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国韩炳哲教授关于哲学时间领域的著作。文中,作者引经据典,引证或驳斥了从古至今哲学史上关于时间的主要观点,探究了发展至今在现代社会里不良时间的症状及起因,并反思了我们改善时间的可能性。现如今,智能技术以及发达的交通工具使时间已精确到秒,空间的距离也随之被缩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被迫进行不停的劳动,即使是停顿或间歇也从属于劳动,因为前者首要服务于劳动能力的恢复。作者在文末提出,只有通过凝思的生命才能克服这一时间危机。关于凝思的生命和优良的时间究竟如何,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熏香——即“散发芳香的简慢时钟”——以及闲适安居的生活状态的描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韩裔德籍作家、文化理论家、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授。80年代移居德国,主攻哲学、德国文学以及天主教神学。1994年,他凭借自己在海德格尔领域的相关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韩炳哲亦收获无数荣誉,被文化界标榜为罗兰·巴特、乔治·阿冈本和彼德·史路特戴的接班人。
目录
精彩书摘
《时间的味道》:
时间崩塌成单纯的点状现时顺次更替。针对这种状况,海德格尔也引唤出“遗留物”和“传承”。所有的“美德”都是“遗留物”。“原本的生存”预设着“一种对遗物的继承”。这一生存是。重复”,这种重复“应答那已然存有的生存可能性”。“遗留物”和“传承”是要去促成一种历史的连续性。面对“新事物“的快速顺次更替,“老旧的东西”被引唤着。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一种尝试,面对迫近的历史终结重新确立起历史,确切地说是以一种空洞的形式确立起历史,因而是这样一种历史,它没有内容,而只宣告其历史时间上的造型力。
现如今受限于时间的事物较之过去陈旧得更快了。它们迅速地成为逝去了的东西,因而脱离人们的注意力。现时缩减成现实性之尖,也就不再持续下去了。面对点状的、无历史性的现时之统治地位,海德格尔当然要要求一种“现在的去现时化”。现时的收缩或者说持续性的消逝,其原因并不像人们错误地相信的那样,是加速。加速与失去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时间像雪崩一样溃崩开来,因为它在自身中再无任何支撑。那些彼此间不存在任何时间性引力的现时点,引发出时间的拽离,即对诸过程无目的的加速。然而,这一加速由于缺乏方向绝非是真正的加速,因为加速在原本意义上以定向的流动轨迹为前提。
真理自身是一种时间现象。它是持续的、永恒的现时之反照。时间的拽离,收缩的、流逝性的现时把真理挖空了。经验也立足于一种时间性的延展,立足于时间视域的一种交叠。对于经验的主体而言,过去的并非是简单地消失掉了或者被丢弃了。相反。过去对于现时、对于自明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离开并没有使得过去之在场薄弱化。离开甚至深化了在场。分离开来的并不是完全从经验的现时中切断出去。相反,它与现时交叠着。并且经验的主体必须使自身对于将来的来到,也就是说,对于将来令人惊奇的和无把握的事物,处于敞开着的状态。不然的话,经验的主体就僵化成一个只是消磨时间的工人。该工人自身没有变化。变化会使得劳动进程失去稳定性。与之相反,经验的主体则从未等同自身,他居住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过渡上。经验包含着宽广的时间区域。与点状的无时间性的体验相对,经验是极其富于时间性的。认知也正如经验那样富于时间性。认知不仅从过去,也从将来抽取它的力量。在这样一种时间视域的交叠中认识才浓缩成认知。这种时间上的浓缩也使认知区别于信息,信息在个人的感知中仿佛就是空无时间的或者说没有时间的。中立性的信息立足于这种时间上可以让自身被存储起来并被随意检索。如果记忆脱离了事物,那么事物就会成为诸多信息或货物。它们被转进(有被转手倒卖的意思:译者注)一个空无时间的、非历史性的空间里。信息的存储是以记忆的销抹、历史性时间的销抹为先行条件。在时间崩塌为点状现时之单纯顺次更替的地方,时间也失去每一个辩证张力。辩证法自身是一种深刻的时间发生。辩证运动归由为时间视域的一种复杂的交叠,即已然之未然。那在每一现时中隐含地在场的东西,把现时从其自身中撕离出去并使之运动起来。辩证的推动力产生于一个已然和一个未然、一个过去和一个将来之间的时间张力。处在辩证进程中的现时是富于张力的,然而如今现时缺乏任何张力。
被简化成一些针尖式现实的现时也在行动层面上提高了非时间性。比如承诺、义务或者忠诚,真正来说,它们是有时间性的实践行为。通过使现时延顺至将来并与之交叠,它们约束着将来。由此它们造就出一种时间上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稳定地起着作用。这使将来免于非时间性的暴力。在一种长期自我约束性的行为——这有可能也是一种结束的形式一屈从于短期性行为的地方,非时间性也抬升起来,该非时间性在心理层面映现为忧虑、不安。增强着的不连续性、时间的原子化摧毁了经验的连续性。世界由此变成了没有时间的世界。
……
时间的味道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