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7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所创造的奇迹,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各级党员干部应该牢记总书记的要求,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使求真务实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书从继承和发扬党的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务实作风抓改革促发展等方面,对总书记关于求真务实作风的系列重要论述进行讲解。
张明聪,空军空降兵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出版著作8部。代表作:《警惕日本贯用的偷袭伎俩》发表于《国防参考》2016年第3期;《中国梦的三重意蕴》发表于《政工导刊》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于《战略参考》2014年第6期,2015年获空军军事理论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论纲》,2015年6月蓝天出版社第1次印刷,2017年1月第2次印刷,2017年获全军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三等奖;编著《继承发扬红军光荣传统》,2017年3月蓝天出版社。
第一章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第一节?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001
第二节?求真务实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 015
第三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025
第二章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第一节?着力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感 034
第二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主体责任 042
第三节?将落实政策的评判权和监督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 048
第四节?进一步加大督查和问责的力度 055
第三章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一节?干事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 062
第二节?干事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 070
第三节?把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081
第四章
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第一节?把群众工作做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090
第二节?把群众工作做深,深入分析和研判工作重点与方向 098
第三节?把群众工作做细,在细微之处抓工作 104
第四节?把群众工作做透,着眼大局和长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12
第五章
作风建设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第一节?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 118
第二节?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 130
第三节?要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44
第六章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第一节?谋事要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 154
第二节?创业要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163
第三节?做人要实,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 171
第七章
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建立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184
第二节?鼓励褒奖重用求真务实的干部 195
第三节?批评惩处做表面文章的干部 203
第八章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好风尚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 211
第二节?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 220
第三节?立足本职、埋头苦干 229
后记 240
第一节?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作为思想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求真”,即是认识真理,发现规律,把握时代大势,创新发展理论。二是“务实”,即以规律性认识为基础,不断去实践,应势而动,务求实效,推动历史发展。三是“求真”与“务实”的相互融合,直面矛盾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善做善成。
一、求真务实要善于“观大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观我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梦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等等,都是顺应时代大势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善于“观大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求“大势”之真,前提是要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和世界的范围内来研究,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只有对大势了然于胸,才能从容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把握机遇。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讲话,都可以发现视野宏大,站位高远等特点。比如,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为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就回顾了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通过纵横比对,在历史逻辑的理性观照下,就会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国的大势,也是世界的大势。中国梦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顺着历史的宏大叙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四个伟大”、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等命题的阐述,都是严格遵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非常严密,无可辩驳。
求“大势”之真,最关键是要有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决定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民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的唯一宗旨,群众路线成为我党的根本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民”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也反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是天下大势的发展航标。所以,大势与民心,是天然的统一体。因此,要看清世界潮流,必须站在人民立场。只有站稳人民的立场,才能真正看清时代发展大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开启了一股关于“人民立场”的热词潮,比如: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获得感、民心政治等,频繁刷屏。对民心民意的研判,已经构成了新形势下一系列工作的基本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伟大斗争,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反腐正风方面,因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所以我们党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了反腐的长期遏制、高压态势,成效卓著,治标又治本。国内外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变革,中国已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伟大时代,一个“强起来”的中国时代。强力反腐,解决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痛点”,正在全面塑造党风、民风,已经激荡出了正能量满满的社会精神面貌。2017年票房满贯的中国大片《战狼2》,可算是全民爱国爱党的一种见证。
求“大势”之真,还需要具备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代形势的发展,瞬息万变。如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必定会被时代所抛弃。辩证法看问题,首先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看到优点,也要看到问题,既看到重点,又看到一般。凡事有个“三七开”。其次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深水区,矛盾空前尖锐,问题错综复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得其大者兼其小”,才能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第三是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长远,多打基础,不搞形式主义,不好高骛远。坚定初心,保持节奏,顺势而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是一种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指南,是一种旨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面貌。求真务实作为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过程中,得出来的体会,或者说形成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辩证法。2012年12月,他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改革也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2013年,在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辩证法:“‘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此后的多个场合,都强调辩证思维。没有辩证思维,就难以理清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短期与长远等基本范畴的关系,也就难以看清楚实践的发展趋势。看不清事物发展的本质, 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二、求真务实要善于“谋大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发展总是以系统面貌出现的,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有失偏颇,甚至会陷入顾此失彼的状态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更加突出地表现为体系化发展。这种发展,对于“观大势,谋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高级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从实践检验的角度来看,历史进程主要表现为大局的演化,大局赢才算真正的赢。所以,“求真务实”中的“实”,必然是“大局”之实。把“大局”做实,谋求“大势”,求得“大赢”之效,才是“求真务实”作为方法论意义的高水平应用。
