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實用: 豐富詳實的旅行好書。細心匯總地址、交通、門票等旅行信息,精彩看點一網打盡。
★專業: 係統考察歐洲建築的超強指南。資深建築學者360°解析經典建築作品的曆史、風格、結構、裝飾、種種細節和人物故事,輔以*文獻,助力旅歐研習考察,隨時鞏固專業知識,發現創意靈感。
★深度: 細膩溫情的行旅感悟。體驗建築作品與城市街道、文化藝術和人情世態的深層互動,讓“景點”真正成為人生的“經典”。
★格調: 心曠神怡的歐洲品位之旅。博物館、宮殿、園林、廣場、咖啡館、海岸、原野,讓旅行光彩綻放。
★全彩: 韆餘張高清攝影,配以精美手繪+城市地圖+建築地圖,足不齣戶盡享歐洲勝景。
永恒之城羅馬,不眠之都米蘭,大師故裏維琴察,混世魔都那不勒斯,天堂小鎮阿爾貝羅貝洛……意大利36座曆史文化名城古鎮深度探訪。愛建築、愛旅行者必備!
內容簡介
本書為“歐洲經典建築地圖係列叢書”之一。作者深入探訪意大利36座曆史文化名城古鎮,對其中的100例經典建築作品進行細緻品評。圖片豐富,另有作者親繪的城市街景。文字詳實而有趣,專業之中融入細膩溫暖的行旅感悟。無論是作為建築考察的指南,還是作為人文旅行的參考,都是上佳之選。
作者簡介
王南
2001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導師吳良鏞院士。2009年至今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任教。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同時對西方建築史懷有濃厚興趣,曾多次赴歐洲考察。著有《北京古建築》(上下冊)、《古都北京》、《萬神殿堂》等專著,2013年起在《讀庫》連載“建築史詩”係列。
黃華青
2008年進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先後獲得建築學學士、工學博士學位。2017年至今在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任教。從事傳統聚落及其當代變遷研究,曾赴米蘭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訪學、巴黎倫佐?皮亞諾事務所實習半年,足跡遍布歐洲及世界各地30餘國,廣泛考察經典城鎮及建築。
硃琳
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學士、碩士學位。本科時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交換半年,研究生期間先後到英國、意大利參與交流項目。2014-2016年,在香港和北京參與建築實踐。目前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目錄:
意大利總說
羅馬與拉齊奧區(城市/1/建築/30)
羅馬Roma 01
永恒之城 26
1 古羅馬廣場群遺址 50
2 奧斯蒂亞遺址 69
3 幸運女神聖殿 75
4 真理之口廣場 78
5 馬切羅劇場 82
6 大角鬥場 84
7 萬神廟 92
8 哈德良離宮 103
9 聖天使堡 107
10 卡拉卡拉浴場 110
11 聖康斯坦齊亞陵墓教堂 116
12 聖剋萊門特教堂 119
13 聖瑪麗亞馬焦雷教堂 122
14 坦比哀多小聖堂 124
15 聖彼得大教堂及廣場 127
16 梵蒂岡博物館 140
17 卡比托廣場 147
18 聖瑪麗亞安傑利教堂 151
19 硃麗亞彆墅 155
20 埃斯特莊園 158
21 耶穌會教堂 162
22 聖卡洛四噴泉教堂 164
23 聖安德烈教堂 168
24 納沃納廣場 171
25 西班牙大颱階 175
26 維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堂 178
27 意大利人民宮 181
28 小體育宮 186
29 羅馬音樂廳 188
30 21 世紀藝術博物館 191
東北大區(城市/ 4 / 建築/ 21)
威尼斯Venezia 02
黃金哥特 198
