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百万畅销书《唐朝那些事儿》作者冬雪心境,早在研究唐朝之前,就已开始对晚清历史的深度研究,共持续十五年,终成此书,旨在向我们展示晚清一百年中:显微镜下的血与火,近代化下的罪与罚,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为何会最终结束帝制,走向共和。
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历史,而且需要知道历史为什么会如此。
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本名李珩,天津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博览全书,喜好专研历史,代表作《唐朝那些事儿》系列,累计销量一百余万册。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天朝遭受着冲击
1.世界体系的弃儿
2.隐藏的分歧
3.鸦片的前世今生
4.禁烟立场
5.最终决策
6.虎门销烟
第二章 战争已不可避免
1.早有的图谋
2.朝廷的应变
3.战争的序幕
4.前哨战的胜利
5.中英军力对比
6.从广州到定海
7.琦善的乞和
8.义律的以和掩战
9.广州之战
10.三元里抗英
第三章 战争依旧继续
1.激战厦门
2.台湾退敌
3.定镇失陷
4.浙东惨败
5.吴淞抗战
6.镇江血战
7.《南京条约》
第四章 在悲愤中挣扎
1.整顿防务
2.禁烟未曾变
3.台湾冤案
4.火烧十三行
5.来自民间的抗争
6.反进城斗争
7.天国风云乍起
8.勤政守常不知变
第五章 艰难之开端
1.从整顿入手
2.最初的失败
3.天国的北伐
4.争夺长江中下游
5.南北大营覆灭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祸起修约
2.广州战事
3.大沽口之战
4.通州谈判
5.避难热河
6.趁火打劫
第七章 祺祥政变
1.懿贵妃的野心
2.宫廷积怨
3.“热河派”与“北京派”
4.赞襄政务
5.合谋
6.听政之争
7.北京政变
精彩书摘
第一章?天朝遭受着冲击
1.世界体系的弃儿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16世纪之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往来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等状态。可是进入16世纪后,这种平等渐被打破。虽然当时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萌芽在中国古老文明自身的巅峰状态下,犹如一抹淡淡的虹光稍纵即逝。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空前巨大的变革。经过14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之后,西欧的几个先进国家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进而成功建立了由资产阶级掌控的国家政权,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近代文明。
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剖析过资产阶级的本质,也说过它在“新时代的商业民族中的发展,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为,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就是从这个起点开始,西方开始不自觉地将目光瞄向了东方,甚至踏上了寻找中国、征服中国的历程。
从15世纪末到道光皇帝继位的三百多年中,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荷兰人先后踏上过中国的领土,他们企图用强硬野蛮的姿态,迫使中华帝国屈服,进而开始殖民扩张。但那个时候无论是大明帝国还是大清帝国,都还可以搬出自身存下的老底儿,与西方列强相抗衡,直到当时拥有“世界工厂”称号的英国到来后,互成均势的局面才被彻底打破。
应该说,英国人很早就有了踏上中国领土的愿望,早在哥伦布发现中南美洲的同时,英国人也企图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往中国的道路,到16世纪末,英国女王已经开始直接参与寻找中国的活动。例如1583年,伊丽莎白女王派遣一个名叫约翰·纽伯莱的商人来到东方寻找印度和中国,并亲自写了一封致中国皇帝的信,在信中伊丽莎白虽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中国皇帝,但依旧用了“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主陛下”这种极尽恭维的称呼,而且在信中表明了希望和中国通商往来之意:
……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望)给予吾人在与贵国居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
上述这封信可以算作是英国写给中国皇帝的最早的交流信件,遗憾的是,当时纽伯莱只是辗转到达了印度,未能到达中国,因此这封信也没能传到中国皇帝的手中。
13年后,伊丽莎白又派遣本杰明·伍德作为自己的使臣,准备沿着好望角航道来华。据历史记载,这一次女王再次亲笔书写了一封诚恳的信,而且她对中国皇帝似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将对中国皇帝的称呼升级为“伟大中华之国最强力主宰者,亚洲各部及附近岛屿最主要之皇帝陛下”,信中再次提出请求中国予以通商的特权:
