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6
這是一本嚮已故的著名華語導演楊德昌和他的電影緻敬的書。
全書分“近觀楊德昌”、“電影”、“檔案”、“印跡”等四個主體部分,通過對楊德昌本人電影創作生涯及其電影的深度迴顧與解讀,通過楊德昌的電影筆記、手繪和文章的梳理,以及諸多著名電影人的迴憶或訪談(如馬丁?斯科塞斯、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侯孝賢、賈樟柯等),為我們較為完整而豐滿地呈現瞭一代導演大師楊德昌的一生,和他的電影世界:他的電影實踐、他對電影的理解、他通過電影對生命以及這個社會和時代的解讀與反思,等等。
讓-米歇爾·付東(Jean-Michel Frodon)世界著名影評人,電影史研究專傢,法國《電影手冊》雜誌前主編。主要著作有《法國現代電影史》(1995)、《電影:邁嚮第二世紀》(1996)、《民族印象》(1998)、《論侯孝賢》(1999)、《想象的盛宴》(2002)、《遠離電視的電影》(2004)、《楊德昌的電影世界》(2010)等。
楊德昌的電影在所有層麵上都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感動,他們開拓瞭我的眼界。
——馬丁·斯科塞斯
我真的很後悔,那天沒有跟他打招呼,沒有親口對他說:楊導,我喜歡你的電影!而現在,我隻有一個人獨看DVD的時候,想起那個下午,想起他高高的個子和他的孤獨。
——賈樟柯
他大部分的作品,對於颱灣60年代末經濟起飛之後,特彆是颱北城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失衡的跨國經濟空間與都會變貌,描繪非常深刻,堪稱是颱灣新電影導演中的一名異數。
——吳佩慈
楊德昌絕非隻會空談的理論傢。他對現實有著清楚的認識,對自己齣身的族群、自己的道德觀念有著毫不妥協的堅持,如果說藝術傢對社會的介入這一原則還沒有被某些人糟蹋掉,那我們完全可以說,楊德昌是一個典型的積極介入社會的藝術。
——阿薩亞斯
序/007
近觀楊德昌 躍動的鏡頭/013
電影/051
光陰的故事?指望...................053
海灘的一天.........................061
青梅竹馬...........................071
恐怖分子...........................085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097
獨立時代...........................117
麻將...............................131
一一...............................143
印跡/161
楊德昌 顔色藥水和一樣藥...................163
楊德昌 新的書寫方式.......................170
侯孝賢 另一種視角.........................176
賈樟柯 關於楊德昌:沉默與槍聲.............178
戴立忍 電影界的『哈姆雷特』...............181
馬丁?斯科塞斯 憤怒和震驚.........................186
皮埃爾?李思恩特 嚴謹而隨性.........................189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楊德昌和他的時代...................194
托尼?瑞恩斯 左半腦與右半腦:楊德昌的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209
吳佩慈 楊德昌及其風格的緣起...............215
檔案/223
這是一本嚮已故的著名華語導演楊德昌和他的電影緻敬的書。
全書分“近觀楊德昌”、“電影”、“檔案”、“印跡”等四個主體部分,通過對楊德昌本人電影創作生涯及其電影的深度迴顧與解讀,通過楊德昌的電影筆記、手繪和文章的梳理,以及諸多著名電影人的迴憶或訪談(如馬丁?斯科塞斯、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侯孝賢、賈樟柯等),為我們較為完整而豐滿地呈現瞭一代導演大師楊德昌的一生,和他的電影世界:他的電影實踐、他對電影的理解、他通過電影對生命以及這個社會和時代的解讀與反思,等等。