31 聖馬可廣場 216
32 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 226
33 黃金宮 228
34 聖紮卡利亞教堂 232
35 奇跡聖母小教堂 236
36 文德拉明?卡萊爾吉宮 238
37 聖馬可學校 240
38 聖喬治教堂 243
39 聖瑪麗亞安泰教堂 247
40 佩薩羅宮 251
41 斯坦帕利亞基金會博物館 253
42 布裏昂傢族墓園 258
43 威尼斯雙年展園區 264
帕多瓦Padova 03
人文如畫 267
44 拉吉翁宮 273
45 聖安東尼奧教堂 275
維琴察Vicenza 04
大師故裏 277
46 維琴察市政廳 283
47 圓廳彆墅 286
48 奧林匹剋劇場 289
維羅納Verona 05
愛情之城 293
49 阿萊那競技場 301
50 聖澤諾大教堂 304
51 舊城堡博物館 308
西北大區(城市/ 6 / 建築/ 19)
曼托瓦Mantova 06
水上明珠 318
52 聖安德烈教堂 324
53 泰宮 327
米蘭Milano 07
不眠之都 330
54 聖洛倫佐教堂 343
55 聖安布羅吉奧教堂 345
56 米蘭大教堂 349
57 聖母瑪麗亞感恩教堂 355
58 斯佛爾紮城堡 359
59 斯卡拉劇院 364
60 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 367
61 皮雷利大廈 369
62 格拉拉2 號公寓 373
63 帕維亞修道院 378
科莫Como 08
湖畔風光 381
64 法西斯大廈 384
都靈Torino 09
速度之美 390
65 城堡廣場 396
66 蘇佩加大教堂 402
67 斯圖皮尼基狩獵宮 404
68 安托內利尖塔 406
69 菲亞特林格托工廠 409
熱那亞Genova 10
海洋王國 414
70 新街 423
拉斯佩齊亞/ 五漁村
La Spezia/Cinque Terre 11
山海之間 429
中部大區(城市/ 16 / 建築/ 23)
帕爾馬Parma 12
圓形盾牌 436
費拉拉Ferrara 13
文藝之城 440
71 費拉拉大教堂 452
72 埃斯坦斯城堡 455
摩德納Modena 14
引擎王國 458
73 摩德納大教堂 462
74 聖卡塔多墓地 465
博洛尼亞Bologna 15
柱廊之城 469
75 聖彼得尼歐教堂 477
拉韋納Ravenna 16
東西之間 481
76 聖維塔萊教堂 485
77 剋拉西的聖阿波利納爾教堂 490
裏米尼Rimini 17
叛逆之子 493
78 馬拉泰斯塔傢廟 499
聖馬力諾San Marino 18
中古城邦 503
烏爾比諾Urbino 19
唯美故鄉 509
佛羅倫薩Firenze 20
復興之源 513
79 聖母百花大教堂 524
80 聖米尼亞托教堂 536
81 市政廳廣場 539
82 新聖母瑪麗亞教堂 544
83 育嬰堂 549
84 聖十字教堂與帕奇禮拜堂 552
85 聖靈大教堂 556
86 聖洛倫佐教堂及美第奇傢族禮拜堂 558
87 佛羅倫薩府邸建築 565
88 烏菲齊宮 571
89 米開朗琪羅廣場 575
盧卡Lucca 21
百寺之城 579
比薩Pisa 22
盛衰如夢 584
90 比薩斜塔與奇跡廣場 590
锡耶納Siena 23
中世情結 596
91 坎波廣場 602
92 锡耶納大教堂 607
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 24
高塔之城 611
皮恩紮Pienza 25
理想之城 615
佩魯賈Perugia 26
立體城市 622
阿西西Assisi 27
玫瑰聖城 630
93 聖方濟各教堂 634
那不勒斯Napoli 28
混世魔都 642
94 新城堡 654
95 那不勒斯國傢考古博物館 657
96 聖卡洛劇院 661
97 卡塞塔皇宮 663
龐貝Pompei 29
羅馬重生 669
帕埃斯圖姆Paestum 30
希臘之魂 678
阿爾貝羅貝洛Alberobello 31
天堂小鎮 682
馬泰拉Matera 32
史前石窟 687
巴勒莫Palermo 33
黃金盆地691
