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农村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课题组于2005年、2008年和2010年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采用文献研究、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收入不均等和贫困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描述了调查年份农村家庭的收入构成和消费结构,运用了国定线、1美元线和2美元线测度了收入、消费和食物三个方面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同时,本书作者也从六个维度测度了三年间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从不同来源收入、不同家庭类型收入、不同地形农村家庭收入和不同地区农村家庭收入四个方面,揭示了3年间农户收入不均等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收入不均等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
贫困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事关社会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也事关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从收入不均等视角揭示贫困问题,对于丰富和发展贫困研究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熊小刚,男,1971年8月生,湖北黄梅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贫困。
吴海涛,男,1979年12月生,湖北咸宁人,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农村贫困。
目录
精彩书摘
《收入不均等与农村贫困:理论与实证》:
Wan(2008)发现中国经济快速提升的同时,贫困的发生率降低了,但是贫富之间的差距逐渐在拉大。Philippe(2009)发现收入不均等将会导致借贷机会不公平,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能够借贷到资金。赵奉军和高波(2010)发现收入不均等有利于物质资本的积累,而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正缺乏物质资本,所以不均等能够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最主要的经济因素是人力资本,不均等不利于穷人信贷,穷人的人力资本得不到提高,所以不均等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起到抑制作用。米增渝(2012)研究得出由于中国对穷人征税更多,而富人收到的补贴更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不均等,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经济也就可能受到影响。范亚舟和舒银燕(2013)认为不均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不均等低于临界值时不均等有利于经济增长,高于临界值时不利于经济增长。耿德伟(2014)利用1987-2005年的数据再次验证了经济增长和不均等是呈现“倒U型”的关系。刘勇等(2014)探究了1978-2012年间中国收入不均等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均等程度,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
……
收入不均等与农村贫困:理论与实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