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休谟》介绍了休谟(1711~1776),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洛克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传统,批判地借鉴了以笛卡儿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原则.推进了这一时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其贡献是将经验主义推进到怀疑主义,从而揭示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他在“形而上学”方面的怀疑主义态度以及对经验本性的深入探讨,成为后来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经验主义流派的理论财富。他在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建树颇丰。其中他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完善和发展、对有关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等,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作者简介
周晓亮,1949年生,籍贯江西。197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研处长、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哲学动态》主编、《世界哲学》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休谟哲学研究》《休谟》《<人性论>导读》等。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四卷。译著有《人类理智研究道德原理研究》等。
目录
导言
第1章 生平和著述
一、立志做一个哲学家
二、人性哲学
三、政论扬名
四、爱丁堡——“学者的真正舞台”
五、法国情结
六、“圣·大卫”
七、哲人之死
第2章 我们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一、前人的观点与休谟的选择
二、休谟的论证
三、一个词或概念的意义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心理原子主义
五、知识的分类
第3章 因果关系理论
一、因果知识是最重要的科学知识
二、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然要有原因
三、因果推理的本性是“习惯”
四、因果关系的定义
五、归纳问题
第4章 怀疑主义
一、什么是怀疑主义
二、怀疑主义是经验主义的必然结果
三、“温和的”怀疑主义
四、信念问题:我们为什么相信物体和心灵的存在
第5章 情感、道德与社会
一、“道德的区分不是来自理性”
二、道德感是一切道德活动的源泉
三、何种道德品质能引起我们的道德感
四、同情、仁慈和自爱
五、“社会功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
第6章 宗教哲学
一、对上帝存在设计论证明的批判
二、对神迹证明的批判
三、宗教起源于人类的生活情感
四、简短的结语:休谟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大家精要”丛书:休谟》:
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休谟来说,似乎更如鱼得水,成效显著。起初,休谟主要学习法律,这或多或少是出于家人希望他从事法律职业的考虑,但他很快发现他对法律毫无兴趣,于是,他决定回到他真正喜欢的哲学上来。他在《自传》中说:“由于我的好学、沉静和勤勉。所以我的家人认为法律才是我的适当职业。但我发现,除了对哲学和一般学问的钻研以外,我对任何事情都有无法遏制的厌恶。”为避免引起家人的不快,休谟只好表面上佯装学习法律,而暗地里却在读哲学书。最后,在休谟的表亲、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亨利·霍姆(Henry Home)的支持和鼓励下,休谟说服了家人,允许他读自己喜欢的书。当休谟终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书的时候,他感到无比的快乐。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我完全自行其是了,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自享其乐……我只看我喜欢的书,因为我讨厌完成任务式的阅读。我有时看哲学家的书,有时读诗人的诗集……我独自生活得像一位国王一样。”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认真的思考,休谟最终确定将从事哲学研冗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充满豪情地写道:“凡是对那些哲学家和批评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哲学和批评学这两门学科中至今毫无建树,有的只是无休止的争论,即使在一些最重要的论著中也是如此。由于考察了这些情况,我发现在我身上增长起一股勇气,它并非使我顺从于这些学科中的某些权威,而是引导我找出也许能确立真理的某种新方法。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反省之后,终于在我约18岁的时候,一个新的思想天地在我面前展开了,它使我激动万分,使我凭着年轻人常有的热情,抛弃了其他一切爱好和事务,全力从事于此。我对原先打算从事的法律感到厌恶,我想除了当学者和哲学家以外,没有什么途径能使我在这个世界上开拓出远大前程。,,休谟的这个决定出乎家人的意料,因为这意味着他要走一条几乎连生计都难以维持的人生道路。虽然休谟在其父死后得到了一笔遗产,但每年只有区区五十英镑,远远不能满足独立生活的需要;而且休谟的家庭也不富裕,不可能给他很大的支持。可是,休谟对此没有过多考虑,更不会因此动摇他的志向。虽然他只有十几岁,却是一个矢志不渝的人,他一旦认准了前进的方向,就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过度的思虑和劳累使休谟得了一场大病。这时的休谟弱不禁风、形同槁木,连他本人也不能不为自己的健康担忧。他像法官判案一样认真审视自己的病情,认为主要是精神压力造成的。于是,他决定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以利身体的好转。1734年3月,经人介绍,休谟来到当时英国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商港布里斯托尔,在一家经营食糖进口贸易的公司当职员。但他很快就对这项工作感到厌倦了,因为他始终摆脱不了对他所喜爱的哲学问题的思考。终于,在同商行管事就业务信函的文法问题大吵一顿之后,休谟离开了布里斯托尔。这时,他的唯一愿望就是尽快将他的哲学著作写出来。
二、人性哲学