98 諾曼王宮/ 帕拉丁聖堂 696
99 濛雷阿萊教堂 699
卡塔尼亞Catania 34
火山之城 702
锡拉庫薩Syracusa 35
希臘重鎮 707
阿格裏真托Agrigento 36
神廟之榖 711
100 神廟榖 712
圖片來源 716
參考文獻 722
後記 724
精彩書摘
章節試讀
伊特魯裏亞時代
公元前12世紀起,伊特魯裏亞人開始在亞平寜半島活動,在公元前8世紀至前509年長達七百年的時間裏一直是統治意大利的主要力量。他們最早活動於托斯卡納地區,之後又嚮內陸擴張到翁布裏亞地區,嚮北到波河地區,嚮南到那不勒斯。公元前6世紀,伊特魯裏亞文明到達巔峰,建立瞭12個最重要的城邦,並聯結成瞭鬆散的聯盟。新成立的羅馬王國本來處在伊特魯裏亞人的統治之下,公元前1世紀,他們逐個擊破瞭伊特魯裏亞人的鬆散聯盟,伊特魯裏亞文明完全消失。
伊特魯裏亞人的起源在考古學界和曆史學界至今是一個未解之謎,因為留下的痕跡很少,語言的破譯也睏難重重。他們所建造的建築大多被後來的羅馬建築淹沒,僅留下幾處重要的墓地,大量的世俗建築已經難以追溯。
亞平寜半島為火山地震多發區,因此伊特魯裏亞人將建築的牆壁建造的極為厚實堅固,也為後來羅馬建築的發展提供瞭一種不同於希臘相對輕巧的梁柱體係的藍本,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除此之外,羅馬人的文化、藝術和習俗等都受到瞭伊特魯裏亞人的重要的影響。可以說,伊特魯裏亞藝術是意大利半島重要的視覺啓濛。
意大利藝術的另一重要啓濛來自希臘。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進入瞭貴族統治的城邦時代,進入瞭殖民活動的鼎盛時期,占領瞭意大利半島南部地區和西西裏島進行殖民活動。一直存在至今的意大利南部諸城市,除極少數源自迦太基外,可以說幾乎都源自希臘的殖民城市發展,統稱為大希臘(ManiaGureqia)地區。帕埃斯圖姆的神廟群比雅典的帕提農神廟還要古老,锡拉庫薩曆史上曾經是與雅典平起平坐的大都市,而阿格裏真托的神廟榖(100,見目錄編號,下同)是雅典之外古希臘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希臘人嚮往自由,喜歡臨海發展貿易,锡拉庫薩、那不勒斯都麵嚮大海;而伊特魯裏亞人齣於易守難攻的考慮,喜歡在山上定居,佛羅倫薩和維羅納的伊特魯裏亞人聚居點分彆位於菲耶索來山和聖彼得山上。因此,公元前753年在颱伯河岸的小丘陵上建立起來的羅馬王國,對這兩大文明體來說都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光榮羅馬纔有瞭屬於它的偉大傳說。
前言/序言
序
歐洲,幾乎是全世界大學建築係學子或從事西方建築史研究工作者開展曆史建築考察與學習的重要目的地,是學習西方建築史上各個時期曆史名作的朝聖之地。如果說世界建築史的很大一部分體現在西方建築的發展曆史上,那麼西方建築史上各個曆史時期的經典傑作,大部分其實都分布在歐洲,特彆是西歐、中歐與南歐各國。
近年來,中國建築師或者建築係師生赴歐洲進行建築考察已經越來越普遍。但由於歐洲所留存的建築經典,不僅囊括瞭自古希臘以來的各個曆史時期,而且數量眾多、分布範圍廣袤,建築類型與樣態也十分多樣。今日歐洲大大小小的那麼多國傢,多數曾經在昔日西方建築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扮演過重要或有趣的角色,有些國傢甚至曾經一度是當時世界建築潮流的引領者,如古代的希臘、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或17—19世紀的法國等,真可謂“各領風騷數百年”。這些時代留存的世界級名建築,幾乎數不勝數。麵對如此巨大的一座“建築學寶庫”,如果沒有幾本閤適的參考書在手,即使是一些建築專業的學子們,其建築考察之旅似乎也很難真正看齣多少“門道”。比如究竟到哪一國該去看哪些重要建築,而這些建築又屬於怎樣一種曆史的或藝術的風格範疇,它們在西方建築史中各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又和其他經典建築有著怎樣的傳承關係——凡此種種,當你徜徉在曆史建築俯拾皆是的歐洲城市中,逡巡於令人眼花繚亂的建築遺産之間時,常常都會深感睏擾。
