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套用心用意编撰而成的《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图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阅读。
内容简介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的资助项目。项目首先对中国百年历史长河中的科幻作品进行梳理,从中遴选55部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精品,然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入选作家作品进行深度赏析。研究突出史诗性,即以百年历史为线索编选作家作品;强调专题性,即对各个时代科幻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赏析,凸显其创作特色和文学风格,挖掘其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和文学审美价值。目前,对科幻作家作品进行汇编的图书不少,但涵盖一个世纪的不多见;对百年中国科幻作家作品系统赏析,无论从作品规模还是时间跨度上,在学界也不多见。本项目旨在促进中国科幻事业的繁荣,推动中国科幻创作的健康发展,为科幻理论的深入发展搭建理论平台;通过对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进行赏析,鼓舞科幻作家的创作信心,为其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提升读者的阅读水平,为科幻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
姚义贤:原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党委书记,原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科普科幻创作理论研究者;王卫英:文学博士,双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研究员,致力于科幻研究和科幻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第一册
序/ 王康友 / 001
导 言/ 王晋康 / 001
晚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科幻小说
创作综述(1904—1949)/ 任冬梅 / 018
月球殖民地小说(节选) 荒江钓叟 / 029中国科幻星际旅行的最初梦想 / 任冬梅 / 038
新法螺先生谭 东海觉我(徐念慈)/ 048
“虚空界之科学”/ 任冬梅 / 064
新石头记(节选) 老少年(吴趼人)/ 073
“贾宝玉坐潜水艇”/ 任冬梅 / 083
猫城记(节选) 老 舍 / 093
科幻背后的文化反思 / 王卫英 徐彦利 / 108
和平的梦 顾均正 / 123
科学启蒙与理性精神追求 / 徐彦利 / 143
铁鱼底鳃 许地山 / 158
独步时代的孤寂 / 徐彦利 / 168
中国科幻小说的开拓:十七年科幻小说创作
十七年科幻小说创作综述(1950 — 1966)/ 吴
火星建设者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开拓者 / 王卫英 岩 / 180
郑文光 / 188
/ 200
割掉鼻子的大象
关于新中国未来农业科技的畅想 / 郑 军 迟叔昌 / 206
/ 216
失踪的哥哥
科幻界的伯乐与先行者 / 李 英 尹传红 于 止(叶至善)/ 222
/ 243
古峡迷雾
科学与文学水乳交融 / 赵海虹 童恩正 / 254
/ 280
布克的奇遇
在少儿科幻文学天地里精心耕耘 / 郑 军 肖建亨 / 288
/ 298
黑龙号失踪
海底深处的军事秘密 / 郑 军 王国忠 / 304
/ 320
第二册
中国科幻小说的复苏:“文化大革命”后至 1984 年科幻小说创作
“文化大革命”后至 1984 年科幻小说创作综述(1976—1984)/ 郑 军 / 326
小灵通漫游未来(节选) 叶永烈 / 346
腐蚀 叶永烈 / 362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尹传红 徐彦利 / 393
珊瑚岛上的死光 童恩正 / 422
科幻的民族化新路 / 赵海虹 / 449
飞向人马座(节选) 郑文光 / 461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推动者 / 王卫英 / 478
波 王晓达 / 500
科幻想象与人间情怀 / 刘 军 王卫英 / 525
月光岛 金 涛 / 535
打开幻想的“魔盒”/ 李 英 尹传红 / 582
美洲来的哥伦布 刘兴诗 / 592
启蒙意识与实证精神光照下的课题式科幻创作 / 王一平 / 630
温柔之乡的梦 魏雅华 / 642
梦碎温柔乡 / 刘 军 王卫英 / 660
祸匣打开之后(节选) 宋宜昌 / 669
地球保卫战的宏大史诗 / 张懿红 王卫英 / 686
第三册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一) 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综述(1991 — 1996)/ 姚海军 / 698宇宙墓碑 韩 松 / 710
红色海洋(节选) 韩 松 / 733
命定者的悲哀 / 黄 灿 / 747
长平血 姜云生 / 764
我们的身上都流着“长平血”/ 高亚斌 王卫英 / 779
灾难的玩偶(节选) 杨 鹏/ 789
不写少年,何以幻想 / 王一平 / 807
闪光的生命 柳文扬 / 818
让生命之光闪耀 / 黄 灿 / 829
太空葬礼 焦国力 / 837
对宇宙文明和谐的呼唤与期盼 / 李 英 / 871
远古的星辰 苏学军 / 876
英雄主义的创世神话 / 高亚斌 王卫英 / 898
沧桑 吴 岩/ 905
中国科幻的守望者 / 王家勇 / 919