到哪里去写他的哲学著作呢?休谟选择了法国。尽管在法国的生活费用比较便宜是休谟作出这种选择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出于他对法国文化的好感。他曾说,除了希腊人之外,法国人是唯一能将哲学家、诗人、演说家、历史学家、画家、建筑家、雕刻家、音乐家集于一身的民族;在戏剧方面法国人甚至超过了希腊人,而比英国人则不知强过多少倍。在休谟看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撰写他的哲学著作是再合适不讨了。
……
前言/序言
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任何伟大的哲学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休谟哲学的意义和影响,就不能不首先了解休谟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哲学在哲学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休谟生活的时代被称作“启蒙的时代”,它因这一时期在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而得名。一般认为,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的英国,然后扩展到法、德等国,在18世纪的法国达到顶峰。它实际上是思想文化战线上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专制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认为,宗教迷信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愚昧和落后的根源,封建制度扼杀人的自由,是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对它们必须进行彻底的批判和铲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启蒙思想家们把人作为理论思考的中心,把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敢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向一切落后、保守、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制度发起挑战,在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中充满了勇于批判、积极进取、探索求新的创造精神,而他们所凭借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学和理性。在他们看来,弘扬理性权威。用科学知识启迪人们的头脑,让科学和理性成为衡量和判断一切事物的尺度,是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于是,启蒙的时代也常被称作“理性的时代”,它造就了一批对人类理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思想家。
休谟就是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性哲学”,表明了他要以人为中心,彻底考察人类本性的愿望。他的哲学思考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在休谟从事哲学研究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封建专制的枷锁已经被打碎,新的社会制度为思想自由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此情况下,休谟既不用像他的英国前辈霍布斯(Hobbes)和洛克(Locke)那样为了逃避专制制度的迫害而逃亡海外,也不用像同时代的法国启蒙思想家那样随时准备因自己的言行而身陷囹圄,而是可以更自由、更大胆、更直接、更务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休谟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彻底性和怀疑主义的批判精神,正与他所处的比较宽松自由的思想环境有关。
在启蒙的时代,自然科学是人类理性充分发挥作用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领域。包括牛顿力学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就,极大地彰显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自身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科学的精神成为时代的精神,它不但为启蒙思想注入了理性的活力,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迷信和愚昧的强大武器,而且深深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当自然科学日益显示出推动社会前进和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力量,自然科学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哲学家们的重视。他们从哲学的普遍性出发。热衷于讨论如下有关问题:人类知识的根本来源是什么?用哪种方法可以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何种知识是确实可靠的?知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人的认识能力是否是有限的?人是否能够认识超验的存在?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认识论的。当哲学家们将关注的焦点转向这些问题并对之深入探讨的时候,就将认识论放在了哲学的核心位置上,造成了对西方哲学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认识论转向”。这一时期的主要哲学家都把认识论当作研究的主题,并以此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这方面休谟也不例外。可以说,认识论研究构成了休谟哲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休谟哲学的最重要贡献所在,而他在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许多观点,都是以他的认识论为根据的。
