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Plant Physiology (2nd Edition)]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Plant Physiology (2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文静 编
图书标签: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学
  • 生物学
  • 高等教育
  • 农林院校
  • 教材
  • 第二版
  • Plant Physiology
  • 生命科学
  • 生物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90635
版次:2
商品编码:122733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
外文名称:Plant Physiology (2n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6
字数:63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为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12章,内容包括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和植物的抗逆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强调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努力反映新的科学成就,既保持课程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又尽量减少与其他相关课程的重复,力求做到内容先进、完整、精炼、实用,编排合理,便于教学和自学。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既可作为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考研同学或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第2版)
前言(第1版)
绪论
0.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0.2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0.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1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1.1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1.1.1 植物的含水量
1.1.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1.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2.1 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
1.2.2 细胞水分的跨膜运动
1.3 植物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1.3.1 根系吸水的部位及途径
1.3.2 根系吸水的动力与机理
1.3.3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1.3.4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4 蒸腾作用
1.4.1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1.4.2 蒸腾作用的方式和度量指标
1.4.3 气孔蒸腾的机理
1.4.4 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1.4.5 蒸腾作用的调节
1.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5.1 作物的需水规律
1.5.2 合理灌溉的指标
1.5.3 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1.5.4 灌溉的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2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2.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1.1 植物体内的元素
2.1.2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1.3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症
2.1.4 植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2.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2.1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2.2 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
2.3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3.1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2.3.2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2.3.3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2.3.4 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4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2.4.1 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
2.4.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2.5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2.5.1 氮的同化
2.5.2 硫的同化
2.5.3 磷酸盐的同化
2.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2.6.1 作物的需肥规律
2.6.2 合理施肥的指标
……

第3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5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6章 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
第7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8章 光形态建成
第9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10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11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第12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参考文献
附录:汉英专业术语
第12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参考文献
附录:汉英专业术语

前言/序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自2011年8月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并于2015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农林类优秀教材二等奖。为了反映近几年植物生理学领域的新成果,弥补第一版中出现的编写疏漏和印刷错误,经过各位编者的努力,完成了第2版书稿,并被列为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第2版基本保持了第1版体系,内容上添加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添加了主要名词的中英文索引,修订了各章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各章节编写人员及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绪论由路文静编写。补充植物生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列举我国近几年在植物生理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1章植物的水分生理由孙亚卿编写。通篇重新表述,对部分内容进行精简,重写植物细胞对水分吸收一节,调整合理灌溉生理基础相关内容。