目前國內關於歐洲建築的專著,或為西方建築通史類,或為著重介紹某一曆史時期或藝術風格的專門史,或為某建築大師的作品集,或為介紹當代建築新作的專輯、雜誌,或為建築師、建築學者的旅行劄記,卻鮮有係統介紹歐洲某國傢或地區經典建築並且適閤用作專業建築考察的實用性專題書籍。當然,有人會提到著名現代建築史傢尼古拉斯?佩夫斯納撰寫的《歐洲建築綱要》一書,這本書已有中譯本,然而,佩夫斯納是一位建築理論學者,他的曆史研究,主旨是希望為20世紀現代建築提供一個閤乎邏輯的曆史依托,故而,其書更像是一本對歐洲建築經典的概述性著作,很難滿足一般建築學者對於曆史建築追根溯源的學習目的,或探索求真的考察興趣。至於歐洲各國及各曆史名城內的旅遊書籍倒是種類繁多,然而其中涉及曆史建築的內容,卻往往令人淺嘗輒止,缺乏專業的深度。況且讀者們能夠看到的這些書籍中文版,大多並非是專業人士操刀的譯本,大約不過是一些旅遊指南性的書籍。總之,由中國學者撰寫的歐洲建築專門性著述,幾如鳳毛麟角。
這套“歐洲經典建築地圖係列叢書”的幾位作者,對於赴歐洲考察建築同樣有著朝聖般的熱情。正是有感於專業建築指南的匱乏,他們決定編纂一套以歐洲各個國傢或地區的經典建築為對象、並覆蓋歐洲絕大部分主要國傢的叢書。叢書共分7冊(包括1. 意大利;2. 法荷比盧;3. 德奧瑞;4. 西葡;5. 英國與愛爾蘭;6. 北歐與俄羅斯;7. 東歐、希臘與土耳其),每冊介紹100座該國傢或地區的建築實例,既包括古代經典,也有相當一部分現、當代傑作,全套叢書共涵蓋瞭精挑細選的700處歐洲各個曆史時期的建築經典,實在是一項頗為可觀的工程。
在介紹建築實例的基礎上,每冊書還通過“城市簡說”的形式,對二三十座經典名城的曆史沿革、城市規劃進行概括,以此作為100座經典建築遼闊的時空背景——歐洲許多保存完好的曆史名城是比單座經典建築要博大和豐厚得多的文化遺産。每篇城市簡說都配有詳細的建築考察地圖,該地圖不僅具備常規地圖的功能,而且將該城市最經典的建築更為突齣地反映在圖中,便於建築朝聖者們尋訪。每冊書的開篇又扼要評述瞭該國傢或地區的建築在歐洲建築史中的地位,梳理該國傢或地區的重要建築風格、類型及其曆史變遷之脈絡,例如強調意大利在古羅馬、文藝復興和巴洛剋時期在歐洲獨領風騷,而法國的哥特、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建築在該類型建築中可以執歐洲之牛耳,等等。對於書中100座建築實例的甄選,既考慮到要盡可能展現該國傢或地區最為突齣的建築成就,同時又能兼顧其在各個曆史時期的代錶作;對於每個實例均注明瞭建築年代、曆史風格、建築師、地址、交通方式等基本信息。此外,每冊書都附有數十幅建築的平、立、剖麵圖紙以及數以韆計的實景照片,還配有一批彩色鉛筆繪製的富有藝術性的城市、建築群鳥瞰全景圖。
該叢書資料詳實、圖文並茂,可以說從內容到形式,都下瞭相當紮實的功夫,是國內學者所撰寫的介紹歐洲建築的著作中頗為突齣的。它以歐洲經典建築考察為目標,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既是具備獨特視角的歐洲建築專著,又是實用便捷的專業考察指南;雖是針對建築師與建築學人而作,但也同樣適閤一般建築藝術愛好者。
叢書的作者包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青年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們熱愛建築藝術和曆史,充分利用訪學、留學、遊學等各種機會,對書中為數眾多的城市與建築進行實地考察。歸國後又在書齋中廣泛查閱文獻,藉鑒瞭大量中外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時結閤自身實地考察的感受與心得,故而既能言之有物,又富於真情實感,最終完成瞭這項具有一定開拓性的研究工作。
作為一名對西方建築史和歐洲建築有著濃厚興趣的建築曆史研究者,我很欣慰能夠看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青年學者們憑著極大的熱情、專注和耐心完成瞭這樣一份可喜的成果,同時也希望更多對博大精深的西方建築充滿嚮往的讀者能夠從這套叢書中受益!
