開展全球經濟治理、參與全球經濟秩序重構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以及國開行在其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本書的主要貢獻是,嘗試指齣一條在現行全球經濟秩序下的中國突圍轉型之路。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藉鑒日本東亞“雁行理論”,運用“一帶一路”來指導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實踐,形成以中國為樞紐點的全球價值雙環流空間格局,構建由中國在一定空間範圍內正嚮構造閤作共贏秩序的國際經濟體係。20世紀初,日本經濟學傢赤鬆要首次提齣“雁行理論”,指導二戰後的日本經濟獲得瞭巨大成功。在以日本做領頭雁的雁陣中,亞洲“四小龍”是雁身,“五小虎”、中國內地是雁尾。該雁陣持續瞭四十多年,直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纔解體。期間,雁陣不僅助推日本從工業化加速國一躍成為世界一流發達經濟體,而且輻射帶動瞭處於工業化初期的亞洲“四小龍”進入工業化加速階段,成為新興市場和工業化經濟體,那些處於傳統農業社會階段的“五小虎”和中國內地則相繼進入工業時代,並逐步進入工業化加速和後工業化經濟發展階段。
放眼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貿易總量不斷提升,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首先,我國所處的亞洲在全球經濟中所占份額,按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1970年占全球GDP的17.03%,2012年則占31.10%,超過歐洲成為全球經濟第一大洲;其次,中國處於工業化加速關鍵期,需要平衡産業升級換代和産業轉移之間關係;再次,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初見成效,需要為巨額外匯儲備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最後,中國正處於區域大國嚮世界大國轉型期,需要一套適應自身發展的全球治理機製。如何把握曆史機遇,構建“以我為主”的國際經濟“全球價值雙環流體係”,成為中國衝破既有全球經濟秩序、提升全球經濟治理能力的關鍵所在。本書在係統梳理“英美交權”“美蘇爭霸”等重大事件的演進曆程後,認為必須充分尊重國際政治經濟塑造的客觀規律,巧妙運用政治、經濟等“硬實力”和科技、文化等“軟實力”協同發揮作用的內在邏輯,不斷調整社會治理與經濟治理、産業升級與産業轉移、市場開拓與品牌打造、政府引導與市場決定間的平衡關係,逐步形成以中國為樞紐點的全球價值雙環流空間格局。
全球經濟一體化正在進入新階段,發展中經濟體正在逐步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就在世界經濟與全球貿易發生新變化的關鍵時期,保守主義有所抬頭,一股“逆全球化”之風開始蔓延,全球各方麵摩擦不斷,貿易談判受阻,全球經濟放緩,各種衝突矛盾不斷。非洲、中東地區局勢不穩,“東海”“南海”問題,英國脫歐等背離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問題接踵而至,可以看到舊有的全球化模式齣現重大問題。此時的中國也正處於産業升級和産業轉移的關鍵時期,需要降低因全球貿易受阻而造成的負麵影響,開闢齣一條適閤中國自身發展的全球治理模式。結閤對曆史大國海外經濟戰略的迴顧與反思和對周邊經濟體的深度剖析,“一帶一路”願景齣現瞭。“一帶一路”願景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提齣的,戰略思路形成於2013年,完善於2014年,實施於2015年。“一帶一路”發展構想從沿綫國傢間的互聯互通開始,勾畫齣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包括商品流通、貨幣流通、政策和文化溝通等重要元素的新圖景,並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作為當前擴大貿易的實際舉措。“一帶一路”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轉摺關頭,中國積極參與並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的新能量,指齣的新方嚮。
本書在綜閤考察瞭中國與全球主要政治經濟實體的競爭閤作關係後,認為中國主導的全球價值雙環流體係應當將亞非拉地區(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中南美洲)作為潛在的帶動輻射區,全麵深化與上述地區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閤作,確立體係內的主導話語權,繼而擴大在全球範圍的經濟治理影響力。與此同時,在探索以中國為主導的發展中國傢經濟閤作模式中,提齣瞭基於五個戰略協同的“一帶一路”思想構架。
本書的第一篇是關於全球治理機製的研究。本篇首先梳理總結瞭全球治理的概念和主要理論,在時間上將全球治理劃分為三個階段,係統介紹瞭美國、蘇聯(俄羅斯)和日本等國的全球治理實踐,從中總結齣大國全球治理的一般規律和經驗教訓,並運用這些經驗教訓反思中國當前麵臨的進一步崛起睏境,為中國未來的全球治理提齣策略和建議。
第二篇進一步論述瞭當前中國崛起麵臨的外部睏境,主要闡釋瞭如何應對二元化國際秩序對中國中長期發展的挑戰。過去30年間,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份額大幅增加,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但在國際關係方麵,與中國交往的很多國傢在經濟上依賴中國的同時在政治上卻選擇依附其他大國。這種經濟、政治影響力不匹配的“二元化”問題越來越成為中國發展的障礙。本篇藉鑒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的雁陣模式,提齣瞭構建以中國為雁頭的新雁陣模式,通過強化雁頭(中國)與雁身(東盟諸國)、雁尾(非洲、拉美地區發展中國傢)的經濟聯係,以經濟促政治,解決“二元化”問題。
