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瞭中國法製史名傢張晉藩教授有關法製史研究的論述12篇,時間跨度大,涵蓋古今,內容包括中華法係研究、古代國傢治理方案的設計、法與吏的關係,以及立法與司法的曆史經驗等方麵,較為全麵地呈現瞭作者法製史研究的觀點,對於當前國傢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具有一定的理論藉鑒意義。作者認為:法治建設的問題,首先麵對的一大問題是如何認識和利用我國傳統法製資源。總書記曾言,不忘曆史纔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纔能善於創新。傳統決不意味著腐朽、保守;民族性也決不是劣根性。傳統是曆史和文化的積澱,隻能更新,不能鏟除,失去傳統就喪失瞭民族文化的特點,也就失去瞭前進的曆史與文化的基礎。我們需要從固有的法律傳統中,引齣滋潤瞭五韆年中國的源頭活水,需要科學地總結和吸收有價值的因素。經驗證明,對傳統的反思越深刻、越徹底,越能準確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創造齣反映新時代特色的中華法係。韓非子曾經說過:“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中國法製史研究的是過去,但麵對的是現實,它的生命力就在於為當代中國的法製建設提供曆史的藉鑒。
精彩書摘
《中國法製史十五講》:
“民為邦本”重民方略的實施,首在於得民心。無數的史實都證明瞭“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中國第一個階級王朝夏建立以後,國王禹,為瞭接近民眾,聽取民眾對於治國理政的建議或其他訴求,製造瞭五種樂器,有民求見者,可以擊(搖)不同的樂器,以便於禹及時接見,成為後世傳頌的“五音聽治”。據《淮南子》捲十三《汜論訓》記載: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鍾鼓磬鐸,置軺,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日:“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鍾,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軺”,就是說夏禹統治天下,為瞭傾聽百姓的呼聲與要求,懸掛瞭五種樂器,凡是嚮大禹講解為政之道的可以擊鼓;凡是告訴大禹行仁義之事的可以擊鍾;凡是告訴大禹需解決之事者可以振鐸;凡是以憂患相告者可以擊磬;凡是嚮大禹申告獄訟者可以搖軺。大禹聽到不同樂器的聲音就知道是何人以何事相告,以便請他覲見。由於來見者多,以至於吃一頓飯竟然有十次接待來訪者;沐浴一次竟然束發三次以應對覲見的百姓。所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發,以勞天下之民”。由於禹如此重視民眾呼聲與要求,因而得到瞭民眾的擁護,穩定瞭國傢的統治,並且順利地傳位於兒子啓,啓即位後在一段時間內也沿用瞭“五音聽治”的做法,從而鞏固瞭傢天下的王朝。
……
中國法製史十五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