……
序
颱灣電影人楊德昌(英文名Edward Yang)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他在中國大陸齣生,在颱灣長大,自幼深受日本漫畫文化的影響,年輕時代曾前往美國學習,並成為電子工程師,卻在33歲時,懷著一種對電影的狂熱愛好,選擇瞭轉行拍攝電影,開啓自己的另一段人生。身處中國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和歐洲新浪潮的交匯處,他的人生軌跡可以反映齣他所處時代最重要的思想潮流、藝術流派和科技手段的變遷。他可能是亞洲電影導演中受各國文化影響最深的一位,而他的作品卻又始終同颱灣地區,同中國文化緊緊相連。如果拋開地域因素不談,我們幾乎可以說他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傢之一。在楊德昌的手中,拍電影的藝術實踐變成一種對社會變革清醒而復雜的思考手段。
楊德昌作為颱灣新電影運動——20世紀80年代颱灣社會轉型期階段藝術界抗爭活動的標誌性事件——的代錶人物,我們可以說他在20世紀末颱灣電影史的重大事件中充當瞭重要角色。在這一時期,中國電影迎來瞭大發展,並逐步走嚮世界的前列。
雖然楊德昌的作品獲奬無數,但他卻始終不曾成為一個“著名電影人”。他的作品內容龐雜,而且僅僅錶現颱灣社會的風土,在某種意義上阻礙瞭楊德昌在國際上打開知名度。而且似乎楊德昌也被媒體和宣傳界、尤其是歐洲的媒體和宣傳所遺忘。颱灣新電影的另一位領導人物侯孝賢則趕上瞭好時機,得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而國際媒體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隻要有一位導演來代錶颱灣新電影運動,這就已經足夠瞭。同時,即使在颱灣地區,新電影運動在經曆瞭最初的成功之後,也麵臨著各種睏境:來自電影界內部和各大媒體的進攻,日漸睏難的經費來源……這導緻沒有國外足夠資金支持的導演們麵臨非常不樂觀的處境。
楊德昌直到其第七部作品《一一》麵世,纔收獲瞭他應得的知名度,至少在西方電影界是如此。但天意弄人,《一一》卻成瞭楊德昌的最後一部長篇銀幕作品。對楊德昌的承認來得太晚瞭,他的作品在很長時間以內隻為世界上一小部分電影狂熱愛好者所瞭解、所喜愛。在法國,隻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得以公開上映,而且今天被認為是楊德昌的代錶作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由於在戛納電影節慘遭失利,在齣版方的壓力下,得以上映的僅僅是刪節版。除瞭《一一》之外,楊德昌的其他電影,甚至連DVD都沒有齣版,這也使得公眾們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楊德昌的作品。
楊德昌於2007年6月29日因癌癥而與世長辭,而此時,他還不到60周歲。喜愛楊德昌作品的人悲傷的不僅僅是這位大師級導演的去世,而更是他——作為現代電影最偉大的導演之一——明顯受到瞭極不公正的對待。在策劃者讓—弗朗索瓦?羅傑的大力推動下,楊德昌的全部作品得以收入法國電影資料館,本書也藉此契機得以齣版。本書旨在展現給讀者一個更豐富多彩的楊德昌的電影世界,也希望能夠還楊德昌一個更公正的評價,更希望能夠為世界電影藝術的精神財富寶庫添磚加瓦。
為瞭盡力做到全麵而無所遺漏,本書的第一部分介紹楊德昌的生平,第二部分詳解楊德昌的八部作品,第三部分收錄瞭許多其他內容。
首先是大量的未曾齣版的圖像資料,由彭鎧立女士——楊先生的遺孀——直接提供給我們,這些資料可以喚起人們對作為一位藝術傢的楊德昌的記憶;接下來是楊德昌本人所寫的並發錶在報紙上的兩篇文章,第一篇有很強烈的自傳特徵,第二篇則是對現代技術革新的思索;然後是其他電影導演們撰寫的關於楊德昌的文章,這些導演一部分認識楊德昌本人(如侯孝賢、戴立忍),一部分的電影藝術創作曾受到來自楊德昌的很大影響(如賈樟柯,馬丁?斯科塞斯),還有楊德昌的朋友,皮埃爾?李思恩特所撰寫的關於楊的迴憶,他在歐洲不遺餘力地推廣楊的作品,使更多的歐洲人得以瞭解楊德昌;最後的三篇文章從不同的視角深入挖掘楊電影的主要元素,這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彆是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英國亞洲電影研究專傢托尼?雷恩和颱灣大學教授吳珮慈。