第三篇係統梳理瞭中國海外閤作的曆程。本篇指齣在中外閤作曆史中産生過重大影響的東亞朝貢體係根源於“重農抑商”思想衍生齣的國傢利益觀。隨著農業退齣對國傢財富的主導地位,朝貢體係思想不再適閤指導構建國際關係體係的實踐。在新時期,中國必須通過製定閤理國際聯盟戰略、加強國傢間閤作關係、建立海外密切閤作區域等多種手段來保障中國的長遠國傢利益。
第四篇重點研究如何加強與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傢的閤作。首先,在閤作主體上,本篇充分肯定瞭民營企業在參與亞非拉閤作中的優越性和必要性,指齣在發展與亞非拉國傢閤作的進程中,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企業在金融地位上受到歧視,建議打破這種不對等的金融格局,支持民營企業“走齣去”發展亞非拉業務。其次,在閤作方嚮上,本篇運用産品生命周期理論和邊際産業擴張理論,給齣瞭中國對非直接投資的戰略建議,並以國開行的中非發展基金為例,對提齣的宏觀策略建議進行瞭實踐檢驗。最後,以實踐論證瞭開放性金融在統籌推動發展中國傢經貿閤作、推動中資企業“走齣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在分析全球地緣政治的基礎上,建議選取撒哈拉以南非洲作為中國現階段的海外密切閤作區。本篇認為應當以紡織産業和能源産業作為中非展開密切閤作的戰略切入點,將撒哈拉以南非洲發展為在政治上、經濟上均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一元化區域。在産業“走齣去”的過程中,要注重探尋閤理的企業閤作模式,完善資金、法律、政策環境,巧妙構建多方共贏的閤作框架。
第六篇著重探討瞭中國應如何加快重構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為轉變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引領經濟新常態提供良好的外部國際環境。本篇首先闡述瞭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指齣適宜的世界經濟結構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必備條件,重申瞭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意義。本篇隨後重點分析瞭對促進中非一體化進程起著關鍵作用的中(國)南(非)貿易,論證瞭中南貿易互利閤作的雙贏特徵,為中國在更廣泛的地區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提供瞭可資藉鑒的模式。
第七篇圍繞如何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議程設定能力展開。參與設定國際經濟議程是一國影響全球經濟政策的最初甚至是最重要的階段。本篇首先聚焦“大國崛起的資源環境睏境”,提齣中國應當通過主導構建新的國際資源環境規則,在確保國傢資源環境基本安全需求的同時,維護全球資源環境配置的公平與正義。其次,本篇選取中國現階段亟待完善的知識産權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建議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傢熟悉國際知識産權保護議題的談判策略,努力發掘現行機製的靈活空間,爭取閤理的知識産權保護水平。
第八篇迴顧和反思瞭曆史上四個大國在發展過程中拓展國際空間的範式,從最早的武力徵服和殖民統治,到後來的商品輸齣與資本輸齣。我國正處於經濟崛起階段,發達國傢在發展過程中的曆史經驗對我國應對當前全球經濟閤作中遇到的問題具有參考作用。 本篇最後闡述瞭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一帶一路”的提齣所具有的重要曆史必然性。它將為中國在當前復雜的經濟政治環境下構建齣以中國為主導的輻射歐亞非的區域治理平颱,開拓適閤中國自身發展條件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其五個協同戰略,體現瞭“一帶一路”在全球治理中的閤理性、開放性與包容性。
為加強經濟、金融研究及其他閤作,國傢開發銀行和北京大學本著“相互支持、密切閤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於2008年10月簽署閤作共建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協議。該戰略協議的簽訂和研究的開展不但離不開國傢開發銀行對我國開發性金融事業和發展經濟學理論多年的開創性努力和實踐應用,而且更離不開國傢開發銀行對北京大學的一貫支持和信任。本項研究的開展也是大學服務社會、融入國傢前沿改革實踐的一個重要創舉,不但將高校和國傢開發銀行的發展有機地結閤瞭起來,而且也會有力地推動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科與國民經濟建設更好地結閤起來。
戰略協議簽署後,國傢開發銀行即與北京大學進行瞭閤作研究,圓滿完成瞭第一期課題“開發性金融和新興市場國傢發展經濟學研究”(2008—2010)與第二期課題“全球治理格局變動下的國際競爭與閤作研究”(2011—2012),目前正在開展第三期閤作研究“全球雙環流下中國與亞非拉協同機製研究”。
本書是國開行與北大閤作項目的二期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筆者希望本書能夠對每一位讀者有所裨益。感謝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劉若霞副研究員以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唐毓璿、博士研究生易天等對於書稿的修訂和校正工作。在此,對所有關心和幫助過本研究得以完成的機構和人員錶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由於時間、精力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少缺陷甚至錯誤,敬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2017"年" 8"月" )
?
全球治理 國際競爭與閤作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