务“大局”之实,前提是布大局谋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深刻把握时代大势的基础之上,认识到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进而提出了新常态论断。为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着又从供给侧改革发展成全面深化改革。以前虽然也讲全面改革,但其“全面”强调的是各领域都进行改革,远没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以前虽然也讲深化改革,但是此次“深化”是指改革中遇到的“硬骨头”而言的。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已经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前的改革,对于改革的整体性及内在关联机制关注不够,各环节配套协调不够,从而影响了改革大局的总体效能的发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而且迎来了难得的窗口期。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这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改革的“四梁八柱”,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性工程。这场大棋局,正逐步变成现实。统计显示,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共部署了总计60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推出了1200 多项改革举措,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汇聚成磅礴大势。
务“大局”之实,关键是顺势而为。发展起来的问题,并不比原来少。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要发展。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但是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发展就是一种势,一种事物存在和演化的基本形态。改革也是一样的,改革三十多年,改革步入深水区,“险滩”增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但并不是说原来改革错了,现在可以不改了,甚至说可以退回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遇到了“险滩”,但是前期改革积累的意识和能力,正好是迎接新难题的基础。改革本身就成了一种惯性,一种发展态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借势用力,顺势而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顺势而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然“为”的成效就会打折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势已起,能否坚持下来,能否真正深入下去,必须要明白前进中的难点。把难点作为明确的目标,汇聚力量,攻坚克难,化势为力,聚点成势。比如“最先一公里”“中梗阻”“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等问题,既需要总结改革经验教训改进改革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从党员干部作风、方法等主观方面查找问题。改革之势,必须一鼓作气,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稍有松懈,便有可能一退千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改革之势能否保持,就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一大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大标志。关于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务“大局”之实,需要有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要有系统思维。2012年12月,他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他又指出:“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2013年9月,他在跟党外人士座谈时,再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系统,一般而言,是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思维具有鲜明的关联性、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层次结构性、时序性和开放性特征。具体而言,运用系统思维,首先,要有统筹意识。要立足全局态势,以万物皆备于我的气度,协同各方,像弹钢琴一样,把各要素统筹成一个整体。改革当中,需要打点布局,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聚合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其次,要有积累性思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情急不得,急则容易乱。抓工作要注意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把人的责任压实,把事的标准抠细。通过细节的完成,来积小胜为大胜。这就是积累性思维的具体应用。第三,要有度的意识。不管是整体筹划、分步推进也好,还是区分层次、分类指导也好,统筹好各方力量,最难的就是一个“度”的把握。何时需要急,何时需要缓,何处要用重兵,何处只需佯攻,如何拿捏,是真正考验一个人智慧的地方,也是系统性思维最难的地方。武侯祠的那副对联,也许道破了其中天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人心与时势,“度”之两维。
三、求真务实要善于“抓大事”
五年来,国家大事连连,好戏连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感动中国,震撼世界。“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倡议,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等等,每一个大战略的下面,都有一连串的大事。各个领域的大事,共同构成了各方面的“四梁八柱”,共同支撑起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的罕见的抓大事的能力,不仅在国内刮起了一股“大大风”,也在国际上刮起“中国风”。
抓大事,前提在于战略自信。真正的大局往往都是战略性的,真正的大事往往都具有战略性影响。大事难抓,不仅在于矛盾多,干扰多,还在于耗时久,难坚持。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需要高度的自信。自信是源自内心,是内生动力的源泉。所以,抓大事,必须先具备与其相适的战略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正是这种近乎信仰的自信,才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具有过人的历史担当和超人的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三个“自信”之后,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梦”的语境之下,明确提出“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伟大”的意义认定,也是高度自信的自然流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战略成熟的标志,更是战略自信的最深刻表达。
战略自信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来源于对大局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来源于对自身使命的责任担当。有了战略自信作为压舱石,就可以从容面对内在的压力,清醒地面对众声喧哗,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有强大的战略自信作为基础,战略定力自然而然就有了。认准的方向,毫不偏移,咬定青山不放松,初心才得以良好保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看准了的改革一定要下决心推进,要以排除万难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要以不怕苦不怕死的果敢,持续强攻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拥有了战略自信,才能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觉与担当,抓大事,才能具备“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气度和风范,才能拥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从容。
“抓大事”,关键是要牵住“牛鼻子”。牛的力量不可谓不大,牛的块头也不可谓不大,然而,只要牵住了“牛鼻子”,五六岁孩童都足以牵着大牛,随意走动。牵住了“牛鼻子”,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抓大事”,一定要懂得牵住“牛鼻子”的道理。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发展的“牛鼻子”。2016年6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他还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牛鼻子”说法生动形象,很好地发展和阐释了辩证法的重点论。我们在谋大局,抓大事时,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一方面要眼观全局,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矛盾之间内在关联及演化趋势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破局谋势,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大事的大忌。特别是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更要懂得如何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具体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里难题人民反映最强烈,哪个疙瘩最难解,就要把它当作“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