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作者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建筑师生涯中,将建筑设计与学习、研究、运用建筑美学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以《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所展示的开阔视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明晰生动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悟道”“研析”“践行”三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美学及其建筑美学思维,是怎样与建筑审美、与建筑创作发生密切联系的,又是怎样影响到他所提出的“自在生成”建筑创作理论的形成的。
《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是作者在长期建筑设计实践中积淀的求真务实之作,适用于建筑设计、建筑研究、建筑评审各类人员,以及建筑类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建筑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布正伟,原建设部直属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综合甲级)主要创建人之一,总建筑师,后兼法定代表人、总经理。1939年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环境、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研究,获全国工程设计金质奖、全国勘察设计系统银奖、省部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等十余项。
其代表作品:北京独一居酒家,重庆白市驿航站楼和江北机场航站楼,烟台莱山机场一期与二期航站楼,北戴河中房集团培训中心,烟台美食文化城,北京人定湖公园文化馆,东营市市政广场与市府大楼、检察院、法院、审判庭、新世纪门建筑群、东营市职业学院图书馆与教学区生活区建筑群,临沂市天元广场与市府大楼、会议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建筑群等,分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4建筑艺术》《中国现代建筑史》《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作品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等国家建筑文献。
著有《结构构思论》《自在生成论》《创作视界论》等。主要业绩记载于《中国四代建筑师》《当代中国建筑师》《当代中国建筑师布正伟》《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人物卷》《世界581位建筑师》等中外建筑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灯火阑珊意陶然
序二 建筑美学的铁律:真善美三位一体
序三 向大师兄致敬
代自序 建筑美学是怎样转化为建筑创作软实力的
——在设计实践中学习与运用建筑美学理论的亲身历练与认知
第一部分 悟道
把多一点的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的建筑明星
——吴良镛先生在印度对我说的一番话让我拓展了建筑视界
怎么就可能把建筑看得和做得明白一点?
——拜访广济寺法师让我更加坚信“自在生成”的实践意义
定力与张力的互动制衡是创新功底之魂
——从吴冠中大师的格言领悟建筑创新的奥秘所在
让“建筑书写”思维为我们多添一份智慧
——从矶崎新的“心象描绘”求解通俗意义上的“建筑书写”
后现代中国如何让建筑承载文化不离谱?
——从李祖原先生“摊上事儿”反思建筑被文化扭曲的根由和对策
得善用建筑价值判断中的审美补偿原理
——从如何判断悉尼歌剧院个性异常表现的建筑价值说起
慎言原刨而宜在建筑审美信息的建构上施巧
——从一个信息美学表述公式体察建筑作品感染力的生成之道
地标建筑更需要关注城市意义的形态表达
——从北京中国美术馆思量当今地标建筑非任性设计路径
做中国建筑思想的强者做中国的建筑大家
——读《程泰宁文集》感受程泰宁建筑创作实践的智慧及其泉源
“绿色”让我们对建筑刨新多有前瞻期待
第二部分 研析
徐中的建筑美学研究及其价值、影响、启示
——纪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创始人徐中先生诞生100周年
彭一刚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与刨作实践
以“理论的理论”应万变是可持续进取的刨作之道
——在全球化建筑语境中重温徐中建筑美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建筑的生命来自理性与情感的“亲合”
——写在纪念勒·柯布西耶诞生100周年之际
建筑语言演进的动力与规律
——建筑创新的认识论基础
复杂性建筑语言运用辨析
——正视和应对信息时代建筑语言演进中的挑战
建筑方针表述框架的涵义与价值
建筑评丑的审美文化视野与理论根基
布正伟:建筑是很生活、很情感、很刺激的
——《中华建筑报》记者王曦采访记
……
第三部分 践行
布正伟建筑设计历程1962-2015
名家之言
策划人语
后记
致谢
前言/序言
我曾有幸在1999年和2005年两次为布正伟先生的大作写序,两次文中我都提到:“在与他同时代的建筑师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有追求、有理想,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所提供的难得机遇辛勤劳作、精心耕耘、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的同行。而正伟先生正是这一代建筑师中十分突出的一位。”时隔十余年之后,我又有了借写序之机进而学习的机会。这次他结集出版了《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书,表明已是坐七望八的正伟先生在这些年并没有闲着,在他认定的做一个“能动脑的建筑师,能动手的理论家”的路上,又迈出了让人钦羡的一步。
正伟先生的大作阐述了建筑美学理论和建筑创作的关系,进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剖析一些名家和作品,强调建筑美学的地位和作用。他以《“布”说悟道》为专栏题目,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建筑是技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结合体。建筑美学是本就交叉融合的建筑学与属于哲学范畴的美学的又一次边缘交叉,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汪坦教授曾说:“建筑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功能的一面作为房屋有些类似机器或器具,可是这种机器或器具个头很大,把人本身和人的生活、活动都包含在内,扩大到一座城市,那就更了不得。在它里面,古今中外文化历史的交融渗透也都有所体现。这当然和机器、器具大不相同,和诗歌、文学、绘画等所谓情感符号的艺术也不相同。因此,在美学中有些常见的范畴如‘形式与内容’‘表情与形式’‘联想与直觉’,甚至符号的意义等,在建筑的艺术性理解中都有既相同又不相同的地方,不容易解释清楚。”
建筑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传统的美学研究离不开建筑,同时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一次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认为衡量美的标准就是功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罗马建筑美学继承发展了希腊美学的优点,进而向清秀柔美方向发展。但务实精神限制了他们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具有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双重身份,提出了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问题。这一时代的人们专注于利用数学比例设计最完美的形体,把科学和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法国启蒙运动中狄德罗破除了美学归因于上帝的神秘色彩,认为理论只要符合自然规律,就是真、善,然后再加上适当的形式因素就是美了。康德一黑格尔一拉普拉斯时期是美学思想的突破性阶段,如美的数学化,发展变化也是一种美,审美的主客观同构关系。此后又出现了美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分离的达尔文时期,科学美术思想在这一时期十分活跃,这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美学高度分化的时代,尤其是随着古典美学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研究日益深入细致,美学逐渐分化为更加具体的门类,出现了更多的观点和流派,建筑美学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话扯得远了一点。正伟先生是在20世纪师从徐中先生时接触到了徐中先生称之为“理论的理论”的建筑美学启蒙。我国建筑前辈在这一领域是有着很多思考的。梁思成先生在1932年一篇文章中就提出:“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而1956年徐中先生的论文《建筑与美》则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建筑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诸如建筑的客观美、艺术美、物质美和艺术美的统一等。1959年5-6月,建工部和中国建筑学会在上海召开了“住宅建筑标准及建筑艺术问题的座谈会”,结合对建筑方针的理解,诸多前辈在发言中都涉及了建筑美学的概念、规律、审美现象和活动。到1959年10月建工部部长刘秀峰发表了题为《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长文,可以说是有关这一问题的集大成之总结。尤其在文章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建筑艺术问题,即建筑艺术与美的问题、建筑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关系、建筑美的规律和法则等。文章对前一段讨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可称为当时建筑界的纲领性文件,当时对建筑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记得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李正冠,他是一位老干部,对建筑创作理论十分感兴趣,他在1961年9月,结合设计院的工程回访,写了一篇长达120页(油印本)的调研报告——《建筑创作的一般问题》,里面专门有一章“几个建筑理论问题的探讨”,除了引用马恩列斯毛的经典外,还引用了高尔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语录,同时对梁思成、张开济、陈伯齐等先生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
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Thinking and Creative Intellegence]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Thinking and Creative Intellegence]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Thinking and Creative Intellegence]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