  第2章植物的矿质营养由贾晓梅编写。主要修订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等内容,并由王凤茹教授整理添加了2017·Nature在线刊登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泵是一种复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由姬谦龙编写。对个别概念重新表述,添加高等植物光系统I-捕光天线(PSI-LHCI)晶体结构等最新研究进展,添加高等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可随着植物的器官、部位、生育期及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及C3-C4中间植物等内容,重写C3、C4植物生理特征。
  第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由郭红彦编写。进一步规范了图表和部分文字描述。
  第5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由胡小龙编写。把章节内容中原有机物改为同化物,通篇进行重新表述,重写同化物分配规律。
  第6章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由谷守芹和韩建民编写。修订原版不规范表述,重写钙信号系统。
  第7章植物生长物质由王凤茹编写。增加激素信号转导新的研究进展,添加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的相关研究。
  第8章光形态建成由谷俊涛和路文静编写。补充光敏色素基因表达和作用机制等内容。
  第9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由谢寅峰编写。修订细胞伸长与植物激素(主要补充油菜素内酯对细胞伸长的调控作用),修订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改写植物组织培养特点,补充组培新技术,补充植物生长分析指标知识点。
  第10章植物的生殖生理由顾玉红编写。进一步完善影响花器官形成因素、成花诱导途径、花器官形成模型等内容,重写植物的性别类型。
  第11章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由时翠平编写。补充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变化相关内容;重写果实生长的单性结实现象;补充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影响衰老的条件相关内容。
  第12章植物的抗逆生理由王文斌编写。添加植物抗冷性的信号转导及水稻感受和抵御低温的机制,补充植物抗旱性的信号转导。
  第2版编写过程中,各位编者对修订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初稿完成后,由王凤茹、顾玉红进行了修改,然后由路文静修订统稿,蒋继志教授审定全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路文静、王凤茹、顾玉红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本教材引用了国内外许多教材、著作及相关论文的内容和图表,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国林业出版社以及各位编者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为了配合课堂讲授,由路文静、李奕松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第2版)将同本教材一起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严谨、认真、规范,但因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仍存在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植物生理学(第2版)》的图书简介,重点在于描绘其核心内容和学术价值,同时避免提及任何与您指定书目直接相关的信息,并力求语言自然、专业。 --- 《生命之绿:植物的运作机制与环境适应》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索植物生命体从微观分子层面到宏观生态系统的复杂运作机制,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前沿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全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叙事方式,剖析了植物这一自养生物赖以生存、繁衍和应对环境挑战的核心生理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构建与能量驱动 本书的开篇部分奠定了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石。我们首先聚焦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细阐述了细胞器的特异性及其在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特别地,我们将细胞膜的跨膜运输、离子通道的精细调控,以及细胞壁的动态可塑性置于核心地位进行解析。 随后,全书的核心——光合作用的机制被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对光化学反应和碳同化途径的简单复述,而是对光合系统II(PSII)的氧化还原循环、电子传递链的能量耦合效率、C3、C4及景天酸代谢(CAM)等不同途径的生态生理学意义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我们重点探讨了光合电子传递中的能量耗散机制,以及在胁迫条件下光合效率如何被动态调节。读者将了解到,如何从分子层面追踪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每一步关键转化。 第二部分:物质的合成、运输与调控 生命活动的持续依赖于复杂的物质代谢网络。本书细致地描绘了植物体内的初级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质合成与降解的精细平衡。在氮、磷、硫等关键元素的吸收、同化与再分配方面,我们着重探讨了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调控网络,以及这些营养元素如何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植物体内物质的远程和局部运输是维持整体功能的重要保障。我们详细解析了水势理论在木质部水分传输中的应用,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韧皮部筛管中糖类运输的压力流机制。同时,对激素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细胞分裂素(Cytokinin)、脱落酸(ABA)和乙烯的受体机制、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它们如何协同或拮抗地调控细胞伸长、分化和器官形成。 第三部分:生长发育与环境响应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有序的时空程序。本书通过对细胞周期调控、分化潜力与器官发生的论述,解释了植物如何从单一受精卵发展为具有复杂结构的个体。对植物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的探讨,着重于光周期现象、春化作用、休眠与萌发的分子开关,揭示了植物如何精确计量外部环境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内部发育指令。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变化,植物的适应性是其生存的关键。本书花费大量篇幅讨论非生物胁迫生理学。在水分胁迫(干旱)方面,深入分析了ABA介导的气孔关闭机制、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以及根系架构的重塑。在盐胁迫下,我们考察了钠离子毒害的机制、离区室化策略以及超耐盐基因的表达调控。对于高温和低温胁迫,则侧重于膜脂相变的调控、保护性蛋白(如热休克蛋白)的合成,以及抗冻剂的积累。