意大利的石砌詩篇:穿越時空的建築奇跡 意大利,一個擁有著令人驚嘆的曆史厚度的國度,她的土地上鎸刻著文明的印記,而這些印記最生動、最深刻的錶達,莫過於那些矗立韆年的建築。它們不僅僅是磚石的堆砌,更是曆史的迴聲、藝術的結晶、智慧的凝結,是意大利民族精神與創造力的永恒見證。當您翻開這本《意大利經典建築100例》,您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非凡旅程,深入探尋那些塑造瞭意大利乃至世界建築史的璀璨瑰寶。 本書並非一次簡單的建築圖片集,而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解讀。我們精選瞭一百個最具代錶性、最具價值的意大利經典建築案例,從古羅馬的宏偉遺跡到文藝復興的輝煌殿堂,從巴洛剋風格的華麗張揚到新古典主義的理性典雅,涵蓋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功能的建築傑作。每一個案例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展現意大利建築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以及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古羅馬的基石:力量、秩序與永恒 意大利建築的起點,無疑是古羅馬文明。那些被歲月洗禮的鬥獸場、神廟、浴場、水道,至今仍以其磅礴的氣勢和精湛的工藝震撼著世人。它們象徵著羅馬帝國無與倫比的力量、嚴謹的秩序感以及對永恒的追求。 羅馬鬥獸場 (Colosseo):這座龐大的圓形劇場,是古羅馬工程學的奇跡,也是帝國強大與繁榮的象徵。想象一下,曾經在這裏上演的角鬥士生死搏鬥,觀眾的呐喊聲響徹雲霄,它承載瞭多少曆史的喧囂與血腥。即使曆經地震和盜竊,其殘存的結構依然是人類建築史上不朽的豐碑。 萬神廟 (Pantheon):這座保存完好的古羅馬神廟,以其巨大的穹頂和精妙的結構設計聞名於世。巨大的混凝土穹頂,中央有一個不設頂的圓形孔洞——“俄庫勒斯”,陽光穿過此處,形成一道神秘的光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移動。萬神廟的建築之美,在於其完美的比例、和諧的空間以及對光綫的絕妙運用,直至今日,依然是建築師們學習的典範。 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這裏曾是古羅馬的政治、宗教和商業中心,如今,斷壁殘垣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凱鏇門、神廟遺址、集會大廳的殘存,勾勒齣古羅馬社會生活的藍圖,漫步其中,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 卡拉卡拉浴場 (Terme di Caracalla):曾經是羅馬市民重要的社交和休閑場所,規模宏大,設施齊全。浴場不僅是洗浴之地,更是集運動、閱讀、社交於一體的綜閤性建築,體現瞭古羅馬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先進的公共設施建設。 古羅馬渡槽 (Acquedotti Romani):這些橫跨山川河流的宏偉水道,是古羅馬卓越工程技術的體現。它們將清澈的泉水引入城市,保障瞭居民的生活用水,也為公共浴場和噴泉提供瞭源源不斷的水源。 羅馬式風格的堅韌:厚重、樸實與宗教的力量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建築風格也逐漸演變。羅馬式建築以其厚重、樸實的特點,以及對宗教的虔誠錶達,在歐洲各地生根發芽。這種風格強調厚實的牆體、小而窄的窗戶、圓拱和筒形拱頂,營造齣一種莊重、內斂的宗教氛圍。 比薩斜塔 (Torre di Pisa):雖然因傾斜而聞名,但比薩斜塔本身是一座精美的羅馬式鍾樓,其結構和裝飾都體現瞭這一時期的特點。它與旁邊的洗禮堂和主教堂共同構成瞭奇跡廣場的宏偉景觀。 聖馬可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Marco, Venezia):這座拜占庭風格與羅馬式風格融閤的教堂,以其金碧輝煌的馬賽剋裝飾和宏偉的穹頂而著稱。教堂內部的華麗與莊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動例證。 摩德納大教堂 (Duomo di Modena):這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大教堂,是羅馬式建築的典範。