生命之歌 王晋康 / 931
蚁生(节选) 王晋康 / 954
中国科幻的思想者 / 赵海虹 / 976
决斗在网络 星 河/ 1000
“所有的信息都要求被释放”/ 高亚斌 王卫英 / 1025
第四册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 二) 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综述(1997 — 2011)/ 姚海军 / 1040黑洞之吻 绿 杨 / 1089
让“坚硬”的科学柔软可触 / 刘 健 / 1105
地球末日记(灵龟劫) 潘家铮 / 1113
两院院士与科幻大师的完美结合 / 李 英 尹传红 / 1140
天隼 凌 晨 / 1151
现实与浪漫相映生辉 / 张懿红 王卫英 / 1176
MUD ——黑客事件 杨 平 / 1186
虚拟世界的消解与现实世界的回归 / 高亚斌 王卫英 / 1206
高塔下的小镇 刘维佳 / 1216
从小镇到天堂 / 郭 凯 / 1239
伊俄卡斯达 赵海虹 / 1253
克隆时代的爱情 / 张懿红 王卫英 / 1284
流浪地球 刘慈欣 / 1291
三体三部曲(节选)
光荣与梦想 / 贾立元 刘慈欣 / 1321
/ 1347
非法智慧(节选)
在幻想世界彰显少儿主体的力量 / 张懿红
王卫英 张之路 / 1360
/ 1374
国家机密
在真实中建构科幻 / 刘 健 郑 军 / 1383
/ 1398
大角,快跑
潘大角的三色世界 / 黄 灿 潘海天 / 1404
/ 1442
第五册
六道众生 何 夕 / 1451
平行世界中的独行者 / 郭 凯 / 1506
天意(节选) 钱莉芳 / 1520
在异度空间驰骋瑰丽的想象 / 张懿红 王卫英 / 1534
关妖精的瓶子 夏 笳 / 1543
“稀饭科幻”:互文性写作及其特质 / 张懿红 王卫英 / 1554
去死的漫漫旅途(节选) 飞 氘 / 1559
悖论之中的生命寓言 / 张懿红 王卫英 / 1574
谷神的飞翔 郝景芳 / 1581
童话梦境中的人生哲理 / 张懿红 王卫英 / 1602
湿婆之舞 江 波 / 1606
星辰彼岸的技术世界 / 郭 凯 / 1628
三界 万象峰年 / 1639
文化视阈中的生存困境与成长寓言 / 高亚斌 王卫英 / 1695
港台科幻小说创作
港台科幻小说创作综述 / 郑 军 / 1704
潘渡娜
存在、宗教、家园与世纪末情绪 / 张懿红
王卫英 张晓风 / 1718
/ 1747
超人列传
孤独行者,文以载道 / 刘 健 张系国 / 1755
/ 1796
银河迷航记
迷失在未来的世界 / 高亚斌 王卫英 黄 海 / 1808
/ 1826
蓝血人(节选)
“土星人”的悲剧 / 党伟龙 倪 匡 / 1837
/ 1844
星际浪子(节选)
超越自我,燃烧生命 / 李 英 郑 军 黄 易 / 1850
/ 1860
附 录
中国长篇科幻小说辑录 / 姚海军 / 1872
后 记
精彩书摘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套装共5册)》:
既然说到悲凉美感,想借此提一提中国科幻对科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在中国科幻发展的前三个时期也有散见,但不多(台湾的同期作品表现得较多),而集中表现于新生代之后。20世纪90年代之后,当中国(大陆)科幻从绝境中挣出活路、并在完全市场化的艰难之路上开始走向繁荣时,科幻作品既富含对科学的深情讴歌,也几乎同步地开始了对科学的深刻反思和对科学伦理的思考,其触角伸向科学的方方面面,如工业技术造成的环境污染、科学对人类的异化、转基因技术的违反“天道”、强科学主义的荒谬,等等。这些批判和反思既是建立在对科学的虔诚信仰之上和对具体科技的正确了解之上,又有文学手段的精美包装,因而也就特别有力。可以说它影响了一代读者的思想定式。这些反思的犀利和广泛,不仅国内主流文学望其项背,即使在国内思想界也属先行者。可惜科幻圈外人,甚至多数圈内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些思考的意义。科学的最高信仰便是对权威的自我批判,以科学为源文化的科幻也天然地具有这种批判精神,这也正是科幻文学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中国人由于几千年对权威的崇拜、对实用主义的推崇,对这种比较“玄虚”的伦理思考一向不重视。唯其如此,中国科幻文学在这方面的贡献就更为可贵。相信终有一天,这些贡献会被铭记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凌烟阁上。
从历史传承看,前苏联和中国的科幻文学源出科普,与科普有很深的渊源。解放初期的科幻作家大多源出科普系统,至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仍设有科学文艺委员会。再从内容和社会功能看,科幻文学尤其是其中的核心科幻,也与科普有天然的血缘。科幻文学能在青少年读者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两方面科幻与科普互为同道,可以并列入“科学传播”的范畴。但科幻作品尤为重要的、科普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是:它可以对知识饰以精美的文学包装,克服一般人对科学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建立发自心灵的热爱。而少时的“心灵之爱”往往是一个人走向科学的最重要动力,终生不殆。在美国,一流的科学家中很多都拥有童年的科幻情结,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天中国的学子中,不少人因为少年时代接触科幻而决定了大学的志愿,这样的现象也已经司空见惯。
……
前言/序言
序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优先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公认的发展战略。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科普事业尤需迎头赶上,全面繁荣。