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国人来贵国某处、某港、某地、某镇或某城贸易时,务赐以自由出入之权……使其得享受自由特典及权利,与其他国人在贵国贸易所享受者,一无差等。
不幸的是,伍德船队途中多难,过程难以三言两语说清,充满着“沉没”“激战”“被俘”等关键词,总之这封信仍旧没能交到大清皇帝手中。
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作为西方后起之秀的英国,多次对中国进行苦求探索,却没能找到中国这个传说中的黄金国度。
当然,没能成功到达中国固然可叹,但看英国女王两封书信的表述言辞,应该说在大清帝国建立之前,虽然在公元1636年发生过威德尔舰队擅闯珠海事件,但总体来说英国人对中国还是极尽恭敬之态。
我们常说均衡的态势源于均衡的实力,就在女真与大明帝国打得不亦乐乎的公元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政治形态随之转变。这种转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代表着一种“掠夺制度”的诞生。在此后的二百年中,英国在欧洲范围内经过持续的商业战争,先后联合尼德兰打败了西班牙,摧毁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战胜了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并将其挤出北美和印度;又在18世纪击败了欧洲的最后一个劲敌—法国。最终英国取得了殖民霸主的地位,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了“世界工厂”。
1640年,对于处在世界东方的古老帝国中国而言,是一个不祥之年,在内部不同种族拼杀夺权之时,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世界体系的弃儿,只是这种意识在很长时间之后,我们经历了诸多屈辱后才逐渐感觉到。
虽然中国在体制上已经落后于西方,但历史老人从不任性,它总是给各种文明以自纠的机会。清朝取代明朝算是一种换血,本以为它会重新焕发我们民族的生机,但由于满洲部族政权意识的局限性,使得帝国不可能具有世界意识,进而在制定政策时,总是立足于天朝上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从大清帝国建立伊始,一直到道光皇帝登基之前,总体来说帝国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也曾经开放过海禁,但那只是权宜之计,随后便以英国海盗破坏贸易和平为由,重新关闭了通商口岸,这实在是因噎废食的表现。
可是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旋涡中,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虽然大清帝国自认为闭关锁国理所当然,但英国人可不这么想。从1755年到道光皇帝即位之前的1816年,英国人没有放弃开发中国这片黄金领土,而且在最初的阶段,是采用东印度公司商人交涉的方式,试图将大清帝国拉回“世界贸易”的家庭中来。到了工业革命起步之后,其海外市场的开拓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一改商人之间的交涉往来方式,转变成两国政府间的官方往来。
在那个时代,两国最为著名的官方往来,是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的那次访问。这次访问,英国政府借着为乾隆皇帝祝寿为名,派出了七百多人的庞大团队,带着价值约一万五千英镑的“贡品”,其中包括天文仪器、地理仪器、图书、毛毡、军需用品、车辆等,以取悦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次官方交往,虽然乾隆皇帝分两次接见了马戛尔尼,也算是优礼有加,并颁赐了大批玉器、瓷器、彩缎、茶叶等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欢而散,因为在涉及核心问题上,两个国家的想法简直是南辕北辙。
事实上,双方这次来往,从还没见面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产生了分歧,这一点从当时帝国的大臣们呈上的奏折,以及皇帝陛下颁布的谕旨内容就可以看出来。
……
前言/序言
引子
公元1820年10月3日,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这一天,喜庆的氛围笼罩在皇宫之内,因为大清帝国爱新觉罗家族的第六代皇帝绵宁的登基仪式,正在庄严隆重地进行。
新皇帝登基总会承载着众多人的希冀,他们渴望在绵宁的带领下,大清帝国继续焕发出康乾盛世的荣耀之光,让所有人都认为是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能够享有万世久远的顶礼膜拜。
此时三十九岁的绵宁可谓是雄心万丈,不仅将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改为具有“上天”之意的“旻”,更在此后不久将年号定为具有“大道光辉”之意的“道光”,可见当个有作为的皇帝,是旻宁的理想。
旻宁登基之时,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大清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两千多年的封建政体即将解体的时代,而西方文明迅速崛起,很快开始向东方文明发起猛烈的冲击,君临天下的道光皇帝能引领大清帝国重新走向强盛吗?
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帝国的凛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