其外牆雕刻精美,內部空間莊重肅穆,是典型的羅馬式宗教建築。 哥特式的升華:輕盈、嚮上與神聖的追求 當哥特式風格在法國興起,並逐漸傳遍歐洲大陸時,意大利的建築也迎來瞭新的變革。盡管不如法國和德國的哥特式教堂那樣高聳入雲,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築卻展現齣獨特的優雅和精緻。 米蘭大教堂 (Duomo di Milano):這座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其繁復的尖頂、精美的雕塑和巨大的彩繪玻璃窗,共同營造齣一種神聖而壯麗的氛圍。它耗費數個世紀纔得以建成,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築的集大成者。 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Firenze):雖然其穹頂由布魯內萊斯基在文藝復興時期完成,但教堂本身的設計和早期建造也融入瞭哥特式的元素。巨大的穹頂是工程學的奇跡,也是佛羅倫薩的標誌。 文藝復興的輝煌:理性、和諧與人文精神的復興 文藝復興是意大利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它不僅是藝術和文學的春天,也是建築學的黃金時代。對古典藝術和哲學的重新發現,將建築的重心從神轉嚮人,強調理性、和諧、比例和對稱。 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 (Cupola del Brunelleschi):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的傑作,這座巨大的雙層穹頂,以其革命性的建造技術和宏偉的造型,成為瞭文藝復興時期工程學的最高成就,也重新定義瞭城市的天際綫。 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Roma):盡管由多位偉大的建築師(包括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貝爾尼尼等)參與設計和建造,但聖彼得大教堂無疑是文藝復興和巴洛剋風格的集大成者。其巨大的穹頂、宏偉的中殿和精美的裝飾,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 佛羅倫薩領主宮 (Palazzo Vecchio, Firenze):這座宏偉的市政廳,是佛羅倫薩權力與榮耀的象徵。其堅固的塔樓和莊重的立麵,體現瞭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早期的建築風格。 皮蒂宮 (Palazzo Pitti, Firenze):這座龐大的宮殿,曾是美第奇傢族的居所,其宏偉的規模和精美的內部裝飾,展現瞭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建築的奢華與氣派。 曼圖亞的聖塞巴斯蒂安教堂 (Basilica di Sant'Andrea, Mantova):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設計的這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理性主義建築的典範。其簡潔的立麵、清晰的幾何結構和和諧的比例,體現瞭對古典建築原則的深刻理解。 巴洛剋的激情與戲劇性:動感、華麗與情感的錶達 隨著文藝復興的深入,巴洛剋風格應運而生,它以其強烈的動感、華麗的裝飾、戲劇性的效果和對情感的生動錶達,席捲瞭整個歐洲。意大利的巴洛剋建築,尤其是在羅馬,達到瞭登峰造極的境界。 羅馬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Roma):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設計的這個宏偉的橢圓形廣場,以其壯觀的柱廊、噴泉和方尖碑,營造齣一種迎接朝聖者的莊嚴氛圍,是巴洛剋城市規劃的傑作。 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Roma):同樣齣自貝爾尼尼之手,這座噴泉以尼羅河、恒河、多瑙河和拉普拉塔河四條河流的雕塑為主題,充滿動感和生命力,是巴洛剋雕塑與建築結閤的典範。 特雷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 Roma):這座羅馬最著名的噴泉,以其宏偉的規模、精美的雕塑和壯麗的瀑布效果,成為瞭巴洛剋時期戲劇性美學的代錶。 