在科普事业的发展大局中,科普创作好比源头活水,地位十分重要。而科幻作品作为近年来我国科普创作天地中的生力军,更是充满朝气与活力,带动了科普创作的繁荣发展。
科幻文学萌生于19世纪初期的西方,是以科学为源文化的文学形式。科幻作品姓“科”。科学性是科幻作品之根本。科幻作品需基于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未必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科技细节,也不追求科学印证,它是想象的、艺术的、甚至是假说式的“科学”。科幻作品的灵魂是“幻”。想象力是科幻作品之翼,科幻作品的“幻想”,并非违背科学常理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科学基础之上的、闪耀智慧火花的“奇思妙想”,蕴含着无穷的创新思想和创造力。科幻作品的精髓是批判性。初期科幻作品的批判向“外”,多是对社会的批判;当代科幻文学的批判则常常是向“内”,拿科学本身开刀。对科学本身的批判、怀疑和反省,恰恰符合科学的精髓,即怀疑精神。
科幻作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层面,更彰显于科技与社会发展领域。科幻作品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文化及更深层面的影响,开启思想实验与创新之门,引导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当今时期科学普及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推手。
科幻文学的初始使命之一是普及科学,传承知识。科幻小说在晚清肇起之初就与科普有着天然的联系:“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鲁迅在20世纪之初从日本翻译引进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介绍科学知识,目的就是“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即用文学化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科幻再次应运而起,惠及民识,负笈科普。此后,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又几经起伏,辗转至今天的繁荣初现。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应将科普功能强加于科幻作品。事实上,科幻作品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培育创新意识正是科普的重要功能,如果人为地把科幻中的科普功能全面剔除,就会削减中国科幻的历史承袭感和使命感,同时会减低它在读者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中国科幻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经过几代作家的辛勤耕耘,科幻创作取得可喜发展。一是科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设有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集聚了国内大部分较为活跃的科幻作家,2014年还成立了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大力促进我国原创科幻的影视化。二是产出了一批优秀科幻作品。短篇如《生命之歌》和《流浪地球》,长篇如《三体》《逃出母宇宙》《天垂日暮》《天意》《荒潮》等。尤为令人振奋的是,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斩获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在中华大地掀起一股科幻风暴。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直十分关注我国的科幻创作,近年来,先后三次立项对科幻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得到了中国科协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目系统梳理了1904-2011年间的中国科幻小说,挑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献给读者,并对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和整体成就进行介绍、评论和赏析。这既是对中国科幻小说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科幻创作的推动,具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相信《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一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推动公众深入地了解科幻,为促进中国科幻的繁荣作出贡献。
一位科幻作家曾讲过:“科幻文学并不必定承担普及具体科学知识和预测未来的义务,但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一定能够达到这两种效果。”我们相信,只要人类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幻文学也会永葆其生命力。
是为序。
王康友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套装共5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