如果我们考察这一时期西方认识论的发展,可以看到,与其他哲学相比,休谟哲学居于十分特殊的地位,并因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众所周知,这一时期西方认识论中有两个对立的派别:一个是由笛卡儿(Descartes)创立,由斯宾诺莎(Spinoza)和莱布尼茨(Leibniz)所发展的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另一个是由洛克创立,由巴克莱(Berkeley)和休谟所发展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两派哲学在各自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同时。相互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知识的起源、认识的方法、真理的标准和认识能力的界限等问题上。大致而言,理性主义者认为人心中天生就有一些白明的“天赋观念”,只要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无误的推理,就可以获得包括形而上学命题在内的一切知识;经验主义者则认为人心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天赋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发源的,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归纳过程,才能获得确实可靠的知识。在两派哲学的各自发展和相互斗争中,各种观点互相批判、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深入。休谟是这两派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人物。当他在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两派哲学的发展已经脉络分明,双方之间的斗争已经充分展开,这使得休谟可以比他的前人更全面、更透彻地把握这一时期哲学斗争的要害和特点,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从而成为这一时期认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
休谟是经验主义者,他坚持了洛克关于一切知识来自经验的原则。但他反对洛克试图在经验知识的范围内避免怀疑主义的做法,也反对巴克莱诉诸“唯我论”来保证知识确实性的主张。他对经验知识的性质作了深入的考察,清楚地看到了经验知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他断言,经验的知识不能提供普遍必然性,如果我们将经验主义的原则贯彻到底,那么,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怀疑主义。他尤其通过他的因果关系理论,将这个原理揭示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正是休谟将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它的逻辑结局——怀疑主义。
休谟对经验知识的怀疑,其目的并不是全盘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获得知识的可能性,而是以怀疑的方式提出了哲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在哪里?人如何才能获得客观有效的知识?可是,休谟的这个目的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当作不可救药的怀疑论者受到批判。这种情况直到另一位伟大哲学家康德(Kant)的出现,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他起初信奉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要根据理性主义的方法,就可以获得一切客观有效的知识。休谟的怀疑主义,尤其是他对作为科学知识主要组成部分的因果知识的怀疑,使康德意识到,理性主义的方法是不能满足人的认识要求的,当理性主义者宣称能够获得一切普遍必然的知识时,他们的宣称只不过是“独断”。康德承认,休谟关于经验不能提供普遍必然知识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但他又不甘心以休谟的论断为满足。他认为,普遍必然的知识是可能的,问题是要说明它是如何可能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考察,看看它是否能够满足,或以何种方式、在何种范围内满足人类的认识要求。于是,康德着手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批判和综合,由此展开了他的“批判哲学”。休谟对康德哲学的影响是转折性的,用康德的话说,是休谟首先打破了他的“独断论的迷梦”,休谟的“第一颗火星”为他带来了光明。
总之,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休谟哲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它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斗争作了总结;另一方面,它为康德哲学的产生作了准备。休谟主要因为这一突出贡献,奠定了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由于休谟哲学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卓越的洞见,这使它不仅仅作为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存在,而且是超越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局限,对后来乃至当今哲学的发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休谟哲学是西方哲学中公认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要学说之一。在这方面,特别要强调休谟哲学与后来包括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在内的西方经验主义思潮的内在联系。休谟哲学是西方哲学中前所未有的最彻底的经验主义形式,所以,它所确定的原则和提出的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后来一切经验主义者必须思考或借鉴的理论资源。实际上,除了上述那些经验主义思潮之外,在当今西方哲学中,凡是关注经验知识的性质,或把经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派别,几乎都把休谟哲学当作它们的思想源泉。于是,我们在西方的非理性主义、现象学、科学哲学等思潮中都可以看到休谟哲学的明显痕迹。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休谟哲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以上所述,概括介绍了休谟哲学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意义,下面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吧!
“大家精要”丛书:休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