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公共性,试图对当今渐热的公共哲学提供一种回应。公共哲学主要研究共同体,就马克思主义而言,主要研究市民社会与国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了公共性由古典政治哲学语境中的“潜能”状态发展到现代政治哲学中“现实”状态的过程,将公共性的实现看作是从古至今政治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核心目标。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源于西方的政治哲学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必须要考察、厘清、辨析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要素,来探讨哪些适于服务当代社会。
作者简介
王俊博,男,1985年生于山东济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价值哲学方向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与黑格尔政治哲学比较研究,近些年关注领域为公共哲学,已发表关于公共性、公共道德、公共领域的论文数篇,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公共哲学的研究工作。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公共哲学的研究现状
一、对西方社会的反思:沃尔特·李普曼的《公共哲学》
(一)西方社会的公共问题
(二)古典公共哲学的衰落
(三)现代公共哲学的重建
二、哲学的公共效用: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一)现代哲学的公共实用性失效
(二)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特征凸显
(三)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公共哲学
三、对公共问题的政治哲学思考: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共哲学》
(一)公共事务的哲学研究
(二)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
(三)对自由主义的再思考
四、对西方公共哲学的总结
第二章 社会公共性的历史特征
一、原始社会的人群共同体的公共性特征
(一)共同体的组织形式
(二)共同体的组织原则
(三)共同体的意识特征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公共性特征
(一)封建社会政治治理的特征
(二)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特征
(三)封建社会“公”“私”的文化特征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性特征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共性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的公共性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化后果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共性特征
(一)“身”“家”“国”“天下”一体的观念
(二)重“和合”、轻“分别”的观念
(三)“公”“私”相通的观念
第三章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重释及其实践意义
一、公共领域的非实体性本质及其工具价值
(一)公共领域理论的社会背景
(二)公共领域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公共领域理论的根本目的
二、公共领域的文化与语境的限定性特征
(一)公共领域产生的西方文化语境
(二)西方社会的公共理性传统
(三)文化消费主义及其批判
三、公共领域对当代价值多元社会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征
(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挑战
(三)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及其批判意义
第四章 价值多元社会中的公共道德标准重构
一、价值多元化的本质——主体性差异
(一)价值多元主义的理论渊源
(二)价值多元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的区别
(三)价值原则的主体向度的客观标准
二、道德标准的根本性质——社会性尺度
(一)道德标准的相关学说
(二)道德标准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三、公共道德的建构——多元中的统一
(一)中国社会的公德问题
(二)公德与私德之辩
(三)公共道德与公共意识的培育
第五章 论人的公共性存在
一、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公共性
(一)人的物质生产的公共性
(二)人的相互交往的社会性
(三)人的精神生产的公共性
二、人在国家中政治生活的公共性
(一)人的政治性本质
(二)政治的根本目的
(三)国家的公共意志
三、社会的公共文化及其建构路径
(一)公共文化的构成要素
(二)公共文化的道德价值
(三)公共文化的实践导向
结语
第六章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的现实境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多元化
(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间性
二、问题与探源:公共哲学的思想史资源
(一)西方政治哲学对社会公共性的研究
(二)对于社会公共性的元哲学阐释
(三)中国传统的公共哲学思想
三、“不同而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的新境界
(一)“和而不同”的本义及现代新释
(二)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矛盾
(三)由“和而不同”到“不同而和”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首领“并非自身具有统治权力的主宰者,而是由氏族自由选举出来的代表”。构成联盟的部落之间疆域明确,各自独立,彼此利益并不一致。联盟中各部落的权利、特权和义务方面均处于平等地位。在联盟会议中,每个部落都有权否决另一部落的意见,每个部落的首领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联盟会议是“一种原始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一种强有力的民主精神弥漫于整个集体之中,并影响其活动”。人民有权选择自己推选的发言人在大会上发言,而且在兵役方面自愿从军。在人类文化向下一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民主原则乃是氏族社会的基本要素”。当人们联合成为一个民族之后,人口大量增加,才产生了人民大会作为政府机构。这个政府机构高于酋长会议的权力。酋长会议也不再负责通过重要的公共措施,而转化成为一个预先筹备会议。所有的法案也必须通过人民大会才能生效。人民大会就成为民族的公共权力的最高机关,这是后来政治社会的政府机构的基础。
氏族社会永远无法自然诞生出王国,这是因为专制与氏族社会的组织原则是根本相反的。因为氏族社会的原则是民主制。部落联盟是以同宗氏族为基础,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它处于一个建立于平等基础上的政府的领导下。平等保证了民主原则的实现。联盟设立有首领全权大会,不仅参与大会的首领的名额受到限制,而且不同的首领之间级别与权威一概平等。全权大会是联盟的公共权力的最高机关。
……
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