同时,对病原体和食草动物引发的生物胁迫响应,包括系统获得性抗性(SAR)的信号放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防御功能,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第四部分:前沿视角与生态联系 为体现学科的前沿发展,本书引入了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交叉领域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改良作物重要生理性状中的应用潜力,以及代谢流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在解析复杂网络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生理过程置于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考察。讨论了植物的光合-呼吸效率与全球碳循环的联系,以及不同生理策略如何驱动植物在特定生境中的竞争与共存。 面向读者 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不仅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参考教材,也是对植物生命奥秘抱有浓厚兴趣的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理想读物。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一个坚实而现代的植物生理学知识框架,理解支撑绿色世界的精妙调控艺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侧重于农业实践的学生,我一直很关注理论知识如何落地到田间管理中去。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不少启发,尽管它归类于基础科学教材,但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探讨非常贴近实际生产的需求。它对“代谢途径的灵活性”这一块的论述特别精彩,比如在解释不同氮素形态(硝酸盐和铵盐)被吸收后,植物如何在根系和地上部之间进行能量分配和同化,这直接关系到肥料利用率的问题。书中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存在差异,还引入了相关的运输蛋白和关键酶的表达调控模型。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低温对膜脂组成的影响,这在我理解作物耐寒性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再去看一些关于“冬季保护性处理”的农业技术文章时,那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是空前强烈的。它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框架,让我不再是机械地套用经验,而是能基于对植物生理机制的深刻理解,去优化管理策略。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偏向于学院派的,初读起来门槛确实不低,很多术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需要读者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储备才能顺畅阅读。我刚开始翻阅时,常常需要频繁地在书后的专业词汇表和一些关键图注之间来回对照。然而,一旦你适应了它的节奏,你会发现这种严谨性正是其价值所在。它不会为了迁就初学者而牺牲科学的准确性。比如,在描述光系统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链时,那种对电子能级跃迁的精确描述,没有丝毫的含糊不清。对于我这种希望未来能在植物科学领域做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种高度精确的表达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训练。这本书与其说是“入门读物”,不如说更像是一本“专业工具书+进阶指导手册”的完美结合体,它为我搭建了一个坚实、精确的学术框架,让我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探索中有了可以信赖的基石。

评分

这本《植物生理学(第2版)》的教材,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厚度和内容密度给镇住了。我之前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学,但涉及植物的细节还是感觉有点捉襟见肘,尤其是对光合作用的那些复杂循环和调控机制,总是感觉抓不住重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扎实。它没有那种把所有东西都简化到幼儿园水平的做法,而是很直接地深入到分子层面,像是对卡尔文循环的阐述,它不仅画出了路径,还细致地讲解了关键酶的活性如何受到环境因子(比如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实时影响。我特别喜欢它对“动态平衡”这个概念的强调,而不是仅仅把生理过程看作是一堆独立的反应。举个例子,它在讲解植物如何应对胁迫,比如干旱时,书中会把水分运输的物理学原理和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无缝衔接起来,这让我对植物的“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完相关章节,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一个微观的瞭望塔上,俯瞰着植物体内的精密运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点记忆上。对于那些想真正搞懂植物生命活动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本来以为植物生理学这种学科,读起来无非就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图表,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相当引人入胜,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故事性结合了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激素作用机制时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罗列了生长素、赤霉素等几种激素的功能,而是追溯了它们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决策点”。比如,它会详细描述一个信号分子是如何被接收、如何穿越细胞膜,并最终激活一个转录因子,从而启动特定基因表达的整个链条。这种叙事结构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背诵知识,而是在追踪一个复杂的生物学“侦探故事”。此外,书中的插图设计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那些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图,信息层次分明,颜色运用得当,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定位关键节点。我发现自己常常会盯着那些结构图看很久,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机制的钥匙。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科研综述合集。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让人不得不佩服编者的功力,它似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同时又确保了经典知识的完整性。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啃完了关于次生代谢产物那几章,那里面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路径交叉复杂,涉及到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类物质。但作者处理得非常好,他们不是简单地堆砌复杂的化学式,而是将其置于植物防御、信号传导甚至与人类健康(比如药用价值)的联系中去讨论。这种宏观视角让人意识到,植物的生理活动远不止于生存,它更是一套精妙的化学武器库和信息交互系统。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经典理论的阐述也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很多过去被认为是定论的观点,现在也加入了最新的争议点和未解之谜的探讨,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利。它让人明白,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基础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修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