聖卡洛四泉教堂 (Chiesa di 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 Roma):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設計的這座小型教堂,以其復雜的麯綫、起伏的牆麵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細節,展現瞭巴洛剋風格的極緻錶現力,被稱為“巴洛剋麯綫的傑作”。 羅馬耶穌教堂 (Chiesa del Gesù, Roma):這座教堂的立麵和內部裝飾,對後來的巴洛剋教堂産生瞭深遠影響,其華麗的裝飾和動感的空間布局,是巴洛剋風格的早期代錶。 新古典主義的迴響:秩序、典雅與對古希臘羅馬的緻敬 當巴洛剋風格的繁復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時,新古典主義應運而生,它重新將目光投嚮瞭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原則,強調秩序、比例、清晰的綫條和典雅的美感。 維琴察的圓廳彆墅 (Villa La Rotonda, Vicenza):安德烈亞·帕拉第奧設計的這座彆墅,是新古典主義的典範。對稱的布局、神廟式的入口、完美的比例,使其成為古典主義建築的標杆。 都靈的聖洛倫佐教堂 (Chiesa di San Lorenzo, Torino):雖然其內部帶有巴洛剋元素,但其整體結構和對比例的運用,也受到新古典主義的影響。 近代與現代的探索:創新、功能與意大利風格的延續 進入近代,意大利的建築同樣經曆瞭巨大的變革。從19世紀的摺衷主義,到20世紀的理性主義和現代主義,再到當代對傳統與創新的融閤,意大利建築始終在探索中前進。 都靈的意大利統一紀念館 (Mole Antonelliana, Torino):這座獨特的塔樓,最初設計為猶太會堂,後成為意大利統一的象徵。其高聳的尖頂和獨特的造型,展現瞭19世紀末建築的創新精神。 米蘭的垂直森林 (Bosco Verticale, Milano):這座當代建築的傑作,將大量的植被引入高層建築,不僅美化瞭城市,也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做齣瞭貢獻,體現瞭當代建築對可持續性和生態的關注。 意大利經典建築的地圖:不止於形式,更在於靈魂 《意大利經典建築100例》所呈現的,不僅僅是這些建築物的壯麗外觀,更是它們背後蘊含的曆史故事、文化傳統、藝術思想和工程智慧。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不僅看到意大利建築的“形”,更能體會到它們所傳達的“神”。 每一座建築都是一個時代留下的詩篇,它們講述著信仰的虔誠,權力的榮耀,審美的追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古羅馬的堅韌,到文藝復興的理性,再到巴洛剋的激情,這些建築風格的演變,正是意大利文明發展軌跡的生動寫照。 本書將引導您細緻地觀察建築的每一個細節:拱券的力度,柱式的優雅,雕塑的生動,色彩的搭配,光影的變化……這些元素的組閤,共同構成瞭意大利建築獨特的魅力。您將瞭解到不同建築風格的特徵,認識那些偉大的建築師,以及他們如何將想象力轉化為不朽的傑作。 本書不僅適閤建築學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也同樣適閤所有對曆史、藝術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您是計劃前往意大利旅行,還是希望在傢中通過文字和圖片感受意大利的魅力,這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指南。它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意大利建築世界的大門,讓您在欣賞其宏偉壯麗的同時,更能深入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內涵。 讓我們一同走進意大利,去感受那石砌的詩篇,去聆聽那些穿越時空的建築奇跡,去發現隱藏在每一磚一瓦中的意大利靈魂。這本書,將是您探索意大利建築之美的最佳夥伴,一份獻給 Those who appreciate beauty, history, and human ingenuity 的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