本書在成書過程中得到瞭來自多方麵的幫助。楊德昌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電影導演,更是一位值得結交、值得深入瞭解的人物:他對一切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親切熱情,認真敏感,樂觀嚮上,且有非常良好的教養。他的人格魅力使得許多人從心底樂意幫助這樣一部介紹他的作品的齣版,正如同如果有人試圖糾正世人對楊的偏見,那麼他也會得到瞭許多人積極熱情的支持一樣。
在此,作者首先要衷心感謝彭鎧立女士的傾力協助。彭女士不僅為我們提供瞭許多珍貴資料,更積極的參與瞭此書編纂的全過程,如果沒有彭女士的大力支援,此書將永遠無法得以最終完成。
同時,還要感謝颱灣地區“文建會”駐巴黎文化中心主任陳誌誠先生和項目負責人張弘瑜女士,從本書開始籌劃時起,他們不僅為本書提供瞭許多珍貴的資料,更給瞭我們堅定的精神支援,一直到本書的最終定稿。他們並不僅僅是作為官方機構的成員在履行其職責,推動他們如此熱心地幫助我們的是他們對電影、對藝術傢的深深熱愛。我在此還要提到前“文建會”駐巴黎文化中心主任劉俐女士,正是她首先建議我們在法國齣版一本書來緬懷楊德昌,並且提供瞭最初的一批資料。
感謝颱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盛治仁對本書齣版工作的支持,感謝颱灣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Carry Lee。
筆者尤其要感謝青年研究者Jay Yo Chen,在筆者研究收集到的資料的過程中,正是有瞭他的幫助,纔使筆者對資料的某些關鍵部分理解更加深刻。
感謝香港電影節藝術總監李焯桃先生,他為本書提供瞭大量寶貴資料。
還要感謝焦雄屏、張築悌、陳正浩、藍祖蔚、王耿瑜,及“颱灣電影中心”、“財團法人國傢電影資料館”、Vivian Qu、Wang Wen-ya (sky)、手塚真、Megumi Sako、肯特?瓊斯(Kent Jones)、傑米—李?柯蒂斯(Haden Guest)、保羅—雷濛?科昂(Paul-Raymond Cohen)、凱西?沙皮拉(Cathy Schapira)、米歇爾?瓦朗西(Michel Valensi)、帕斯卡爾?衛—吉諾(Pascal Wei-Guinot)、夏洛特?比亞爾(Charlotte Billard)、弗朗索瓦?布呂吉耶(Fran?ois Brugier)、阿涅絲?德維剋托(Agnès Devictor)、埃莉斯?多梅納剋(Elise Domenach)、埃洛迪?杜富爾(Elodie Dufour)、阿尼剋?吉拉爾(Annick Girard)、瑪麗?格朗容(Marie Grangeon)、雷諾?奧利韋羅(Renaud Olivero)、弗雷德?薩維奧(Fred Savioz)、塞爾日?圖比亞納(Serge Toubiana)。
關於影片標題。楊德昌本人可以流暢運用英語,他電影的英文標題都是由他親自選擇的,至少也是彆人提齣意見然後經由他本人同意——除瞭《麻將》和《一一》在法國上映時是采用的中文原標題的拼音。雖然其他電影標題都有盡可能地做到瞭忠於英文版的法文翻譯,但筆者還是傾嚮於在書中采用經由楊德昌本人認證過的英文版。因為,對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片來說,由於其英文標題“A brighter Summer Day”是直接采用瞭貓王歌中的一句歌詞,所以就不存在翻譯的必要;而其他電影都沒有正式的、經過承認的法文標題。
讓—米歇爾·付東
楊德昌的電影世界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楊德昌的電影世界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楊德昌的電影世界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